疫情之下: 远程医疗的展望
作者:通力律师事务所 杨迅 | 杨坚琪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一个月, 各行各业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始恢复经营或者运行。例如政府部门开通了“云政务”的线上政务, 学校利用各种会议软件或者学习类软件开展“在线课堂”, 而各类企业也通过“云办公”的模式恢复生产。而“远程医疗”则被认为是疫情下最为瞩目的网络应用之一。
远程医疗的显著优势
远程医疗可以跨越距离, 实现医疗资源的充分调用, 帮助边远地区居民获得高质量的医疗资源; 同时这样的诊疗方式也有利于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 避免被病人感染。在本次疫情中, 远程医疗技术得到了充分应用: 1月26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完成两例新冠肺炎急重症患者的远程会诊; 1月29日, 广东省医护专家组通过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对广东5例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进行了第一次远程会诊; 1月30日, 金华市中心医院正式启用基于5G通信的会诊系统, 完成两例新冠肺炎急重症患者的远程会诊; 2月2日, 中国电信和华为为武汉火神山医院建成了首个“远程会诊平台”, 助力缓解武汉一线医护人员的紧张。可见, 在本次疫情的治疗过程中, 远程医疗已经实实在在地发挥了作用。
认识到远程医疗的巨大价值, 2020年2月3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充分发挥各省份远程医疗平台作用, 鼓励包括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在内的各大医院提供远程会诊、防治指导等服务, 借助信息技术下沉专家资源, 提高基层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处置疫情能力, 缓解定点医院诊疗压力, 减少人员跨区域传播风险。”
实际上, 这也是远程医疗的价值在本次疫情中得到充分体现的有力证明:
从微观意义上看, 对于患者而言, 远程医疗有以下的优势: 第一, 显著减轻病患的候诊时间。通常, 在线下会面式医疗的过程中, 漫长的等待似乎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看病时间却只有寥寥几分钟。但如果是通过远程医疗方式进行医疗诊断服务的, 那么患者可以控制自己的时间, 减少不必要的在途时间以及避免就医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时间成本和患病风险; 第二, 通过浏览主治医生的履历, 病患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的医生, 对比线下门诊被动式地就医选择, 患者的选择权利无疑也得到了增强; 第三, 患者还可以降低间接成本, 例如黄牛费用、路程费用和人情费用等, 通过“远程医疗”的方式都可以尽量避免这些问题。
而对于医生而言, 远程医疗技术也带来了便利。在传统的门诊治疗模式中, 病人的完整病例谱系的构建与呈现是一个常见的难题。由于病历信息往往以纸质形式出现, 缺失病患关键信息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大量重复检测工作会不断进行, 既消耗了宝贵的医疗资源, 又破坏了患者的就诊体验。而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辅助, 远程医疗可以实现不同的医生对于同一个病患的诊断信息无差别分享, 这会大大减少以上问题发生的几率, 使得医疗资源能够更加合理的配置。并且, 医生可以通过远程医疗技术邀请其他医生进行共同会诊(这往往多发于疑难杂症的综合会诊场景), 更加方便快捷地针对特定病患的病情进行精准治疗。
从宏观意义上看, “远程医疗”也是中国政府构建“普惠政府”、实施“健康中国2030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由于中国人口分布广泛, 医疗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是我国无奈的选择。短期内, 这种现象难以改变。而“远程医疗”则可以通过信息技术, 将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与欠发达地区的患者直接对接, 实现医疗资源精准对接的诊治目标。此外, “远程医疗”还可以帮助实施“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分级诊疗模式, 逐渐引导基础病、慢性病在基层医疗机构通过“远程医疗”的方式完成上级医院医生的会诊与配药, 而疑难重症、急诊病患则直接去上级医疗机构进行救治。这样不仅方便了不同需求的患者, 也满足了医疗机构不同级别内部的分工需求。
远程医疗的准入
远程医疗面临的监管和合规问题
远程医疗发展展望
注: 本篇文章首次发表于中国法律透视电子版第111期(总第146期)。
作者:
杨迅 +86 152 2182 2373 +86 21 3135 8799 xun.yang@llinkslaw.com | |
杨坚琪 律师 |
往期分享
疫情发生, 能否要求减免租金或解除租约? 简析“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时期物业租赁合同相关问题——结合2003年“非典”时期案例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通力律师事务所
本微信所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不代表通力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意见或建议。我们明示不对任何依赖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而采取或不采取行动所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如需转载或引用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 请注明出处。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通力官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