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者新论丨郭雳:律师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的革新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郭雳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编首语:2016年10月30日,第二届朝阳律师论坛在北京圆满落幕,本次论坛邀请了诸多行内顶尖专家、学者、法律精英担任主讲嘉宾,他们现场与各层面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分享了诸多真知灼见、行业干货知识及对行业的深刻洞察,这是法治事业前行道路上极为宝贵的财富。为了将这些精华知识、发展经验传播给更多的行业人士,促进行业的成长与进步,特此推出第二届朝阳律师论坛专题系列报道之《律者新论》,内容皆为发言实录,共同开启这场法律思想盛宴。
尊敬的王会长、高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
和在座的法学院同仁一样,我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参加今天的论坛!
刚才盛主任谈到了法律共同体的建设,讲得很精彩!她侧重介绍法官和律师的关系。
接下来,我想用我的20分钟,跟大家谈谈法学院和法律、律师、律所的互动。
在我看来,朝阳区有点像曼哈顿的中、下城,或者香港的中环金钟,名所荟萃、精英云集,每年我们有很多的毕业生加入我们的行列,在校的学生也有不少在这些律所实习。六号线、十号线贯穿了北京,其实也承载了这些年轻人的律师梦想,是一场穿越。
接下来我的汇报可能也是一场“穿越”,希望能够带领大家回到过去,并且走向未来,我相信在座的绝大多数人都有着法学院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你们以后每年需要不断地从法学院补充新鲜的血液。
我们这个共同体究竟应该怎样发展,是在座所有人都需要关心的问题。
半个月之前,在澳大利亚罗斯举办了中国和澳大利亚法学院长的会议,在那个会议上,我代表了中国法学院,报告了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接下来我也想以这个PPT作为线索,跟大家交流一些想法。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们看到不同的政府机关,包括司法部、教育部、深改组,对于法律人才培养,对于法学教育发布了一系列的重要文献,还有刚才俊峰会长提到的,今年6月国办、中办关于深化律师改革的一些文件。
观察这些文件发现,很多主题都是共同的,法律人才、律师人才怎样更好地去服务依法治国的方略?法律共同体怎样能够得到更好的建设?统一司法考试去向何方?怎么样改革才更合理、更能够符合现代发展的要求?
伴随着“一带一路”,伴随着“走出去”这样的战略,我们的律师应该做怎样的准备?法学院在其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坦率地说,过去我们做了一些功课,比方说在国际化方面,2006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推出了第一个全英文的硕士中国法的项目,招收外国学生来向他们讲授中国法律。今年是这个项目十周年,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学员现在遍布了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这令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在100多年借鉴西方法律之后,我们终于开始尝试摸索去教授、推广中国的法治,去宣扬中国的律师演变,去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律师。
还有,虽然我们的项目还有限,每年招收20人左右的外国学生,但这些学生是真金白银掏了学费来中国学法律的。
这也体现了我们法律工作的价值,也体现了各位的价值和贡献。
这张照片是当时的一个开学典礼留念。
除了课程讲授之外,我们还安排这些学员去参访不同的政府机构、去律所进行实习。我也希望朝阳的律所、在座的律师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与我们联系合作,去帮助这些外国学生更好地认识今天的中国律所、今天的中国律师。
当然,我们的重心还是放在培养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律师。我们在这方面也还做得不错,这是去年钱伯斯配选的中国全国律师,有人做过统计,这些律师中北大毕业的最多,占到差不多30%。
这是法学院的情况,今年QS对于全球法学院的排名,我把所有的亚洲上榜的法学院列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北大法学院已经连续几年稳居到亚洲法学院的前三甲直列,可以说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一定认可,我们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
然而毋庸讳言,在这样的一个场合,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多地去直面问题和挑战,时间关系我想讲三点:
第一点,中国的法学院是不是需要结构性的变化;第二点,今天下一步我们的司法考试应该去向何方;第三点,中国法学院的课程应该怎么样变化、怎么样革新?
第一点,这是中国法学院的一个概貌,我不知道在座的律师是不是了解,现在我们有600多家法学院,提供法律本科的学位,同时有180多家法学院有法律硕士的项目。这个数字在我查教育部数据的时候,我自己都是比较吃惊的,每年法科的毕业生超过20万,我们经常说美国是一个律师大国,但是美国的法学院不超过200家,每年毕业的法科学生只有4万。
这样比较下,中国的法学院是不是太多了?某种程度上法学在最近几年连续被评为最难就业的专业也就并不奇怪了。
△2015年北京大学法律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图
坦率地说,另外的一个不平衡是地域,这个饼图是去年北大法硕毕业生毕业之后的去向,2/3选择了在北京,5%选择在上海,将近10%选择在深圳和广州,3%选择在其它东部沿海,中西部仍然是大量地缺少律师,缺口很大!所以接下来北大法学院、北京法学院、发展地区的法学院必须加大力量考虑怎么样动员和支持更多的毕业生去服务基层,去服务中西部。
在座的各位对中国律师比我更有发言权,我看到好象截至去年年底,我们大概有30万的注册律师,北京律所的数据可能需要更新了。
但是中国的律所律师市场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市场,我看到的数据从收入而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座城市占据了收入的80%。怎么样成为一个律师,从2002年到2015年,我们司法考试的平均通过率是15%,去年是10%,今年报考司法考试的人数将近60万人,有40多万人是实实在在地进入了考场,参加了考试,如果我们对比一下通过率,美国的司考大多数州基本通过率是70%左右。一个比较大的原因是直到现在,我们参加司法考试是并不需要有法律的文凭,并不需要有法学的学位的。
接下来这个情况会发生变化,我个人也是赞成这样的变化的,它意味着法学院可能在将来的律师培养当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简单地对比美国的律师司考,是按照各州组织的,比方说我当年考的是纽约州的,美国都需要你有一个法律的学位去参加司法考试。
我刚刚了解过澳大利亚的类似情况,也是各个州组织司法考试的。特别有趣的一点是他们告诉我在澳大利亚的法学院毕业生当中,只有差不多一半,即50%的人将来会选择法律职业。
换句话说,澳洲法学院很多毕业生将来不做律师,原因在于澳洲的本科普遍采取双学位的做法,基本上所有的法科学生都会选择金融、商业作为第二学位,所以他们可能有更多的职业选择。
△2015年北京大学法律硕士毕业生去就业单位构成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中国的就业市场,这需要大家更多的关注,这是去年北大的法学院法硕毕业的就业去向,我们说传统的法律工作部门公、检、法、律所并不在这个饼图上占据特别大的优势,相反公司企业、金融业占据了很大的就业市场,特别是这几年的金融业。当然,这里的金融业既包括法律相关的,也包括非法律的。换句话说,各位律师、律所的同行,你们对于法学毕业生来说,面临着竞争,也面临着跟同行、金融机构激烈的竞争,怎么把最优秀的法科毕业生吸收到律所当中,可能也是在座的这些律所当家人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时间关系,韩国和日本的情况我就不详细展开讲了。但是这两个国家这两年都在改革他们的司法考试,而且他们的改革都遇到了比较大的麻烦。也就是说,他们新的改革没有接受到目前职业律师的认可,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这是前几天我跟北大毕业的一个学长的交流,我问他“从您的经验来看,现在我们的毕业生缺少什么?短板在哪里?”这位学长很坦率、很中肯地跟我说了几点,“第一点,你们现在教出来的学生对抗性不足,不管是在法庭还是商业谈判中太书生气了。第二,你们一定要注意对这些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因为他们感觉现在北大等大学的法学院毕业的学生,表达能力不一定过关,不一定能满足现在的需要。第三是成熟度、情商和对事情综合考虑的能力,还需要一个全面的训练和培养。
怎么办?我们能做些什么?实际上这里列出的也是我们已经开始做的一些尝试。
第一,比方说跨学科、复合型的培养。除了法律知识之外,现代化的律师还要求掌握科技、金融、会计、外语甚至是心理,现在北大法学院的本科生有1/3都会选择双学位,学习金融、经济或者其它专业。
第二,现实需要我们更多地去关注具体的业务需求。所以这几年我们法学院也开设了很多的实务类的课程,强调模拟法庭、诊所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现实当中的律师是怎么工作的。像在座的高会长就参与到了我们的刑事辩护的这一门课程当中,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也欢迎在座的律师能够积极到我们这里来,传授经验、丰富我们的课程体系。
毫无疑问,法学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强调关联,强调情境化的、设身处地的跨文化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强调合作和互动。
如何实现这些变革呢?有很多的利益相关者,除了在座的我们这些讨论的同行之外,大学的领导者、各个部委、最高法院、地方法院、律协、评价机构甚至司法考试的补习学校,都会在这个“游戏”和博弈当中发挥作用。最终的格局会是怎样的?我不敢下定论,其实这个答案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大家的贡献。
这里我只想提几个初步的想法:
第一是刚才提到的中国的法学院是不是在总量上有所过剩,我感觉也许我们需要一些结构性的变化。因为现在600多所法学院看起来差别不大,老师都在申请课题、写论文,都在为职称而焦虑,学生的课程看起来差别度、区分度也有限。我感觉以后我们必须结束这种“千院一面”的局面,去划分层次,去找到侧重和主攻点,去寻找核心的竞争力,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二是关于传统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均衡化的发展。两者毫无疑问是有区别的,但是我认为两者并不矛盾,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贯通。因为实务和学术,法学院和律所都要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要求强大的推理和表达能力,核心都是法治精神,那是我们共同的信仰。
第三是合作。刚才伍总编辑、王俊峰会长都提到了国际化、开放的格局、全球的视野。法学院也好,律所也好,都需要更多地向各国的同行借鉴、加强学习、彼此扶植、不断提高。
与此类似的是法学院和律所、律协、律师的互动,我觉得我们的联系可以更加的紧密一些,因为归根到底,我们的产品需要你们的检验和提升,培养法律人才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再次感谢朝阳律协和法制日报,祝会议圆满成功!也希望大家能有愉快而有收获的一天!谢谢大家!
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有2页PPT做广告,我以前在康乃尔法学院教书的,康乃尔的这句口号我特别喜欢,也希望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它希望“培养最好意义上的律师、真正的律师”,我觉得这是所有法学院共同的使命,在北大法学院的西门附近,我们有一个新的雕塑,这个雕塑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所有法律人的图腾,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如果有时间可以到北大法学院来授课,传承经验。
「律政朝阳」专题报道回顾
「律政朝阳四」创先争优跟党走,服务社会做贡献
「律政朝阳六」播种信任与阳光,朝阳律协公益法律服务“进行时”
「律政朝阳七」“走出去,引进来”,学习是发展的永动机
「律政朝阳十」荣光与使命,聚焦朝阳律师授袍礼
「数说朝阳」专题报道回顾
「数说朝阳一」交出“六个第一”成绩单,全国最大基层律协在朝阳
「数说朝阳二」多点发力频创新举,助推律师管理与服务机制全面升级
嘉宾致辞实录回顾
「律者新论」专题报道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