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饮料业未来的复兴,路在何方?

Tony Zhang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19-05-19

点击上方FBIF食品饮料创新,置顶公众号


作者:Tony Zhang

主编:Anna HU


2013和2014年是中国饮料行业发展的拐点,经历30多年的快速增长期,大部分饮料品类开始衰退。

 

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在大的饮料品类中,除瓶装水一直保持增长以外,其他大的品类比如即饮茶饮料、果汁饮料、碳酸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的消费量从2013年或2014年开始逐年下降。而且截至2017年底的数据,大部分品类的衰退依然在持续,没有明显的回升迹象。

 

整个饮料行业陷入迷茫,作为一个在饮料行业摸爬滚打超过10年的老兵,我也充满着迷茫。过去几年,一直在探究中国饮料行业复兴的道路,寻找增长引擎!

 

带着这个目的,我参加了FBIF2018食品饮料创新论坛。


FBIF2018现场

图片来源:FBIF2018相册

 

在这个行业交流、探讨的盛会,我访问了行业专家与企业领袖,倾听行业前沿脉动和思维碰撞。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本文内容不代表演讲嘉宾及采访对象观点。

 

数据来源:Euromonitor

01

没有失败的品类,只有失败的产品

 

过去3、4年,我们看大部分品类的数据时,发现的都是销量下降。然而,在销量下降的品类中,也有快速崛起的具体产品。比如,从2014年开始,即饮茶饮料品类整体销量就一直在下降。然而,在此大背景下,2015年上市的小茗同学和2016年上市的茶π两个产品却逆势快速成长。双双成为销售额超10亿的大单品。

 

小铭同学冷泡茶

图片来源:天虹网

 

由此可见,瓶装茶饮料品类销量的整体下滑并不代表整个品类成为了没有希望的失败品类,销量的下滑是由于一个个具体的正在下滑的产品累加造成的。销量下滑产品比例远大于成功产品比例造成了整体品类的销量的下滑。

 

那为什么有这么大比例的产品逐渐被消费者抛弃呢?

 

这个问题过去几年行业内已经有过很充分的讨论。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消费者对饮料品类健康要求的提升由量变逐渐达到质变,明显非健康产品开始逐渐被抛弃。


二是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激增,产品定位差异化不够明确的产品失宠。

 

而且两个原因叠加共同造就了中国饮料行业的现状。

 

我们把几个主要的下滑品类进行解剖,会发现并不是整个品类都出了问题,而是这个品类中健康性、价值感、功能性差的细分品类出了问题。


数据来源:Euromonitor

 

比如,在果汁品类中,下滑严重的是果汁含量24%及以下的低浓度果汁饮料。而100%纯果汁的销量一直维持稳健的增长。100%纯果汁中的高端细分品类椰子水的成长速度更快。只是因为低浓度果汁饮料在整体果汁品类中的占比超过75%,才造成了果汁品类的销量下滑。

 

另一大品类茶饮料的状况类似,含糖瓶装茶饮料的销量一直在下滑,而无糖茶的销量一直在增长,其他品类的总体趋势也是类似。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劝说百事可乐前CEO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加盟苹果公司时最终打动斯卡利的一句话就是: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我一起改变世界?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被外界归结为“糖水”。

 

中国饮料品类的下滑可以归结为“近糖水”品类的下滑。这些饮料的共同特征就是饮料的主要成分就是水和糖,只是在糖水的基础上多加了一点概念性的原辅材料而已。


百事可乐

图片来源:天猫

 

比如低浓度果汁就是糖水基础上加了很少量的果汁,含糖茶饮料就是在糖水的基础上加了少量的茶叶萃取液,碳酸饮料就是在糖水中充了少量二氧化碳气。这些饮料给消费者明显的感觉就是不健康,而且这种不健康是消费者通过“甜”这个朴素的认知就能做出的基本判断。再结合关键原料浓度、含量等公开信息,消费者把以上饮料定位为不健康饮料。由于“近糖水” 品类在中国整体饮料市场中占据了最大的份额,才造成了主要品类销量的下滑。

 

所有的品类在中国依旧有很好的未来,都能找到充满希望的细分品类。果汁品类中有100%果汁,瓶装茶饮料中有无糖低糖茶,植物蛋白饮料中有豆奶,碳酸饮料中有气泡水…而且这些只是现在正在增长的细分品类,还有无穷无尽充满希望的细分品类等待大家去创造。所以说没有失败的品类。

 

单纯选对了健康的细分品类也并不能保证具体产品的成功。由于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越来越明显,只有当产品定位为非常具体的一群消费者时,才有可能获得目标消费群体的欢迎。不论产品的内容物、包装还是产品理念,都要对消费者有足够的差异化冲击。并且要有符合消费者内心需要的文化信息。


利乐中国市场服务总监兼商务副总裁于硕接受采访

图片来源:FBIF

 

利乐中国市场服务总监兼商务副总裁于朔说:“过去饮料行业强调生产效率提升,不断挑战用更低成本满足基本需求;如今,消费者需求向升级、细分、及个性化发展。以前满足于以便宜价格买到一杯饮料的消费者,现在需要与消费场景、地点、甚至心情相匹配的差异化解决方案。这对行业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除了品类和产品这两个直接的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感觉上不是那么直接的因素影响饮料企业的发展,并进而影响行业的发展。

02

软饮料的未来取决于“硬度”

 

行业内把酒精含量小于0.5%(v/v)的饮料称为软饮料。我们通常指的饮料行业其实就是软饮料行业。而未来软饮料行业的发展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饮料的“硬度”。这里说的“硬度”有两重含义:一是它的必需品或刚需特性有多强,二是产品背后的技术支撑有多强。

 

饮料中的大部分品类都是属于享受型产品,可喝可不喝,今天喝这种明天就换一个花样。它的刚需特性很差。如果要维持一个产品的成长就要不停的投入营销费用。可乐类产品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对于中国人来说,可乐类产品除了碳酸气带给大家的清爽感觉在夏季有一定的刚需特性以外,这个品类并没有什么“硬度”。而两乐通过不间断的大量营销投入把可乐类产品做成了生活方式,才保证了可乐类产品超长的生命周期。

 

可口可乐

图片来源:可口可乐官网

 

而如果想保证一个产品长久的生命力,又没有两乐那么强的营销能力。把你的产品变的更加刚需、更加有价值就成为不二选择。过去的十年,豆奶品类一直维持良好的增长,而且近两年增长势头更猛。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豆奶是中国人的基础营养品,有很强的刚需特性。100%果汁是良好的水果替代品和维生素C来源,咖啡饮料和能量饮料可以起到很好的提神作用。

 

这些刚需特性是支撑这些品类持续长线增长的基础。刚需特性越强,生命力越长久,品类在未来的发展空间越大。刚需特性差的产品,有可能通过结合时尚的营销手段快速崛起,但产品的衰退也会很快,缺乏长期成长的基础。


另外一个会影响产品生命力的因素就是它背后的技术支撑

 

饮料行业是一个总体而言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进入这个行业的技术门槛不高,只要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企业都能进入这个行业。因为过去30多年的绝大部分时间,中国都处于产品不够丰富的时期,消费者对产品本身并不挑剔。大家在行业内比拼的是成本控制能力、营销能力和渠道能力,而技术实力在企业发展中占的比重不高。

 

而随着产品的极大丰富和进口产品的大量涌入,消费者能对同类型的产品进行更多的对比,逐渐知道了什么才是“好东西”,对产品也变得越来越挑剔。

 

想做出一款产品不难,但是要做出出类拔萃的高品质产品就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从原料的筛选把控到产品的研发,从生产设备的投入到生产过程的控制都需要足够的技术积累和投入。甚至是要有自己独特的技术。这些技术支撑所带来的“硬度”才能使得产品在同类竞争中胜出,并具有更久的生命力。


在采访Coldpress创始人Andrew Gibb时他说:Coldpress是第一家做超高压果汁的企业,对于超高压果汁而言最核心的设备是超高压杀菌机,但是并不意味着买一台这样的机器就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

 

要对水果原料、加工工艺有深入的研究。单独通过超高压杀菌技术是无法把产品做到商业无菌的,因此产品必须通过冷链销售。


Coldpress通过自己的技术开发,已经在超高压苹果汁产品的常温储运上取得了突破。这将给Coldpress提供巨大的竞争优势,特别在像中国这样的冷链体系不完善的市场。

 

农夫山泉茶π

图片来源:农夫山泉官网

 

大家都看到了茶π的成功,却很少知道它的技术是基于东方树叶的技术和产线。农夫山泉7年前在无糖茶的研发上进行深入的研发工作和巨大的生产线投入。由于7年前无糖茶市场还不成熟,东方树叶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

 

而当这些技术转移到茶π这样一个市场成熟的品类中以后,就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农夫的例子同时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提前7年的技术研发投入是否太早了或者说是过度创新?

03

快消品类“慢”公司崛起

 

“新常态”和“产业转型升级”是过去几年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其本质上反映的都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产品匮乏和居民低收入时期。发展速度是最硬的道理,质量是次要的甚至是被忽略的。而随着近些年产能严重过剩和居民收入的极大提高,产品品质开始取代发展速度成为最重要的指标。

 

这就要求企业慢下来,在产品开发的整个流程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以提高产品质量。把企业从拼命快速奔跑的状态转变为更具匠心的较慢状态。这种经济体发展模式的转变会体现在企业的兴衰转变上。这对于属于快消品类的饮料行业也适用,像农夫山泉这种“慢公司”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活力。而一些过去以快速模仿见长的公司开始衰败。


农夫山泉东方树叶

图片来源:酒福汇

 

回到东方树叶的案例,农夫山泉在开发东方树叶时,只是清楚无糖茶是大的发展方向。以后的趋势会是增长的,而具体什么时候会开始起量是无法预测的。而农夫山泉这家“慢”公司为了在这个未来重要细分品类上占有先机,在市场不明朗时就投入大量的技术研发和生产线。

 

7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推出自己的无糖茶产品。可口可乐推出淳茶舍,维他推出无糖绿茶和玄米茶……无糖茶才开始看到起量的势头。而一家公司能在过去的7年对于一个不起量的产品不离不弃,悉心培养可见这家公司有多“慢”。

 

我在采访农夫山泉的董事会秘书周力博士时问道:提前7年开发一个产品算不算过度创新?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算?周力博士半开玩笑回答说:农夫山泉不是上市公司,我们开发产品时不用考虑投资回报率。对于认准的方向,我们愿意慢慢培养。可见公司心态和理念的“慢” 才是产生慢公司的根本。

 

农夫山泉周力博士接受采访

图片来源:FBIF

 

也正是这种“慢”,使得7年前开发的东方树叶在今天看依旧不过时,无论是内容物、生产技术、包装还是产品理念都不过时。农夫山泉慢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了NFC橙汁,提前十年在赣南布局果园;农夫山泉上市的新品数量并不多,但几乎每款都是匠心打造,并且很少下架已上市产品,对产品有很长期的规划。

 

中国经济已经由短缺进入到过剩阶段,竞争方式由比拼速度过渡到比拼技术实力,比拼创新能力的阶段。规划更长远、技术更扎实、创新更有深度的“慢”公司将崛起。

 

而所有这些都依靠人,合适的人 。

04

把世界交给年轻人


在采访前百事可乐(中国)CEO朱华煦和农夫山泉董事会秘书周力博士时,还有一点让我印象异常深刻。那就是授权并充分发挥员工能动性的作用。

 

朱华煦在从1998年到2008年担任百事中国CEO。这十年是百事可乐(中国)发展最快的十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以上,而且可乐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11%上升到27%。他把成功经验归结为天时、地利和人和。他所谓的人和就是把最优秀的人才放到最重要的市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并给予充分授权。


FBIF2018发言人朱华煦

图片来源:FBIF


过去他团队里的人现在都已经成为各跨国公司VP副总裁,甚至CEO,可见其团队的优秀。在一个美国背景的跨国公司,他也敢把完全不会英文的人提拔到区域销售负责人的位置,而且所有区域的销售负责人没有不懂中文的老外。用他的话说:区域销售负责人是在区域打巷战的人,对当地的了解才是最重要的,会不会英文不重要,跟总部的沟通可以由我和直属团队负责。也正是这种授权造就了百事中国在他主政十年的辉煌。

 

农夫山泉的营销和宣传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当有记者问到为什么农夫山泉能做到这么好时,周力博士说:大家看到我们赞助了很多好的IP,其实这些决定都是我们公司的80后和90后做的。不是我们70后做出来的,我甚至连那些文案都看不明白。但是他们能够了解、能够沟通。包括产品研发,交给他们做,既然是为年轻人做产品,就要大量用年轻人。我们是一个无论在行销还是研发上重视发挥年轻人作用的公司。

 

无论是过往成功的案例还是现在成功的案例,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本土公司的案例,都一再说明授权给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的重要性。饮料行业是一个以年轻消费者为主体的行业,只有年轻人才能真切理解同龄人的需求,并且以他们的语言来做沟通。把饮料的世界交给年轻人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90、00后将是未来10年饮料消费的主力,也将是工作的主力。他们生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他们已经不需要像父母那代人为基本的生存而奔波,实现自我价值才是这代人的主要诉求。给予他们充分的授权,让他们能够自我实现,才能激活他们的活力。他们的活力和创造力也会带给饮料行业复兴的动力。

05

原力觉醒

 

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提升,中国人的自信心开始恢复,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使得我们不再盲目迷信源于发达国家的饮料产品。源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更接近中国人饮食喜好的食品、饮料开始回归。借用一个电影的名字,可称之为“原力觉醒”。那些已经深深融入我们基因中的本土饮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这种本土饮食的回归并不是传统饮食的简单复制,而是结合新的工艺、新的场景、新的文化需求进化后的产物。


百事可乐

图片来源:飞牛网

 

从过去几年饮料品类的兴衰也可以看到端倪,碳酸饮料是纯粹的西式饮料,果汁饮料是西方色彩浓厚的饮料,茶饮料虽然有中国元素,但含糖茶饮料却是西式的,甚至凉茶品类都可以认为是中医学跟西式糖水饮料嫁接的产物。我们在前文提到的“近糖水”品类都是西式饮料。这些饮料品类都已经经历了由盛转衰。当然这些饮料的兴衰还有其他维度的解读(比如健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饮料跟中国人传统的饮食喜好有较大差别。未来的饮料,笔者认为,将更加接近中国人的本真需求与文化认同。

 

最近两年,豆奶品类的快速增长就是这种趋势的基本体现。历史上,中国人都是以植物基蛋白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的,特别是豆类。几千年的植物基饮食传统造就了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也更加适应植物基为主的饮食,它已经融入我们的基因。


最近20多年牛奶这种舶来品开始在中国风行,挤占了豆奶作为中国人“国民营养”的地位。而牛奶这种非传统饮食跟中国人的体质并不完全匹配,乳糖不耐就是其中最明显的例子。而豆奶却是跟中国人完美匹配的。当然,今天的豆奶不再是一家一户用石磨自己磨出来的,它是经过现代化加工、方便饮用的工业化产品。豆奶的增长挤占最多的就是牛奶的市场。

 

达利园豆本豆

图片来源:达利园官网

 

豆奶的例子只是“原力觉醒”趋势最基本的体现。借用朱华煦先生的观点:真正深度体现这一趋势的饮料还没有出现。这需要我们到那些深深融入中国人基因的饮食文化中找寻,并且以现代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这次FBIF2018论坛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对中国饮料行业可能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商业模式。他们刚刚萌芽,现在很难称之为趋势,就暂且称之为猜想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06

猜想一:“人气新式茶饮”能否逆袭?

 

这次FBIF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上,有很多关于新式茶饮话题的分享。这些分享也颠覆了我之前对新式茶饮就是网红茶铺的认知。

 

其实很多新式茶饮品牌的成功并非源于传说中的雇人排队等炒作因素,而是源于这些品牌对原料和产品品质的极高追求。本质上是产品驱动口碑,并逐步建立品牌的过程。


喜茶新品波波茶

图片来源:堆糖

 

新式茶饮的销售途径过往主要是其自有的茶铺门店,部分茶饮品牌开始开拓外卖业务。随着新式茶饮的红火和竞争的白热化,会否推动新式茶饮品牌借鉴星巴克的经验推出瓶装即饮产品呢?我们是否也能从中管窥到一个饮料行业新商业模式的雏形呢?

 

新式茶饮品牌大都从茶铺起家,靠着卓越的产品,通过口碑建立品牌并实现规模的逐步扩张,这个阶段产品的制作主要是在门店手工操作完成的;当门店规模扩展到一定程度,开始开拓外卖业务,通过销售途径的增加实现业务规模的二次(级)扩张,产品的制作很可能要通过中央厨房等方式实现部分原料的标准化处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能;从合理的商业逻辑上推理,三级扩张将是以瓶装即饮产品的形式在传统销售途径和电商途径的扩张,相应的生产模式也将是工业化生产。

 

这三级扩张并不是升级后就把前一级模式舍弃掉,而是三种模式都保留。门店在同一时间可以有很多产品,并且不停迭代,可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通过门店的销售数据和消费者反馈,可以快速完善产品并收集到初步的消费数据。这相当于有超大样本量和地域代表性的初次消费者测试。

 

对于反馈好的产品,可以通过外卖途径进行二次扩大规模的消费者测试,并且排除掉因为门店的社交等属性带来的数据偏差。这相当于是传统饮料模式里的产品市售测试,而且能通过外卖平台收集到大量精确数据。

 

在前两级基础上筛选出的优秀产品,再做成瓶装即饮饮料在传统和电商途径销售,产品的成功概率会大大提高。而且因为在门店中建立了“新式茶饮”品牌,相应的即饮产品将自带流量和知名度,省去了大量的推广费用。同时,通过规模化生产实现了资本和品牌收益的最大化。

 

这三级单独都可以实现盈利,而结合在一起将成为一个能跟消费者形成紧密互动的有机体,成为影响饮料行业的新商业模式。笔者称之为“新式茶饮逆袭模式”。

 

这种模式是从小到大,层层递进的 。对于创业者而言,意义尤其重要。因为饮料行业的投资门槛很高,对于创业者而言,想直接进入规模化生产的饮料领域是极其困难的。而这种模式给了创业者一条可以最终实现规模化的可行路径。只要你的产品足够好,就可以通过小型门店开始创业,这时的资本投入要求很低。

 

好的产品通过累积口碑而逐步建立品牌,并结合资本的力量逐级扩张,最终实现规模化。这种模式对创业者最核心的要求是产品力,而不是资金,是一种产品为王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进入门槛很低,方便更多对饮料产品有激情的创业者进入,从而激活整个饮料行业。


喜茶广州Pink店

图片来源:堆糖

 

这种模式仍然处于探索期,从门店操作最终走向规模化生产还有很多要跨越的障碍。其中一条就是“新式茶饮逆袭模式” 的工业化生产跟传统的饮料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有很大的区别。

 

新式茶饮的成功除了我们提到的有好的产品以外,相较于传统的瓶装饮料而言,新式茶饮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更符合当今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潮流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哪怕是选择其中销售量大的明星产品进行工业化生产,其产品种类数量相较传统瓶装茶饮料也将是数量级级别的增加。这跟星巴克推出瓶装即饮咖啡饮料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这将对生产线的柔性化提出很高的要求。

 

猜想二:饮料的柔性制造何时商业化?

 

随着消费者年龄分层细化、圈层化、个性化的深入和消费场景越来越多样化,饮料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而单个产品的销量越来越少。以后中国饮料市场很难再出现所谓的百亿大单品,十亿级别的产品也将越来越少。单条生产线也不再需要很大的产能,考虑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未来的单线产能将以中等为主。

 

在单线产能需求降低的同时,对生产线产品种类兼容的需求却急剧增加。这对生产线灵活性/柔性化的要求极大提高。而且未来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年轻消费者喜好的快速变换,产品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过去平均5年的产品生命周期有可能像日本一样缩短到1-2年。而一条生产线的使用寿命至少是10年,要经历几轮的产品迭代,而且有可能是跨品类的迭代。这对生产线通用性、灵活性/柔性的要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从发展趋势看,不但我们前文提到的“新式茶饮逆袭模式”对饮料生产线的柔性化有很高的要求。传统饮料行业对柔性化制造的需求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那饮料行业的柔性化制造是否具备技术上的可行性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饮料行业是最容易实现通用化生产线与柔性化制造的行业。根据国标GB/T 10789饮料通则的饮料分类,我们可以把各种饮料细分品类的加工工艺与通用特性总结为如下表格。

 

原料来源

加工类型

饮料品类(GB/T 10789)

生产工艺

初始农产品/自然资源

榨汁

原榨果蔬汁(非浓缩还原果汁NFC)/浓缩果蔬汁

主要有清洗、榨汁、杀菌/浓缩、包装等,专用生产线,品类内通用性差

研磨/调配

植物蛋白饮料(豆奶、核桃、杏仁、花生、椰奶等)

主要有清洗、破碎、细化、调配、均质、杀菌(带脱气)、包装等,有较高通用性

谷物饮料

可可饮料

藻类饮料等

浸提/调配

食用菌饮料

主要有清洗、浸提、调配、杀菌(带脱气)、包装等,有较高通用性

草本饮料

纯茶饮料(原汁茶)/茶浓缩液

过滤/纯化

天然泉水/天然矿泉水/纯净水矿泉水/其他饮用水

主要有过滤、纯化、包装等组成,专用生产线,可为其他饮料提供用水

初级加工 农产品

调配

复原果蔬汁/复原果蔬浆/复合果蔬汁(浆)

主要有溶料、调配、均质、杀菌(带脱气)、包装等,通用性好

果蔬汁饮料/果肉(浆)饮料/复合果蔬汁饮料/水果饮料

咖啡饮料/浓咖啡饮料/低咖啡因咖啡饮料/低咖啡因浓咖啡饮料

茶饮料/果汁茶饮料/奶茶饮料/复合茶饮料/其他茶饮料

配置型含乳饮料

复合蛋白饮料/其他蛋白饮料

浓浆调配

果蔬汁浓浆/其他饮料浓浆

设备如上、主要生产浓浆

发酵/调配

发酵果蔬汁饮料

主要有溶料、发酵、调配、均质、杀菌(带脱气)、包装等,有一定通用性

发酵型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

工业制成品

调配/充气

碳酸饮料(果汁型、果味型、可乐型、其他型)

主要有溶料、调配、充气、包装等,专用生产线,品类内通用性好

调配

果味饮料/茶味饮料/乳味饮料/咖啡味/风味水饮料/其他风味饮料

主要有溶料、调配、杀菌(带脱气)、包装等,通用性好

运动饮料/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营养素饮料/其他特殊用途饮料

 

因为绝大多数的饮料品类都要经过物料溶解、调配、均质、脱气、杀菌、包装等步骤,虽然不同品类的工艺参数不同,但设备本身是可能兼容不同参数的。

 

比如表格中的绿色字体部分的细分饮料品类,原料都是经过加工的农产品或工业制成品。加工工艺简单,具备很强的通用性。而且这些饮料品类占据了现在中国饮料市场大部分的销量。

 

表格中淡蓝色字体的饮料细分品类,原料为初始农产品或自然资源,加工工艺较绿色字体部分更为复杂。但是在绿色字体产品线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原料专用处理设备也能生产,通用性也较好。只有很少深蓝色字体的品类生产工艺及其特殊,通用性很差。

 

未来的饮料生产线完全可以设计成以物料溶解、调配、均质、杀菌、脱气、包装等组成的通用平台和特殊非通用设备组成的可选模块组成。这样可以为饮料生产线提供极大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再结合智能化数据系统和辅料定量在线添加系统,就组成了未来柔性化饮料生产线。而且这些技术都已成熟,只是未被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而已。

 

饮料柔性制造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在多久的未来能够实现将取决于饮料市场产品多样化演进的速度和新商业模式成熟的速度。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如上就是我关于饮料行业复兴的几点心得和对未来饮料行业的两个猜想,希望能激发大家的思考,一起共创中国饮料行业的未来。

 

FBIF首席对话:中国品牌国际化思考

图片来源:FBIF

 

致谢:

在本次FBIF2018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中,我倾听了绝大部分跟饮料品类相关的演讲。并且依次采访了农夫山泉董事会秘书周力,Innovative F&B 创始人朱华煦,Coldpress 创始人 Andrew ,  利乐中国市场服务总监兼商务副总裁于朔。本文很多思想及内容源于各位演讲嘉宾及采访对象,在此表示由衷感谢!


提示:

* 本文FBIF原创首发,欢迎无条件转发朋友圈。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 投稿与商务合作,联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 FBIF食品微信群 /

让专业的人聚在一起

长按识别二维码,后台回复“2”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3万+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综合创业、乳品、饮料、酸奶茶饮料、啤酒、零食、新零售、特医食品、调味品、餐饮、代工、营销研发、包装、设计等。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