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熊猫精酿潘丁浩:为什么精酿啤酒是啤酒世界的文艺复兴?

新消费第一媒体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19-05-19

点击上方FBIF食品饮料创新,置顶公众号



在中国传统啤酒寡淡如水的今天,追求品质和口味的精酿啤酒终于得到了生长的机会。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舌头对大牌传统啤酒产生味觉疲劳时,精酿啤酒的出现似乎点燃了人们对啤酒的灵感与激情。

 

潘丁浩相信:任何一个真正热爱(喝)啤酒的人,都不会满足于传统啤酒千篇一律的味道,总有一天,人们会在精酿啤酒的世界中,找到自己最爱的那一款。而当初那16万瓶熊猫精酿啤酒,正是他对中国精酿啤酒市场的一次“豪赌”。

 

2013年10月,“熊猫精酿”瓶装款问世;2017年5月获1.19亿元A轮融资,目前熊猫精酿20余款啤酒,供应全国30多个省份。

 

近日,野草新消费论坛第三期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举行,论坛主题为“新消费品牌的致胜之道”。其中,熊猫精酿创始人潘丁浩为我们分享了他独特的创业故事,以及他对于产品、品牌的深刻思考。

 

演讲正文:


我是潘丁浩,今天的演讲我没有带PPT,PPT就是我们的酒。因为我相信我们的酒是产品、也是品牌,有很多内在的东西可以展现给大家。


对创业者来说,经验都是自己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经验成长的旅程上总是埋伏着一个又一个的坑,你会不断地跌倒又爬起。


所以今天我不想去谈一些方向或理念上的东西,而是分享一些我的创业路上摔在坑里的故事。我们背后不应该有数字、画面,反而是你手里拿到的这个产品,这才是我们熊猫精酿的故事。

01

缘起


最开始接触到精酿,缘自于我一个在加拿大精酿酒厂工作的朋友,那时我们每周都一起聚会,他带着他们的酒过来,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认识到,原来啤酒可以细分品类,原来除了百威、喜力之外,还有一个五彩缤纷的啤酒世界。


其实世界上啤酒有100多种,只有传统啤酒这一种长期高度垄断国内啤酒行业,这证明国内99%的啤酒市场还没有被开发出来。


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所以当时还在加拿大读汽车工程的我,利用假期时间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找了一些酿酒很好的店或酒吧做考察,结果我发现,在品类方面这个市场还是空空荡荡的,有大量机会。


所以,当2008年我再回去加拿大读书时,就开始有意识地去思考,精酿啤酒市场应该怎么做。比如说,有一个叫“三个酿酒人”的酒吧,他们每家店都是2000平,但一共只出6款酒,配简餐,但同时承诺给你一个最棒的聚会场所。这是一种运营模式或餐饮模式,此外,市场上还有一些做渠道模式或酒吧模式的。


后来,我再去深入地看这个“特别传统并高度垄断的啤酒市场”时,发现它在品类方面有特别多的空白,而在中国那简直是一个“黑洞”,什么都没有。我是要在一个完全空白的市场领域,从头开始创造一个行业,这对我个人而言,似乎是不可能的。


2010年回国后,我先是帮家里做有机农业的生意,顺便和家人表述了自己的想法。直到2012年,家里的生意回到正轨,我觉得我可以放手家里的事了,这才又琢磨起“做啤酒”的事。

02

 决心


2012年年初到年底,我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吃喝玩乐”。


那段时间我认真地去拜访了中国所有我知道的啤酒人,高大师高岩、牛啤堂等,那些人到现在都在做精酿啤酒,做自己的品牌。


我们这些啤酒圈子的人常聚在一起讨论,当时就出现一个问题,“craft beer”到底该怎么翻译?南京的高岩说:“我写了一本书叫《喝自己酿的啤酒》,就把它定义为“精工啤酒”吧!”还有人提议说叫“原浆”,代表其没有兑水。


讨论一直持续到2012年6月左右,我们在南京再聚了一次,并最终确定叫精酿,即精心酿造。“精”能代表好的原材料,好的心思,好的一切。随后我们回家,每个人去做各自的精酿。


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当一个行业还是萌芽的时候,就可以坚定地跟它走下去,一帮人,每个人在家里开一个小店,把“精酿”这个名字叫出去。


但其实在2012年底,朋友邀请我去开一个酒吧的时候,我还是比较犹豫,因为我觉得很多东西还没有准备好,家里的事情也要放下。


但后来朋友的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不管你什么时候开始,都在这个行业有了地位,哪怕你是倒数第一,那你就有机会变成倒数第二,你要是没有开始,你就没有在这个行业里。这句话到现在我的印象都特别深。


熊猫精酿的故事起源于一个小酒吧,那个酒吧有多小呢?小到只有一个吧台和简单的几个座椅,店里所有的装饰、灯具、酿造设备,全部都是我和当时的一个合伙人手工打造的,所以我们顺便学会了电工、木工,以及其他一些技能。


开始营业的时候,第一天朋友来捧场,我们的酒也免费喝,几平米的店挤进来50多个人。


那时还是一月份,特别冷,好多人站在外面。但第二天就没什么人了,一是因为特别冷,二是我们没有做宣传,然后我们就想,总得告诉别人这是一个酒吧吧!


然后我就拿一个玻璃板,在上面写上Craft Beer,立在我们店门口的玻璃上。后来我们迎来一批俄罗斯客人,喝得很开心,但他们走后第二天我不得不关店,因为我们没有酒了,又不能去进别人的酒,只能我们自己去酿。


我觉得这件事情太有趣了,也更坚定了我去做这项事业。第一周过后,熊猫精酿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我们在2013年底开始筹备公司,2016年开始筹备建厂,逐渐实现规模化生产。


我经常想我们品牌的未来是什么?或者说如何把我的店做成一个品牌?开店是有局限性的,如果你要做一家店,当你做到极致,你的影响力可能是周边30公里,它是可计算的。就算北京足够大,可能我开10家店就差不多了,在上海可能也是10家店,就算在全国,我开1000家店,依然是可以计算的。


但品牌是无价的,是不可计算的。


你把啤酒装到瓶子里,那它就变成了一个移动的广告,它可以去美国,去欧洲,去到任何地方。我觉得我们不应该仅仅是开店,所以,在2013年底,我们做了第一款瓶装酒“熊猫眼蜂蜜艾尔”,这是一款蜂蜜啤酒,里面加了中华蜂采的蜜,叫百花蜜。


为什么用百花蜜?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当时有一个热点事件是奥巴马买了一套家酿啤酒设备,希望白宫的厨师长给他酿酒,并用这个酒来招待外宾,这些厨师长就用白宫花园里自己养的蜂蜜,做了一款蜂蜜啤酒,后来他们还公布了配方。


发完之后,大家一看,感觉好多地方都有问题。一些职业酿酒师因此做了各种各样的改进版本。我们也跟着蹭了一波热点,酿造了一款有趣的“白宫版配方酒”。结合了中国传统百花蜜的蜂蜜艾尔,混合着蜂蜜与麦芽香气,让啤酒的口感更加出彩。


起先我们用的是50公斤级的酿酒设备,其实能产出40公斤的酒就不错了。后来我们换了大的工厂和设备,一个大概50吨级的设备,锅里煮满麦汁。我和我的合伙人坐在酿造车间,看着眼前的场景说:咱俩目前所有的积蓄都在这口锅里,酿好了,就成了,酿不好,就倒了。


最后,这款酒成了,但同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就是酿酒的时候没有考虑时间。装完瓶已经到了10月30号,结果就是错过了一整年的销售旺季,进入了漫长的冬天,特别尴尬。


第二年,我们的酒开始对外销售,发现精酿酒在市面上太罕见了,以至于很多啤酒爱好者和行业从业者,忽然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媒体圈却因此比这些人更关心我们,所以在2013年到2015年我这几年间,我接受了大概有50家媒体的采访,赚了很多名气。


我觉得运气特别好,赶上了这个新行业的红利,但其实也有我们自己的努力。

03

 深思


那个时候公司开始扩张,从萌芽阶段的几个人,要迅速进入一家公司真正的运营状态,我觉得作为一个啤酒爱好者,似乎还没太想明白,所以我们经历了大量的弯路和坑。但我觉得这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尤其是消费领域的创业者。


在刚刚进入市场时,我们受到了很多质疑,传统的渠道商根本不买你的账。你这个酒被报道了又怎么样,能卖出去吗?卖出去以后回购率怎么样?你定这么高的价格,比进口啤酒还贵……


所以,很多很多疑问全部砸了过来,我们也做了大量的思考和总结。试想啤酒这个在中国上百年,全世界几千年的高度垄断的行业,要以你个人的力量“轻易地”打进去,那是不可能的。


那时候我们每天都在思考:精酿啤酒是什么?熊猫精酿是什么?我们在干什么?


在美国,精酿啤酒是以股权结构和产量来定义的,政府希望支持一些小企业,让他们能够继续增长下去,在税收上面也会有一些优惠。


但实际上,这个东西不是这样定义的。我更愿意把精酿啤酒称为啤酒世界的文艺复兴。比如蜂蜜类啤酒,在市面上至少存在有上千年了,那今天我以一个全新的形象和名称出现,在啤酒这个高度垄断的行业中杀出一个新品类,就是一次“文艺复兴”。


“精酿”具体来说,有三层含义:


一是多样性:精酿品牌应该有很多品种,不应该就是燕京8度、燕京10度,而应该是工艺啤酒、原浆啤酒等各种各样的酒。


二是本地化:什么叫本地化呢?川菜之所以叫川菜,是因为它的菜里包含了它的原材料、人文背景,是一种独特的餐饮文化。


但这不代表它只能在本地存活,如果我把它运到国外,它还是川菜。这就是文化输出。啤酒行业也是一样,比利时风格啤酒、美式风格啤酒、英式风格啤酒,这是带有地域特征的文化输出。


三是精酿精神,这听起来特别虚,但实际上很重要,一个企业的初心决定了一切。一些传统啤酒制造商,他们在乎的是成本、是数据、是KPI。企业数据如果不好,他可以一声令下,一个年产量200万的酒厂就可能关闭。


我们应该以新的角度去审视一个传统行业的更新和进步,以旧理论对精酿啤酒的描述,已经不能正确导向目前大众对此行业的认知,甚至产生了一定的误导,这就背离了所有精酿从业者投身于这个行业的初衷。


传播一个文化,是需要与更多本土化的元素进行融合,兼容并包,落后的就要淘汰掉,优秀的形式带进来,这才是革命和进化该有的进程。


我们做的是精酿,我们在乎的是味道,我们希望有好的原材料,有很多本地的文化可以输出,把啤酒这种原本很好玩的东西重新带回来,让啤酒世界更加丰富和精彩,就是我们认为的精酿啤酒的定义。


源:野草新消费

作者:张晋宁


提示:

* 本文经野草新消费(ID:yecaoxxf)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络出处。

* 投稿与商务合作,联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 FBIF食品微信群 /

让专业的人聚在一起

长按识别二维码,后台回复“1”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3万+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综合、乳品、饮料、咖啡、酸奶、茶饮料、、零食、新零售、特医食品、调味品、餐饮、代工、营销、研发、设计、包装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