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场直击 | 《基辛格:理想主义者》作者尼尔·弗格森复旦演讲全文

讲座


2018年5月2日,复旦大学闻道堂”Wonder Hall”第二期讲座如期举办,邀请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牛津大学耶稣学院高级研究员、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斯柴尔德家族史研究权威、《基辛格:理想主义者》作者尼尔·弗格森就中美关系作了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复旦大学和沪上其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师生200余人。活动由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信出版社主办,复旦大学研究生团工委、研究生会承办。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郑宇教授主持。


尼尔·弗格森讲座全文

为什么要写一部基辛格自传呢?基辛格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说基辛格一个人,就对中美关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的作品并不都是自传体风格的,有些书的内容更加扩散一些,比如有关帝国、文明等。但我们须知道,历史进程有时并不仅仅与强大的力量相关,也包括个人及个人做出的决定。试想一下,如果基辛格没有成为尼克松任命的国家安全顾问,如果尼克松任命了别人,那么中美关系会不会发生变化?历史发展是否会有变化?我的Kissinger 1923-1968: The Idealist这本书的中文译本最近出版了,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刻。我致力于在历史基础上理解中国和西方的关系,这就是我为什么来到你们的大学来谈一谈我的这本书,以及分享我认为的基辛格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这个大厅里的听众大部分都比我年轻。我猜测,20世纪70年代离大家非常遥远就如同20世纪30、40年代的事件离当时作为本科生的我很遥远一样,就好像是古代的历史。所以我想要带你们进行一场时空之旅。我们能够回到过去,回到20世纪70年代,回到基辛格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的那个年代。虽然在现在这很难想象,但是他当时在报纸或媒体上的影响程度更胜于现在的特朗普。而且当时媒体上对基辛格的评价比现在对特朗普的评价要正面许多。请注意ppt其中一页的左上角,基辛格是一个超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超级“K”作为历史上的国际伟人飞去拯救世界各地。或者看PPT的底部,1972年,基辛格和尼克松坐在驶向中国的小船上。伍迪.艾伦甚至为他制作了一部电影,但因为其中的一些玩笑可能带来的问题这部电影最终没有上映。没有人,甚至基辛格自己,都没有料到他的人生会如此与众不同。1923年,基辛格出生在正统犹太人家庭。当时是德国最不好的时期,也是欧洲关系最紧张的时期。


希特勒上台时基辛格十岁,因为犹太人的身份受到德国纳粹的迫害。当时基辛格的家人仅有祖母、年幼的弟弟还有一只宠物猫。当时基辛格作为一个年幼的犹太男孩,处境十分危险。直到1938年,基辛格的母亲成功把他带到美国并在美国定居。这在当时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当时美国实行很严格的移民政策,只有有至亲在美国定居的犹太人才可以在美国定居下来。

这张照片是在基辛格从英国去德国的过程中拍的。我有时候问我自己,如果基辛格一直在待在英国,那会如何?如果他没有去美国,他在英国的人生会不会从此不同?他会不会像现在这样有名?当然,很难想象基辛格成为英国的国务卿,因为他在美国所获得的社会流动在20世纪中叶的英国是不可想象的。试想你在基辛格的位置,想象你在15岁的时候被迫离开中国,流离失所到比诶的国家。你被迫开始学习另一种语言,只能勉强糊口。想象你一步一步求生存,制作修面刷、在夜间苦读,然后被寄居的这个国家征兵。然后你被送回中国,在战场上要面对的是一起长大的同胞。这些都发生在基辛格的身上。


1944年,在他离开德国六年后,他又回到了德国。作为美国士兵,提着来福枪,面对的是二战时期最血腥的武器。在他到达欧洲不久,他就穿着作战制服出现在美国运兵船上。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被某个人影响到思想的时刻,随之我们的人生轨迹也会发生巨大的转变。基辛格曾被一个人影响,你们可以看到,在这张照片中站在基辛格的边上。他们俩一起进入情报局。幸运的是,军队中有人意识到了,基辛格可以说流利的德语,这是美国进攻、占领并最终战胜德国所需要的关键技能。由此基辛格进入了核心情报部门。二战结束后,基辛格决定回到纽约学习会计。想象一下,如果基辛格听取了这个建议,世界会有多大的不同。世界上会多一个很好的会计,但是美国政策会怎样呢。他的朋友建议他不要浪费才华,要去申请名校,诸如耶鲁、普林斯顿之类的名校。基辛格听取了他的建议,向这些名校提出申请,但是都被拒了,只有哈佛录取了他。基辛格就此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


基辛格的一生从难民,到士兵,到反情报工作人员再到教授,再到一个精通外交的人。这种个人的转变是能够给我们一点思考的。你可能会很好奇,这个在19世纪外交史上很特殊的人如何在1973年成为了世界上最知名的人?你也可能会想,为什么基辛格没有学习当时在美国大热的微观经济学、制度理论、或是其他核心的课程?我在本科生阶段也在思考,学习1200~1300年代的历史对于财政政策到底有什么意义?但事实证明,研究历史有助于研究当下,即使现在研究的事件距离以前的事件很久了。基辛格甚至不是一个专家,但他意识到越深入地了解1815年在维也纳发生了什么,越是有助于研究冷战早期的复杂政策。

在1957年,基辛格因为他的畅销书《核武器与外国政策》第一次成为了名人。他认为美国必须阻止无限的核武战争,如果这些战争只是为了打击前苏联的扩张。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言论,在媒体上引起了热议。他变成了一个很有名的知识分子。不同于只在哈佛学生面前授课,他在全美国人民面前发表演讲。随着1950年代的冷战以及1960年代的开始,基辛格开始涉身政府事务。他成为肯尼迪总统的兼职顾问。在1961-1962年,他对亚洲事务产生了兴趣。除了去韩国访问了一次以及之后对朝鲜战争的了解以外,他对亚洲一无所知。1965年,他多次访问了越南。

他所发表的报告是我在写这本书时接触到的最有意思的文件。最有趣的就是基辛格认识到美国不可能在越南战争中取得胜利。所以美国必须把重点放在外交政策,必须使美国不屈辱地从越南战争中脱离出来。在1967年,他作为中介参与到与越南的秘密外交对话。此后,基辛格正式走上了政治舞台,他不止进行学术研究,还参与到公共政策辩论中。但他犯了一个重大错误:他支持了一个失败者。他三次支持了这个失败者。他所支持的人很不平常。他富有但从不读书。他说每当他想读书了,他和作者一起吃一顿午餐就可以了。他从不是一个深度思考者。到了1968年末,当尼克松战胜副总统胡伯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基辛格的预期提高了。他多次公开批评尼克松,尽管他只与尼克松见过一次。但令人惊讶的是,尼克松任命基辛格为国家安全顾问。在这张照片中,有三点很重要。

这张图是尼克松宣布任命基辛格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时刻。站在基辛格后面的,是理查德.艾伦。这个人你们从未听说过,但他当时认为他将会被任命为国家安全顾问。当你观察他的面部表情,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失望。

尽管尼克松和基辛格在很多方面不同,他们在大战略上保持了一致。从1969年1月起的那段时期,他们进行头脑风暴。他们一起坐在尼克松的办公室里思考如何使美国脱离混乱。越南战争使得美国处境不妙。美国投入了大量军队到越南,但损失惨重,比后来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更甚。尼克松和基辛格能做什么呢?在这里,我们能开始思考历史的力量。历史的作用就在于帮助我们理解目前的策略的问题。基辛格当时在研究19世纪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觉得这段历史可以帮助美国带出泥潭。这使他想到北京。

接下来我想要谈谈这本传记的第二卷。基辛格的成就之处在于他意识到中美关系的巨大可能性。他认为应该结束这种对抗关系。我想要告诉你们的是,1971年的这次秘密会面不止是世界关系的转折点,也改变了历史。这次会面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它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它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局面。我在开始时说了,我认为有一个人使得这一切改变了。我的意思是,我无法想象有另一个美国人能够实现这一切。这对于外交技巧有着极高的要求。没有人认为基辛格会前往北京,所以基本没有人知道他就在北京。他的秘书也不知道他此次行程。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在巴基斯坦生病了。对外宣布是他突发胃病,所以无法参加在巴基斯坦举行的协商会晤。他秘密地前往了北京与毛主席会晤。照片中他所穿着的这件T恤是从一位美国安保人员那儿借来的。你们也可以看到,美国安保人员的体格远大于基辛格,所以这件T恤在基辛格身上完全不合身。但是除去这个小细节,这个秘密计划完美地执行了。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都同意的一点是尼克松总统应该在今年飞赴北京与毛泽东主席进行会晤。人们会因为基辛格与周恩来的成功会晤而思考。你们应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一个出生在德国的人、一个难民、一个在青年时期才学习英语的人、一个没有学习过中国历史和中文的人,能够迅速地了解到中国人民的渴望,然后使得尼克松总统与毛主席的会晤成为了现实。这是1972年2月一个寒冷的早晨,尼克松总统乘坐的飞机着陆的时刻。你们可能会好奇:基辛格在哪儿?答案是他还在飞机内。因为尼克松决定只与他的太太一起享受那一刻的灯光。


所以基辛格在那时无法走出飞机,直到拍完尼克松夫妇的照片。一周后,尼克松前往上海,之后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及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除了这份公报本身的意义以外,还是美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共产主义的和解。双方领导人求同存异,达成共识。这次外交策略的巨大意义在哪里?这是我在第二卷中关注的核心问题。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见解和答案。从美国的角度来说,当时的关键在于向前苏联施压。当时中国和前苏联的关系急转直下,从友谊转变为敌对状态。美国希望削弱前苏联的地位,所以寻求与中国的合作。这是有效的。从莫斯科方面的角度,这可以说是灾难。尼克松在中国与毛主席握手,以及仅数月就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前苏联签署了《美苏相互关系原则宣言》,限制核武器投资,这标志着美苏军备战争的降温。美国的另一个目标没有完全实现,就是希望从越南的混乱中得手。尽管我们知道,在1975年,基辛格期盼的成果仿佛都失败了。但是在1972年,基于与北京的数次磋商,越南和平的可能性大大上升了。之前一直拒绝和解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同意坐下来谈判。虽然美国并未实现最终使得越南和平的最终目标,但美国确实从越南撤军。


美国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做了什么让步呢?答案是关于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中的用词是很模糊的。如果你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你就会注意到这点。这份公报把美国推到了一个新的位置:“一个中国”政策成为了美中关系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台湾的降级,它丧失了在联合国的位置。这是一个让步。一个基辛格所希望的让步,这使得美中关系发展均衡。当我读到1971年和1972年会议的文件时,很惊讶的发现有许多的会议是讨论台湾问题的。 这对所有学习这一时期历史的人是一个提醒,不要只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还要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谁在1972年赢得了更多?华盛顿还是北京?我的观点是,北京赢得了更多。鉴于当时中国孤立的地位和尚不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赢得了更多,不只是因为中国成为美国平等外交的对象,更重要的是,美国曾把台湾作为真正的中国,而这一外交政策转变了。但我不能确定这一点,因为美国的档案是公开的,我可以基于美国的角度从档案中读到一些情况,但是我无法获得基于中国角度的资料。这是我作为历史研究者所遇到的挑战,如何从双方的角度来阐述历史上发生了什么。我认为1972年的外交政策变化就很有意义因为它为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不只改变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也是中国经济地位的巨大进步。我用一个新词“Chi-America”来传递这个概念:中美一起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以及世界上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体。现在美国形势比较紧张。这周也许就会看到关于美中两国领导人的不同意见,他们在北京碰面讨论中美贸易问题。但我认为,中国能够在这次贸易战中生存就如同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迅速复苏了一样。


如果有任何人认为自己是美中关系之父的话,那我认为就应该是基辛格。基辛格博士在这个月要庆祝他95岁生日了。这次我回美国后将与基辛格博士共进晚餐。我相信我们交谈的主题将不只是当下的实事,也会有许多历史事件。因为基辛格博士是作为历史学家才为政策制定以及世界关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有什么可以使你们认识到“学习过去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下和未来”的重要性的,那就是基辛格博士的人生。谢谢大家!


互动环节

1.郑宇教授:我们谈谈这本书吧。为什么您将基辛格称为理想者呢?

尼尔·弗格森:我认为这对读者来说是意外的。通常人们会把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进行对比。由于他的政治生涯以及外交作为,基辛格通常被认为属于现实主义者。理想主义者被认为是平心静气的。我认为有三个原因:首先,他学过理想主义哲学,有这种观念,特别是传统的德国古典哲学;第二,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他有一段不愉快的经历,这也对他有影响,会引发一些思考;最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人们一直争论美国到底应不应该抵抗苏联,也会有一些理想主义观点。



2.郑宇教授:我们谈谈基辛格和中国吧。中美具有互补的利益关系。您对基辛格的思想对当下局势的影响有什么看法呢?

尼尔·弗格森:您刚刚提到“共同演化”。我认为应当跨越对峙。美国不该干预别国内政。就当下局势来说,我认为中国的改变并不取决于美国。他们应该展开更多的谈判。“贸易战”本身是愚蠢的,贸易关系需要升级,需要提出新的政策。中美可以在战略性的问题上进行合作,比如半岛和平问题。


学生提问

1.有的人认为21世纪时属于中国的,对此,您也持相同的观点吗?

尼尔·弗格森:我不觉得21世纪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我学术上的观点是,在21世纪,中美会更加平等,不仅是经济上,还有军事上。自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这种平衡也是第一次的。这需要两国都做出调整。而且,21世纪不可能只属于中美。其他大国势力也要得到重视。我认为21世纪有点像19世纪那样五个大国在一起合作。21世纪属于超级大国,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属于小国。各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如核武器,气候变化,网络安全,伊斯兰国等。21世纪不仅属于政府,也属于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考虑21世纪,传统外交已不足够理解这种新的理念。我们应该把每个挑战都当成是人类命运的共同挑战。



2.如果基辛格入职特朗普政府,会怎样呢?您觉得会有什么不同吗?

尼尔·弗格森:我们需要一个年轻的“基辛格”,来承担起中美协商的角色。我其实能想到这样的人物,但是就不知道特朗普会不会给他像尼克松给的权利那么大。我希望特朗普可以找到这样的人,兼具眼光和外交手段。


3.在当下的中美贸易战中,您认为美国会将台湾作为最后一张牌吗?

尼尔·弗格森:我不清楚。我不是美国政府代表。我只是个教授。我都不是美国人。所以我觉得我是一个中间人。我不认为特朗普对台湾问题上有强烈情绪。他的选民也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他的国会里有一群人可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这种想法是一直存在的。不过我认为会有更为合适的时机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人们不能轻易地将这两个问题联系起来。


4.当下,媒体中有很多极端性的民粹主义的观点,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

尼尔·弗格森:这个问题很重要。自互联网出现以来,人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也要看到其负面影响。大家知道,虚假消息通常比真理传播的快,尤其是当某些重要的人物自己也喜欢使用大众媒体发表观点。 我们应该慎重、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图片由演讲者提供

内容由讲座现场听记整理而成




猜你想看:
人物 | 李煜东:一年借书332本,豆瓣1287本“读过”
人物 | 计算机学院张文强团队:复旦机器人研发者的“顶天”与“立地”
五平米法则 | 这里有一份不出复旦的健身指南
征集令|挥洒青春创意,2018毕业衫由你定义
人物 | 付优:主讲70场公益讲座是种怎样的体验?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