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毕业生 | 胡馗:坚持对生命的思索,坚持对自己的真实

胡馗,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心外科专业2015级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欧洲心脏病协会会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青年会员。以第一作者(含共同)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累计影响因子42。申请专利6项。受邀在ESCCONGRESS (欧洲心脏病协会年会),AATS Annual Meeting(美国胸外科协会年会)等心血管及心胸外科领域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做大会发言,多次受邀在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做大会发言。主持省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7项。担任SCI收录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杂志Section Editor,《Journal of Surgery andPerioperative Care》杂志编委。荣获2018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复旦大学枫林校区研究生第四届“枫林之星”, 光华奖学金,第一三共制药奖学金,“探索临床研究前沿”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二等奖等荣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小哥哥背后的故事。


我出生在贵州偏远地区的农村,我的童年在快乐的放牛割草中度过。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大学已经遥不可及,更不敢奢想复旦这样的名校。那时的我,绝不曾料想有一天竟能穿上这身承载着智慧荣耀与学术担当的红袍,内心无比激动。



图为胡馗曾就读的小学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医院里治病救人是我的本职工作。然而,当我在业余生活中,还能用我的所知所能,及时拯救鲜活的生命,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记得在2015年上海马拉松的赛场上,一名选手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倒地不醒。听到旁人的呼救后,我如同突然受到一股强大磁力的牵引,立刻转身,逆着人群前进的方向,迎着异样的目光,飞奔到现场,或许是出于抢救生命为第一原则的使命感,让我本能地抛下一切杂念,双膝跪地,对他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持续高强度的操作让我最后累倒在地。幸运的是我们成功将他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这次经历,让我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和职业自豪感。


我所学习的心脏外科,曾被认为是医学领域内皇冠上的明珠,但是由于其门槛高、风险大、工作强度高、培养周期长,很多人望而却步,导致这门极具价值和需求的学科,竟然成了冷门专业。然而,正如王安石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观赏风景且应如此,更何况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的医学事业?所以,我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骄傲!


2015年上海马拉松赛场上为心脏骤停选手实施心肺复苏


我的博士课题,研究的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这种疾病病情凶险,未经手术的患者平均寿命仅26岁。由于研究的需要,我曾整整一年的时间内没有间断过1天实验。私人事务还可以安排过来,但临床工作难以协调。作为心脏移植小组成员,我要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出发获取捐献的心脏;我每个月还有5-6个24小时值班。所以,遇到移植任务,无论回到医院多晚,我都只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完成必须的实验。遇到值班,我只能在晚上相对空闲的时候,向上级医生请假,得到批准后去完成实验,然后再赶回去继续值班。


平常的日子,在实验室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常常一抬头才发现已经是凌晨一两点。深夜的实验室万赖俱寂,唯有仪器运转的响声与我亢进的肠鸣音交相辉映;我常常在深夜里满怀期待地守望者即将出炉的数据,之后又一次又一次的陷入无限的绝望之中。然而,生命不息,实验不止,纵使实验虐我千百遍,我仍待实验如初恋。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优化方案、屡败屡战之后,研究终于不断向前推进。最终,我成功建立了这一疾病的新型研究模型,并初步阐述了其发病机制;为后续研究和治疗药物的筛选奠定了基础。由于我对这一疾病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国际同行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极大认可,多次受邀在相关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上作学术报告。所以,对我们来说,困难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面对困难,我们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次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胡馗多次受邀在顶级国际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2014年,我硕士毕业后回到贵州,在那里的工作,让我切实地体会到贵州的医学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这种差距,是软实力的落后,是人才的紧缺。因此,我决定考博,继续深造,并决心博士毕业后继续回贵州工作。然而,面对留在上海的机会,面对美国名校主动提供的博后offer,想到回去后现在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研究工作很难继续开展,我有些犹豫了。


静下来,我拷问自己的内心:留在上海,或者去到国外,我的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可能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回到贵州,我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一辈子做不出惊人的成绩。但是如果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带动当地医务人员的进步,推动医疗水平的发展,那也将造福一方百姓,也是功在千秋的事业。我觉得这丝毫不逊色于我留在上海或者到国外去追求个人所谓的功成名就。正如上医校歌中所唱到:人生意义何在乎?为人们服务。服务价值何在乎?为人群灭除痛苦。而医者的人生价值,在需要的地方最能体现。最终,我坚持了初心:回到贵州。我想,这不仅是我对内心真实的追求,也是新时代复旦青年应有的家国天下的情怀和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在实验室忙碌的胡馗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毕业了,感谢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感谢亲友们不求回报的支持。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我们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老师们,我们将带着你们的嘱托,扬帆起航: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老师们,同学们,再见啦!


猜你想看:

基层挂职 | 赵北星:去基层,去锻炼,你会有别样发现

拥抱新时代,奋斗在基层 | 申宸:从一个“虹桥”到另一个“虹桥”

期末你好丨又到期末季,去哪自习比较好?

优秀毕业生|石张平:从零到一的自我突破

离校攻略 | 复旦大学2018届毕业生离校工作日程安排

优秀毕业生 | 张曼菲:磅礴宇宙中,我凝视微小而闪烁的人类

拼图游戏|拼接复旦的美丽瞬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