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张朝阳 | 汉代使者常惠:拒绝被遗忘的“第二人”

练春海 兰台挥麈 2019-03-30

汉代使者常惠:拒绝被遗忘的“第二人”

张朝阳

     历史总是容易忘记“第二人”。例如,我们都知道哥伦布第一个发现了新大陆,但谁会记得和他同船而行,第二个登陆美洲的水手?曾经征服过无数观众笑点的印度喜剧《三宝大闹宝莱坞》有一段经典对话:以苛刻著名的某大牌教授为了激发学生努力向上,问道:谁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众学生答曰:阿姆斯特朗。教授又问:那谁是第二个呢?诺大的课堂,顿时鸦雀无声。的确,我至今也记不起第二个登月的宇航员,尽管我曾经专门向专家求教过,也曾得到过答案。争夺历史记忆的竞争异常残酷,注定只能有一人胜出,通赢所有的荣誉,其余人等都被胜者的光芒所遮蔽。这似乎是宿命?

     但汉代有个“第二人”与众不同,虽失之东隅,却收之桑榆。这个人是谁呢? 他又如何打破“第二人”宿命呢?我们需要先从苏武牧羊,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讲起。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却不幸被扣留。由于他拒不投降,被流放贝加尔湖畔放羊。19年间不失汉节,最终回归故土。投降变节的李陵也禁不住由衷称赞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汉书·苏武传》。这绝对不是谬赞!苏武名垂青史两千余年,历代讴歌不断,直到今日读他的事迹仍让人感动不已。

     可是苏武是孤身前往匈奴的吗?史载,他率领了一支百人规模的庞大使团,而这一行人全都被扣留。除了苏武之外,其余人等都投降了匈奴吗?不是,拒不投降的汉家男儿绝不止一人,被流放北海牧羊的也不止一人,但我们还能记得谁呢?谁曾和苏武一起在苦寒之地坚守着王朝的使命?清代大学者赵翼有过同样的好奇,他考证到:

     即与武同时出使者,有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后胜为匈奴所杀,惠仍在匈奴。教汉使言天子在上林,射得雁足书,知武等所在。故武得归。是惠在匈奴,亦十九年也。(《二十二史劄记·与苏武同出使条》)

     这里提到张胜和常惠两个人的事迹,此外还有数人名姓可考,但事迹阙如。赵翼以为张胜被杀,有误。根据《汉书》,张胜在匈奴刀剑逼迫下投降了。常惠作为苏武的“假吏”(临时助理),则一直被扣留在匈奴,不知是否也去了北海牧羊。等到羁縻19年时,常惠设法见到汉朝来匈奴谈判的使节。当时匈奴不愿放归苏武,谎称其人已亡,但常惠献上一计:声称汉天子得到了苏武的鸿雁飞书,知道他在北海牧羊。匈奴看谎言被揭穿,只好放回苏武等人。若非常惠,苏武几乎终老匈奴了!足智多谋的常惠也打破了“第二人”的宿命,回归中原后,建立了一系列耀眼的功业,留名青史。

     常惠本是太原人,出身贫寒,天汉元年,应征随同苏武出使匈奴。血气方刚的他刚想在外交舞台上崭露头角,就被扣押在匈奴19年,终于在始元六年(前81年)回到长安。此时,他的大好青春已然在漠北逝去。他的前辈张骞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凿空了西域,受封博望侯,而常惠纵横捭阖的满腔抱负似乎被命运无情的捉弄。按汉代人的寿命标准,他已经接近老年,似乎应该考虑颐养天年了。但一封来自乌孙公主的上书,让志在千里的常惠热血沸腾。

     原来,汉朝为了对抗匈奴,将宗室女-解忧公主远嫁天山北麓的乌孙国,解忧也因此被称为“乌孙公主”。解忧并不是第一位嫁到天山脚下的刘氏宗亲,在她之前,早有刘细君和亲,留下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这样凄婉的诗歌。这一年,匈奴大举兴兵侵犯乌孙,企图劫持公主,断绝乌孙与汉的和亲。乌孙力不能敌,于是公主火速上书天子请求支援。熟悉匈奴事物的常惠,因此踏上了西域的征途。

     本始二年(前72年),常惠出使乌孙,调查西域的斗争态势,他建议汉廷发兵支援乌孙,得到天子的首肯。汉朝发兵15万,五路出击,战果却非常有限,只有常惠以校尉的身份率领乌孙5万人马进击,大获全胜。据记载:

     (常惠)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佗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汉书·常惠传》

     可知他一举俘虏了匈奴贵族和兵士近4万人,骡、马、牛、羊、骆驼近70万头。经此一役,匈奴人众和畜产损失惨痛。败军在溃散逃亡的过程中,更产生不可计算的间接损失和心理打击。匈奴在西域的力量逐渐衰落下去。常惠因功被封为长罗侯。回想“李广难封”的典故,我们就知道这在当时是多么巨大的荣誉!

     但常惠没有居功自傲,更没有陶醉在胜利的美酒当中。深谋远虑的他,着手进一步树立汉廷在西域的权威。汉朝一直与匈奴在这里角力,受匈奴唆使,某些自持强盛的西域力量对汉廷并不尊重,甚至有所轻慢和侮辱。常惠犒劳乌孙贵人时了解到,乌孙南面的西域大国-龟兹曾杀害过汉朝委任的校尉,于是上书要求处置龟兹王,大将军霍光默许他见机行事。此时汉军仅有护送使节的数百人,但常惠凭借大败匈奴的声威,调集西域各国联军,从三面围攻龟兹国。本以为汉廷遥远,无法奈何自己的龟兹王,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震慑住了。他赶忙为自己辩护说:杀汉校尉之事于己无关,是已故的父王听信贵人姑翼唆使之结果。

     这个说词真假难辨,常惠本可置之不理,以优势兵力攻陷龟兹。他可藉此炫耀“以夷制夷”的功业,还可以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类的豪言壮语。但常惠并非一味好战之人,他想到的是西域的长治久安。灭人之国,不如使人心服。于是回复说:若如此,你就得交出罪魁祸首-姑翼。龟兹王忍痛舍车保帅,姑翼被常惠处死,龟兹从此彻底臣服。  

     常惠的做法完美诠释了“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华夏智慧。既避免了无谓的伤亡,更赢得了威望和爱戴。史载,龟兹后来与汉朝和亲,龟兹王绛宾到长安朝见天子,逗留一年之久。“乐汉衣服制度,归其国,治宫室,作檄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 (《汉书·西域传下》)龟兹自此仰慕华风,与汉廷关系日益亲密,日后更成为西域都护的驻地。正是常惠的恩威并重成就了这段佳话!

      到了元康年间(前65-61年),因为和亲以及乌孙国的内部纷争,常惠再次奉命出使西域。他审时度势地处理了乌孙国政,稳定了西域局面。再后来,常惠接替了苏武的职位,成为主管周边各部族事物的“典属国”。至此,常惠以自己的谋略和功绩,终于由“第二人”与苏武一起名垂青史了!班固评价他:“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汉书·常惠传》),可谓中肯。

     如果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值得佩服的勇士,那么第二人真的就是没有创意的跟风者吗?常惠告诉我们未必如此!历史没有遗忘常惠,他最终脱颖而出,站在了顶峰。或许在苏武牧羊的典故中,我们很少会留意到常惠的存在,虽然他同样不失汉节19载,虽然是他的计谋成就了苏武的回归。但在经营西域的宏大叙事中,没有人可以忽略常惠——他是和“斩楼兰”的傅介子、“虽远必诛”的陈汤一起闪耀的西汉将星,而他的深谋远虑和政治智慧还在两人之上。默默地坚守,已然是一种伟大,而使他青史留名的则是纵横捭阖的功业。真的勇士,如果在东边不闪亮,一定会在西边熠熠生辉!

    (感谢赐稿!作者张朝阳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原文发表于《文史天地》2018年第10期,如欲引用,请参照原文)



         往期回顾:

【研究】练春海 | 物、像与场(一)

【研究】练春海 | 物、像与场(二)

研究】练春海 | 物、像与场(三)

研究】练春海 | 黄泉之下何以安身立命(物、像与场终结篇)

【治学】练春海│层累与突破:我写我心,砥砺前

  


识别二维码关注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