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SE新闻|新结构经济学与国有经济专场论坛成功召开

2021年10月14-15日,第21届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以及“新结构经济学与国有经济”专场研讨会在吉林长春成功召开。其中以新结构经济学与国有企业改革为主题的学术专场研讨会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联合举办。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联盟秘书长王勇,博士后文永恒、黄宇轩参会。



王勇副院长主持了论坛首日下午的主旨发言环节。并在次日上午作了题为《垂直结构与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新角色》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当代中国经济上游国企主导+下游民营开放的“垂直结构”特点,指出国企在中国各个发展时期的经济结构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1992-2000年的第一阶段中,垂直结构尚未形成,下游产业出现“国退民进”;2001-2007的第二阶段的高速增长期内,垂直结构形成,国企往上游集中;2008-2017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企在反周期宏观政策环境中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2018到现在,国企则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新冠疫情的冲击中起到了支柱性作用。此外,王勇副院长从垂直结构和双循环的发展视角,对当前东北三省增速全国排名靠后的现状提出了思考。改革开放后的东南沿海地区开始更多地从国外直接进口上游产品,东三省则从之前深度参与的内循环中逐步脱离,导致了经济下滑。报告最后指出:中国经济的“垂直结构”对于理解中国过去二十年的宏观发展、供给侧改革、中观产业升级、微观企业绩效以及不同地区经济绩效差异都很重要。而对于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形势与各种不确定性,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在14日下午同时举办的还有新结构经济学与国有经济专场研讨会。会议由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代栓平教授主持。会上,来自我院、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淮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的十多位学者分别就自己的研究论文或课题成果进行了报告发言。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王婷副教授和周雯博士研究生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实证研究的视角对国有企业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影响做了研究报告。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主导作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报告中,王婷副教授通过研究探讨国企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并与民营企业家进行对比,展开探讨了新时期的国有企业在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中起到的带头作用和承担的社会责任。周雯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共同富裕影响的实证研究》的发言中,对国企经济效率和国有经济占比两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有企业经济效率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公平与效率悖论,国有经济比重与共享水平存在正相关,并建议为应正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胡宁副教授以《权责统一与中国国有企业分类监督——基于地方国资委成立的准自然实验》为题进行了报告。该研究以中国地方国资委成立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权责统一对地方国资委监管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权责统一显著提升了国资委对辖区国有企业的授权意愿,但对竞争性行业和垄断性行业存在分类监管特征: 对竞争性国有企业强化授权,而对垄断性国有企业强化收权。而国资委的成立后的权责统一减少了以往多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推动了辖区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统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条件。



我院博士后黄宇轩做了题为《宏观波动和区域性差异——来自中国省份的证据》的研究报告。研究结合中国近二十年内的垂直结构特征,分析对比了中国上游度不同的各个省份间的宏观增长和波动差异。研究发现在2001-2007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上游集中度高的省份相比产业结构偏下游的省份拥有更快的增长,而在遭受如金融危机时期的负向冲击,或是在危机后的持续下滑阶段,上游度高的省份则会遭受更大的负向影响,产出和利润的增长下滑会更严重。研究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证实了包括市场结构差异和产业链关联的垂直结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机制性作用。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王佰芳做了题为《“金融结构-法治环境”匹配度与技术进步》的学术论文报告。作者结合新结构金融学理论,以中国2004-2016 年的省级层面数据为样本,构建了金融结构-法律保护的匹配度,并对技术进步进行回归。论文重点探讨了金融结构与法治环境的最优匹配界定问题,及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结构-法治环境的匹配度越高,技术进步越快;金融结构-法治环境匹配度对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相比单一的金融,法律因素或是二者的简单相乘都更加明显;金融结构-法治环境差距与技术进步之间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



我院博士后文永恒做了题为《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基于地方投资平台债务分析》的学术论文报告。研究使用中国28省份2006-2017年的地方投资平台债务数据,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于流行观点认同的地方投资平台对私人部门投资存在挤出效应,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投资平台债务上升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并且这一效应在长期内仍然显著,表明在现阶段,中国财政政策具有超越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效果。机制分析进一步表明,地方投资平台债务上升能够显著促进非国有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和投资增长率,并未产生挤出效应。


我院博士研究生杜浩锋报告了研究论文《国企低效是战略必然还是制度使然?——理论梳理与经验证据》。研究指出中国早期违背比较优势的重工业发展战略所造成的要素禀赋结构扭曲是导致国企低效的根源,而从产权角度出发的另一主流观点所强调的国有产权对企业效率的负影响并非问题的本源。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期间部分国有企业所有制的转变点,作者构建了一个准自然实验,并使用断点回归发现在控制企业要素禀赋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国有产权制度无法解释国企的低效,验证了赶超战略导致的企业要素禀赋结构扭曲才是国有企业低效的根源。



淮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周志太教授做了题为《国企高管创新激励协同的实证研究——基于401家国有上市公司数据》的发言报告。研究通过将公司内部治理、控制权、市场机制等内外治理机制与高管激励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构成一个协同创新激励系统,并结合高管创新激励相关的代理和效率这两个理论,探讨公司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机制的协同有效性。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刘涛博士研究生进行了以从《从要素禀赋流动异质性看地区经济发展——新结构视角》为题的论文报告。报告通过对比新结构经济学在不同领域的分析运用,指出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分析地区经济发展和制定产业政策时,还应考虑要素流动的影响。作者在H-O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要素禀赋的流动机制,分析得出:地区经济发展的上限主要受低流动性要素的影响,其流动效率会影响地区实际经济发展水平。



来自中山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黄建烨(国际金融学院)和姜彦君(高级金融研究院)分别做了题为《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金融风险防范——基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和《逆向混合所有制改革能抑制民营企业的违规行为吗?》的论文研究报告。二者都集中关注了国有资本通过多种方式入股民营企业这种“逆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题。黄建烨对比了国有资本参与前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的风险的变化,探讨国有资本的参与如何帮助防范化解民营企业金融风险。姜彦君则着重分析此类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否有助于改善减少民营企业运营中的违规行为。


 

最后,主持人代栓平教授作了总结发言。赞赏了此次学术研讨会从宏观、微观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不同研究角度对国有经济和国企改革的探讨,肯定了新结构经济学研究在理论层面对相关研究问题的指导和贡献,并期待明年国有经济论坛与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之间的继续合作。


撰稿人:黄宇轩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