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讨厌的人相处?
自我成长专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的第36篇文章
如何加入心理英语小组,请拉到文末看介绍
也许你不愿意承认,总有那么些人,你看着不太顺眼。能离他们远点最好不过了,只是如果避无可避呢?
via Flickr
也许有一位同事让你不爽,你却不得不与他共处一个办公室,坐邻桌,或同做一个项目。
又或者,你身边有没有从来都不想搭理的亲戚,像是你侄子或丈母娘?然而,出席家庭聚会的时候,你别无选择,只能共处一室,甚至同坐一桌。
参加志愿者或社区活动时,你非常享受作为团队一员的乐趣,有着强烈的团队意识。可是无论如何,总是有个人让你抓狂到宁愿回家,只求别看见他。
Richard Tuschman
碰到这些你很清楚或你感觉到会让你血压飙升的人,通用的人际规则就可能不适用了。一般来说,对付这些烦人精,你要么远离他,要么尽可能减少交集。如果是不太可能尽快消失的人,你就要强忍怨气,处在维持和平的困境中了。
你甚至可能想过一个自欺欺人的方法,把他们往最好的方面想,他们说的做的,都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你的公婆(岳父母)可能并不是在暗示你不如伴侣聪明;’你的同事并非故意使坏让你没法以专业的姿态搞定会议。只是很不凑巧,这些问题状况似乎自己产生了。也有可能这些讨厌的人故意在给你设套,这种情况下,你的反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即便如此,那些由此引发的不愉快情绪仍会使你无力摆脱当时的处境,被惹恼也可能会让你过于愤怒,以至于最后难看的是你而不是别人。
via Unsplash
最能回答这个问题(相关)的研究可能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心理学家梅尔文·汉姆斯特拉及其同事的实验室,尤其是2013年发表的一份研究。这项研究的核心观点是调节性匹配,也就是说,你愿意把多少精力投入到你所做的事情中。一般来说,如果你喜欢某个东西,你就愿意投入更多精力,但是,你也需要同等的精力来回避那些你不喜欢的事物。因此,如果你喜欢某人,你会尽自己所能与他在一起,但如果感受恰恰相反,你同样也会竭尽所能去逃避那个人。
研究者们对两种做事时投入精力的方式(心理学上称为调节定向)进行了区分。当你处于促进定向状态,你试图实现目标和抱负,得到理想的结果。相反地,当你处于预防定向状态,你努力的方向是做“应该”做的,尽力远离任何阻碍你实现目标的事物。当你感觉“对了”,你被要求做的事情与你的定向目标相符的时候,你就会体验到调节性匹配。
汉姆斯特拉团队在研究中设置的情境包括让参与者们阅读来自假定求职者的求职信。这些信件要么采取促进定向,即强调自己多么想得到这份充满挑战与责任的工作,要么属于预防定向,即强调自己想找需要勤奋刻苦,关注细节的工作。
如果参与者自身属于强促进定向,他可能会喜欢第一类求职者,而那些预防定向的参与者可能会喜欢第二类,更传统的求职者。参与者的调节定向类型如果和求职信类型匹配,则可能会使他对该求职者更感兴趣。
正如汉姆斯特拉等人提到的,通常我们对不认识的人的偏见开始于“我们会喜欢他们”的预期假设。这本质上是一种有意思的现象。当然如果你玩世不恭,与普罗大众喜好不同,可能就很难相信大多数人有着这样的正向的喜好偏见。即便如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似乎都愿意把陌生人往好了想。这个现象某种程度上验证了“太熟生嫌隙”的俗话,也正因为如此,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发现自己越来越难喜欢本应该要喜欢的人。
在参与者阅读强调促进(我想要成功)或预防(我想要适应)的求职信的系列研究中,汉姆斯特拉和其同事们发现,调节性匹配很可能让参与者更加喜欢潜在求职者。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当促进定向的人阅读了促进定向的求职信,而预防定向的人阅读了以预防定向的求职信时,调节性匹配更可能发生。换句话说,你会更喜欢并接近那些你认为与你有相同倾向的人,而更不喜欢并赶走那些与你的倾向不合拍的人。
现在可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了——
via Unsplash
汉姆斯特拉等人的研究提示我们,应该首先协调自己个性中与你所鄙视的人不相容的部分。那些人可能并不是坏人,只不过是个性与你不合。可能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那个人恰好是一个永远的乐观主义者。或者你是外向轻松的类型,而那个人比较焦虑内向。
汉姆斯特拉的发现还表明,你们之间越不匹配,你就越容易对这个人释放更多恶意。
你对讨厌之人的反应具有主观性,认识到这一点,是寻求共识的第一步。针对你们的差异好好聊开了,也许在第三方在场的情况下,不仅能够帮助你俩找到理解差异的方法,还可以帮助你们找到和谐共处的方式。最终你可能不会与他成为最好的朋友,但是至少,你可以学着尊重对方,最终,坦然地面对你们之间的差异一起共事。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实现取决于许多因素,与那些和你不同的人相处,将会成为又一种提升自我的方式。
延伸阅读
原文|Susan Krauss Whitbourne Ph.D.
翻译|一杯咖啡英语心理小组 潇湘水云
校对| 一杯咖啡编辑部助理 Mery
编辑| 一杯咖啡编辑部助理 Clara Tang
转载&投稿| QQ:3246351436 或请在下方留言处留言
投稿邮箱:coffeemedia@qq.com
近期活动
单身:三观检验、父母应对及婚恋观 | 9月25日真爱工作坊报名中
一杯咖啡公益心理 微信ID:coffeecenter
点击阅读原文,可申请加入:全民心理交流讨论成长社区—心理成长研修组(自我成长研修组),一起自我成长,我们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