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你对真相视而不见?(上) | 出逃的理性

清蓉 译 一杯咖啡 2021-12-06

自我成长专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的第67篇文章

如何加入咖啡心理英语小组,请拉到文末看介绍


理性在哪




新发现表明了人类大脑之于理性的局限性。——By Elizabeth Kolbert


也许,人类自诩的理性更多是指赢得嘴仗而非思考。——杰哈.杜伯瓦《幻觉》



“自我中心偏见”实验研究

1975年,斯坦福研究人员邀请一群大学生参加一项有关自杀的研究。实验中,他们拿到了数对自杀遗言。每对遗言中,一条是随便什么人编的,一条是自杀者留下的。学生们被要求辨别哪个为真、哪个为假。

 

有些人发现他们对此很在行,在25对留言中,他们选对了24次。其他人则很绝望:他们只选对了10次。


其实,按照心理学研究惯常的套路,整个设置是假的。


确实半数的遗言是真的(这些遗言来自洛杉矶验尸官办公室,但分数是假的。平均来说,被告知几乎全对的学生并没有比其他人更敏锐。

 

在研究的第二阶段,骗局被揭穿了:学生们被告知实验的真正目的是测量他们对于正误的反应(这一点其实也是骗局)。然后,研究者让学生们估计了:他们自己猜对了多少自杀留言,以及他们认为平均正确率是多少。


在这个节点,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高分组学生认为:他们实际上做得挺好,且明显比平均水平好(即使一如他们刚刚被告知的那样,他们的自信毫无根据)。相反,低分组的人认为他们明显比平均水平做得差——而这同样是缺乏证据的观点。

印象一旦形成”,研究人员平淡地得出观察结论:“就很难改变。

几年后,又有一组斯坦福学生参加了一个类似的研究。


学生们拿到了一对消防员的资料,分别是Frank K和George H。资料表明:Frank喜欢潜水,有一个小女儿;George打高尔夫,有个小儿子。资料还包括两人在研究人员所谓“冒险-保守选择测试”中的反应。根据其中一个版本的资料,Frank是一个成功的消防员,他几乎在该测试的所有题目中都做了最保守的选择。而在另一个版本中,Frank也做了最保守的选择,但他是很差劲的消防员,在工作中主管曾打了他好几次报告。


一如以往,在研究中途,学生们得知他们被误导了:他们得到的信息完全是虚构的。然后,针对“一个成功的消防员面对风险应该采取什么态度?”的问题,学生们描述了自己的想法。收到第一份资料的学生认为消防员应该避免风险,而收到第二份资料的学生则认为消防员要拥抱风险。

“即使证据表明他们的想法被驳斥了,人们仍旧难以修正这些信念。”研究人员写道。

在这个例子中,鉴于两点式数据本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这个研究结果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斯坦福研究出名了。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还会为部分学者关于“人们无法理性思考”的说法感到震惊,如今却习以为常。毕竟,在那之后数以千计的实验证实且阐释了这一发现。对于重复此项研究的人(甚至是只是偶然拿起一份《今天心理》的人)来说,“看起来很理性的人们常常是荒谬至极的”这一结论连任何一个记录实验的研究生都能证明。

然而  仍有谜题未解:

为什么我们会  这样?


答案要从人类进化说起

在哈佛新书《理性的迷思》中,认知科学家Hugo Mercier和Dan Sperber尝试回答了这一问题。Mercier在里昂一家(法国)研究机构工作。而布达佩斯欧洲中央大学的Sperber指出,理性是进化而来的,就如直立行走或三色视觉一样。而理性在非洲大草原首次出现,是要结合当时的环境来理解的。

 

把认知科学星人用语翻译成人话,Mercier和Sperber的观点大致如下:相对其他物种而言,人类最大的优势在于合作。合作难以建立,且同样难以维持对任何个体来说,抱大腿总是最佳选项。理性不是进化来帮助我们解决抽象的逻辑问题,或是从不熟悉的数据中得出结论,而是用来解决群体协作所带来的问题。

 

Mercier和Sperber写道:理性是人类对其进化过程中生成的超级社会(文明)环境的适应。“知识分子”看来怪异愚蠢的思维习惯,从“社交达人”(人际互动论者)的角度来看反而是精明的。

所谓验证性偏差,是指人们喜欢那些与他们信念一致的信息,而拒绝与其信念不一致的信息。在已被确证的各种思维错误中,验证性偏差是最值得研究的的条目之一,简直值得做上一整本书的实验。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实验又是在斯坦福开展的。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聚集了一群对死刑持相反意见的学生。其中一半人支持死刑,认为死刑能制止犯罪;而另一半人反对死刑,认为死刑对阻止犯罪毫无作用。

 

然后学生们被要求对两个研究做出回应。其中一个研究得出的数据支持死刑有效的观点,另一个研究结果则对此存疑。两个研究,你猜对了,又是假的,但是从统计学角度而言,这两个数据被设计得拥有相同的说服力。然而最初支持死刑的学生认为支持死刑的数据更有信服力,而不支持死刑的数据不够可信。最初反对死刑的学生则给出了刚好相反的回应。实验结束时,研究人员再次询问了他们的观点。那些最初支持死刑的现在更加支持了,而那些反对死刑的对死刑也更加厌恶了。

 

理性是被“设计”用来做出明智判断的,那么很难想到比验证性偏差更严重的“设计错误”了。


Mercier和Sperber建议我们想象一下以这种方式思考的老鼠。这样一只老鼠,若它“坚信四周没有猫”,那么很快会变成猫的晚餐。验证性偏差会让人们忽视新的证据或是低估潜在的危险(类似老鼠例子里的那只蹲在墙角的猫)。这样的特征在物竞天择的环境中应该不会胜出才对。Mercier和Sperber认为,我们和这个思维偏差都存活了下来,说明这里面一定有某种适应功能存在。他们坚持认为,这种功能与我们的“社会属性”相关。

 

Mercier和Sperber更喜欢术语“自我中心偏见”。他们认为,人类不会不加选择地轻信。对于别人的观点,我们非常擅长挑刺。然而换成自己时,我们几乎毫无例外地会选择视而不见。

 


Mercier和一些欧洲的同事最近做了个实验,干净利落地证明了这种双重标准。实验中,参加者要回答一系列简单的推理问题,然后要解释他们的答案,过程中如果发现错了可以有一次修正机会。大多数人对他们最初的答案都很满意,仅不到15%的参与者在步骤二中改变主意修正了答案。

 

在步骤三中,参与者会看到一个相同的问题,并附有他们自己的答案以及另一个参与者的不同答案。这时,他们又有一次修正机会。但这里实验耍了个小花招:别人的答案其实是他们自己的,他们自己的答案则被当成了别人的。大约有一半参与者发现了这一点。而没发现的那一半,突然变得具有批判精神了。现在近60%的人都不同意他们原本满意的答案。



按Mercier和Sperber的说法,这种“偏心”反映了理性在进化中的作用,即保护我们以免上了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当。在小的原始狩猎采集社会里生活时,我们的祖先首先要关注的是社会地位,以确保他们不是在外搏命打猎的一方,而一部分人只是在洞里等着抱大腿。清晰的理性对他们并没有什么优势,而“打赢嘴仗”则让他们受益良多。

 

在我们的祖先需要担心的种种事项中,并不会有死刑对犯罪的遏制效应或是救火队员的理想属性。他们也不用应对“忽悠人的”研究或是假新闻、假推特。所以,毫不奇怪,到了今天,我们的理性常常失效。正如Mercier和Sperber所说的那样,这只是众多环境变化太快、而自然选择没来得及跟上的例子中的一个。

(未完待续)


延伸阅读

告别卖惨 | 示弱招不来同情

红裙子的神秘力量 | 最终还是取决于你要见谁

原谅够使伤害最小化吗?

心灵的正骨|读《被讨厌的勇气》


欲加入一杯咖啡翻译组

翻译心灵的语言:一杯咖啡英语编译组组员招募中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作者 | Elizabeth Kolbert。自1999年以来她一直为《纽约客》撰稿。以《大灭绝时代:一个反常的历史》一文赢得2015年非虚构类普利策奖。

翻译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清蓉

校对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吴圆圆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助理  Iris

转载&投稿 | QQ:3246351436 或直接在留言处申请


近期活动:

5月7日 | 咨询师如何应用霍兰德生涯类型论帮助来访者自我探索

超值的职场生涯咨询师线下读书会,不容错过!

咨询师成长|上海认知行为与正念认知疗法读书会招募

4月22日 我和你有个约会 | 一杯咖啡换一次相遇单身交友活动报名中

找寻可以提供公益活动场地的你|坐标上海

斜杠+公益+身心+交友|一份不错的工作等你加入!

一杯咖啡公益心理    微信ID:coffeecenter


官网 www.yibeikafei.org
用一杯咖啡的价钱,多一点沟通的时间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申请加入请关注公众号,回复“会员”。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