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消除心理咨询乱象,靠灭一张证书是搞错了方向

咖啡侍应生 一杯咖啡 2021-12-06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公益心理科普自媒体团队招募:编辑|翻译|校对|美编


心理信息共享专刊

AC专栏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禾沐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心理咨询师行业乱象频现,究竟为何?


今年以来,心理咨询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从原先比较冷僻,渐成大众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可惜的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定律不灭,基本上都是一些负面的新闻。


最近的一桩,就是在心理咨询行业内部已经“臭名昭著”的某个号称国际性考试,上了央视CCTV的节目,许多人称之为“假证”,一时间引发舆论对心理咨询行业乱象的关注:考试怎么混乱,一年就“制造”出十几万拿“假证”的咨询师,让人怎么安心?当然,也有不少该“假证”的持有者在叫屈,表达其实自己也有认真学习,并非是“水货”。




这纸证书的效力如何,我先按下不表。既然是谈心理咨询行业的乱象,不妨把时间线拉得再长一些,回顾一下,一段时间里,被媒体和舆论高度关注过的心理咨询行业乱象:


首先是上海一个比较有名的心理咨询师,他还经常在上海本地的电视节目做心理嘉宾。今年上半年的时候,被他的来访者曝光,在咨询过程中,有意诱导当事人消费,并且在当事人觉得效果不佳,想要退费的时候,威胁对方可能要曝光别人的隐私。一经媒体报道,引起极大的舆论喧哗。


还有一件,是最近香港事件中暴露出来的。由于局势动荡不安,不少在香港当地参与闹事的学生(示威者、暴徒)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也要犹豫是否要放弃,或者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悔恨。但是在为他们做心理辅导的时候,这些机构的心理咨询师却鼓励当事人不要放弃,继续闹事,并且用心理咨询的方式给他们打气。此事一出,也让众多网友心惊:心理咨询师竟然也会成为街头暴力的“精神导师”,这是多么让人后怕的事情。




当“假证”事件爆出的时候,我看到不少论点的背后似乎有一个应然的逻辑,那就是如果你拿的是个“真”证,就是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了,大概也就不会有这么多行业乱象了。然而,把这些接二连三的心理咨询行业乱象放在一起看,你很快就会发现,这只是一个天真烂漫的美好想象:


那个很有名的心理咨询师,有证啊。


那些在香港机构从业的咨询师,不仅有证,专业水平普遍要比大陆高啊。


如果光有一个“真”证就能解决问题,怎么还会有上面这些事情呢?


我认为心理咨询行业真正需要的,不是靠灭掉哪个证书,而是一系列的行业规范和配套的监管措施,这才是目前缺失的。


心理咨询行业“门槛”的真相


我想先给不太了解心理咨询行业,或者对心理咨询行业“入门”有些误解的伙伴做一些政策的普及。


自2017年起,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停考。至今,全国范围没有具有官方效力的从业证书。


这是国家“放管服”改革的要求,也就是不再对心理咨询师从业进行行政许可


意思是说:自2017年起,国家不再对心理咨询师从业设置一个你必须通过官方考试才能从业的门槛。




其实,这也是比较符合国际标准的做法。


我和加拿大从业的咨询师交流,在加拿大从事心理治疗是需要行政许可,从事谈话类的心理咨询服务是不需要行政许可的。当然,心理治疗能够做心理咨询的事情,心理咨询做不了心理治疗的事情。只要有人愿意接受你做心理咨询师,就可以。


所以,这里必须为那个被曝光“假证”的证书,说两句话:


说它是“假”,那前提必须是有一个“真”。然而,现在的政策是没有任何“真”的证书,那么又怎么能说这个证书是“假”?这就与事实不符了。


当然,如果这张证书以只有我这张证书是“真”,我这张证书得到官方授权为名进行宣传,那涉及虚假宣传,也不能说它是给“假”证。


至于拿到这张证书,是否具备从事心理咨询师的水准,那是另一个问题。


这里必须指出,行政许可取消后,对于许多依靠原有证书赖以谋生的机构来说,确实是一大冲击。在这种冲击之下,自己建立一些证书体系,办培训班,以此另谋出路,可能并非孤例。当然,只要不号称只有我是“真”别人都是“假”,号称自己得到官方授权,这就和英语培训机构结业发个证书一样,都属于机构自治范畴。证书的含金量,也就是通过这样的证书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应该交由市场去检验。如果滥发证书,培养出的人综合素质较低,那么这个证书自然久而久之会被人所弃。



当然,可悲的是,对于许多不知情的消费者(来访者)来说,循着过去什么行业的从业人员总有相应从业资格证的思路,恐怕是要吃药的


因为现在就没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了,那些不告诉你这个真相,捧着花花绿绿给你看从业资格证的所谓咨询师,恐怕连最基本的诚信都没有做到。如果你轻而信之,恐怕逃不开被坑的命运。


当然,当心理咨询师从业行政许可取消后,如何认定心理咨询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用人单位、监管、消费者(来访者)都会无所适从。


而这恐怕是引起乱象最大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行业需要一部《管理办法》


回溯上面提及的三大丑闻,可以说都大大挫伤了心理咨询师行业的整体形象,让外界留下了心理咨询师行业混乱不堪的印象,对于如何选择心理咨询师,以及到底还有没有靠谱的心理咨询师打上大大的疑问。


我认为,与其说现在缺的是一个靠谱的考试,不如说目前亟须的是一部《心理咨询师的管理办法》。


心理咨询师行业可以“放”,可以不组织统一考试,但是不能没有基本的行业规范。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行业也应该有行业的基本规范。心理咨询师行业正是因为没有规范,才导致了这样的丑闻。


比如说:心理咨询师的从业者,不管是全职还是兼职,至少要有个基本信息采集制度,知道他们是什么人,有哪些背景,每年参加哪些继续教育,职业道德情况可以有一个记载。这是一个基本身份的管理


这跟一个人考不考试并没有什么关系,很多人都是通过考取一个心理咨询师相关证书学习心理咨询亦或者解答自己的困惑,但是本人并没有意愿或者暂时不想成为心理咨询师,那不登记就好。如果你登记,就要受到后续的监管和大众监督。


在目前取消行政许可的前提下,这种“登记”可以不管你获得过哪些证书,但是可以确保在这个范围内的人,需要按规范来操作,否则就会受到相应惩罚。


又比如说,个案你该怎么接?在这些过程中,对当事人的隐私该如何进行保护等等,诸如此类,是需要有普遍性、约束性的规范。你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应该按此规范进行。如果你不会,去学会。这就倒逼从业者需要按规范去参加符合规范的相关继续教育。


这样做,有利于消费者、监管、咨询师自己都知道,怎么做才是符合底线的,也有了基本的参考评价依据。前面提到的上海那位有名心理咨询师,如果不是业务不精,那无非就是钻了没有这样行为规范的空子,何其令人遗憾!




我必须重申一遍,不是每个行业都需要这样的管理规范,但是对心理咨询工作进行这样的人员登记、行为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


许多人说心理咨询是价值中立的,但是我必须指出,心理咨询工作本身是有价值观的。普遍认为,心理咨询倡导的是个体与整个社会为善、和睦共处,整体导向还是希望人类社会更加和谐,不太会做抗争性、煽动性的价值倡导。


然而,心理咨询工作,与一般其他工作不一样,会触及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实质上一定会起到改变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功能。而参加心理咨询的消费者,因为处于内心较为脆弱的处境,心智判断能力受限,而且在心理咨询师工作的场合,也比较容易听从专业人士的意见。


如果不加以规范,就很有可能成为某些人、某些团体实现政治目标的工具:


他们会歪曲理解“为善”、“和睦共处”,把来访者作为满足自己私人目的的附庸,侵害来访者利益的同时,也会极大地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香港事件就是前车之鉴。


很遗憾的是,目前由于没有这样的管理规范,不仅是香港,包括大陆市场,可以说理论上如入无人之境,任由这些人肆意妄为。


目前大陆心理咨询师行业从业者渠道多元,有些人背景复杂,而从事心理咨询培训工作的人员更是来自全球,这些人中很难说就没有“政治挂帅”的心理咨询师,或者会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加塞个人政治观点的人。或者说,因为有这样的漏洞,也极易成为某些团体挑动仇恨的“跳板”。如果继续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那确有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全之虞。


这不是危言耸听。



需要建立完善的约束和管理机制



除了一部《管理规范》,我想需要有明确的约束和管理机制,也就是怎么来检验这个人他是不是规范从业,违反规范该如何进行处罚。


类似今年曝光的事件,不能只依靠群众举报,不能只依靠媒体舆论的介入,还是应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普遍性的处理,而非个案纠正


比如个案咨询抽查机制


心理咨询师是否符合规范在做咨询还是乱做一通,服务对象的来访者其实很难有发言权,而且处于弱势地位,也不太会发言。


这样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有关部门进行工作检查。


每个咨询师,至少相关使用他的机构,需要进行工作检查。有关部门需要不定期从进行登记的心理咨询师中进行抽查,检查个案咨询情况。这无疑会让希望从业的心理咨询师“不敢胡来”。




又比如建立联合惩戒机制。


心理咨询师往往不会在一家从业,都是“多点职业”。所以经常能听到有些违反职业道德的心理咨询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某个地方“恶名昭彰”,然而换个机构,就又成为“座上宾”。


因此,需要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当一个咨询师在一个地方被查实有问题,全国其他地方也不再允许其职业,这才能够起到警戒的作用。


又比如建立信用档案。


将那些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心理咨询师列入“黑名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如果没有类似的制度保障,那么再多的培训和证书,都是枉然。


期望心理咨询师行业不要就把眼睛放举办各类培训班的上面,能够共同呼吁推出这样的《管理办法》,这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


点击图片了解

一杯咖啡精选:

适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选择谁才能与你共度一生:良配的9项必备品质

任何时候,请你保留热依扎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权利

抑郁的你:绝望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更多的失望

经营婚姻不能只关注两人的关系:为何伴侣的朋友可能会妨碍婚姻

自恋的父母会造就怎样的子女

《少年的你》的热议,能否换来对“隐蔽欺凌”的重视?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公益线上|跟一杯咖啡共同学习《把握0-9岁儿童心理成长》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公益专业学习,2020年仅此1次|心理动力学:理论+实操

《人格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音频导读发布,快来学习!

免费心理咨询机会:一杯咖啡案例教学来访者招募(10-12月)

公益心理科普自媒体团队招募:编辑|翻译|校对|美编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19最新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