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你》大结局:喜欢上许光汉的你,也请爱一下“陈韵如”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提示| 本文撰写中,引用《想见你》剧情,有剧透,介意的话可以先看过再读。备注本文的小标题取自《想见你》插曲伍佰《Last Dance》、八三夭《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禾沐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年度神剧《想见你》近日大结局,这部被许多网友追捧的热剧,除了贡献年度新老公许光汉之外,也让在寒冬中的人感到爱意暖暖,特别是心中有着想见你的那个人,恐怕都在心中迫不及待地想见那个“他”。
然而,如果仅仅把这部剧停留在一部单纯的爱情片,我觉得可能还不足表达这部剧更加深层的精神内核。我更多会把它看作是一个人自我成长的过程,具体的说,是陈韵如的自我成长过程,是她从“杀死自己”走向“自我拯救”的过程。而这样的“陈韵如”,可能是你,是我。
所以,我邀请可能因为这部剧爱上许光汉的你,也来关爱一下“陈韵如”,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多少有点她的影子。
1 所以暂时将眼睛闭了起来
《想见你》有多重穿越情节,许光汉饰演的李子维或王诠胜是绝对主角,黄雨萱也是主要的女主身份,他们两人的剧情也更被观众喜欢。但是陈韵如却是贯穿始终的灵魂人物,围绕她本剧有一个很主要的故事情节,也是留下待解的悬念:
到底陈韵如是被谁杀死的?如何才能让陈韵如不死?
而这也成为剧情主要的推动力。
我们看过的很多穿越题材作品,一个人穿越到了过去(未来)成为了另外一个人,在这过程中基本上另外一个人就被替代掉了,不存在了。
但是,《想见你》的设定不同。在这一部电视剧里,特别是在最后几集中,差不多的这样我们会发现,黄雨萱其实“住”在陈韵如的身体里,她们还能彼此对话。而有的时候,可能陈韵如被“关”在了黄雨萱的内心世界里。这其实模拟了我们人性真实的一面。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类似的体验,就是我们在人前的是一个自己,而在内心深处可能是另外一个自己,而两个自己可能时不时能够进行这样的“自我对话”。
也就是说黄雨萱也是陈韵如,陈韵如本身也是陈韵如,这两个人,其实是一个人。
我认为,这是《想见你》剥离“穿越”这种魔幻视角之后,一个可能的现实解读。
一个人可以做自己,那是最好了。
然而,到底什么是自己的?我们又如何才能知道我们可以做自己呢?
如果说,所谓的做自己就是我自己内心世界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而外界也能接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就能坦然地众人面前暴露这样的自己。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可能我们不得不低头不得不妥协,不得不做很多很无可奈何的事情,用伍佰的歌来说就是“所以暂时把眼睛闭了起来”。
可能,我们很多人都是陈韵如,但是不得不努力扮演受人喜爱的黄雨萱。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社会妥协的过程。我们很多人经历过与陈韵如类似的心理过程。从小,我们就被告知需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只有成为什么样的人,大家才会爱你,才会喜欢你。
我们慢慢地开始学习和效仿,很多时候,可能内心世界不是这么想的、也挺讨厌这样做,但是,为了满足迎合别人的需求,也就成为了那个人。
在这过程中,我们也会体验到很多的不舒服,外人可能完全觉察不了,只有我们自己会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这样做,自然是为了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活的更好一些。
电视剧中,虽然长着同样一张脸,但是陈韵如和黄雨萱,前者李子维就是不喜欢,后者李子维穿越了也要“想见你”,不是嘛?
自然,当陈韵如变成那个可能比较抑郁一点、不太爱与人说话的气质,李子维们就是不会注意到她。而只有当黄雨萱这样性格非常阳光灿烂,跟同学们的关系相处得也很融洽,虽然来自于一个原生家庭有一些问题的家庭,但她很能扛得住,把弟弟和妈妈都“驯服”得很好,这样一个形象自然很容易吸引到他人。
所以这也就很好解释了,为何陈韵如后面基本上就是在模仿黄雨萱了,因为这样明显更符合他人心中的自我,用人本心理学的话来说,这种自我的认可,来源于他人设定的“价值条件”。
陈韵如模仿黄雨萱的过程,不也正是模仿了许多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是怎么去讨好别人的过程吗?
很多人都在学习和效仿别人可能喜欢什么样的人,而我就要努力成为被他们所喜欢的样子。
比如,有钱人受到喜欢的时候,很多人忙着赚钱。而普通人如何快速成为有钱人,成为明星一夜成名大概是一条路径。所以现在很多小孩子都有明星梦,做不成明星,成为一个直播间的主播也好,至少在鲜花和不断增长的“粉丝数”下,能自己看到一丝希望。而一些家境本身就比较贫穷的家庭,父母也要借钱,培养孩子去做艺人。最近互联网上就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为了支持儿子参加选秀节目,生重病的爸爸甚至把治疗费用先拿出来。当然这么做很疯狂,也很不切实际,但是当我们可以从关心“陈韵如”们的角度望去,又会觉得这一切也有了可以被理解的缘由。
而类似因为讨厌“陈韵如”的自己,而想成为“黄雨萱”式的荒诞剧乃至悲剧,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上演。
2 你给的爱 无助的等待 甜美的伤害
可能有人会觉得,没有必要迎合别人啊,做自己也会有人喜欢的,没必要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
这是很常见的一句“宽慰”,但这样的宽慰常常对“陈韵如”们是无效的。
当然,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人就是喜欢不被更多人认可的那个自己。而这甚至在《想见你》的剧情里,也是有展现的。
在电视剧里面至少给陈韵如(不是黄雨萱版本的哦)配了两个喜欢他的人。
第一个就是被许多人称为“小天使”的莫俊杰。
莫俊杰不仅在黄雨萱出现之前,就喜欢着陈韵如,而且在黄雨萱出现之后,也依然喜欢原来的那个陈韵如。当陈韵如选择要自杀的时候,也是他冲在前面,试图给予帮助。
还有一个就是暗恋陈韵如的班长,或者说现在剧情里面透露出来的是谢芝齐。这样一个角色,他也很喜欢这个陈韵如,而且他也明确地告诉了黄雨萱,你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请把原来的陈韵如换回来。
你看,做陈韵如还挺不错的耶!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没有人喜欢,也有人认可,但是在陈韵如这个角色里面,她并没有因为这两人的认可,就获得了“觉得我这样也不错”、“我可以这样做自己”的自我认知。
看过电视剧人会发现,这些人其实都不是她关注的,而李子维才是她想讨好的对象,或者说以李子维为代表的更多人才是。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但这是有其深刻的理由的。
我们就借电视剧里面的人物来说。像莫俊杰的话,为什么莫对陈的喜欢,陈是不会接受的原因莫俊杰自己也说了。他觉得他跟陈是“同类”,这个“同类”的意思是指,因为他觉得他自己可能也是比较糟糕的、残缺的——因为莫带着“助听器”,他们都是另类。
所以来自于他的认同,对陈来说,某种程度上又进一步加深了羞耻感,那就是,我确实是不行,确实比较糟糕。
而那个班长,他是有心理变态的,他的这种欣赏,会让你本能地产生害怕。这种本能其实也是给了我们一些提醒:为何这些在众人心中不被看好的东西,在这些人心中成为光环、美好的存在?
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那些人性中的不足,恰恰是这些精神变态人格的“菜”,是他们所好。
因此即便有人去认同,但是由于这种认同其实是带有很强的自我贬低或者说有很强的病态性,所以这种认同往往其实是不能对当事人产生任何有益的帮助的,不是“无助的等待”,就是“甜美的伤害”。
3 会不会 你也和我一样
当然,如果一个人现实里真的能够成为另外一个人,就像大多数穿越剧中基本设定一样,一个人就完全替代了一个人,也许就不会有太多的内心冲突。但是,现实生活中,这其实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一件事情,就像陈韵如在电视剧里很努力的去扮演黄雨萱,但最终不成功一样。
比如,李子维就对陈韵如说,你不要这个用黄雨萱的眼神和语言方式去跟我说话啊!而她身边的人,也在表达对原来的那个陈韵如的不喜欢,对后面那个黄雨萱的喜欢。
这其实是很典型的社会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说当你真的是脱下了自己努力去经营的“人设”,所谓的“返璞归真”,彰显自己最真我一面的时候,你马上就会发现,其实身边有很多人,他其实是非常不喜欢你所谓的真实一面的。
所以,更多的人可能就不太愿意去摘下这样的“面具”,一直维持在这样的“人设”之下,他不太能允许自己能够去做自己。
电视剧剧情里,当陈韵如发现她自己实在是不讨人喜欢,而且自己也不喜欢自己的时候,她就选了这样的一条道路,那就是把自己杀掉吧。可以说,杀死陈韵如是既是剧情推进的重要一步,其实是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隐喻,这个隐喻就是:我们很多人在努力地杀掉自己,那个可能比伪装出来的更真实一面的自己。
从现实角度来说,许多人都在努力地把自己属于陈韵如的这一面“杀掉”。
讲到这里,《想见你》中其实还有一些令人深思的地方。
当我单独把陈韵如这个角色拎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噢,原来这个人是这样的一个内心世界成长的脉络。
但是,如果你再去看其他的一些人物,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莫俊杰、那个班长,他们其实也有这样的一面。莫俊杰选择自杀,班长的精神错乱,这也都是明显地暗示人物对自己的不接纳。
两个看起来还不错的主角呢?
黄雨萱这个角色,看起来很受大家欢迎,但是你黄雨萱这个角色在一开始的时候,恐怕就不会这么说。当时,男友去世很久,但她一直是依依不舍,没有办法从哀伤中走出来,她找到的“出路”是怎么穿越回去,再去找到原来的那个男友。这种对过去美好生活的依依不舍,是想通过杀死“现在的自己”,来回到“过去的自己”。
另一个人物也就是李子维或者说是王诠胜。
虽然在我们大陆版本的剧情里面没有很充分的展现,但其实王诠胜这个人物,和陈韵如一样,也是“边缘”人物,不受待见,因为没有获得认可,选择自杀死掉。而“复活”在李子维身上后,如果按照陈韵如能够“住”在黄雨萱的内心世界的逻辑,那么李子维和王诠胜其实也是一个人的不同部分。李子维正常地恋爱,正常地工作,正常地社交,王诠胜应该也是知道的,而只有这样的王诠胜才更被大家认可——当然这个隐喻就更加明显了。
如果说当我们要成为一个更出色、更优秀的人,实际上是在通过杀死自己这样一种方式,才能成为这样的人话,那是不是也挺可怜的?
4 隐藏不住的脆弱
本剧设定“想见你”的条件,除了伍佰的歌和随身听外,还需要一个软性的条件,那就是必须是你也想见我,我也想见到你的时候才可以。
这是很浪漫的说辞,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想见你恐怕还有一个关键的点,就是那个“你”到底是谁才是很重要的事。
“杀死”陈韵如之后,人生际遇会发生变化。“拯救”陈韵如之后,人生际遇同样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所以,你到底要的是什么?
人生是不可逆、不可预测的,它不可能像电视剧里面无限制有很多的副本,可以重新演绎一遍。
其次,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从“上帝视角”来看自己的生活、别人的生活,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你不知道别人到底是谁,你可能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
所以是做“黄雨萱”,还是“陈韵如”?
是“杀死”陈韵如,还是“拯救”陈韵如?
到底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很开放式的话题,我也不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这又变成了一种我心中的“价值条件”了,而我显然不想这么做。
我只想循着电视剧的路径来看尝试给一种解读。
陈韵如最后没有自杀。
她没有自杀的原因是什么?是黄雨萱回到了过去拯救了她。那如果说按照我们一开始设定的“共体”概念,实际上黄雨萱跟陈韵如是一个人的话,陈韵如实际上是自己拯救了自己。
那么她拯救自己的过程是什么?
剧情里相对而言是比较简短的,更多的是黄韵如跟她说的一些宽慰的话。
而我觉得,如果说回溯整个剧情来看,其实这可能都是陈韵如在拯救自己的过程。
首先,当自己发生了重大的挫折,或者家庭的变故,陈韵如的选择是成为了黄雨萱式的人物。并且,这种方式事实上是让她成为了一个更能吸引他人注意的人物——这是我们很多人个人生经历的一个过程,当我们可能发现自己某些地方不被别人喜欢的时候,特别是我们遭到了比较大这个打击的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肯定要重新换一种方式去生活。
然而,当我们发现这种生活方式实际上给我们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内心负担,有很多事情实际上是我们并不愿意去做,也不太能够去做得好,我们会感到很焦灼。我们很努力想去讨好别人,然后,当我们觉得自己做的还不错的时候,别人还对我们不够满意,希望我们更卖力地演出。就像莫俊杰劝告李子维的那句话——她(陈韵如)已经很努力地在成为黄雨萱了,你怎么就不能够体谅她。
这句话,其实是很共情处于这个阶段的人的。他们确实已经很努力地想去讨好别人,而现实情况就是:做不到。
这种挫折感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只有到了一步,才会认识到这种冲突,否则的话他可能就没有冲突感。他觉得会觉得挺好的,我一直成为另外一个人的状态很不错,说不定我就能变成那个人。当然,这一定是“自欺欺人”。
而对这种不和谐的觉察,对一个人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指标,是一个进步的表现。为什么我们会感到不舒服?
是因为我们就处在内心“分裂”的状态。大家都会觉得陈韵如跟黄雨萱不是一个人,是因为她们是彼此分裂的,在电视剧剧情里面可以用这种“穿越”来表达,别的一些剧情可能会讲这是一个“分裂人格”,而这种内心“分裂”的状态其实司空见惯,两种甚至多种不同的内心状态同时存在,彼此产生自我对话,让我们对许多事情都会产生意犹未尽、犹犹豫豫、内心不满足。
而当陈韵如能够看到这一切的时候,实际上她能够更好的去理解自己:
我做黄雨萱的快乐,已经结束了。
我现在很痛苦,我不想继续这样卖力扮演、讨好。
她能够感受到当自己成为那个更讨人喜爱的角色(黄雨萱)时获得的关注,也知道成为那个不怎么被喜欢的角色(陈韵如)时获得的关注,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关注。是的,都是有条件的关注,就像陈韵如化身为黄雨萱的时候,实际上莫俊杰们也不喜欢一样。
而陈韵如也好,黄雨萱也罢,实际上更需要获得的,是真实的、对她本人的喜爱和关注。
回归到陈的家庭,实际上她也一直是个不被关心、不被关注的人——电视剧一开始就展现了,父母亲离婚的时候,都更想要儿子,而不是女儿。
虽然电视剧里介绍背景有限,但是这样的原生家庭背景之下,陈韵如之所以成为了陈韵如也就能够得到理解。
这里插一句。这也是这一部作品实际上超越了一般的情爱作品主题原因之一,因为她能够关注两性平平等、性平等、多元关系或者以及原生家庭、校园暴力、社会歧视等一些敏感议题。在一部爱情主题作品中能有这样的意识和关怀已经很棒了。
5 能不能 换一种结局
回到陈韵如的“自我拯救”之路上。
当陈韵如经历了扮演黄雨萱的过程中,顺利扮演、开始不顺、完全不顺、回归自己也不被接受等不同阶段之后,她终于明白,上面这些可能都不是解决问题的一条道路,她不再尝试一定要去成为黄雨萱,而继续成为陈韵如也没有可能了。
所以黄雨萱和陈韵如的对话,其实是她内心深处激烈博弈和斗争的过程。
我必须澄清一点,我并不是说陈韵如就按照她原来的模样发展下去,就是做自己,就是对的。她的孤僻、冷傲并不是问题,但是比较消极和负面的思维,折射到人际关系相处过程中的种种,明显地让她不能获得内心的幸福。如果生活目的是为了更加快乐一些,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的话,继续守着陈韵如的模式是没有希望的。
对许多人来说,固守内心深处的那个自己,也一样是无望的,这也是想“杀死”这个“陈韵如”的深层原因之一。
当然,做黄雨萱的时间里,陈韵如也展现了自己生命的能量,她不是没有积极乐观的一面,不是没有能够和大家和睦相处的一面,不是没有可以积极维护自己利益的一面。虽然,更多的黄雨萱并不让她自在。比如,为了成为李子维喜欢的模样,刻意地讨好。
所以,陈韵如的“自我拯救”之路,既不完全是陈韵如,也不完全是黄雨萱,而是成为一个新的人,这个人可能有一部分的“陈韵如”,也有一部分的“黄雨萱”,可能还有更多未知的全新的或者待发掘的内核。
所以,当陈韵如能够不再自怨自艾,也不再继续勉强自己做黄雨萱,她准备从这些过去的路径中走出来,去开创一个能接纳自己、尊重自己、关注自己的新局面,并且在这个新局面里,过好自己生活的时候,电视剧也就此结束了。
陈韵如被自己救了回来,同时,原来的陈韵如也消失了,因为她已经开始蜕变。
而我们更多的人,也需要多关爱一下自己身边的“陈韵如”,以及自己的那个“陈韵如”。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