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文·亚隆89岁了:当死亡焦虑来袭,该如何直面死亡?

咖啡侍应生 一杯咖啡 2021-12-06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公益心理科普自媒体团队招募:编辑|翻译|校对|美编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撰文&整理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联系|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特别提示:务必看到最后, 有特别惊喜。


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敢直面死亡吗?


最近我的家里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家庭变故。我的母亲和她的弟弟,也就是我的小舅舅发生了争执,争执的原因是他们为是否要告知他们的哥哥,也就是我的大舅舅本人已经身患重病有不同意见。


我的大舅舅比我的母亲要大十几岁,今年已经80出头了。退休之后,一直为两个女儿带孩子。疫情期间,他就感到身体不太舒服,但是因为疫情的缘故,没有及时去医院就诊。相对平息之后他去医院,然后就发现情况不妙。考虑年纪较大,医院就只告诉了家属,没有告知本人。


我的母亲不主张要告诉他实情,这样他可以自己把握余生。而我的小舅舅觉得,老年人受不了这样的刺激,为此两人争执不休。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对这场争执的理解是,因为不可避免的死亡终究要到来,同为老年人的他们,对于怎么去面对兄长的死亡,包括自己的死亡,内心是矛盾的,他们都知道最终会有那么一天,但总还是想极力地避免面对。



今年以来,这场重大的疫情,让全世界所有的人都陷入到巨大的死亡焦虑之中。


我们首先看到,每天新增的死亡数字,许许多多的人就这样离开了。我们也要面对自己,在这个不确定的外部世界,不知道何时我们也成为这一串数字上的一分子。


在这个时候,我特别想起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这是国内很多人非常熟悉的一位心理作家,写过《叔本华的治疗》、《爱情刽子手》、《当尼采哭泣》等脍炙人口的通俗心理读物。他的著作中,有一本书比较特殊,《直视骄阳》,是他75岁的时候谈死亡的著作。这书名取自17世纪拉罗什福科的箴言,“一个人无法直视的唯有骄阳和死亡”。今年的6月13日,也正是他的89岁生日,现在的他,面临爱妻刚刚故去,自己也在旧金山的家中面对百年未有的疫情,不知道他会不会也翻出这本旧作一读。




所以,不管是我的家庭所碰到的情况,还是我们都在经历的这场让所有人被抛掷到不得不直面死亡的大格局,我们或许都需要直视骄阳一番了。


一、死亡其实伴随一生一杯咖啡


其实死亡比我们想象得更稀松平常,并不需要这些重大事件才会引起我们关注。


死亡其实会伴随我们整个人生。


从童年时期开始,作为孩子,我们可能都会接触到一些跟死亡有关的命题。比如说,我们观察到的落叶,死去的昆虫、植物、宠物,老人的去世,自己的父母渐渐衰老。如果孩子提出一些跟死亡有关的命题,往往会获得大人的一些宽慰,会告诉你死亡距离你很遥远。这都是童年时期和死亡有关的经历。



当我们长大之后,死亡的恐惧往往会埋藏在无意识之中。弗洛伊德用性潜伏期来表达这个阶段。然而,当一个人进到青春期阶段的时候,死亡焦虑会大面积的爆发。这也是为何青少年往往在这个阶段自杀率的原因。


青少年喜欢暴力游戏,其实也跟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处理死亡焦虑有关。另外,有些青少年喜欢看恐怖电影,或者是一些刺激性的娱乐活动,其实也是在处理自己的死亡焦虑。因为这好像意味着他们借此可以掌控死亡了。



随着年岁增长,对于死亡的焦虑被非常重要的两项工作,成家和立业而分散。因为要面对这两项焦虑,死亡这种更深层的焦虑被埋藏在比较深的层次了。


然后,可能当孩子长大离开自己,自己的职业生涯进入尾声,所谓的“中年危机”或者“老年危机”也就产生了。而在这个时候,我们没有办法不对死亡视而不见。


虽然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在极力避免谈论死亡,但是死亡是无所不在的。




二、如何识别死亡焦虑?一杯咖啡


其实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恐惧死亡。


有些死亡的焦虑是外显的,而有些可能是内隐的。


有很多人都会有外显的死亡焦虑。当我们陷入对死亡的思考,即假设自己死掉了该怎么办,对于死亡的恐惧便会涌上心头。


死亡让我们想到自己可能永永远远离开了,就不存在了。


死亡还会让对生命的意义产生困惑。用米兰·昆德拉的话来说,“死亡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让你丢失了未来,而在于让你没有了过去。”当我们死去,自己曾经的世界和过去的回忆都不复存在,对一个人而言是很痛苦的。


总而言之,想到自己的死亡本身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而这种不可避免的死亡又会让整个人生也变得毫无意义。



所以,有很多人可能会把关注点从死亡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欧文·亚隆就认为,像弗洛伊德创设的精神分析,之所以总是在探讨一个人的过去,可能也是源于对未来的逃避,也就是对直面死亡的一种逃避。


不容易被察觉的,其实是内隐的死亡焦虑。内隐死亡焦虑指的是,一些看似可能跟死亡无关的事情,但实质上这些事情是死亡恐惧的体现。


欧文·亚隆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60岁精明能干的会计师,因为自己儿子不争气,非常担心他而过来做咨询。


她原本以为,自己之所以这么难过,是因为儿子背叛了她,没有按照自己为他所安排的人生之路去走。


然而,欧文·亚隆跟她沟通之后,他们才发现,儿子之所以成为了她生活的重心,是因为她需要儿子成为自己的重心——有许多的父母实际上是通过孩子来让自己的生命不朽。


她现在已经60岁了,还时不时去做医美,让自己看上去更年轻一些。实际上身体的衰老和摆在那的年龄都在提醒她,自己距离死亡已经不远了。然后,她把这种对于死亡的焦虑,转移到了他对儿子的焦虑身上,特别是当她发现儿子其实很难和她一样成功的时候。



而有的人,则是通过两性关系来试图让自己的生命不朽。


最近有个新闻,有个老年妇女和非常年轻的小伙子谈恋爱,然后被他骗了40多万。我看到很多人是从“为老不尊”的角度批评这个老年人。然而,如果我们从死亡焦虑的视角去分析的话,你便能理解她的选择。


有人会劝对爱有需求的老人找同龄的老伴,殊不知,如果老人没有处理好死亡焦虑,让她去找同龄甚至更老一些的老伴,其实是会加剧死亡焦虑的。因为双方都需要直面死亡,不得不面对谁比谁早离开人世的问题。有些老年人热衷找比较小的异性伴侣了,这还真不是“馋你的身子”那么肤浅,本质还是希望借助对方的年轻状态,缓解自己的死亡焦虑罢了。因为和他们在一起他们可以忽略掉自己已经老去这一点。


三、死亡焦虑也在提供宝贵的“觉醒时刻”一杯咖啡


面对死亡,我们注定是焦虑的。因为回避面对死亡的焦虑,我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忽视死亡可以给我们带来的宝贵礼物,那就是,清醒地意识到,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那么,既然如此,我们到底是不是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不是的话,我们接下去该怎么过?


欧文·亚隆把这个意识命名为“觉醒时刻”。我们每个人其实都需要这种宝贵的觉醒体验,让我们重新规划自己人生,重新认识自己。


那么,都有哪些重要的“觉醒时刻”呢?



一、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人物的离去。


因为他们的离去,让自己不得不面对自己也会离去的事实。另外,因为他们的离去,也意味着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必然也是丧失了。比如,我的母亲和小舅舅,对他们来说,兄长的生命不可避免地走向终点,其实也意味着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必然终结。在某个重要人物去世的时候,我们的新闻也习惯用“一个时代结束了”,也正是此意。其实,这都是一个重要提醒,告诉我们是时候整理自己的生活,好好面对接下去的生活。


二、陷入非常忙碌的生活状态,并对这种生活状态感到厌倦和不满。


亚隆在书中有一个例子,当事人是一个49岁的中年女性,每天都很忙,把自己的整个生活都塞得很满。她其实非常喜欢画画,但是也因为工作这么忙,所以就一直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通过亚隆的分析,她发现其实这是一个死亡焦虑的改头换面,实际上,是因为她身边的一个人突然离去,让她也陷入死亡的焦虑之中,而她用的处理方式就是“我有很有很多的事情都没有去做”,用处理大量的事情,去抵偿自己对于死亡的恐惧。这是这一“觉醒时刻”,让她重新校正了人生的方向,开始放下那些忙碌的事情,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三、在做一些重大决定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会引发我们的觉醒。


比如,另一个中年的女性,认识了一个跟她同年龄段的男性,她也对他很有好感,但是,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要跟他继续交往。


然后,分析下来发现,实际上是因为这个男性比她岁数还要大,但是她不希望被人认为,自己已经到了“黄昏恋”的年纪,她感觉自己的人生被限定住了。


其实,选择就意味着放弃。每一个“是”,其实都暗含着一个“不”。海德格尔曾说“死亡就是未来的可能性,不再有可能”。由此,她觉察出了自由和死亡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觉醒时刻”,作了和这个心仪男子在一起的决定。


四、重要的生活节点也会引发我们的“觉醒时刻”。


比如,和很久不见的朋友相聚,校友的聚会,周年的纪念,以及重要的生日,如40岁、50岁、60岁、70岁等等。


这些重要的节点都会引起内心复杂的感受,也在提醒我们,其实过去的岁月已经告一段落,是时候重新开始了。


这些时刻对每个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时刻。当然,去直接这些时刻会焦虑,但同时也有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校正人生的航向。



四、用“波动影响”抵御死亡恐惧一杯咖啡


古希腊哲人伊壁鸠鲁曾经说过,人类痛苦的根源就是无所不在的死亡恐惧。他认为,人们对不可避免的死亡所产生的恐惧影响了我们享受生命的欢愉,也剥夺了人生真正的快乐。


因此,有些人对人生感到非常的不快乐,甚至很讽刺意味地选择自杀,究其根源是因为他们无法处理自己的死亡恐惧。而有些人则沉溺于人生的迷茫之中,逃避自己会死亡的事情,从而一生都碌碌无为。而有些人则无穷无尽地追求新鲜事物,永不满足。


然而,这些做法在他看来,可能都是走入了误区。他认为,如果说我们能够把这些对于新鲜事物的快乐体验储存于内心世界中,能够不断地反复回味,可能也就没有必要这样去追逐享乐了。伊壁鸠鲁的死前,正是践行了他的这个理念,靠着对过去美好的回忆,走完了一生。


欧文·亚隆从中获得了一些灵感,他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叫“波动影响”




什么叫波动影响?


它指的是每个人都形成一个影响力,能够影响周围的人。就类似于像池塘里的涟漪,能够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虽然渐渐没有反应,但在非常小的分子层面,这种波动依然在传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可以留下一些可能你自己也不知道的影响。



而因为有了这样的影响,所以我们所感受到的生命有限、没有办法避免的无意义感,就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延续。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波动影响并不是说要在我们死后留下一个好的名声。事实上,像这种试图留名的想法,往往是徒劳无用的,因为一切都会转瞬即逝。波动影响其实是指,我们要在人生中留下一些自己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的东西,比如一些特质,一些美德,或者我们所带给别人的一种感觉。


比如:


1、我们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对别人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2、通过生育下一代来传递我们的基因,或者说器官捐赠,能够让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在另一个人的身上继续存在着。


3、在一些专业的领域,取得一些杰出的成就,或者我们通过捐款、捐赠,能够让一个文化事业、教育事业、医学事业等获得更大的发展。


4、甚至在比较微观的层面,当我们每个人死去之后,能够在生物学的水平上又和自然融为一体,成为世界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波动影响。



五、其他抵御死亡恐惧的方法一杯咖啡


除了“波动影响”,还有这些方法可以抵御死亡恐惧:


1、成为你自己。


亚里士多德说“成为你自己”,这个理念后来由其他的哲学家演绎,最终形成了当代的自我实现观念。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充实自己、实现自己的潜能,这样的话,就能够死而无憾。值得一提的是,欧文·亚隆为他个人自传取名就叫《成为我自己》。




2、重视人际的联结。


死亡是会让人产生恐惧的地方,是因为有一种深深的孤独感。特别是很多人因为恐惧死亡,会不自觉地远离姜丝之人。事实上,能够减缓死亡焦虑的方式,就是能够和其他人产生一种人际的联结。


假设对方不愿意表达的话,那我们可以这样邀请:


当我谈到自己恐惧的时候,我发现你不愿意直说,但是,如果你能够跟我公开谈这些,对我是有帮助的。不过,谈这些会不会对你而言比较痛苦?


让我们直接表达自己的要求,并且给予对方共情。


假设自己身边的人不是很容易做到,也可以加入一些社群,大家共同来谈一谈这个问题。其实,今年以来,有很多团体就在组织这样的线上互助小组,我想,他们也可以一起来“直视骄阳”。



3、关注自己的遗憾。


遗憾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当运用好遗憾,它依然会具有建设性。当我们能够正确面对遗憾的时候,我们便能够采取一些行动避免更多的遗憾,所以不妨在这个时机,去回顾过去,考虑未来,看看还有哪些梦想没有实现。


欧文·亚隆就提出,他会让自己的来访者去想象,一年后、五年后甚至多年后,那个时候的自己会有哪些遗憾?


然后,他会问问他们,假设不想有新的遗憾,那从现在开始会有什么样的生活,会做哪些改变?


六、欧文·亚隆自己一杯咖啡


最后我们来说说欧文·亚隆自己。这是《直视骄阳》这本书所没有提到的,是我拜读他的个人自传才发现,原来这本书的背后还有这样不为人知的曲折。


实际上,他会去写《直视骄阳》这本书,正是因为自己一段跟死亡有关的经历。那个时候,他的姐姐刚刚去世。在接下去的一年时间里,他的三个相处50多年的好友也接连去世了。这几个人的接连离去,引发了他强烈的死亡焦虑,当然,也成为了他很好的“觉醒时刻”。


在这之后一段时间,他也生了一场重病,在那个时候,他的体重也大幅度下降,一度以为自己也即将死去。


于是,他便考虑,自己要用什么方式去处理自己的死亡恐惧。然后他就发现,其实对他而言,一直以来用的写作,正是他抵抗时间的流逝和不可避免死亡的方式。因此,去写这些东西,其实就成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的一种形式,是发挥“波动影响”的一部分。



对他而言,他经常能够收到大量的粉丝来信,能够给这些写信的人提供一些东西的话,他也感到很高兴,这也是他“波动影响”的体现。


他发现他自己出席的一些演讲场合,听众的规模也逐年增大。比如说他近年来在国内做的一场视频演讲,有18万人多同步在线听讲。


这么多的人来听他讲,自然也让他倍感“自我实现”,但是这也引发他的一个思考: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着急来看我呢?




延伸阅读

本文提到的两部亚隆的著作如下,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哦



互动抽奖


转发本文至朋友圈,并留言任何对欧文·亚隆、对死亡主题的感受(50字以上),可参与抽奖,我们会选取留言得票数比较高(同时质量比较高的)读者一共2名,分别获得欧文亚隆著作《当尼采哭泣》一本。截止时间:2020年6月20日23点之前。


礼品:

当尼采哭泣 (1本,一共2本),国内包邮


END

都看到这里了,请动动手指

给本文打个分

一杯咖啡读者调查时间



您还想看到“心理信息共享”、“自我成长”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也欢迎底部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您隐私,不会公开出来,请您放心留言。)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体罚女童事件大反转后重温《狩猎》:我们如何避免冤枉无辜之人?

大学生作弊自杀后引争议:他是犯了错,可他就该死吗?

“请”弗洛伊德解读《绿皮书》,也回答“黑人弗洛伊德之死”

为何封闭情感,让自己看起来无懈可击?|隐匿性抑郁症的9大来源

不要再杀一次被15岁女儿谋杀的律师母亲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按图画影视组要求,增加声优和戏精招募

To 想脱单的你|参加访谈,让心仪的人主动来找你!

公益招募|<学会评价:赞美和批评如何恰到好处>心理研修课报名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0最新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