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生作弊自杀后引争议:他是犯了错,可他就该死吗?

咖啡侍应生 一杯咖啡 2021-12-06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公益心理科普自媒体团队招募:编辑|翻译|校对|美编


婚恋两性专刊

AC专栏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6月上旬,在山西某大学发生一起不幸事件。今年大二的时同学在考试中被发现作弊,监考老师随后没收试卷,而他离开考场不久后坠楼。


据时同学的表姐表示,通过查看学校监控,发现他在考场被发现作弊后,有长达近20分钟的哭泣、无助和不安,期间无人关注其情绪波动。为此,他们希望校方能够给个说法。




此事一出,有不少网友留言评论:


“该死”、“死了还脏了学校的地”,甚至有教育类的大V也发言表示:


“老师抓作弊一点错都没有,不应该承担任何的指责和攻击。


学生因为作弊被抓跳楼,死就死吧,死不足惜。”



这些言论充斥了该事件的评论区,也引起一些网友的不安,指责他们缺乏同理心,呼吁人性化对待当事人。


时同学确实犯了错,而且作为一个学生,这恐怕不能算一个小错误。在不少学校,这样的错误可能是要面临严重处分的。但是,时同学用最惨烈的方式离开人世,让这一事件成为一场巨大的悲剧。


怎么看待时同学身后的各种评论?


他是犯了错,可他就该死吗?


我们可以从这一事件中汲取哪些教训?


01一、突发性创伤事件下,处理情绪,恢复理智是第一位的TITTLES


时同学是个素人,考试作弊这样的事情,本来不可能诱发话题。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够引发讨论,并不是因为时同学作弊,而是他的自杀,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此消失了。至于作弊和自杀的关联性,只是这起不幸事件的一个由头。


不管是他身边的人,父母、同学、老师等,还是接受这一信息的网友们,这种突发性的信息会带来的巨大冲击感,进而引发一个人强烈的情绪波动。而在这个状态下,期望有真正理智的言行是比较困难的。


从他父母的角度,当然难以接受自己的孩子考试考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自杀身亡了。他们在巨大的哀伤之下,一定会找各种理由,尝试为他这次自杀的行为找到一些“合理性”,而且从父母的角度,希望当初可以做点什么能够阻止孩子的自杀,让这场悲剧不会发生,也是人之常情。这是突发性创伤事件下的正常反应。


所以,父母此刻对于学校和老师的指责或者过激言行,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此刻承受最大创伤的人,正是家人。我相信,在他们理智状态的时候,而且如果当事人不是自己的孩子,他们也明白,老师也不至于见死不救,更大的可能是他们也没有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当然,我相信此刻他的老师,包括那名收卷子的监考老师以及他的辅导员,也身处巨大的悲伤之中。他们恐怕也没有料到,怎么这个孩子,会以如此决绝的方式,走向死亡。我相信,即便理智上他们明白,维持考场秩序是他们应尽的责任,但是情感上,还是会自责,是不是自己平时关心不够,是不是语气太重了点。作为亲身经历这一事件的当事人,他们的心理负担显然是巨大的,网友再帮忙说明原委、撇清责任,恐怕都难以消除他们的内疚感。


再说说那些发表“冷漠”留言的网友。他们的观点,我当然是不赞同的。但是我也想为他们说一句。他们的留言,并不能表示他们本性就是这么坏的人,更大的可能是这一事件对他们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冲击。


听到这样的悲伤性的事件,大部分人的情绪反应是允许自己也难过。难过当然不是因为他作弊被抓而难过,而是因为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轻易离去而难过。


但是,对于有些人而言,他的内心世界不太能够接受自己有正常的哀伤反应,特别是当事人还有一定争议性。因此,他的表达方式会尽量采用理智化、情感隔离的方式,即用一些看似冷漠的“讲道理”来分析问题,亦或者会以“伸张正义”、“嫉恶如仇”的方式压抑这一事件引起的内心痛苦——因为当事人引发了他的内心痛苦,而这一痛苦是他不能承受的,所以以“怨恨”当事人的方式发泄出来。



我相信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内心深处可能也非常同情时同学。甚至他们在生活中,可能就是那个时同学,这些“都是你的错”式的指责,恰恰是不希望看到“原来我也有错”的一种否认而已。


这些网友表示,与其说要关注这个同学的心理,不如要给要这个监考老师做心理辅导。


我不同意前半句。时同学的自杀当然是心理因素。事实上,他正是因为情绪过激之下,作了一个不理智的决定,才发生这样的不幸。


我想拓展后半句:不仅是监考老师,时同学的父母、亲人、老师,所有跟他比较亲近的同学、朋友,当天考场里目睹此事的师生,甚至部分网友,都应该接受心理辅导。


他们现在的各种情绪和行为表现,不管是悲伤、愤怒、极度痛苦,甚至可能是冷漠,都是因为这一突发性创伤事件引发的应激反应,是很正常的心理表现。



由此可见,突发性创伤事件的巨大冲击力,是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的。不被这些冲击所带来的情绪所掌控,从而下意识作出反应,甚至酿成大祸,恰恰是我们从时同学的悲剧中首先应当汲取的教训,这也是我们在此刻最需要去做的。


比起追究到底是谁的责任,我想这可能是校方第一位需要去做的事情。


02二、他真的“死有余辜”吗TITTLES


不少网友一直强调,不管如何,时同学作弊了、作弊了、作弊了。他们就是不认可“死者为大”,因为时同学有过失在先,似乎他的死也就不值一提。


然而,我想强调,对生命的关注,不代表就认可他具体的行为过失。


其实,我一直没有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在哪里。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他犯过的错需要得到惩处,如果一定要挂钩,那只有翻翻《刑法》,去看看有哪些犯罪,是必须用生命来抵偿的。


至少时同学的作弊,不是甚至可能说远远不具有这样的关联性。所以,我实在找不到要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原因。



我觉得,发出这些言论的人,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是比较矛盾的:


他希望一件事情要么是好的,而好的内容,就应该与生命长存等积极意义挂钩。而如果有一点点不好,就是很不好的。而不好的东西,就没有存在的意义,那就倾向于毁灭。这其实是心理学上典型的“分裂”处理机制。


然而,以这种方式处理问题的人,恰恰是在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东西都是处在有可能被毁灭的“不好”,因为好也不可避免会有一些瑕疵,他们想永久保持的“好”,很有可能本就不存在,只存在头脑和想象之中。


正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他们要么赞美(好),要么批判(不好),当然,因为好很少,所以大部分时间他们是批判不好。然而,他们却很难想到,其实还有其他的选择。 


就像这样一件事,有哪些别的选择呢?


时同学作弊肯定是犯错了,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去探讨这个人为何作弊。


是不是可能他在疫情期间心里受到了冲击,所以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是不是他的家庭或者个人生活遭遇了一些事情,以至于没有办法安心好好的读书?


他的自杀,仅仅只是因为这一场考试,还是可能有别的原因?


你看,当我们不是用毁灭式的方式(如:这就是你咎由自取)对待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可以用更具建设性的方法去看待问题。


当然,这也适用于我们来讨论老师如何应对会更好。


我们去讨论这点,不是说要去否定某个具体的老师,或者有意让老师去承担时同学自杀的责任。而是站在生命高于一切的角度,从不让悲剧再次重演的角度,去看看我们碰到类似的事情,怎么做可以做得更好,这也是更具建设性的地方。




破坏其实是非常容易的,建设却是非常辛苦的。


就像时同学一跃而下,试图把问题通过了结生命的方式都处理掉,他通过破坏自己,和这些网友通过否定他,其实是如出一辙地选择了一条容易的路。


如果要认真对待,好好挖掘问题的背后,看看怎么做可以更好,则需要头脑、情感、时间、精力、耐心,而这些要素共同努力,并不容易。


这恰恰是时同学欠缺的,也是我们希望他能够拥有的。


当然,时同学是没有机会了。不过我不希望你成为他,所以也请你不要用跟他一样的思维方式去处理问题。


还有一点,也是批评时同学的人,跟他犯了同样的错误。


“死者为大”,并不是说死者没错,而是说生死是一件大事情。其他事情与之相比,都是次要的。


事实上,如果时同学能够领会到这点,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的话,他可能就不会选择做这样一件事了。


对于那些反对“死者为大”的人,我也提醒你,你可能和时同学一样,对于生命有点满不在乎。而这种心理,对你、对你身边人,可能都是危险的。这意味着,如果遭遇一些生死攸关的事情,你恰恰是不太关注生命价值的。


如果时同学的死,能够唤起什么,我想这恰恰是最应该被唤起的。




03三、一个人犯了错,应该被如何对待?TITTLES


犯错了,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这就是我的核心观点。


我恰恰觉得,这也是挽救时同学的时候,应该有的态度。


时同学,其实和那些批评他的人思维很类似,那就是把犯错当做了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去看待。批评他的人,认为犯错了,那就死有余辜。而时同学也认为,犯错了,他就没法活下去了。


他们都过分地把犯错拔高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而这种思维,恰恰是首先需要被纠正的。



我必须强调,我们要有谴责别人犯错的正义感,但同时也应该有让人改正错误的胸襟。这两者恰恰是应该同时具备的,如果只有其一,要么是有施虐心理的“酷吏”,要么就是完全没有是非观念的溺爱。


当然,对于犯错的人,也要既有犯错后的基本羞耻心,也应该有积极改正的进取心。两者也应该是同时具备。


所以接下来,围绕时同学的这一事件,我们来讨论一下,如果一个人犯了错,我们怎么对待他比较好。特别提醒,这并不针对具体的老师。


1、我们否定具体行为,但不应该否定一个人。


一个人犯了错,犯错的是什么?是他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焦点,应该放在否定这种行为上。如果把否定行为等同于否定一个人,这是可怕的。


一来,这并不属实。一个人可能犯很大的错误,但也可以是个好人,做过很多好事。如果因为一个错误,就全盘否定,其实也等于否定他做过的好事。


二来,这容易把一个人往极端的方向推:如果我这个人都被否定了,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时同学在那个当下,恐怕就是这么想的。


而这也是许多网友的留言经常会犯得一个错误。


如果说要做的更好一些,我恰恰觉得,对于时同学这样的学生,可能在否定他行为的时候,是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安抚的,还真是要从“肯定”的角度,帮助他不要走极端。因为对他们来说,可能这次的否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们彻底绝望。这在时同学在给母亲的“绝笔信息”中,也有吐露类似的意思:“妈,对不起,不要想我,我配不上”。




2、剥夺他一次机会,但不应该剥夺他所有的机会。


一个人犯了错,往往就会遭遇惩罚。惩罚分很多种,比较严重的惩罚就是“死”,或者和“死”差不多的“社会性死亡”。


像时同学这样选择自杀的“自我惩罚”其实不多见,更多的是来自外界的“社会性死亡”惩罚:


就拿网友熟悉的明星犯错举例,动不动就要“封杀”、“糊”,这就是一种“社会性死亡”式的惩罚:我让你的社会价值等于零,其实也等于判你死刑。



对于学生而言,将其犯错公之于众,或者完全剥夺他救济的机会,其实也是一种“社会性死亡”,对于那些内心敏感或者本身就处于心理状态并不稳定的人来说,这种体验会更加深刻,因为他看不到别的机会了。


犯错应该受到惩处,但是,是否有必要变成这样的“死刑判决”?我是不赞成的。


一来,犯错的惩处,应该程度相当,不宜过当,更不适合随便启动“社会性死亡”程序。换位思考一下,假设是我们自己,犯了错,也希望还有挽救的余地,为何对待别人就要如此严苛呢?


二来,惩罚不应该是最终目的,而是帮助对方认识错误、加以改正的手段。如果有利于这个目的的惩罚,才是好的惩罚,否则为了惩罚而惩罚,只能说是自己攻击性的表达罢了,也谈不上什么正义可言。


说实话,中世纪那么黑暗,都有“赎罪券”,允许一个人通过做好事,来将功抵过,我们现代文明社会,总不会比他们还要差吧?




3、指出一个人的错误,也要尊重别人的人格。


现在有一个不太好的倾向,那就是一个人犯错了,似乎他就是低人一等的,就可以被凌辱,他的人格就不需要得以尊重。


在有些网站上,对于一些犯错的明星、名人,甚至堂而皇之有一些侮辱性的视频,并且还获得了许多人的赞许。


现在有些学校,学生一旦犯错,就要学生公开念道歉信,并且在学校的布告栏张榜公告,这不仅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社会性死亡”,而且对其人格也是极大的侮辱。


这些都不是正常的现象。我看不出这么做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只看到有些人趁此机会,在堂而皇之地欺凌他人。



如果说时同学等人是犯错,那么借他们犯错之际,恶意侮辱他人,是更大的犯错。至少时同学这样的,并不害人。


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对有些人而言,可能上面这些对待,还真对他没有什么,当然,也有可能是表面上没有什么,但是心中已经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你怎么会认为,你做的这些过分之举,不会反弹到自己身上?所以,就这个角度而言,这也是完全没有必要超越正常尺度指出错误的原因之一。


最后,在这个悲伤的时刻,还是请大家以最大的同理心,为这个刚刚失去儿子的家庭,致以最大的哀伤。也请大家多多关心身边的人,不管他们是否犯错,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END



都看到这里了,请动动手指给本文打个分


一杯咖啡读者调查时间


您还想看到“婚恋两性”、“社会热点事件心理分析”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也欢迎底部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您隐私,不会公开出来,请您放心留言。)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请”弗洛伊德解读《绿皮书》,也回答“黑人弗洛伊德之死”

“孩子每次玩都要我陪着怎么办?”|九个技巧让孩子学会独立玩耍

钟美美:他们可以让你删掉视频,但你不要删掉心中的正义感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用童话故事《理解边缘型母亲》:如何解读和摆脱畸形的母女关系

当依恋发生“逆转”:不安全型依恋者如何改善与老年父母的关系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按图画影视组要求,增加声优和戏精招募

To 想脱单的你|参加访谈,让心仪的人主动来找你!

线上公益学习报名|啃书帮:共读《精神分析心理模型》(附抽奖)

公益招募|<学会评价:赞美和批评如何恰到好处>心理研修课报名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0最新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