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另一个拉姆”马金瑜刷屏:这个世界有不被家暴的世外桃源吗?

咖啡侍应生 一杯咖啡 2021-12-06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公益心理科普自媒体团队招募:编辑|翻译|校对|美编


婚恋两性专刊

AC专栏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20-2021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20-2021版)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2021年2月6日,一篇名为《另一个“拉姆”》的文章刷屏网络。


该文由前记者马金瑜撰写,曾在大城市做调查记者的她自述,曾为爱情远嫁到藏区,并生育了三个孩子,但是在婚内屡遭丈夫毒打,甚至被打到“小便失禁”,另外丈夫还有出轨的情况。




由于涉及到“家暴”这个敏感议题,此文一出,旋即成为话题焦点。当然,这位记者的高知身份,以及她为了爱情“下嫁”等具体细节也成为很多人唏嘘和质疑的重点。


2月7日,当事人的丈夫接受媒体采访,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说法:自己没有家暴和出轨,相反女方曾经打过自己,他认为这是女方用此事“炒作”。


当“家暴”成为一桩“罗生门”,让看客一时间不知道到底该站谁。有关部门已经表示,要深入调查此事,包括金瑜在文中提及的当地存在普遍化“家暴”的问题。


在静待调查结果公布的这段时间,我想和大家一起思考这三个问题,这也是这两天大家讨论比较多的:


1、“家暴”跟一个人的种族、性别到底有多大的关系?


2、“被家暴”跟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对爱情的向往又有多大的关系?


3、我们面对“被家暴”的受害者时,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态度?


先用一句话概括中心思想:


这个世界并不存在不被家暴的世外桃源。


一、有没有世外桃源,不存在“家暴”者?一杯咖啡


另一个“拉姆”,藏区……许多人看到这里,便自然地得出了一个结论:这就是找这种落后地区男人的结局!


一时间,“藏族”似乎与野蛮落后、喜欢动手打女人挂钩。


由于国家级“顶流”丁真也是藏族,所以不少网友也提醒“喜欢丁真的女人”:


这就是看不起小镇做题家,要找那双没被奥数污染的眼睛的结果!



同样“风评受害”的是,有些人从“藏族”联系到一些中国女性找了其他国家的男性结婚,但是婚姻却失败的例子,循着之前的逻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这都是你们以为外面的男人和中国男人一样“温顺”,挣钱养家还被你们嫌弃,所以让现实来毒打。


在这些人看来,无论是远嫁藏区,还是嫁给老外,都不如嫁给自己这个种族的人,是那些女人“没有眼光”,所以才所托非人。




然而,打脸来得很快。


马金瑜的丈夫并非是纯藏族,而是一半汉族血统、一半藏族血统,身份证登记为汉族!


不知道那些人该怎么自圆其说了。


显然,“家暴”问题是不分种族的,更不应该给某个民族贴上“家暴”的标签。这些年国外一直在反种族歧视,如2020年美国发起的“黑命贵”运动,各类种族歧视的言论都会被严格处理。很可惜的是,在我们的互联网上,某种民族一定怎样的种族歧视言论却比比皆是,而且还有不小的市场。


其实,认为嫁给什么样的人一定会被家暴,和认为嫁给什么样的人一定不会被家暴,都是一种偷懒思维


在他们看来,好像这个世界存在一个世外桃源,那边的人都会温良恭俭让,而且永世不变。实际上,婚姻生活中,会不会被家暴,本来就很难预测。


看起来挺温顺的小绵羊,谁知道会不会经历沧桑巨变,成为酗酒打女人的野蛮男人?


甚至有些老实人,就是因为妻子不够老实,后来发飙动手打人,这又该如何评价?


真实的生活是很复杂的,切勿用这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给别人扣帽子。


与之相似的还有性别。


似乎在这类“家暴”事件中,受害者总是女性,而加害者总是男性,从而也有不少人因此得出了两性对立的结论。


然而,这也是一种“世外桃源”的调调,以为某个性别存在暴力,而另一个性别不存在。


实际上,女性“家暴”男性也是很常见的。


作为心理工作者,我不止一次接触到被女性“家暴”的男性,以及会“家暴”男性的女性。最夸张的一位女性,同时谈了4个男友,并且对每一个男友都施加“家暴”,包括打、在手腕上用刀划、刺伤私处等。


这跟体能强弱无关,跟关系模式有关。


当然,由于男性群体长期在“家暴”问题上是“失语”的,而且社会刻板印象认为男性应该打得过女性,所以像这样的事情不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种族,还是性别,都没有暴力原罪。



那么为何他们要“家暴”?


从心理学来解释这个问题,或许更有价值一些:


1、童年创伤的受害者。家暴者往往从小遭遇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或者被人忽略甚至遗弃。


所以,他们长大后,容易形成控制型的关系,面对关系冲突常常采用比较激烈的做法解决。


2、长期的观念灌输。家暴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不重视情绪体验,有将人“物化”的倾向,也信奉“强权”(最厉害的人说了算等)。


这些文化底色往往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有些家暴者恐怕并不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问题,因为这是他们文化的延伸,是很“自然而然”的。


从我作为心理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不少家暴者可能还属于边缘性人格障碍,这是一种介于一般人和严重精神疾病患者之间的状态,这类人常常情绪失控,会有强烈的愤怒,很害怕被抛弃,不是自伤就很容易伤人。


因此,一个人为何会家暴是一个很复杂的医学、心理学、社会学问题,需要对他的原生家庭、个人史、社会史进行全面考察才能得出,是不可以简单用这是什么种族、这是什么性别就概括的。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个世外桃源,那里的男人和女人,可以让你“放心”,不会被他们伤害。


我们要做的是,尽量避免自己成为这样的家暴者,也避免培养下一代成为这样的家暴者,并且鼓励更多有家暴倾向的人,能够及时去就诊。


二、有没有世外桃源,不会存在“被家暴”?一杯咖啡


与拉姆遇害的时候,全网都是同情之声不同,马金瑜这次遭遇的质疑声几乎和同情声持平。


质疑的主要理由有:


1、马金瑜是一个接受教育多年,而且是一个知名的记者,怎么还会被人家暴后还无力反抗?


2、马金瑜是自己主动选择的婚姻,为何作为一个城市打拼的女性要到这么落后的地方生活?她需要为爱冲昏头脑,以及这一段愚蠢和失败的婚姻负责。



这两个理由看起来很有道理,因为马金瑜确实先是一个名记者,也确实是自己主动选择的婚姻,而家暴确实在这之后发生,好像这之间有着一种“前后逻辑”和“因果关系”。


在他们看来,作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的女性,就不应该再被家暴了,同时当你能够对婚姻握有主导权的时候,就不应该嫁给会家暴的人。


然而,这两个质疑其实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这是北京一家家暴热线中心的调查数据:


33位男性家暴犯里,就有21位拥有大学学历。


70%被家暴的女性拥有工作和经济独立能力。


这说明什么?


1、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和家暴和被家暴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我认为,恰恰是受过教育,反而更容易发生“家暴”,原因有二:


1)“家暴”是现代社会建构的概念,是需要一定文化水平才能识别某些行为是“家暴”而非“家务事”的。


因此,对那些欠缺良好教育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家暴或者自己的遭遇是“被家暴”。


2)由于具有比较良好的教育水平,因此在关系中更容易表达自我、反抗“独裁”。


这对于普遍追求控制的家暴者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他们更喜欢那些“顺从”、“听话”的人,而对这些人的“奖赏”是少打、不打。


因此双方都接受过良好教育,并不能避免“家暴”发生,但是至少可以让“家暴”被看见。


2、追求爱情与否与是否被家暴也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马金瑜最令人唏嘘的地方,恐怕就在这里:


这是一桩她主动选择的婚姻,而且是为了追求爱情,义无反顾放弃了光鲜亮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到比较艰苦的地区生活,最终却是如此惨淡收场。



对有的人来说,继续慨叹还有没有必要信仰爱情。


对有的人来说,继续坚定了“门当户对”的信条。


对有的人来说,气愤马金瑜为何一边被家暴,一边叫人相信爱情。


然而,我却觉得,这些人大概本来就相信这些,和马金瑜这件事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他们只是用马金瑜的例子继续证明自己的看法罢了。


实际上,因为爱情进入婚姻,就可以保证没有家暴吗?


亦或者,如果不是因为爱情进入婚姻,就一定会有家暴吗?


要知道,对一些家暴者来说,施暴恰恰是一种爱的表现(当然是他的视角),是不想失去你而为之,如果不爱你,恐怕还不会对你做什么!


更何况,爱情从来不等于婚姻可以岁岁平安。有多少因为爱情进入的婚姻,即便没有家暴,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最后惨淡收场?


如果说一定有什么关联,那大概是因为爱情进入的婚姻,如果发生家暴,可能更不容易从这段婚姻中解脱出来,还想“再试试看”吧,毕竟曾经是有过爱的,这可不是网友说的那样,挨打了就能马上放弃。


何况还有几个孩子在。



在关于马金瑜的感情讨论中,有一点我是比较认同的:


这或许本来就不是爱情,而是一场“见色起意”。


她和现在的丈夫认识才45天就进入了婚姻,我也认为这个过程实在太仓促了,别说为长久婚姻建立默契,就连摸清对方的秉性都做不到。


即便你是一个记者,也不可能通过45天时间,就真的了解一个人的。


无论你是否相信爱情,都不要把爱情当做一个世外桃源,认为在爱情里就不会有风霜雨打。恰恰相反,正因为有风霜雨打,才能更加检验爱情的层色,没有经历过考验,或许就不太好判断这到底是爱情还是“见色起意”了。


三、反思,并不等于反对,也可以是一种支持一杯咖啡


作为疑似家暴受害者,马金瑜的待遇可谓冰火两重天:


有一方共情她这些年的不容易,努力向帮助她,而另一个方一直在她的身上做文章,认为她也存在很多“疑点”,而这一点也被前者谴责为何不声讨加害者,反而要追求一个完美的“被家暴”者。


我也反对那种不加共情,只为“理中客”而质疑“被家暴”者的态度。


只要马金瑜被家暴的事实属实,我认为她首先应该获得的是大众的同情,这和她的政治立场、过往职业表现亦或者你认为她有多么高的学历都没有关系。


这是作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最基本的同情心。



我特别要指出的是,在这个时候,去教育当事人“你应该怎么做”,并不是什么高明的安慰技巧,这只会让对方更加痛苦,因为这好像是在批评她,你为何不早点听我的或者早点来找我?


这能让对方好过一点吗?并不能,更多是在显摆自己有多么厉害,而不是真心想要帮助别人。


对受害者来说,当下最需要的其实是温暖的安慰,是站在她这边的支持。当然,如果你如果考虑到事实真相不清,所以不想站队,那么也请不要在这个时候选择批评女方的不是。


当然,不反对,并不代表不能反思。


我们很容易落入这样的思维误区,即不是支持就是反对,进而把对事件的反思也当做一种批评、反对,并以不要追求“完美”受害者为由来反对反思。


然而,只有安慰、没有反思是无法阻止类似的事情再次重演的。


反思也是支持的一种表现。


要知道,每一桩家暴,都是家暴者和被家暴者的“共谋”,本来就不存在“完美”的受害者。


比如马金瑜在这段关系中,值得值得反思的地方,恰恰就与她本人的一些“缺憾”有关,比如她始终在强调自己的付出和牺牲。


即便是在关系破裂之后,对外撰写的文章中,也在表述自己为了爱情做了多少等等。如果她在婚姻中也是持有这样的态度,那给男方的压力是巨大的。


男方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提及:


“我爸爸给我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孩子你没有文化,她(马金瑜)是从大城市里面来的,而且也担任过记者,她有文化,你这辈子做她的老公你必须要听她的话。从那以后我一直就她的话,她说东我不说西。”


我并不是说不是为了婚姻稳定一定要“门当户对”,但是当一方总在强调“门不当户不对”,以及自己的“自我牺牲”,就会导致关系失衡,进而可能推动男方以其他的方式来寻求平衡——或许“家暴”是一种展示自己权威的方式吧。



当然这种反思并不是要谴责她,只是通过这样的反思帮助她以及跟她类似的人,将来能更好地经营自己的感情,不至于从这个泥潭里爬出来,又跌进另一个深渊。


当然,还有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目前对家暴者和被家暴者的基本态度。


我们对家暴者的保护更多,对被家暴者的保护较少。


比如,陕西黄陵的60岁老人李某,与丈夫杨某结婚40余年。由于杨某的性格暴躁易怒,经常打骂李某,不堪忍受的李某一方面想要离婚,一方面又担心孩子无人照顾,于是就忍耐着,等待年幼的孩子长大成人。如今40年过去了,看着自己的3个子女都各自有了家室,隐忍多年的李某以感情破裂为由向法院起诉离婚。


然而,法院认为,李某夫妻2人已结婚40余年,应珍惜来之不易的晚年幸福,因琐事产生矛盾不足以致感情破裂……


这就是我们目前很多地方对家暴者的一种系统性保护。


2020年,在西安有一位妻子在丈夫施暴后抵抗,并伤了对方,却被公安认定是打架,并且对其也作出了处罚。


而1982年出生的江西女子姚荣香,因为无法忍受丈夫14年的家暴,将其杀死,最终被量刑轻判5年——很多人认为“轻判”已经是开恩了,我却觉得这很悲哀,为何不能早一点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更不要说早已摆脱家暴的拉姆,竟然在离婚之后,也被前夫滋扰并被烧死。


而这就是被家暴者面临的窘境。



显然,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足以保护好家暴者的完备制度,这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


我不认为我们能够建立一个不被家暴的世外桃源,我们自己会有性格缺陷,而我们的制度可能永远落后于社会发展,而家暴的形式是“日新月异”的。


然而,只有坦诚这些不足,愿意查漏补缺,不再奢望会有一个不被家暴世外桃源存在,才能以最大可能预防家暴。


END


都看到这里了,请动动手指给本文打个分


一杯咖啡读者调查时间


您还想看到“婚恋两性”、“社会热点”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也欢迎底部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您隐私,不会公开出来,请您放心留言。)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解救“现实版樊胜美”的钥匙,在反对郑爽和张碧晨的人手上
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抑郁是怎样的体验,怎样才能好起来
人生苦短,别浪费时间和吝啬的男人约会。
这个社会应该多宣传毛晓彤这样的女生
写给杨颖黄晓明:不必跟“插足”传闻较劲,他们并不是冲你来的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中国性学会线上认证学分课:荷兰专家教你做好性教育

“不要浪费一场危机”|一杯咖啡重启系列·危机干预公益培训报名

不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批判性思维系统训练课报名

按图画影视组要求,增加声优和戏精招募

一个深入认识自己的机会:专业心理测试“罗夏墨迹”公益申领

2020夏秋版:职业生涯发展有困惑?来一次专业平价的咨询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0最新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