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杀人教师”事件发生20年:普通人如何幸免于被人“捏造”

咖啡侍应生 一杯咖啡
2024-11-26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22-2023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22-2023版)

自我成长专刊

一杯咖啡心理读书笔记系列

AC专栏

3年前,为了调查“史上最恶劣的杀人教师”,我开始了采访。

但是,随着追踪的不断进展,这个凶残的教师形象如同海市蜃楼般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善良的教师的身影,他惶恐地蜷缩在媒体和世人的白眼之下。

人权派律师思想僵化,坚持简单的二元论,认为孩子是善、教师是恶;

学校现场和教育委员会无法拒绝家长的无理要求;

媒体把教师当成恶人,即使轻微的体罚也会立刻大肆渲染;

精神科医师沉醉于英雄主义,盲目轻信律师的话,想要拯救可怜的受害者;

还有化身投诉狂的家长。最终,他们联合起来把川上捏造成了“史上最恶劣的杀人教师”,这才是真相吧。

换句话说,带有偏见的片面性信息让人们停止了思考,激起了集体歇斯底里,最后拿无辜的人开刀。恍如一场恐怖的噩梦。

这是日本调查记者福田真澄《捏造:福冈“杀人教师”事件的真相》一书中(上海译文2022年推出中文简体版)写的一段话,也为这本书讲述的真实事件做了总结。

这些年来,我们的社会也越发进入“后真相时代”,不少社会事件“翻转”,让更多人不再“偏听偏信”,丹麦经典电影《狩猎》更是提醒人们,即便是小孩子也是会说谎冤枉其他人。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有必要读一读同类题材的《捏造》呢?

《捏造》通过解剖一个个案,把“捏造”各个面向都一一呈现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从不同角度(当事人、专业人士、管理者、媒体)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捏造》的结局是“杀人教师”最终沉冤得雪,他的经历对每个可能被“猎巫”甚至已经被“猎巫”的人会更有启迪。

在这个日本知名的“杀人教师”事件发生20周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篇报道,引发日本全国的声讨

《周刊文春》是日本知名的综合类杂志,在全国享有盛名,以敢于揭露著称。

2003年的一天,该周刊的一篇报道引发日本全国一片哗然,标题是:

“史上最恶劣的杀人教师,恐吓学生说 要不我教你怎么去死”。


在全世界,针对小孩子的事,往往是大众最为关切的。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起因是一次老师家访。

2003年的春天,日本福冈某小学的班主任例行家访过程中,因为班上一名9岁男孩的头发略带红色,班主任就问接待家访的孩子母亲:孩子不是纯正的日本人吧?

孩子母亲告诉老师,孩子母亲的曾祖父是美国人,然后老师就开始滔滔不绝批判美国。

母亲表示,学校不是教孩子不可以歧视吗?

老师辩驳道:

因为我也是人,表面是不可以歧视,可是几乎是人心中都会有歧视的意识。

这位老师进一步表示:

日本是岛国,本来血统很纯正,都是因为陆续有外国佬进来,才掺杂了肮脏的血液。

然后,这位老师陆续演讲了三个小时。孩子母亲碍于老师的身份,不便反驳。

在他滔滔不绝演讲的时候,孩子就在一旁的房间,当老师讲到“肮脏的血液”的时候,孩子恰好经过房间门口,听到了这段对话。

事后,孩子去查字典,问妈妈,“为何说我的血液脏”?

更触目惊心的是,孩子母亲后来发现,这个老师还对孩子进行体罚。体罚时候,还骂男孩,要怨就怨“你肮脏的血液”。

由于这种虐待,男孩不仅流鼻血,耳朵受伤,口腔破裂,引发溃疡,牙齿也断了,连续数日回家都伤痕累累。

这位老师还威胁男孩自杀,对他说,血液肮脏的人没有活着的价值,赶紧去死,自己去死!

由于严重虐待,男孩止不住身体颤抖、呕吐,随后被精神科医生诊断为严重的PTSD,由于可能会自杀,这位男孩在精神科封闭病房长期住院。

于是,男孩父母以PTSD发起民事诉讼,将老师和教育部门告上法院,要求赔偿5800万日元。

老师的行为那么恐怖,孩子受到的身体和精神伤害那么大,舆论一边倒地支持孩子和家长。

然而,当《捏造》一书的作者福田真澄跟进这一案件之后,他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杀人教师”家访的真相是怎样的?

这位被指控“杀人”的“恶魔”老师名叫川上让,1998年起在这个小学任教,2003年事发时46岁,是一名骨干教师。2003年4月,他担任4年级3班的班主任,班里有32名学生。

这天,川上老师按约前往班上学生裕二家家访。事实上,他应该第二天再去,但是学生家长主动打电话过来,要在这天举行家访,第二天他们有事,而且表示晚上晚点也没关系。

于是,结束其他家访,已经天色渐暗、身体疲惫,川上还是敲响了他们家的门,也开启了自己长达10年的梦魇。


接待他的是母亲和子。

和子主动向川上暴露了大量家庭信息,比如:

自己学过心理学,感觉儿子裕二是ADD(注意缺陷障碍)儿童,所以不擅长收拾,容易招来周围的误解,会被认为没有教育好。这番话当然是在提醒川上,不要因为儿子动作慢,收拾东西乱七八糟,就“欺负”孩子。

她进一步表示,自己的祖父是个美国人,现在也住在美国,小时候自己也住在那边,刚来日本的时候不会说日语。

然后,她继续抓着老师聊聊几个小时,碍于她是孩子母亲的身份,而且表现得比较“热情”,老师不得不延长家访时间。

当时,和子并没有表现出异样。

家访过了3周之后,学校负责人找到了班主任川上,严肃地问:

为何那么晚去家访,为何停留那么久?为何谈论血统问题?浅川裕二同学因为血统很苦恼,他说会传染给朋友。

川上确实与和子讨论过“日本人”、“美国人”的问题,但是并没有歧视的意思,家长和孩子为何要这样说?

学校负责人又问,有没有过体罚?

一个“血统”,一个“体罚”,把川上吓懵了,自己到底有没有无意间做过伤害别人的事情?

川上的性格有些优柔寡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对自己的判断和决定不自信。

听到有学生因为自己的言论造成了伤害,他感到了愧疚,同时,又因为不太敢提出异议,所以他在和校方的对话中,并没有为自己做过多辩护,想着可能孩子的角度有自己的理解,如果作为老师,直接反驳,可能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校方也急着把这件事处理掉,对川上也有逼迫意味,希望他能够主动服软,然后校方积极善后,争取家长的理解,然后把这起投诉圆满解决掉。

于是,川上在班上进行了道歉,再之后,还专门安排了老师监督其言行。

但是,和子夫妇依然不依不饶,他们通过地方报纸捅出了此事,在舆论压力之下,川上接受了停职6个月的处分,这相当于让他主动提辞职了。

学生家长的说法,和川上老师描述的版本,有着巨大的反差,这就是一个“罗生门”。

但是,现场没有其他人在场,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问题又是明摆着的,在这场舆论的天平之下,川上老师自然是落入下风的,更何况学校方面因为舆论介入,压力很大,更想尽快平息此事,对川上又是不利的信息。

那么,假如川上老师是无辜的,他是不是就这样注定背一辈子黑锅了?


真相是如何浮出水面的


校方不支持自己维权,让一开始想着听从校方息事宁人的川上很伤心。

事已至此,他决定为自己维护利益,即便大众舆论没有站在自己这边。

受到影响的儿子也给他打气:

爸爸,这是上天给你的考验,你要加油!

他的主动出击,以及越来越多的媒体跟进,让事情慢慢起了变化。

有记者发现,既然体罚如此严重,学生之间应该会议论纷纷,也会传到父母耳朵里,可自己采访过程中,没有发现学校有这样的传言。

记者采访学校孩子的时候,孩子们甚至表示:

看到了报纸上的报道,什么呀,根本不是,都是谎话,从来没见过老师体罚或欺凌他。

一般来说,有PTSD会有回避的现象,但是记者发现:

受害者每周六、周日都会去小学的操场练习踢球,几乎一次不落。

据目击者说,裕二踢足球时,充满活力,和之前没什么两样。

这实在不太像一个有PTSD创伤史的孩子会有的表现。

关于歧视美国回来的事实部分,也有疑问:

和子一直说一家曾住夏威夷,但是,她的大儿子根本不会说英语。

还有人直接打给川上电话,告诉他:

一个朋友正巧跟和子读高中,而且是同班同学,这个朋友表示,她自己说的夏威夷生活、美国归国子女等都是谎话。

她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日本读的,后来不过去夏威夷和美国本土旅游过几次。

记者采访了和子小时候居住地附近的邻居,那些邻居表示:

她的祖母就是开杂货铺的,每天都在看店,从没听说去过美国。


记者又比较了当时美日间的机票价格,如果真的如和子自述的经常往返美日,根本不是这样家境的家庭可以承受的。

由于不断被人质疑,原告方才通过书面承认,自己之前自述的“家族史”大部分不符合事实。

还辩称:

本次案件亲属中是否有外国人,与本次诉讼没有丝毫的关联。

但是,如果老师误以为孩子是“外国人血统”,所以歧视,导致孩子心理伤害,那么父母告诉孩子,自己并没有这样的血统,让孩子不要为此顾虑,不是作为父母马上能想到的事情吗?

如果并没有告诉孩子,这不是反过来说明,孩子并没有因为所谓的“外国人血统”有什么心理伤害吗?

那么,如果是这样,何以自己举着“外国人血统”的牌子,到处说别人歧视他们呢?

至于孩子流鼻血,是因为他的耳朵和鼻子都有慢性病。

这是法庭审判过程中,公开其病例才发现的。

之所有孩子会有伤口,也是因为自己抓绕外耳造成的。

也就是说,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捏造”!

如果体罚、受伤、家里有“外国人血统”,都不成立的话,何来开头的那一幕指责呢?



普通人如何幸免于一场精心的“捏造”

川上的维权用了10年,他才真正洗刷掉自己的冤屈。

万幸的是,他还是等到了。

日本“杀人教师”事件从一开始乌泱泱一片指责之声,好像认定了是一个恶魔一般,到事情真相渐渐揭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清真面目,翻转,整个过程,有太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作为看客,我们的角度,更多还是从川上老师的视角出发,如川上老师一样的普通人,如何幸免于一场精心的“捏造”?

1、一开始就要小心维护自己的话语权。

川上老师被指责“体罚”、“歧视”,而他因为自己性格的原因,以及家长淫威,想着自己吃亏一点,就这样算了。

平心而论,这样性格的人,其实还真不少,但这恰恰是最吃亏的地方。喜欢“捏造”的人,不会“随机”选择捏造对象,比如那些他们惹不起的人,他们是万万不敢碰的。

而什么样的人,他们敢试一试?

便是川上老师这种对自己的话语权并不太在意的人,所以他们便能随意抢占了他的话语权,让他无话可说。

无论你性格刚烈,还是性情平和,主动维护自己的话语权都是非常重要的。

当别人说你的时候,一定不要想着“吃亏是福”、“忍一下”,在这个更看重舆论的时代,你就是你自己的发言人。

不要等着别人来说你的好话、为你辩护,你首先要为自己发声,该说不的时候一定要说不。

事实上,校方、管理方,这种看起来应该是“公正”的组织,也是不太可靠的,这也是川上老师的事件给我们的提醒。

你的公道只有你自己愿意去主张,别人才会正眼看一眼,至少不容易很快下结论。事实上,也是川上积极维权之后,校方和管理方才跟进,在发现学生家长可能造假后,他们才更加积极介入。

2、要小心舆论,不要轻易回应,回应务必周全和稳定。

舆论会吃人,川上老师之所以变成“杀人教师”,也是因为舆论的推波助澜。

客观地说,舆论也可以发挥正面的功能,比如一些维权事件,如果没有舆论介入,当事人估计这辈子都要被埋没了。

但是,舆论就是有很强的情绪性,进入自媒体时代后,“流量为王”作为一条铁律,自然是什么能掀起情绪怎么来,对事实如何的要求确实不太高。有些自媒体甚至为了流量,自编自导自演,添油加醋更是不在少数。


因此,对舆论不能讳疾忌医,否则川上老师也就很难“平反”,但是要非常小心回应,要么不说,要说就要理性一点、周全一点、前后一致。

事实上,站在对立面的和子夫妇利用了舆论,最终也被舆论反噬,恰恰就在于她的不一致太多了,这一面也通过媒体被放大了,而之前愿意支持她的人,也做出新的选择。

3、对专业人士保持必要的警惕。

和子夫妇的“捏造”之所以会成功,精神科医生的诊断是“功不可没”的。

CAPS,是诊断PTSD的一种面试形式,正式名称是临床用PTSD诊断量表。具体做法是,负责诊断的医生向患者口头提问事先定好的问题,听取对方的回答,给症状的频率和强度打分。

而孩子裕二得分是119,超过50分是重症,所以这才认定裕二属于罕见的重度PTSD。媒体也是看到有那么“权威”的认定,才更加相信孩子的父母。

但是,问题在于,裕二接受CAPS检查时,母亲和子陪在身边,并积极替他发言。之前提到,母亲和子自述,自己学了很多心理学知识,因此认定裕二有PTSD,有没有可能是她按照书上看到的诊断标准,自己往这方面靠呢?

从专业角度看,创伤经历是确定有无PTSD的基本条件,不查证事实就认定,是本次事件最大的专业疏失。

我们一般都会倾向于相信专业人士的说法,却没有想到专业人士其实也是人,也会有自己的喜好,也会有自己的社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作出的“专业判断”,可能是被“污染”的。

因此,听到权威认定,不要全盘接收,必要的批判性思维是需要的。当然,专业问题还是要让专业来回答,而不是你想质疑就质疑:在这种情况下,要善于借力,因为并不是只有这一个人是“专业”。

川上老师的团队便延请了比之更权威的专业人士,对这一案件的诊断进行评估,进而推翻了之前PTSD的结论。

4、拆穿“捏造”的人,可以让自己更自信,也是拯救更多人。

这一事件,最让人瞠目结舌的莫过于和子夫妇。

当然,记者没办法打开他们的脑袋,看看她们到底为何要冤枉老师,为何要自编“美国人”的身份,为何要掀起这场舆论审判了。

从心理学角度,我猜测,和子可能有偏执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这样的人,是有可能把自己编造的身份当做真的一样,并且努力捍卫,不让人“歧视”,虽然这种“歧视”很可能根子在她的内心,所以她才会看谁都是坏人。

我们也会同情那个叫裕二的孩子,他的父母是这样的人,让他不得不说很多谎话配合,这件事肯定对他的身心会产生某种负面影响,但不是他父母指控的那样。从这个意义上,川上老师是第一受害者,裕二是第二受害者。


和子的谎言被拆穿,提醒我们:

不要太早同情一个人的遭遇,也不要太过相信一个人的自述,弄不好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甚至有可能是自欺欺人。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坚定地拆穿这样的骗局:

只要你坚持“喊冤”,不和“恶势力”妥协,便会发现其实“恶势力”是千疮百孔的,而一点点揭露他们的过程,其实也挺“爽”——这会给你带来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自信,那些你以为很可怕的人和事,其实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强大。

在他们过去的人生中,肯定也有过“捏造”的经历,但他们一直以来侥幸得逞,才让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现在把这些泡沫戳破,有助于他们从幻想中醒过来,对他们来说,长远来看,是好事。

对那个孩子来说,这件事也告诉他,他的父母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不是他们认为世界是怎样,就一定要按照他们设想的轨道进行的,父母被拆穿,也会给他以反抗的力量,假以时日,他也可以挑战他们,并从他们的“魔爪”中挣脱出来。

性格柔弱的川上老师,没有选择自杀,没有选择抑郁,没有选择躺平,而是积极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取得最终成功的故事,在这个不少人遭遇“网暴”、被人“捏造”的时代,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请务必记住一点:

被人“捏造”,被许多人当做“坏人”,不代表你的人生就真的毁了。舆论是很吓人,但也是很善变的,一定要耐心等待。

延伸阅读:


End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4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为什么缺乏对自我的洞察,亲密关系也会搞得遍体鳞伤?
大多数女性,尤其是妈妈,总被“我不够好”困住 | 如何摆脱“母亲愧疚”
欠曾奇峰老师的“学费”,这次终于可以补上了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星期一线上心理研修课<与情绪和解>,让内心重归平静
3月线下心灵聚会报名:认识你自己,不再苛求自己传递爱、治愈和希望的声音:一杯咖啡音乐治疗研习小组招募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2年度目标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杯咖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