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爱,只是创伤性联结
文章编号:F20230511
电视剧《我的人间烟火》近期收官,主创杨洋、王楚然纷纷发文“致歉”,因为两人剧中饰演的一对情侣的种种表现,实在令人“瞠目结舌”,特别是王楚然饰演的许沁,身为有钱人家的养女,在家人对她很好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选择杨洋饰演的宋焰,这个在家境、性格等方面显然有明显短板的男生。
比如,母亲付闻樱给了许沁优渥的生活,为了她的前途,低下身姿给医院副院长开车,然而,许沁却表示,宋焰给自己熬了一碗白粥,让她“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
宁可放弃优渥、友善的环境,却去选择艰苦甚至行为举止有些病态的伴侣,这种选择让无数网友猛摇头。然而,除了“恋爱脑”,还有哪些角度可以诠释女主这类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呢?
我们认为,这可能和女主在被领养之前的童年创伤有一定关系,而这种创伤经过一种关系联结,会让她误以为和男主的关系是一种爱。
这种现象,其实在不少亲密关系中都有出现。
那么,什么是创伤性联结?如何理解这种误解?本文将为您揭示:
恋爱关系中的创伤关系联结被定义为建立在强制控制、操纵、相互依赖和破坏的基础上,夹杂着间歇性平静的关系。
这种忽高忽低的模式增加了伴侣之间不健康的“依恋”,从而加强了双方的联系。
创伤关系联结通常产生于儿童时期,儿童及其主要照顾者之间的创伤经历(如 忽视、虐待、反对、遗弃)增加了儿童发展不安全依恋风格——特别是焦虑矛盾型或恐惧回避型甚至是紊乱型依恋风险。
引发焦虑或恐惧回避型依恋的常见环境特征包括:
照顾者的高度不可预测性、不稳定的养育方式(在关怀和忽视之间反复无常)、缺乏安全感、自恋性育儿和虐待育儿、孩子对于安慰和保护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
在以不切实际的期望、形象或成就评判孩子内在价值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可能会认为他们需要安抚养育者,从而实现有条件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创伤关系联结。
同样,这种动态会滋生一种寻求认可、完美主义的模式,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包括抑郁、焦虑、复杂型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并增加在成年关系中进一步受害的风险。
创伤关系联结和间歇性强化
所有创伤关系联结都有一个共同的模式:
它们有间歇性的积极和消极的强化循环,这些循环会加强联系,使其难以摆脱。
创伤关系联结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有相似的特征,即向制造恐惧的人寻求安慰的强烈愿望,特别是在童年创伤关系和恋爱关系中。
创伤关系联结的风险因素包括:
精神健康问题家族史
社会经济地位低下
有限的社会支持
不安全的依恋方式
应对策略不佳或不足
被欺负或骚扰的历史
既往创伤史
药物滥用或成瘾
养育/照顾缺失或疏忽
认知失调
自恋式育儿或抚养
现有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焦虑症)
除了上述风险因素外,还有几个危险因素会促使恋爱关系中的创伤关系联结产生,其中包括:
1、行为再现。
在不可预测或不稳定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可能会试图通过忽视他们对爱、关注或联系的需求来让自己感到安全,从而满足照顾者的期望,以此来维持和睦。许多人会为了满足照顾者的期望而忽视自己的需求。
童年时期的自恋式育儿会增加一个人在早期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产生自恋型恋爱关系的风险。
因此,我们成年后会无意识的在恋爱关系中寻找童年时经历过的熟悉的“正常”模式。
2、未满足基本需求的历史。
儿童时期基本需求未得到满足的历史会诱发儿童成年后的进一步的创伤关系,使这个人在成年后对安全感、一致性、可预测性和归属感的需求继续得不到满足。
例如,一个因童年创伤而有抑郁症或自卑史的人,成为自恋伴侣的受害者的风险会增加。
自恋伴侣以“英雄”的身份出现,并用“童话般”的承诺来满足他们对爱或安全的未满足需求,但实际上只会隐蔽的伤害他们,使他们再次受到创伤。
3、对“美好时光”的痴迷或沉思。
因为创伤关系联结是建立在间歇性强化的基础上的,所以在淡化糟糕时光的同时,感觉“被困在”美好时光中的风险会增加。
在被认定为隐性自恋虐待的关系中尤其如此,在这种关系中,操纵可能会被忽视,或者被视为关心。
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保持着自己的自主权。在创伤关系联结中,纠缠会消极地加强这种联系,并使人进一步纠缠在“美好时光”和毒性中。
从创伤关系联结中恢复
如果你在人际关系中注意到类似的模式,那么重要的事情是要识别你是否正在经历创伤关系联结,因为这会对你的精神、情绪和身体健康造成重大损害。
创伤关系联结之所以如此难以摆脱,是因为间歇性正强化的循环(“美好时光”)以及间歇性负强化的循环的交织,这些循环暗合了你对安全、归属感和安全依恋的迫切需求。
从创伤中恢复需要一位专门研究依恋和创伤关系的专业工作者帮助,他对创伤知情,并能采取综合疗法。
重要的是,专业工作者会帮助你了解创伤关系联结是如何形成和维持的,并为你提供行动目标,帮助你建立安全感、自我依赖感和稳固的边界,提高你的自主权,这样你就可以给自己赋能并提高自己的治愈能力。
参考文献:
1、Dutton,D.G.和Painter,S.(1993年)。虐待关系中的情感依恋:对创伤联结理论的检验。暴力与受害者,8(2),105-120。
2、Dutton,D.G.和Painter,S.L.(1981年)。创伤联系:受虐妇女情感依恋的发展以及其他间歇性虐待关系。受害者学:国际期刊,7(4),139-155。
3、Erozkan,A.(2016)。依恋类型与童年创伤之间的联系。《环球教育研究杂志》4(5),1071–1079。
End
作者 | Annie Tanasugn,博士,CCTSA,专门教授客户如何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感,同时克服早期创伤和适应不良的成人关系模式的影响。翻译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沈姵妮(206)校对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校对团队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书萱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如何识别回避型依恋人格?回避型依恋人格的 7 种表现
40年经验的婚姻咨询师,总结出高质量情感关系的9条重要准则
朋友经历了亲友自杀,我该如何安抚TA?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3年度目标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