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是武志红,后是李松蔚:如何看待心理咨询师被控“性侵”?

咖啡侍应生 一杯咖啡
2024-11-25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22-2023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22-2023版)
2023一杯咖啡编辑部志愿者招募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9月25日一早,有人在互联网平台发文,指控在心理咨询期间,曾被知名心理咨询师、近期播出的综艺节目《再见爱人》嘉宾李松蔚先生性侵,一时间舆论哗然。

据这位网友所称,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李松蔚利用咨询师的身份,对其花言巧语,进行了长达多年的性侵犯,但苦于“取证困难”,所以很难提起法律诉讼,向有关伦理部门和其所在机构反映也无果。目前,李松蔚方也作出回应,表示上述指控不实,并拿起法律武器捍卫名誉。

李松蔚事件,让人联想到前阵子另一位为公众所熟知的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先生。

他也是被人指控在咨询期间涉嫌性侵,并且对方还拿出了“聊天记录”,一时间也引发网友声讨,后来武志红拿出证据证明上述聊天记录涉嫌伪造,并且也提起法律程序,这才平息了舆论。

先是武志红,后是李松蔚,比较“出圈”的男性咨询师纷纷被控性侵,无论事件本身是否属实,都已经不能简单视为孤立事件来看待,值得引起包括心理咨询师、心理爱好者、来访者,乃至社会大众的关注和重视。

该如何看待此类事件的频发?

我想抛出几点浅见,供大家思考:


要给公众交代,


但也要避免成为他人的棋子


此类事件,如果发生在别的行业,主要是对当事人进行道德谴责,认为这个人的道德品质存在严重的问题。但是对于咨询师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指控。

因为这不仅说明这个人人品非常不行,而且说明还在专业操守方面有严重的缺失,也就是对其执业能力的一种否定。


确实如此,本来是帮助别人度过自己人生困境的工作,结果自己却成为别人生活的另一个加害者,这不只是莫大的讽刺。


假如事情是真的,对于整个心理咨询行业的信誉也会有较大的影响。这些头面人物,假如都如此品行不端、业务不精,那这群人到底在干什么、还能干什么?


这类事件,必须要给公众一个交代,不能不了了之。


不能因为年代久远,或者证据链不容易找,就打马虎眼。


这也是李松蔚等人的社会责任,到了这个位置,就不能推脱。



面对这样的事情,不因为自己跟他是同行,出于维护同行信誉的立场,所以就无脑支持他。这反而会让人觉得,是咨询师版本的“官官相护”而已,让人觉得这个地方“污泥浊水”,可能“确有其事”。


当然,我也不希望看到,因为自己是女性的立场,所以就无条件支持女方。


无论事情真相如何,此类事情一旦被放大,首先是对李松蔚等更有社会影响力人士信誉的重大打击。


李松蔚等人这些年频频在各类平台出镜、出圈,也由此具有很高的社会影响力和商业价值,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这次的事情之所以能引发高度关注,恐怕也和他的这种价值不无关系。



假设别人发出这些东西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其信誉,进而影响其背后的商业利益,那么很有可能已经实现了一部分,如果其他人在没有搞清楚真假的情况下,先行站队,可能更为其乐见。公众实际上就是他人棋盘上的一颗棋子罢了。


现代商战是很残酷的,利用公众情绪,进行认知操纵并不鲜见。


所以,不妨抱着“看人下棋”的心态,让他们各自“表演”,把牌都亮出来,至少不要热血冲动,去做了别人的棋子。





要特别警惕对来访者群体的“污名化”。


咨询室内的性侵事件,无论真假,都有一定特殊性。其中之一,就是普遍的对来访者群体的污名化。


如果是真的,就有人认为,这些人去做心理咨询,一定是太缺情感慰藉了,“脑子也有点问题”,所以才让坏咨询师有了可乘之机。


如果是假的,会认为,这些去做心理咨询的是本来就有“xx”不太健康的人格,把咨询师正常的关心当做“爱”……简而言之,都是自己的幻想罢了,是“想多了”。


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在具体个案中,是有这样的现象存在,但是,具体情况毕竟要具体分析,心理咨询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情,一旦出事,就找“被害者”的原因,这其实很像其他性侵案件中,认为当事人衣着有问题、职业有问题是一样的偏见。



因此,要警惕对这种现象的解读变成对来访者群体的一种污名化,进而让更多来访者背负这种污名化的结果。


心理咨询的工作,本来是要去污名化的,而非加重社会大众对其的污名,加深这些人情感脆弱、“脑子不正常”、“爱幻想”等刻板印象。


套用一句李佳琦式的句式:


中国的来访者已经很不容易了,要忍受没有太多合格咨询师可选择的环境,要接受与自己收入水平还不能适应的较高咨询费用,还要被社会大众用歧视性的眼光对待,甚至还会被人用一种看似“专业解读”的方式,对自己进行道德抨击和人格矮化……

有时候,还是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特别要避免在此类事件中,使用贬低性的评论。



即便最终,这些人成为了“污蔑者”,我认为,也要试着抱更有同情的态度看待她们的言行,不宜和其他案件简单划等号。


说到底,相比较来说,这更像是一场失败的治疗的结果。

如果要谈责任,双方都要为其负点责任吧。





至少主要责任,其实不在来访者身上。


一个是武志红,一个是李松蔚,屡屡陷于这样的事件,不管真相如何,其实都给全体咨询师,也包括女性咨询师提了醒。


事实上在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发展初期,就有非常知名的类似事件,作为行业发展的长鸣警钟。


这个人就是弗洛伊德的老搭档,布洛伊尔。

当时,布洛伊尔就在给一位叫安娜的女性来访者进行咨询,后来两人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



这个时候,布洛伊尔的妻子怀孕了。紧接着,安娜也宣布,自己也怀孕了,这把布洛伊尔吓坏了。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和安娜发生过关系!


最后,他甚至落荒而逃,连治疗工作都不做了。


这桩公案提醒我们,心理咨询这个工作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特别涉及到很强的情欲性问题。


其实不难理解,这份工作有它一定的特殊性:

是在一个非常私密的空间,讨论非常私密的问题,而咨询师的工作往往其实也要给予对方很多积极、无条件的关注和支持。


因此,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某种好感,甚至是情爱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完全避免。



后世有一些心理治疗流派,也有一些心理咨询师,试图用一些方法去回避这一点,但是我觉得,只是治标,未见得能治本,因为这种关系的特殊性依然在那里,不正视这一点,可能是自欺欺人。


况且,当人与人的内心世界越走越近(这是咨询不可避免的,除非永远不触及内心深处),“禁忌”反而可能会成为一种吸引力。

有人说,那就索性不走近,冷漠一点,事实上,有些咨询师好像也是这么做的,跟他们接触,好像永远很严谨、很学术,也有点刻板。但是,即便完全排除掉了这种可能性,那这种从未走近的咨询,又有什么实际价值呢?

我个人认为,不因为可能存在的危险,就因噎废食,而是为了当事人的利益,甘愿冒一点风险,才是真正的职业操守。

当然,正因为这种关系是私密的,也就意味着咨询师确实是有条件去做一些“坏事”的,社会公众在这个程度上,对被曝光者更多警惕,并加重咨询师在此类事件中的责任,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咨询师怎么看待这份情感,怎么去处理好这个问题,其实是咨询师的问题。至少主要责任,其实不在来访者身上。


我们不清楚这两位咨询师是怎么在当场处理这些问题的,不能妄加判断,但是此类事件频发,应推动还没有这方面准备的咨询师,去提前假设这个问题:假如自己碰到,该怎么去做处理:

比如,每次咨询做好记录。咨询工作一般是私密的,这就意味着,基本上不可能录音、录像,有一些书面的记录,就会成为一个旁证。

又比如,类似的议题可以进行一些专业督导,这往往是比较棘手的事情,与同行有一些讨论和交流,会更好帮助你处理,同时,也是一种证明。


另外更重要的是,是去学习和处理和应对这些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坦诚地说,国内这方面的专业培训,还是非常少的,甚至很多人都不愿意提及这点的存在。正视问题,永远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可以不是李松蔚、武志红,


但一定有类似的现象


不可否认,性侵、性骚扰,在这些年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很多行业都已经刮过反性骚扰、反性侵的浪潮。心理咨询的圈子,也不能不应该被排除在外。


心理咨询行业,当然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可以不是李松蔚、武志红,但一定有类似的现象,还没有揭露。


原因也和行业特殊性有关:


咨询师工作,天然有光环、有权威,即便被咨询师侵犯,也容易被人认为是不是自己有问题,从自己角度加以反省。


即便不认为是自己的问题,也会因为担心咨询师掌握大量隐私,处在这种随时可以威胁到自己的特殊地位,从而迟迟没有曝光。



因此,无论武志红和李松蔚事件的结果如何,都证明中国的Me too运动(反性骚扰)已经进入到了心理咨询的圈子中,这是可以揭开的“黑匣子”。


武志红是冤枉的,李松蔚可能也是冤枉的,但是心理咨询师,即便高高在上如他们这般,一旦被公开指摘,也需要认真严肃面对,没有逃避模糊的空间,一旦坐实,就是“塌房”,显然是这一事件中,各方都能达成的共识。


那么,那些标榜自己多么权威,亦或者以自己掌握别人多少隐私来炫耀或要挟的其他“小咖”,你还需要担心他们吗?


End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4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有这个7个表现,说明你活得太「谨慎」了
如果咨询师生病或不幸离世,你该怎么办?|总有分别的那一天
别人一句话,我就难受好几天|5个问题帮你重建自我边界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心理咨询中的“躺平”:线上研读《精神退缩》报名

线上心理研修课报名:走出幻灭,精神分析视角解读抑郁

10月城市打卡漫步疗愈报名:金秋时节,去世纪公园抱一颗大树吧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3年度目标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杯咖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