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站队吴楚一,但他确实戳到了网友的同理心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有人说,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二进制。这句话在网络空间体现得非常明显,人要保持中立很难,不是倒向这边,就是倒向那边,比如最近娱乐八卦热度最高的“陈牧驰 吴楚一”事件,就形成截然对立的两种站队。
陈牧驰是电影《封神》中饰演太子的男演员,近来风头正盛,被人曝出和富婆谈恋爱、和女导演助理结过婚又离婚,更“离谱”的是,在这之前他还和一位男性是情侣关系,而这位男性就是吴楚一。
让我们先把陈牧驰相对“丰富”的情感史放一边,目前的情况是,一方支持陈牧驰,认为是吴楚一本人“爆料”,试图抹黑陈牧驰,另一方则支持吴楚一,认为是陈牧驰背叛了他们的感情。
随着吴楚一的两次直播,而陈牧驰一方继续保持沉默,站队形势有了发展,更多人愿意支持吴楚一。当然,前提是,只要他所说的基本事实(如给陈牧驰的转账记录,陈牧驰和他交往的基本事实等)都是真实的话。
陈牧驰和吴楚一的故事,涉及到底层人民的艰苦和无奈,涉及到性少数群体的名誉和生存困境,涉及到真心付出和虚情假意,涉及到不离不弃和忘恩负义……元素实在太过浓重,会引发如此多的讨论和关注,并不稀奇。
我试图从同理心的角度,做一番心理学分析,算是给这场网络八卦,增加一些专业视角。
在很大程度上,网友之所以更同情吴楚一,是对他相对更为坎坷身世的同情。
说起来,这一点要拜支持陈牧驰一方所赐。不是他们吐槽吴楚一的福建味普通话,不是他们为了证明吴楚一不是什么好人,所以扒出吴楚一“未婚生子”、“跳钢管舞”的“黑历史”,网友们也没想去探究这个娱乐八卦当事人背后的那些心酸。
为何吴楚一的普通话带着浓厚口音?
因为吴楚一出生在“多子多福”思想依然比较浓重的地区,在计划生育管理严格的年代,那个地区依然是相对比较“宽松”的,所以家里有许多兄弟姐妹,而他是家里第五个孩子。
在普遍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这就意味着多生小孩,家里就更穷,到他需要读书的时候,家里只能供养到他读到初中便辍学了。
所以,他的普通话不好,说话逻辑性不强,这些看上去的“缺点”,反而更能博得网友的同情和信任。用受过良好教育的标准去要求他,反而会让人觉得“何不食肉糜”。
更不用说,他初中后就踏上社会,为了养活自己,做了许多非常艰苦的工作,网传的“跳钢管舞”,其实是在有些农村地区比较流行的杂技表演,多见于红白两事上。
对于有过农村生活经验或者较为年长一些的人来说,完全可以理解这种现象,也理解是那些确实生活比较艰难的人,才会去做这样的工作。
这和“色情”无关,反而是一种努力生活的表现。拿这些说事,多少有点蒙骗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转移视线了。
当然,也是因为他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初中后没有继续升学,和初中同学懵懂之下,有了一个孩子。在18岁的年纪,就做了爸爸。
我看到一些号称“平权”、“女性主义”对此激烈抨击,认为吴楚一那么年轻就把别的女孩肚子搞大,是很不负责的。
我不知道他们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我猜测大概是真不懂,他们太年轻所以完全不知道,20年之前,在中国许多农村地区,那些初中毕业就开始走上社会的人,普遍的“结婚”年龄都在17、18岁。
在这个年纪有一个孩子,并不稀奇。
也就最近几年以来,情况稍微好些,但是在一些地方,这样的情况依然大面积存在。
我们身处在一个折叠的世界中:虽然在同一片天空下,不同的人过着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生活。因此,不能用自己世界的价值观和生活逻辑,去评判他人的生活,因为你们被折叠到不同世界中了。
既然提到女性主义,就不得不提《厌女》的作者、著名学者上野千鹤子。
上野千鹤子老师曾说过,不能因为自己掌握了一些女性主义,就去歧视那些不了解女性主义的人,说到底,这种做法也是不够女性主义的,因为这不是真的女性主义,只是拿女性主义作为工具去压迫他人、贬低他人。
真正的女性主义,在此类事件中应是提醒自己比他人要幸运得多,有幸“折叠”到一个更加平权的社会,并对他人的遭遇抱有深深的怜悯之心,是自我的提升、是自我的要求,而非用别人为何没做到来抨击他人。
更不要说,这些文化的形成和延续,更不可能是吴楚一能够左右的,就此指责他的所作所为,不仅是荒谬的,也是脱离实际的虚空打靶。
根据目前信息判断,吴楚一至少是一个性少数群体的成员。
但是,因为他有过一个孩子,让他被人所诟病:一个同性恋者,怎么会有孩子?这不是欺骗他人吗?
我不做价值判断,仅提供两个事实判断:
1、吴楚一有这个孩子的年龄是18岁左右。
结合他所处的地理文化以及他的教育背景、年代背景,在这个时候,他能对性自我认同有多大程度的清晰概念?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网络信息较为发达,特别是性少数议题较为热络的时代,构建性自我认同,也就是确认自己性取向的年龄确实在提前,有些人甚至在小学到初中之际,就比较清楚自己的性偏好。
而在吴楚一所处的时空环境下,性少数这样的概念还是非常陌生的,很多人性自我认同的时间也比较晚,不少人要到大学阶段(也就是18-24岁之间)才逐渐清晰并有比较稳定的性自我认同。
所以,吴楚一在明确自己性取向之后,故意和一个女生生孩子的可能性有多大,大家可以自己判断。
2、吴楚一在此之后,没有进入异性恋感情和婚姻。
目前披露的信息,只说吴楚一自己带着这个儿子,而孩子的母亲早就另外嫁人。我没有看到有人扒到吴楚一另外的异性恋情感和婚姻史。
从“污名化”的策略角度,给吴楚一扣上一个“骗婚”的帽子,其实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没有扒出来,我猜也就是没有,否则不会抓着其他的“黑点”不放了。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推论:
在明确自己性取向之后,他并没有谎骗别的女孩子进入感情生活。
在目前的文化气候下,性少数群体的生存是比较艰难的,一旦曝光自己的取向,收到的歧视、侮辱、另眼相待,甚至一些权益的剥夺,依然是社会中很难根除的现象。
但是,性少数群体不能因为自己生存艰难,就去谎骗他人,并试图从中获益,这也是一条道德底线。能守住这条底线,反过来会为性少数群体的当事人收获到更多的同情和支持。
在另一个当事人陈牧驰可能存在这种嫌疑的情况下,吴楚一显然更能博得大众的同情。
如何看待陈牧驰和吴楚一两人的特殊关系?
吴楚一晒出他给陈牧驰的转账截图,其中不少是“520”、“1314”这样带有明显暧昧数字的红包信息,陈牧驰也“爽快”地收下了。
只要不傻,都能通过这个细节判断,这两个人的关系不可能是简单的室友关系。
更何况吴楚一是穷苦人家出生,比起“520”、“1314”这样的转账,那些更稀松平常的“50”、“100”更加令人心酸,这是真的自己有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你。
至于,当陈牧驰生病没有钱支付医药费的时候,是他通过信用工具借钱支付,就更令人动容了。
这和相依为命,有什么区别呢?
陈牧驰后来有过富二代女友,也有过曾经留学国外的女导演前妻,她们当然都更有经济实力。
与之相比,吴楚一这个“前任”,更符合大众认知中的“糟糠之妻(夫)”,事实上,按时间线,他确实也更早出现,只是碍于社会环境,无法用法律明确这种关系罢了。
有些支持陈牧驰的网友表示,算总账,其实吴楚一也没有付出多少,也就几万块,自己完全一次性就可以替陈牧驰把这笔钱给了。
这样的观点,也实在是太过年轻才能说出口。
一个人手上有100块,给你50,和一个手上有10000块,给你50,能是一回事吗?
这能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加总题吗?
当一个人全部身家只有这些,也愿意给你一半,这就意味着他不是给你50,而是给了你半副身家。
如果你真的要还,那就不是当初这个数字了,也应该是自己现在身家的一半才是。
如此,你还愿意替他还那个“50”吗?
说到底,这就不是多少钱的问题,吴楚一列举这些,我想也不是说他在意这些钱,而是这些年,他确实真心投入在这段关系中,这是不能被否定的,只是钱是最外观的证据。
当然,经济付出,只是一段关系的一部分。
吴楚一提到,自己在陈牧驰还在普通人的时候,就陪伴他面试各种剧组,陪他练习。可以说,陈牧驰从一个普通人走向演艺圈的过程,他不仅是亲历者,也是重要的助推者。
在生活上,他们一起吃饭,为了节约钱,深夜11点去北京的烧烤摊吃东西。生病的时候,他不仅出钱,更是天天贴身照顾,包括喂饭,甚至向上天祈祷,最好把陈牧驰身上的病毒传给自己。
年少之际,大家手上都没有什么钱,能够依靠和信赖的,说到底就是彼此的真心、真情。
我相信,他们在北京的出租屋里,是真的有过一段“革命友谊”的。
如果是情人关系,我不觉得吴楚一在这段关系中,有什么失当的地方,他付出的够多了。
如果只是室友关系,当然,就更可以了,你还能要求什么呢?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都会衡量。
不管陈牧驰怎么想,至少当年这些钱,这些善意的对待,他都承接下来了,也没有拒绝。
因此,作为一段关系中付出较多的一方,吴楚一收获到更多的同情,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这恐怕也是吴楚一一直割舍不下,想要为自己讨个说法的深层缘由。
人最怕的不是付出,而是自己的真心喂了狗。
这一点,也是更多人之所以共情吴楚一很主要的因素。与其说是支持吴楚一,不如说是同情自己,同情曾经也付出过真心,但是真心没有被认真对待过的自己。
而陈牧驰,在这个意义上,也就成为了众人投射这种不满、委屈的“众矢之的”。
客观的说,我也不认为陈牧驰在这段关系中就真的没有付出过,至少没有真情过。
北京的那些夏天,是属于他们共同的夏天。
陈牧驰推荐吴楚一去看《断背山》,电影讲的就是两个男人在断背山上的一段隐秘故事。然后,即便两人一别两宽,一个人有孩子, 一个人结了婚,他们也终生难忘这段岁月。
陈牧驰发给吴楚一的“有时候我真的很想你”,被细心的网友发现,就出自《断背山》电影的原台词。
我想,这也不尽然是为了借钱的套话。这些话里,也包含他对这段感情的真实想法。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陈牧驰,是更相信自己功成名就后,在周围围绕的人,包括这时候的恋人,还是相信在自己一无所有时,也肯站在自己身边的人?
这道选择题,其实不难做的。
吴楚一最大的争议,是当初曝光他们两人关系图文的账号,到底是不是他本人或他本人授意发出的。
因为好像没有这个账号作为“始作俑者”,这一切都不会被人揭开,也就没有这些事了。
且不说这个想法,是不是有点没有考虑到事件中另外两位女生,即陈牧驰的现任女友和前妻她们的感受(我想她们是最有立场想知道当年事情真相的,因为这牵涉到自己的感情有没有被欺骗),这种想法有一个核心逻辑,就是一切要为陈牧驰的利益着想。
在这个前提下,两位女性的利益,吴楚一的利益,都是可以被牺牲的。
而可以牺牲的理由也很有趣:
因为你们爱他,或者爱过他。
爱(过)就要牺牲,就要妥协,就要做关系中的受害者,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即便是吴楚一发出来的,又怎样了呢?
难道他们没有过这么一段特殊的关系吗?
如果有过这样一段特殊关系,看到陈牧驰现在这样攀高枝、结婚又离婚,而且什么都没告诉他,在婚姻存续期间,还在接收自己发给他的“1314”红包……
那么,选择曝光这个背叛感情、也欺骗他人的人,又有什么大的过错呢?
有人说,这是用来攻击一部电影的“阴谋”,而吴楚一是被推到前台的人而已。
如果是一场“阴谋”的话,那么,需要很早就开始布局,要处心积虑地发这些红包作为证据,要赚辛苦钱去养活对方、照顾他的起居作为证据,只为了有朝一日,对方功成名就的时候,把他搬倒,进而让电影受到名誉损伤……这个“阴谋”布局也太高深、太长远了,你觉得可能吗?
或许这里确实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商业考虑,但是也请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搞清楚一点,假如没有他们之间确实发生过什么作为基础,这个“阴谋”也不可能真的奏效。
只能说,可能有“阴谋”利用了这点推波助燃,但这段关系,不是一场“阴谋”就可以解释的,这里有着更加复杂的爱恨情仇。
至少,站在吴楚一的角度,弄不好这场感情,才是针对他的一场围猎、一场阴谋、一场欺骗,站在他的处境,他亟需搞清楚这些年的自己和感情,到底算是什么。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这就不是他曝光出来的。
事实上,在这件事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吴楚一对两人关系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帮助陈牧驰澄清是“室友”,到后来为了自证清白的遮遮掩掩。
在我看来,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陈牧驰,他看起来也很努力地想要遮掩这件事,尽量不让两人的关系彻底曝光。
只是,他的这番努力,在怀疑他是幕后黑手的揣测过程中,不断被消耗。他试图和陈牧驰单线联系,但是却发现,对方把律师拉了进来,一副公事公办、防着自己的样子,这不仅激怒了他,也让他对两人关系心灰意冷,进而不得不自证清白。
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性,只要一个人不过于自我,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当不会觉得吴楚一的曝光与不曝光才是这件事的重中之重,陈牧驰到底是怎么看待过往、看待感情才是事情的关键所在。
“傍富婆”,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心中,说到底是一种“走捷径”的做法,这里有多少爱情,有多少是实际利益算计,大家都是成年人,不用细说。
他的口碑转差,并不是发生在他和吴楚一关系曝光之后,而是在他“傍富婆”之时,就已经发生。
人们也是循着这个逻辑,去看待他过去的那段短暂婚姻。
只是人们没有想到,背后还有这么一个有点颠覆大众认知的“糟糠之妻(夫)”。而随着更多细节曝光,大众心中的太平会朝向谁,也不难理解。
如果人们不会去阻止秦香莲控诉陈世美,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阻止吴楚一控诉陈牧驰呢?
何况,还不一定是秦香莲要控诉,可能是秦香莲的好心邻居,看不下去而已。
做人不能那么自私,只希望自己飞黄腾达,然后过去欠下的情债也可以一笔勾销,别人最好不来追究。
成年人的第一堂课,就是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说起来,《封神》这部电影的核心主旨,不也正是说费翔饰演的纣王,总想遮掩,不肯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吗?
总的来说,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到,大众的自主意识也已经觉醒,不会觉得是明星,是更有权势的人,所以他们的利益需要更加被重视,可能会妨碍他们发展的人,就可以随意牺牲掉,包括牺牲掉他们的感受。
这是不可以的,这才是真的不为别人考虑。
因此,在这一点上,吴楚一选择自爆,亦或者碍于自己被网络暴力不得已的坦诚,虽然不一定会认同,但还在可以理解的范畴之内。当然,也想劝他,尽早转身,不要再为这段过去的往事纠缠了。
他的两场直播,收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其中不乏许多大V、娱乐圈中的名人实名围观,我想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姿态已经是一种表达和支持了。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谁又比谁更不容易,谁又比谁应该卑微一点呢?
何况,在许多人看来,吴楚一在这段关系中,已经够卑微的了。
最后,让我们拍拍胸脯,长叹一下,为吴楚一和陈牧驰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被迫有这样的情感结局,并被人用这样的方式围观和猎奇,感到悲哀和唏嘘。在一个更为多元和包容的文化下,他们都不必为此遮掩,也一样能够获得世俗的成功。
如果要追究责任,我认为,恐怕这才是更大的“罪魁祸首”。只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不能再言说下去了。
End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4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