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女生的最后六年”刷屏:什么时候该结束一段心理咨询?

咖啡侍应生 一杯咖啡
2024-12-01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24-2025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24-2025版)
发出专业靠谱的心理声音:2024一杯咖啡编辑部招募

文章编号:F20240711 
心理信息共享专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 第 942 篇文章


最近这一周,澎湃的一篇名为走进心理咨询室后:一个女生的最后六年 的专稿在我的朋友圈“刷屏”,引起热议。

文章详细讲述了一位女性因为患有心理疾病,寻求心理咨询支持,但是在长达6年左右的咨询中,前后两位心理咨询师对她的“帮助”都没有起到效果,反而有不少“做法”具有很大的争议。

而这位女性也曾想离开让自己也感到有些不解的咨询关系,但是最终没有实现。在某次结束咨询后,她自杀的念头更重,最后在不久之后,选择离开人世。


过去,我们经常会讨论:“什么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心理咨询?” 而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不再将其视为只有在出现严重问题时才需要的选择,这又衍生出了一系列新的议题:

我的心理咨询好像进入了停滞期,怎么办?


不知道聊什么的咨访关系,何时能结束?


怎么判断咨访关系可以结束了?


随着咨询的顺利进展,作为来访者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改变:原本痛苦的情绪不再那么难以负荷,对生活有了越来越多的期待,人际关系也有了更为安全的边界。心理咨询的效果通常会进入—个平台期,从那之后,我们的收获会逐渐减少。

如果在停滞中,咨询仍然持续下去,可能会增加依赖性和沉迷的风险。

因此,而正当你进入心理咨询后,有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值得你考虑:

什么时候该结束一段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就是要让
咨询师有一天不再有用。”


有些观点认为,咨询师可能存在一种无意识的倾向,希望来访者继续咨询。这种想法不难理解,因为即使来访者的收益逐渐减少,持续的咨询对咨询师来说仍意味着经济上的收入。

除此之外,经验不足的咨询师可能会将咨询的结束视为一种失败或被拒绝,因而在情感上抗拒结束咨询的决定。

在咨询设置中,大多数咨询师的初衷是希望来访者能从咨询中获得“最好的结果”,这份“最好的结果”有时也包括在适当的时候结束咨询

而咨询陷入停滞,更多是咨询师在尽全力后无意识形成的一种结果。

“心理咨询就是要让咨询师有一天不再有用。”

在咨询设置中,良好的咨询关系应该基于信任与目标感。到了适当的阶段,结束咨询可能标志着来访者已经具备了独立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这是咨询的一部分。

因为一个好的结束,亦是人生旅途中一个好的开始。

(ps:心理咨询的目标,不只是让你在短时间内感觉好一些,而是要切实帮助你改善生活。如果咨询中的怨恨情绪增加,内疚、羞愧、焦虑或恐惧的感受被转化为“受害者”的身份感受,让你难以承受,你拥有展开聊聊或离开这段关系的选择。)




认可与赋能:
什么是有效咨询


在咨询中,认可来访者的经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咨询赋能来访者,帮助他们改善未来的生活。

单纯的认可或许能让来访者短暂地感觉好一些,却难以带来持久的成长和改变。

如果咨询一味地聚焦于对来访者经历的认可,甚至过多地指责外部环境或他人,来访者可能会逐渐感到被困在这种模式中,难以前行。

一种常见的迹象是,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描述,对未曾见过的他人,如来访者的伴侣、父母或同事,轻率地下结论,例如:“

听起来他是个自恋型人格”;
“她可能是边缘型人格”......

这样的判断看似在支持来访者,实际上却可能引导咨询偏离方向


当咨询的重点转向如何应对他人的问题,而非帮助来访者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和需求去行动时,来访者的成长可能会被限制。

这种基于刻板印象或简单标签的判断,更多是一种受害者认定,而非科学的分析与深刻的理解。

真正有效的咨询,不仅要认可来访者的经历,还应引导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用积极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走出困境



习惯形成与习惯本身:
仅仅意识到问题,是不够的

互联网上多数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聚焦于揭示童年经历中隐藏的“真相”——认为童年发生的事情塑造了一个人内在的冲突和未来的行为模式。

这些理论假设了只要认清童年的经历,个人的价值感、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就能因此发生积极改变。

事实上,人类的情感体系并非如此,它更像是一系列条件反射和行为习惯。

当我们步入成年,情绪反应会在相似的生理、心理和环境条件下保持一致。哪怕只是轻微改变我们的条件反射或习惯,都会让我们感到不适。

比如,试着在系鞋带时,先系平时最后系的那只鞋,再系平时先系的那只鞋,这种微小的调整都会令人感到别扭。


真正有效的咨询,不仅仅停留在挖掘过去的经历,而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情感反应模式,从过去负面消极不安全的内在运作模式转变为更积极安全的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下的生活。

无论一个人的条件反射最初如何形成,这些习惯都强化了大脑中的神经通路,让我们在压力下更容易重复既有的反应模式。

而仅仅意识到问题并不足以改变习惯。

比如,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可能明白自己对伴侣大吼,是因为小时候父母曾这样自己,但这样的认知既不会增强我们的自我价值感,也难以真正改善人际关系。


改变的关键在于:

有意识地练习尊重、同理心和友善的行为方式。

当你持续练习这些积极的互动方式时,新的好习惯会逐渐取代旧有的坏习惯,避免过度纠结于“为什么我会这样”。

值得一提的是,过度强调坏习惯的形成过程,有时甚至会变成一种借口,强化原有的行为模式。

比如,有人可能会说:“你知道我是怎么被养大的,所以当我向你大吼、无法控制情绪,你应该多体谅我。”

这不仅无法促成改变,还可能为不当行为寻找“合理化”的理由。

真正的改变来自行动,而非仅仅停留在对过去的反思上。

通过积极练习新的行为方式,你会发现,良好的习惯自然能替代旧的反应模式,为生活带来更多满足感。

与此同时,我们能够发展出亲密关系的建立、维系与修复的能力,视他人为安全可以依靠的依恋对象,愿意冒险投入关系,不断学习成长。

有效的咨询目标,是首先帮助人从困境中走出来,然后指导他们掌握必要的技巧,避免未来重蹈覆辙才是咨询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新的视角:
咨询如何产生改变?

我们常常倾向于过度聚焦生活或行为中的某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部分。

“过于关注行为的初衷,可能让我们轻视行为的后果,或者忽略它对他人的影响;只关注过往的艰难时光,又会让我们误以为自己从未感受过快乐。”

在一对一的个人咨询中,如果咨询只专注于来访者自己的视角,而没有同时帮助他们发掘新的视角,就可能对人际关系造成破坏。

因为不管个人的视角看起来多么合理,它都可能是片面的。

在人际交往中,若仅根据来访者的一面之词作出判断,而不了解他人的立场和观点,是无法还原真实情况的。

要理解交往中的真相,必须将双方的视角结合起来,才能看得更全面。

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关注的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实际上,正是我们的“聚焦”让这件事看起来显得格外重要。

如果我们对作为个人、伴侣、父母等角色的核心价值和优先事项没有清晰的认识,就可能在咨询中因为焦点偏移而陷入困境。


真正有价值的咨询,应该帮助我们回归全局,明确什么对自己最重要,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视角,促进个人成长与关系改善,而非让我们被单一的关注点所局限。

如果你感到自己在咨询中陷入了停滞,可能是因为你试图通过与咨询师的对话或获取新视角来改变自己的习惯。

这一阶段,改变习惯的唯一可靠途径,是通过反复练习与旧习惯不兼容的新思维和新行为方式。

就像前面提到的事件,如果我们在压力下经常对伴侣大吼大叫,可以尝试设想一次让我们感到压力的沟通场景,练习从双方的立场看问题。既关注自己的想法,也试着去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通过这样的练习,我们可以逐步养成理解和关爱他人的新习惯。这种积极的行为模式会取代旧习惯,使我们在压力情境下可以涵容复杂多层的情绪体验。



咨询的结束与分离

总的来说,咨询的结束不是一个决定,而是一个过程

分离和告别似乎夹着悲伤、无奈、失落、遗憾的苦涩滋味,让人本能的想要抗拒回避。

与此同时,在现实生活里,也确实存在很多没有说再见就再也不见的关系,便那么自然而然的不着痕迹的离场走开。

有时,哪怕我们已经发展出独立的力量,却依然会不那么相信自己能够已步入独自前行的阶段。

这些感受都可以在咨询的场域里拿出来探讨:

一方面,这是我们可以与咨询师探讨的部分,探索背后的需求和自我状态。

另一方面,咨询师也可以借机与我们探讨分离:分离的意义、分离带来的感受、分离可能面临的结果等。

在咨询设置中,我们得以与咨询师走过一段旅程后分离,带着收获与力量继续独自前行。我们得以认真地开启一段关系,也认真地终结这段关系。

相信,这场充分讨论和经历后的挥手告别,这份彼此祝福和感恩的温暖感受,能够赋予我们勇气面对、解决生活中的新问题。


End

作者 |史蒂文·斯通史尼(Steven Stosny)博士,为有愤怒问题和关系困扰的人提供咨询。他最新的著作包括《如何不说就能提升婚姻质量,如何不受伤害地去爱》。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进行修改和增删。

翻译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晓雯(155)

校对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校对团队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nkeo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因工作压力大辞职未批后坠楼:你是抑郁了,还是「职业过劳」

童年期的「情感忽视」,如何影响我们的养育方式?

黄圣依:杨子,你“爹味”太浓丨聊聊“喜欢给女人提建议的男人”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助人技术(最新第5版):适合新手咨询师正式开展咨询的心理课(2025)

关于爱与勇气:“依恋访谈”心理系列研读课报名

拒绝自我内耗:如何治愈情绪痛苦?|线上系列心理研修课报名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4年度目标版)
我想找个人聊聊:一杯咖啡换一次心理咨询(2024)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杯咖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