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位北大教授推荐影响人生的书单+治学感言5.0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19-03-23

编者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北大官微遍访北大名师,请他们分享影响人生的书单,畅谈一生治学感言。今天让我们继续聆听师者的叮咛吧。




5.0

LIST

陈汝东

丁  宁

韩济生

蒋一民

李立明

李  量

平新乔

孙祁祥

王一川

王子舟

向  勇

姚  洋






陈汝东

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治学感言

所谓学术,本质上就是思想的创新与分享。学术研究大致有三种:一是现象研究,即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加以分析、阐释;二是规律性研究,即对纷繁复杂的事物进行梳理、综括;三是思想的创新,即对人类社会或自然世界的看法。这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思想的创新最为可贵。


两眼看世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无定法,法随人行。治学之道,自在心性。勤奋加天赋,功到自然成。治学中,一只眼睛要紧盯学术动态的演化,另一只眼睛应紧盯时代的发展。“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样做出来的文章,才会有助于解决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手脑行天下。学术研究讲究基础和积累,怎么积累?动脑,动笔,记诵,写作。古典修辞学中有“五艺”:选题、谋篇、记忆、风格、表达。记忆的好方法,就是背诵。懂了,还不够,得能记住,能表达出来。此外,还得经常动笔写文章,不断提高写作创新能力。我也有个“五艺”,那就是:理解、记忆、表达、应用、创新。


大学五境界。大学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人生追求,是一种生命理想,是真理的宇宙探测器,是人类思想进步的发动机。读大学有五重境界:参与、喜欢、热爱、享受、欣赏。刚入学,懵懵懂懂,是参与状态。逐渐开始喜欢自己的专业、热爱并享受大学生活;何时你懂得欣赏你的课,欣赏你的老师,欣赏校园中的一草一木,欣赏学术之美,那时,你就真的读懂了大学。


时时有阅读,天天有研究,周周有讨论,月月出成果,年年出人才!


影响人生的书单

所有的书都是旧知识,之所以要读,是为了厘清学术的脉络。


1. 每一对父母都是一部书。

2. 每一个学者都是一部书。

3. 每一所大学都是一部书。

4. 每一寸山河都是一部书。

5. 每一个国家都是一部书。


父母之书哺育我成长,同行之书伴随我前行,大学之书引领我前进,山河之书赋予我审美,国家之书赐予我力量。





丁宁

艺术学院教授

治学感言

读书和考察并重,去打开无羁无绊的视野;以一份好奇、学习、怀疑、批判和自省的态度面对每一个问题,让真正属于自己的思绪多飞一会儿,再落到纸面上。


影响人生的书单

1. 《周易》

2. 《荷马史诗》

3. 《莎士比亚全集》

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5. 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

6. 伯纳德·贝伦森:《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





韩济生

医学部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治学感言

我从事生命科学、特别是神经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我觉得治学首先要有兴趣。兴趣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看到了时代的要求,自己深感其重要性,愿意为它的完成奉献终身而产生的。


兴趣可以很广泛,但研究领域必须集中。“兴趣广泛”是指对一切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都想问一个为什么。当我清晨沿着跑道走圈时,看到每走一圈头顶的月亮位置已发生偏移,就会有许多遐想……“研究必须集中”表现在对自己工作的初步结果,百看不厌,日思夜想,提出各种假说加以分析,想出各种方案加以检验,最后提高到足够的高度加以总结。这既满足了好奇的愿望,也是一些小发现的起始点。


一方面看书和查阅杂志非常重要,其实很多疑问前人都已思考过或者已经解决,但仍然留下许多疑问;另一方面,与人深入交流讨论极为重要,其收获不是个人看书可以代替的。而与人交流的动力和能力要从小鼓励和培养。


讨论时论点必须明确,但自己原始的论点不一定要坚持到底。能承认自己的错误是有勇气的表现,对别人错误的宽容是团结的前提,两者的结合使认识的程度不断加深。


影响人生的书单

1. 《古文观止》——了解古人的智慧

2. 《唐诗三百首》——培养艺术的鉴赏力

3. 《东周列国志》——对权术谋略的警惕

4. 《毛泽东选集》——对人生和社会的责任

5. 《十万个为什么》——对好奇的初步解答




蒋一民

歌剧研究院教授

治学感言

登高望远,澄怀观道。学问做到极致,要靠两点:一是专业要专,二是格局要大。对于敬业而有使命认同的学者来说,持之以恒,就能做到专、深、精,成为专家。更难是格局,需攀至高处,则视野可宽,目光能远。我以为北大学者的治学有着格局大、胸怀大、气象大之特点,以一个“博”字亦无法概括。但这又绝非好高骛远,而是以扎实深厚的功底为依托,是微观与宏观的高度统一,是方法论和知识观的完善结合。我们的前辈无不是这样的大家。 


北大学者多为通才。常言道“文史哲是一家”,这说明人文学科任一分支均含有跨学科的性质和跨学科研究的可能。当然,这里的前提之一是治学要有格局。年轻时读书和思考的维度决定了人过中年以后知识贯通的程度。我目前的主业是研究歌剧和音乐。古今大哲多通音乐,近者如尼采、马克斯·韦伯等造诣尤深。更为著称如阿多诺,他以众多音乐著述来展演其哲学思想,以音乐为工具参与构建其社会学体系,并反过来对音乐学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


影响人生的书单

1. 《诗经》

2. 《唐宋诗举要》

3.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

4.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

5. 王力:《古代汉语》

6.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7. 《中华活页文选》(旧版)

8.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9.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10. 康德:《判断力批判》







李立明

医学部教授

治学感言

我教书育人的体会与感悟有六:


1.传道

传做人之道:认认真真读书,清清白白做人(人无完人)

传做事之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责任,历史使命)

传做学问之道: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求甚解)


2.授业

授之予渔而非鱼(思维、学习方法):流行病学是应用学科、方法学科、思维学科和循证学科

授之予理而非里(历史沿革、原理):流行病学方法、手段是应运而生

授之予势而非事(发展趋势、走向):老龄化、生活质量、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循证医学与决策


3.解惑

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国际视野(兼容并蓄,见多识广)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任重道远)

自知之明(行得行之事,自得其乐;仰望星空,脚踏大地)


4.欲为人师必先拜人为师

拜老教师为师:学做人做事

拜同龄人为师:学取长补短

拜年轻人为师:学时代潮流


5.欲想予之必先取之

欲献一瓢,先取一缸

欲讲一例,先读一役

科研支撑,实践保障


6.对学生:以诚相待、以礼相待、以情善待


影响人生的书单

1. 《论语》

2.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曹雪芹:《红楼梦》

4. 罗贯中:《三国演义》

5.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 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




李量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治学感言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有幸聆听了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大家叶嘉莹教授的一次有关中国古典诗词的演讲,很受启发,也相信了她所提出的古典诗词与科学研究之间有相通性的观点。例如,两者都涉及到了背景与现实、细节与整体、外物与自我、音律与内容、表观与深意、直达与间接等诸多的关系。回顾自己三十年来的治学经历,有以下四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1. 树立求知的远大目标,确定探索的重大科学问题


形成自己的学术追求,正如走进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到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在我所从事的生理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意识的脑机制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根据我自己的感悟,我的一个理论假设是:“意识,因中枢神经系统为应对复杂刺激场景而生。”我期待着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意识的本质以及相应的脑机制,解释“鸡尾酒会” 问题。


念奴娇·重阳节后独登香炉峰

(李量作于2007年秋)


登高临宇,四垂碧蓝满,竟无云渡。初日染山峦更翠,衬点点新红簇。遥望来途,燕园何在?渺渺浮烟驻。景光如画,任由情跃思舞。

念念“酒会”疑谜,群雄争解,孰猎中原鹿?昨夜梦中交胜友,携手共游仙处。风柳清秋,冷波润月,塔影横幽路。日高催返,吾独听下山步。


2. 与学生们一同成长


个人学术思想的进步过程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过程来实现的。言教不如身教,如何引发学生们的智慧和激情,是治学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对指导和帮助学生们进步的憧憬也正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到的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


踏莎行·年初宴饮兰陵沉香

(李量作于2012年元月)


一二年元月中旬,听觉大组会宴于郭林酒家。孔同学令志携东鲁家乡酒兰陵沉香。瓷瓶一开,醇香满堂,令志即诵李白七绝《客中行》。美酿美诗,美人美时(注:“美人”乃指美德美才之人,长少无论),众师生尽欢。宴罢,酒重而词意驰跃。试吟数日,调成踏莎行以记此宴。


高月如霜,路风似水,又约酒肆说新岁。拥桌烘赏郁金芳,琼浆响盏频频对。

春夏劳忙,秋冬辛累,任由月月添憔悴。太白神会客心逐,衣宽无虑求一醉!


3. 在治学中的享受


治学是很艰苦的,也要学会享受其过程。这种享受可以为科学探索的长期化(终身化)提供养分和动力。


卜算子·与Hartmann教授夫妇船游颐和园

(李量作于2008年2月)


2007年初夏,前美国声学学会主席Hartmann教授携夫人访问北京大学言语与听觉研究中心。一日,邀客人与三学生赏游昆明湖。琳儿临风把棹,元儿殷勤陪聊,莹儿展卷于案与教授共论学术。观此一片秀水,着我游舟一叶,当代文士之乐莫过于斯也。特填小令一首以记此游。


桥孔引舟痕,笑语环孤岛。细柳薰风五里堤,阁顶波中跳。

游兴染湖天,侃侃说学奥。玉鉴琼田共忘机,何日还同棹?


4. 以治学的优秀人物为榜样,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我们周围有很多在治学中取得光辉成就的优秀人物。要善于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感受和学习他们人格中的闪光点。这些榜样人物不仅出现在“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的地方,更需要我们能体验到“在治学中的谦卑”这种品质。理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到的第三境界似乎是终身的功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引自辛弃疾《青玉案》)


浪淘沙·敬贺尚仁成教授退休

(李量作于2015年9月19日星期六)


巴蜀孕英贤,水木清源。志冲宇宙问遥天。年去年来谈粒子,尽妙高尖!

手育李桃园,春色欣繁。学仁仰止凌云山。半世路程风带雨,爱洒人间!



影响人生的书单

1. 《动脑筋爷爷》丛书——这是我儿童时代最喜欢的一套丛书,能激发想象力。 

2. 《十万个为什么》——其实,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最后的解答。 读了这套丛书可以培养“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3. 《宋词鉴赏辞典》(上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共收集了286位宋、辽、金词人的1294首词。每首词都有当代专家学者们的精彩解释和点评,是我的镇宅之宝。

4. 《唐五代名家词选讲》、《北宋名家词选讲》、《南宋名家词选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是叶嘉莹先生所著的一套丛书中的几本。 

5. 《新疆史鉴》(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的问题非常复杂,读之会加深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本性的理解。

6. 《张季鸾与民国社会》(百花文艺出版社)——读之,了解一位榜样文化人,感受一下心灵所受到的冲击。




平新乔

经济学院教授

治学感言

书是阳光、是空气,是精神世界高度的基础。


现在做经济学研究是要精读专业学术期刊的论文的,学术上的激烈竞争已迫使我只关注AER(美国经济评论)、JPE(政治经济学杂志)和 Econometrica (经济计量)上少数论文了,读大部头的书已经是一种奢侈了。但一到做完一项研究,想休息一下时,我便会贪婪地读十来本想读的书。 比如今年暑假,我就集中读了《分享经济时代》(贾维斯)、《分享经济的爆发》(萨丹拉彻)、《分享经济的华丽骗局》(T. Lee)、《透视动态企业》(钱德勒)、《看得见的手》(钱德勒)、《银行卡时代》(伊文斯等)、《看不见的引擎》(伊文斯等)、《平台经济学》(伊文斯)、《未来交易》(伯齐)、《数字货币时代》(凯列)、《创新、竞争与平台经济》(梯若尔)等十几本书。


对我来说,读书是学术生涯的起点,也是一生的归宿。年轻时读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是影响我一生的精神坐标原点。 后来喜欢读鲁迅全集,酷爱过毛泽东的一切文字。那是我22岁前读书的特色。后来读到顾准、于光远的书,才知道读马恩的书可以读到那样深的程度。于光远那本薄薄的《社会主义生产中的c、v、m》,是在典型的计划经济年代(上世纪60年代初)写的,可其思想力直穿那个时代,又超越那个时代。 说明思想家的思考是可以不受任何时代限制的。


在一生的读书经历中,对我最为亲切的书还是北大人写的书。我18岁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上)》。黄楠森的《关于列宁的<哲学笔记>(上)》,那时(1960年代)还是非正式出版物,白纸封面,1972年夏天我就着列宁的《哲学笔记》读过。北大哲学系老师们翻译的《西方哲学原著》(十七八世纪的欧洲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我受北大精神魅力长久影响的基础读物。王太庆主译的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在多雪的冬天里,给我点燃起暖暖的心火。1978年以后迷上了李泽厚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和《中国思想史(古代、近代、现代三本)》。到北大上研究生后,喜欢厉以宁老师的书,不但思想深刻,内容新,而且文字美。他在1980年代的书我全部读过。后来又喜欢胡适的书、朱光潜的书、陈梦家的书......北大人文社科大学者的书,我读过几十家,很享受。读这些北大前贤写的书,会让我更爱北大,能与如此多的巨人生活在同一个校园里,乃是“百年修得同船渡”啊。


读书不是专门的研究。做专业研究必须读论文。我是在1989年读完阿罗的《信息经济学》(论文集)之后,才对委托-代理理论产生研究的兴趣的。但是,读书总是学术生涯的起点,是一个学者一生生命的重要部分,读什么样的书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不能想象,一个人不喜欢读书,会写出既精彩又美妙的文章;也不能想象,一个人不喜欢读书,能够温文尔雅地面对学生,吐出连篇妙语......读书时是绝不会想着会跟别人说什么的,我读书最多的时候都是最倒霉的时候,也是最孤独的时候。现在回顾读书生活,反倒感到与书为伴的生活是最幸福的。读书的体验是个人心灵最私密的领地之一,是不会轻易与人分享的。我读书时是只凭喜欢,积累久了,终有一天,对书的感情会生出颜色来,绚烂、多彩,就像晚秋夕阳下未名湖湖心岛四周的树叶,层林尽染。


影响人生的书单

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 马克思:《资本论》

3. 毛泽东的一切文字记录

4. 《顾准文集》

5. 茅于轼:《择优分配原理》

6. 厉以宁:《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7. 阿罗:《信息经济学》

8. 杰夫·贾维斯:《分享经济时代》

9. 阿鲁·萨丹拉彻:《分享经济的爆发》

10. 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

11. 戴维·S·埃文斯:《银行卡时代》、《看不见的引擎》、《平台经济学》

12. 戴维·G.W·伯奇:《未来交易》

13. 布莱恩·凯利:《数字货币时代》

14. 让·梯若尔:《创新、竞争与平台经济》

15. 于光远:《试论社会主义生产中的c、v、m》





孙祁祥

经济学院教授

治学感言

做学问要有对学术研究的挚爱之情、敬畏之心、求索之欲、坚韧之志、质疑之能、超越之愿。


真正的学者要坐得住,沉得下;进得去,出的来。


学习、学问、学术:博、专互促;问、学相长。《易经》曰:“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从书本学,从社会学;向同行学,向学生学。


能选择心之所属并坚守,不仅仅只是个人的爱好,更是一种经世济民的情怀所驱动。


影响人生的书单

1. 马克思:《资本论》

2.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3. 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纲要》

4. 费孝通:《乡土中国》

5.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王一川

艺术学院教授

治学感言

治美学及艺术理论,通常需要至少三种东西:一是近乎神圣的思辨热情和纯真的人生体验;二是提出和解决当代审美与艺术问题的强烈冲动及其在文本分析中的具体实施;三是将以上两者置于宽厚的当代社会文化问题框架中思考的视角。


影响人生的书单

1. 《庄子》

2. 《论语》

3. 宗白华:《美学散步》

4.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5. [德]赫尔曼·黑塞:《纳尔齐斯与戈尔德蒙》

6. [德]歌德:《浮士德》

7. [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8.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9. 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王子舟

信息管理系教授

治学感言

崇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怀绝望之心,行希望之路。


清代学者陈澧(1810-1882,字兰甫,学者称东塾先生)说过:“欲知人之性情,则后世之人不如同时之人;欲知人之学术,则同时之人反不如后世之人。盖人之学术见于所著之书,而著书必俟老而后成,或至死而后出,同时之人乌能尽知之哉?故並世难得知己,转欲望之后世也。后世必有知己,不必望也,但不知其姓名耳。”([清]陈澧.学思自记[M]//陈澧,著.黄国声,主编.陈澧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第2册,760.)


影响人生的书单

1. 《诗经》,高亨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2. 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

3. [英]毛姆:《人性的枷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4.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63年

5. 陈寅恪:《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6. [美]托马斯·库恩,李宝恒、纪树立译本:《科学革命的结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

7.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影印浙本,中华书局,1965年

8.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商务印书馆,1989年






向勇

艺术学院教授

治学感言

独立的学术研究是知识分子的基本行为画像。面对北京大学深邃的人文传统和中国深厚的文化资源,我们就像面对庞然大象的盲者,任凭我们多么努力,也只能触摸到这巨大身躯的某个部位。我们始终无法穷尽,我们只能无限逼近,在同行中引领一种“顶天立地”的学术思想,在校园里营造一种“欲罢不能”的精神气质。北京大学守护着一种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相互辉映的学术价值和人文传统,将学术与真理捍卫成一种神圣的精神和高远的追求,让我们这群后学晚辈始终如一去恪遵崇奉。因为真理在那里,因为燕园所充溢的人文环境和精神氛围在那里,这将一直激励自己潜心学术、服务社会。


影响人生的书单

读书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在娴静的居室之内还是喧嚣的旅途之中,书都是我忠实的侣伴。

1. 我第一次读到的课外读物,竟是小学一年级在县城图书馆读到的一本《星星-诗刊》,在懵懂的少年时代开启了艺术与文学的瑰丽清梦。20世纪90年代的《读书》杂志告诫了我什么是知识分子的思考、焦虑、责任和担当。

2. 《中国哲学简史》让我管窥中国哲学的魅力,教会我不断注重自己人生境界的提升和胸襟气象的涵养。

3. 《传习录》和《坛经》让我学会慎独时如何自我反省和心灵安住。

4. 《社会契约论》促使我思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结构秩序,形塑了我观看现实社会的视角和立场。

5. 《培根随笔》的文字简洁优美,在字里行间流淌着清丽而流畅的睿智哲思,启发着我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姚洋

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治学感言

来北大求学,目的一定不是为了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而是成为未来中国学术界的、政界的、商界的领袖。在本科阶段,不应太专一个领域,而是要广泛涉猎。理科的同学要学一些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文科的同学要了解科学的进展,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到了研究生阶段,则要专攻一个领域,论文更是要集中在一个小问题上,做出前人没有做出来的东西。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理论创新都需要联想的能力,即在纷繁复杂、看似没有联系的事务之间找到关联。本科时期的宽口径学习为联想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而研究生时期的精深学习为联想提供了理论准备。北大的同学要有高远的立意,有舍我其谁的豪气,时刻准备着成为社会的大脑,国家的栋梁。


影响人生的书单

1. [德]鲁尔多·洛克尔:《六人》,巴金译,三联书店。这本书是本科阶段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通过浮士德、唐璜、哈姆雷特、唐吉可德等六人的故事,讲述六种人生态度。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坚定了既做浮士德,又做唐吉可德的人生态度。浮士德是思想家,但坐而论道,没有行动;唐吉可德是行动者,但却时常趋于鲁莽。两者的结合是一种完美的人生态度。


2.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是本科阶段一位同学推荐给我读的,是对我学术态度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对于我认识什么是科学,科学如何进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指导了我之后的研究取向。无论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这本书都应该是必读的经典。


3. 《走向未来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这套丛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于年轻学生影响最大的丛书之一,前后出版了几十种,对于我们这代人认识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也不失为本科生的优秀课外读物。北大图书馆有全套丛书。


4.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上海译文出版社。这本书用流畅的文笔和引人入胜的故事,从地理环境的角度讲述了五大洲上的文明及其差异以及为什么农耕文明发源于欧亚大陆。如果想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这本书是必读著作。


5. [英]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中信出版社。这本书是接着《枪炮、细菌与钢铁》写的,探讨的是欧亚大陆上东西方文明的分岔和融合,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明,而且有助于我们了解东方文明;另外,也让我们看到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对于人类文明的限制和再造作用。


6.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九州出版社。在这本篇幅不大、写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书里,钱穆先生为读者展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的起源、完善和衰落。在他的笔下,中国古代政治并不像中学教科书告诉我们的那样黑暗。由于中国文化的世俗性,我国在人类的孩提时代就建立起了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有效模式,到唐宋时期达到了高度的政治文明。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关于古代中国的部分,基本上是重复钱穆先生的论证。




听完师者的叮咛,相信诸位读者一定收获颇丰,书单上也多添了几笔。不知在下一期栏目中,你们希望听到哪些老师的声音?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师说往期栏目,点击下方标题即可查看~


师说 | 百位北大教授推荐影响人生的书单+治学感言1.0

书单再袭 | 百位北大教授推荐影响人生的书单+治学感言2.0

言书|百位北大教授推荐影响人生的书单+治学感言3.0

书声|百位北大教授推荐影响人生的书单+治学感言4.0




文字来源: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

摄影:黎潇逸、鲁扬扬

编辑:陈立雪、李敏、马瑶、潘子航、夏昕鸣、许天怡、张静

责任编辑:Cheney、Calley、文婧、朱家碧、园中葵

排版:赵雅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