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北大学生最喜欢哪些课?
在北大,每当开学季来临,总有一件事令所有同学“茶饭不思 寝食难安”,恨不能每时每刻都盯着手机刷新。这就是紧张又刺激的选课!
2020-2021年春季学期
最火爆、最受北大学生喜爱的课程是哪门?
小北带你,一探到底!
最火爆的课程们
究竟因何受到欢迎呢?
来看看它们的课程概要
和教师天团阵容
一起感受一下吧!
《社会性别研究》
本课程是社会性别研究的入门课,也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通过个人的经验、阅读和讨论分析社会性别的建构过程和性别知识的生产过程;寻找建立两性平等和伙伴关系可能性。
授课教师:佟新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大学中国工人与劳动研究中心主任
《“非遗”之首:昆曲》
昆曲是中国的“非遗”之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本课程通过对昆曲艺术的历史、文化、表演、音乐、文学等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这门传统艺术有更好的了解,走进昆曲之门。
授课教师:陈均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出版有专著《中国新诗批评观念之建构》、《闻一多》、《空生岩畔花狼藉––京都聆曲录》、《也有空花来幻梦––京都聆曲录Ⅱ》、小说《亨亨的奇妙旅程》、诗集《亮光集》、昆曲传记《仙乐缥缈––李淑君评传》、《义兼崇雅 终朝采兰––丛兆桓评传》等
《声乐演唱及表演》
本课程作为美学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主要针对非声乐专业的学生;讲授基本的声乐理论与演唱方法,同时包括发声、呼吸、声乐作品演唱与分析等实践内容。
授课教师:李鸿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副教授
曾获2010年芬兰国际声乐比赛金奖,中央电视台第十届青歌赛吉林省第一名等
曾赴意大利、俄罗斯、芬兰、瑞典等国家举办音乐会
饰演《艺术家生涯》《唐璜》《黑桃皇后》《宋庆龄》《黄大年》等多部歌剧、音乐剧女主角
《中国现代文学史》
本课程主要研究和讲授五四前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阶段新文学的发生、发展和衍变的过程,考察与中国社会变革相适应的“文学现代化”历史内容。
授课教师:王风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出版有专著《琴学存稿——王风古琴论说杂集》、《世运推移与文章兴替——中国近代文学论集》
《数据库概论(实验班)》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数据库系统概念的基本理论方法,熟悉数据库系统应用的开发流程,追踪数据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实践抽象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锻炼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授课教师:高军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主要从事大规模数据管理相关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射箭》
射箭,即箭术(Archery),助弓的弹力将箭射出,在一定的距离内比赛准确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射箭运动。本课程具体内容包括:介绍射箭运动发展史;射箭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射箭瞄准技能等。
授课教师:张冰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副教授
中国大学生自行车协会办公室主任
北京市大体协射箭分会秘书长
咦,奇怪的名词出现了!
什么是“意愿点”?
“意愿点”多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北大的同学们
会将选课戏称为“海淀赌局”?
今天,就让小北为你揭晓~
让时间回溯到本世纪初。
彼时,北大选课采取名额分配到院系的“计划经济”方式。如果一门通选课的容量是200人,教务部就会直接把200个名额按比例分配到全校各个院系,再由院系内部组织同学,协商确定后将名单“快马加鞭”呈报教务部。
在这一时期,由于选课与期末成绩录入的名单尚未绑定,没有中期退课制度,同学们的成绩录入结果仅以期末成绩为准。不仅常有“只上课,不考试”的情况发生,更不乏“只考试,不上课”的偷懒耍滑。
随着教务系统的建立健全,“北大选课网”上线,选课名单和成绩录入有了更加严格的管理,中期退课制度也随之诞生。
这一举措令教学资源的浪费大大减少,使“选课-上课-考试”形成规范化的“进度条”,每位同学都要“合理加载”,投机取巧不再可能。与此同时,老师们对选课学生的年级与院系构成则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 能够更加精准地“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2002-2004年间,北大选课系统采用“先到先得”的算法,所有课程均于0点开抢。相比于手工选课,这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选课效率。然而拥挤不堪的网络造成服务器频频崩溃;为选上心仪课程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守在电脑前,依然令大家心力交瘁。从教师反馈来看,仅反映同学们选课意愿的“单向奔赴”不尽如人意:有些“上了车”的学生并不适合该课程的学习,而应当修习相应课程的学生却与其失之交臂。
“意愿点”是北大选课制度的一大改革
也意味着本科生选课制度跨入了新阶段
之所以被戏称为“海淀赌场”
是因为在预选抽签阶段
一旦意愿点确定后
可谓是买定离手
不得反悔,不可更改
每当结果揭晓
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由学生自由支配的意愿点共99个,投点数体现了大家的热切或课程重要程度。同学在选择一门课程时可指定该课程的个人意愿点,但全部预选课程的个人意愿点数之和不能超过99。在选课时,投多少点,也是一种决断。教务老师们想通过这一模式,让同学们学会设置目标,自主选择并为之负责。这样看来,“投点选课”的制度背后体现了老师的苦心:选课,在更大意义上,构成了对学业生涯的思考。
而仅有热情还不足以保证大家能够选上课,授课教师对学生选课具有“一票否决”和“一票通过”权,可以根据自己对课程的要求,同时参考与学生们的沟通印象,来选择愿意接受的学生和拒绝的学生。对于每一个学生设置意愿点数,接受为100,拒绝为0。
此外,“年级滤镜”也有可能让你在选课中“快人一步”——为避免毕业班学生完不成必修学分,高年级同学在选课算法中享受年级加权。
选课制度的初衷是促进资源合理分配。因此老师们会尽量减小这一制度可能为同学们带来的负担,缩短大家在选课中投入的时间。比如将补退选时间从九点延至十点,便避免了过早守在选课系统前带来的时间浪费;还通过滚动开课、滚动开班等形式,增加学校课程资源,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机会选上自己心仪课程的机会。
令人悲伤的是,虽然各院系大力增加课程资源供给,但仍不能满足所需,且我校学生选课有较强自主性,部分热门课程的需求旺盛,掉课必然出现。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校本部总共开设2767班次课程,其中1893班次的课堂容量超过预选人数,也就意味着,仍有874班次的课程需要通过抽签决定能否选上。
在2020-2021年秋季学期的选课阶段,选课系统数度“罢工”,校长信箱也收到了不少同学的意见建议。教务部与计算中心的老师们忧心不已,面向各院系师生召开多次座谈会,最终商定对现行选课制度予以优化升级。
2020-2021学年春季学期,北大在退选阶段中新增“候补选课”环节。与预选抽签采用不同的机制:预选抽签是对超过预定选课人数的课程在培养方案和意愿点基础上进行随机筛选;候补抽签则是在预选选课结果公布后,采用候补等待机制,不考虑意愿点、毕业生等权重,进行随机筛选,给选课流程增加了一次“无buff抽签”。
引入新制度后
单次抽签就变为两次抽签
给同学们的选课之旅
又打开了一扇大门
现行选课流程
在学校选课制度的不断“更新换代”中,以学生与教师的双向需求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其间,出于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考量开放跨院系选课、为深化医学部与校本部的融合向医学部开放选课,都令北京大学的选课体制日臻完善,日趋成熟。今后也将继续密切关注师生需求,为同学们舒心、科学的课程规划保驾护航
从“院系分配”到“多阶段并行”
选课方式的迭代更新
不仅对教学管理颇有助益
也让同学们的课程安排更具规划
面对心仪课程
投出99个意愿点
刷新,等待,久久为功
或欣喜、或遗憾
让同学们学会选择,合理规划
让学习生涯多了一份锻炼和沉积
如何让所学的课程更有效地
搭建成一整套知识体系
如何保障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
如何打造各学科课程的“全景拼图”
看似简单的选课制度
亦是潜藏着智慧和深意
想了解北大的慕课信息吗?想知道有哪些金课值得一蹭吗?关注北京大学教务部官方微信公众号(deanpku),获取北大本科教育最新讯息,掌握北大教学改革实时动态,更有无限精彩好玩的内容等你解锁!
北京大学教务部官方微信公众号
分享+收藏选课制度的前世今生
下次选课
不掉课的就是你!
......
最后
送给大家一个小彩蛋~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教务部、北京大学计算中心
《北京大学:新算法凸显选课资源分配合理性》(林莉)
采写:吕可欣、吴卓颖、曹子慕
编辑:浦海蕊
图片:刘月玲、朱成轩、文韵章
制图:许宁、麦田、徐浩伦
排版:凌晨
责编:浦海蕊、王嗖嗖
百年初心
学者书房
定格
北大师说
北大学科
北大体验
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