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此间山月》:一片“彬馨”在玉壶

湘西头条 2024-04-11

一片“彬馨”在玉壶

——《此间山月》后记

张建永


赵彬馨,吉首大学法学硕士,本应该满脑子法律条文,出口是规矩,闭口是道理。可她偏不,用现在小青年热爱的言语格式是:左手是法律,右手是文学。她跟文学杠上了,写诗写散文。于是,这个彬馨跟那个冰心一样,都热爱文学。只是这个“彬馨”左右脑都发达,灵魂和思想在逻辑和想象之间无障碍来回穿梭,得心应手,快乐无极。


彬馨的法律脑子怎么样,不知道,但文学脑子比较发达,想象力丰沛,就像春天的溪水,汩汩流淌。“文如其人”这句话也不怎么适合彬馨。彬馨怎么看都是一个“弱弱的女生”,她的文字与形象则反着来,看似羊脂玉,但温润且有硬度。常常在春花秋月的描述后,侧漏雄风拂槛,有拔剑击柱之气势。蕴藉有力,意象翻飞……构成这位法律硕士的文学面貌。


善把意象做心扉——她总是用文字创造出一个个生动且有意蕴的意象来,用一种打上彬馨印记的“场”,包裹浸润读者,使之迷醉到缺氧,比如《此间山月》第一篇:


“山,修炼到一定程度,形态就不再重要了,只剩下高度,以接近天空的姿态生长,直到有一天被神灵赋予意义,被众生赋予意义,便成为圆满的所在。”


“山”也是需要“修炼”的,有修炼精神的山,自然是与众不同的“山”,几笔便勾勒出乌蒙山的海拔和苗族迁徙的精神高度。这里拟人的意味,让人一瞬间就沉浸到文字中去。


《此间山月》新书分享会现场


“你知道吗,这世上有很多不被接受的种子,都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开成了花。”——这句话,以阿西里西草原上多星韭花海的“独特”,暗指苗族在重重困境中仍然多姿多彩,将他们坚韧无畏的形象,刻画入木三分。她在叙事构造上,采用的是层层叠加,一个个意象编织在一起,形成意蕴浓郁的气息,“熏染”感动你没商量。


一切得失都是顺应,不必强所不能,于是生之欢乐、死之悲哀都会在这个大顺应、大过程之中消融,如此,则真正超脱了世间倒悬之苦。古夜郎国强盛、消亡,韭菜坪的花每年都开,苗人的歌舞也一直不会停歇……


时间无始无终,前后都是永远。


壮阔的历史背景,打上“彬馨”个人印记的想象空间,她在此处装填的是无尽的想象和壮怀激烈。墨水划过宣纸,留下浸润的痕迹,那种蔓延的随意性不可操控,就像“窑变”一样,不可捉摸性构成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对于世间的爱,正像这种墨在宣纸上的“浸染”和瓷泥在窑中的“窑变”,让人惊喜,让人思绪无限延展。


一般女孩时空抽象感相对她们的具象现实感弱一些。但是,这个湘西女孩的时空抽象感“发育”超常,几乎在她的每一首诗歌和每一篇散文中间,都能感受到在湿漉漉的现实体悟中,安置着腾挪跃动的时空感。那种穿越具象现实的思绪和意象,拓展了情感的宽度和思维的高度:


时间,是我们存在的形式,而记得,是往事存在的形式。


古镇节奏缓慢,安稳,每一步都可以叩开自己的门,然后,回到自己,可以跟自己说——心安处即是故乡。


光阴看不见摸不着,彬馨用流淌的河把它具象化,“每一步都可以叩开自己的门,回到自己”也许是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也许是一个具体的人,非常抽象,但是又有深厚的所指:一切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X”。她不会借用这个“X”去解决问题,一切都将在自然法则中找到答案。生活其实就是这样,你越是拼命努力去搪塞、去迎合、去堵漏……最后都是徒劳。生活的真谛是原真地活着。


有一天,等时间足够老,我们就将错就错地窝在这北纬18°的温暖里,守着天荒地老吧!——这里就是海角天涯。


在事业与生活中坚持追寻文学梦想


她写黄永玉博物馆:“静,绝不张扬,只一面湖水,一湾荷影,几树梅香,白衣子衿自在往来……相比其他博物馆的峨冠博带,黄永玉艺术博物馆只是素衣禅纱,甚至不以安检搜身,推心置腹到‘你来,我就与你对话’。”于是,博物馆这样的静态建筑物,在她的笔下,有了自己的姿态。时空穿越历史,物质消失边界,安静,静到成为黄永玉归乡的灯塔,需要一定时日,这只有“静”方能完成。我们人类不是太喧嚣了吗?有几人如今能像古人那样,静守灵魂和承诺?当这一切都不在时,天空中的流星都仿佛她的疼和人类的疼,砸下大地,碎了一生一世。


彬馨是特别黏故乡的孩子。她的心灵无刻不在外婆和家山的意象中获得安全感和温馨感。她绝大多数散文都围绕故乡山山水水落笔,故乡成了外婆给她出嫁的妆奁。一到夜深人静时,她便会从这个老旧的妆奁箱里,拣出几样摩挲把玩。一直玩到她心碎也幸福的境地:


日子一天天饱满盈润,大地浸孕着绽放的力量,很多颜色就这样冲破冬天的沉寂,在晴雨交替的昼夜,裂帛而来,铺在湘西四野,在萌出的新芽和花朵上,碰撞成鸟雀们的欢叫,绽放成苗家人的隔山隔河的歌声,那些歌声从一个寨子绵延到另一个寨子,从上河片流到下河片……春天跟着歌声走……”


我很喜欢《此间山月》的第二辑——《我的湘西》,她以阅读者、探索者、歌颂者、寻访者、这片土地的孩子等诸多角色去写,这是湘西笔者才有的热爱和触角。她笔下这众山万水皆有故事,人物风俗引人入胜:“连界湖有很多山,也就有了很多神仙——其实,很多时候,守护着这个高原家乡的每一个人都是山神、树神和土地神……”湘西这片山水是彬馨文学成长的土壤,即便去过很多更美的地方,她仍以故乡山月为那棵最高的大树,标识情感那面灵旗会永远立在故乡的土地上。


彬馨是属于文学的。


案头置放一本《此间山月》,便胜却人间无数!



仙域连界湖

赵彬馨


我们把地势的起伏以高低区分,以低处汇聚海洋,蕴藉风雨;以高处累积山峦,与神灵对话——湘西龙山的八面山,在土家语里为“树母补”,传说中,它是神灵的船,是祖先的船。


背靠八面山的连界湖,是个缺水的高山村寨——湖,在土家语里是“山沟”的意思。


在这些沟壑之间是百子峰,日出或者日落,数百座山峰在朝雾暮霭中以各样姿态沉酣,好像有很多故事在他们之间发生……


深秋时候,连界湖已经很冷了,寨子的人围坐火坑,听老人们讲古:连界湖自古为官道,从湖南通四川,易守难攻,旧时候闹土匪,寨子里的人以庙堡为屏障。土匪围了数月,攻打不进,便围寨断水,但是人们在庙堡烧香求雨,雨便顺应着寨人的心意,倾盆而下。此外,还传说寨子里那棵三百多年的古树住着修炼成人形的妖,会摄青年男子的魂魄……


连界湖的每一座山都有一个神仙,有时候是白胡子老爷爷,有时候是吹笛子的放牛郎,有时候是背柴的婆婆,有时候是砍柴的樵夫……据说,守护八面山的是两位仙女,很多人小时候都看见过她们。她们会在东方微曦的时候从八面山飞过来,在梨树下驻留,老梨树便会在一夜之间开满花,然后结了果,压弯枝头;她们会在龙门坎弹琴吹箫,那些从龙门坎吹过来的风,总是有着好听的旋律;她们会到吊脚楼,走进屋子,走进每个人的梦,赶走那些捣乱的精怪魔障,让善良住进心里;她们在摩天堡施云布雨,以风调雨顺护佑她们的子民;那一条天路,是她们的轻纱,让这个与世隔绝的村寨和世界连起来。


这里以往是通往重庆的官道,很多年过去,官道已经被秋草淹没,公路也迟迟没有连接到这里来,相对的隔绝让这个小村寨保留了较完整的原始土家村寨的风貌,所以风光旖旎,日出日落均是仙境奇景。


和湘西的很多古老村寨一样,这个寨子里的年轻人陆陆续续离开了家,去外地寻梦。老人和小孩坚守在这片故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连界湖因为观赏日出日落位置绝佳,被“背包客”所青睐,也成为摄影爱好者的“秘密花园”,但每次到这个寨子都要跋山涉水。在这样的高山绝壁上修筑一条公路绝非易事,但是,慢慢地,公路便沿着悬崖峭壁,一点点地往村寨延伸……寨子里没有可供客宿的住处,村民就让出最好的房间,换上干净的被套、床单,供来客留宿。高山地带的劣势一下子成为优势——高山气温低、日晒强度大,适合罗汉果等生态作物的生长;保存完好的百余栋土家木楼,淳朴热情的村民,每座木屋都像是曾经的老家;名贵楠木、香樟、红桧与松、柏、杉、桐共生,多种名贵药材生长在山林之中,野猪、刺猪、泥猪、野山羊、金鸡、竹鸡、野鸡、斑鸠时常出没……


寨子慢慢富裕起来,但是村民的淳朴依然,家中简陋,但看上去干净清爽,他们会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款待客人,自制的腊肉、包谷酸、土鸡、山羊、刚刚采摘的蔬菜……高山食材新鲜,饭菜让人胃口大开。


在日落的那一瞬间,在月亮爬上柿子树梢之时,当火坑里的火苗慢慢升高,柴烟弥漫在挂满腊肉的炕架,我突然觉得,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守护着这一方山水的神灵。


离开时,村民把我们送下山,帮我们搬摄影器材。告别的时候,我忍不住抱了一下送我们的大嫂,大嫂眼泪夺眶而出,几个女孩子也忍不住眼泪,车子走了很远,大嫂还在跟我们挥手……


连界湖有很多山,也就有了很多神仙——其实,很多时候,守护着这个家乡的每一个人都是山神、树神和土地神。


此间山月,啼为初心

沙言


赵彬馨出书了,书名为《此间山月》,书如其人,很美。作为毛泽东文学院校友,我打心里为她感到高兴。


一片“彬馨”在玉壶,《此间山月》既是她的处女作出版,也是她的“初心集”圆梦。在自媒体时代,赵彬馨的名气在湘西不算小,当年一本美得叫人心动不已的互联网微刊“初心集”,曾是无数读者心中的“桃花源”。后来的她,貌似渐渐地亲近茶园而远离了文学,实际上却“初心不改”,仍在坚持默默写作,笔耕不辍,歌赋山水,以笔为舟,在湘西大地之上写山水风物,写人间百态,写心间万物,终是凝聚清雅、机俏、俊秀、灵动于一本《此间山月》,有声有形,独具匠心,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幅人与自然相融的诗意景观。


《此间山月》的书名,让我联想到她负责的神秘谷茶业公司和民宿“司马茶居”。一个玩文字的女子,做起商业、民宿来,也是游刃有余。可见才情这东西,自古便不避于美人。论书之精妙,人之气度,文之风韵,均不逊于她的真挚和谦逊。


犹记得认识她,也是因为文学。那天,在三五好友聚于茶院食舍之时,彬馨的话题总也离不开文学和思考,但言谈并不见偏激,反而充满谦逊和真诚。与之畅谈,微笑盈盈,给人感觉舒服自在,如冬日暖阳映在荷塘中,散发着属于自己的温暖和善意。


赵彬馨为“全国十佳主持人”李兵介绍湘西黄金茶。


文如其人,翻开《此间山月》,一脉从清翠茶乡缭绕而生的馨香气息,萦绕心头,久久难以散去。读她的文字,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文学美感和生活禅意!遣词造句如流水行云,有诗境,有词趣,有曲韵。开卷书香,文气旖旎,灵气曼妙,煮一壶清茶,携一缕清风,酌二两美酒,捧一弯新月,伴三五星辰,沉浸字里行间,就像是在与山对话,与水对话,与花对话,与自己对话,与每一个倾听者对话。


在新书自序里,彬馨说上小学一年级时,启蒙老师送了她一本《唐诗三百首》,自此有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也开始了写作的启蒙。而今,她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本作品《此间山月》,不得不说是文学梦想的圆满。


祝贺彬馨,心之所向,愿之所偿!《此间山月》,于她而言,是自省,是修行,是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也是认识自己的途径。她笔下的千山万水,以及熙熙攘攘的人和事,都化为文学的“我”和“我们”。


是的,赵彬馨是属于文学的,而《此间山月》是属于文学爱好者的,文学让人间烟火里的那些人事有了落笔的地方,有了诗意的栖息空间。与万千文学爱好者共勉,愿彬馨一直写下去,忠诚地写下去,勇敢地用文字去思索、探知身边的世界,勇敢地认识、锤炼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一个“真正的自己”。


在阅读日渐消散的时代,有一纸书可静静捧读,不啻是一份清福。文学如有“兼得”,讲究一个“缘”字和一个“妙”字,那么,彬馨也得一个“美”字和一个“才”字。



个人简介



赵彬馨,法学硕士,湖南省作协会员,湘西青年作家,《人民旅游》特约旅行作家,《今日头条》旅游领域优质创作者,《文旅中国》专栏作者。现任湘西神秘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名家荐语


《此间山月》,见时间肌理,山月容颜,人间气息。彬馨散文,不着职业写作的痕迹,资质天成。写山水物相,有灵魂。写人间百态,有人性感知,不故作高深状。文若流云清泉,有声有形。山花姿态,锦鸡晨鸣。山乡精灵之气,聚而为文。


——作家 蔡测海


赵彬馨无疑是属于文学的。


湘西山水养育的人,但凡执着于文,必具有与之匹配的文字,清雅,俊秀,灵动,如彬馨。《此间山月》取材多样,无论描人状物,是那样独具匠心,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幅人与自然相融的诗意景观。


——作家 田瑛


来源|团结报

责任编辑|杨世芳

二审编辑|吴宜芝

终审编辑|陈昊

监制|岳跃强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




■ 刘红春散文集《心中住着一条河》:为爱书写

■ 龙骏峰散文集《拾光里的湘西》:一步一步踏出湘西诗行

■ 龙继刚散文集《山静日长》:因为热爱,可迎万难

■ 夜读|《湘西雅歌》推荐序——新湘西·新作家·新书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