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 | 乔延江:三十六年的赤诚与热爱
崇德尚学 承古纳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他是探路者
走在创新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的第一线。
他是园丁
悉心浇灌杏林之花。
他是医疗、教学、科研、
科普、对外交流合作的“多面手”。
本期「良师」让我们一同走近2018北京市师德先锋获得者乔延江教授,了解他从教三十六年来的故事。
乔延江
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药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
近五年获得奖励: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2013年1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7年11月),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3月),2018北京市师德先锋。
从教36年来,乔延江教授工作认真负责,坚持一线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兢兢业业地为中药学学科发展、中药卓越人才的培养做奉献,履行着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践行着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誓言。
学为人师
乔延江教授一直注重“与时俱进,科研反哺教学”,创建了“中药信息学”学科,完善了“中药分析学”学科架构,国内首编《中药信息学》、《中药分析学导论》等教材。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近100项,提升了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
在中药信息学领域,他从上世纪末提出在混沌生物学、信息技术、系统科学等多学科基础上揭示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针对中药复杂体系和中药质量控制等关键科学问题,率先提出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药研究与开发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国内最早提出并创建中医药信息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研究结果为中药学各二级学科的整体性搭建了桥梁。
乔延江教授在国内最早开设“中药信息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至今已开设12年,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1000余名中医药信息学人才,并将多年的学科进展、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汇聚一体,编著了国内第一本《中药信息学》教材。
乔延江教授还主持完成“973”、“863”、支撑计划、重大创新、自然基金重点等项目20余项;获专利23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0余篇。
立德树人
乔延江教授坚持“国之兴在教,教之兴在人才辈出”这一理念,并在高等教育中提倡“立德树人、与生为伴”是这一理念的核心,长期在教学、科研的多个环节中,坚持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了做到这一点,多年来他坚持为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新生开设入学讲座、专业导读课,全方位构建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他们为祖国中医药事业奋斗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在中医药院校首次建立了“师为生伴”导师制,建立“中药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获得了“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称号,该实验班累计培养了1000余名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活动3000余人次,支援西部及贫困地区350余人次,达到了“了解国情、升华自我,复兴有我、复兴在我,从我做起”的教育效果。
在研究生培养中,无论是课堂教育还是日常科研,通过国内外比较、现在和他过去的亲身经历出发,从祖国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多个角度去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的热情、振兴祖国的决心!
言传身教
2017年6月,乔延江教授由于长期工作劳累,身体健康受损,突发性耳聋,他在治疗期间仍夜以继日地坚持总结近60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的教学成果,带领中药学教师团队申报北京市教育教学奖。
乔延江教授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为了中药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言传身教,以自己对中医药教育事业的炽热责任心、严谨的科研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感染着师生们。
他在大学和学院里多次辅导青年教师,从学生的培养目标、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个人科研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指导,带领青年教师进入教学团队,直接培养和带领的青年教师14名,带领获得北京市中药分析重点教学团队,为中药学科师资队伍的建立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贡献了重要力量。
他始终关注着祖国民族医药教育,多年来连续培养52名来自新疆、西藏、内蒙、贵州等地的教师和研究生;他不畏高反多次进藏,背着氧气瓶坚持给西藏藏医学院的师生授课;他多次前往西藏、新疆、青海、贵州等地指导民族医药学科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他的行动影响了一批中药教师,在他的带领下,中药学院累计援疆援藏7人次。
育人为本
作为一名老师,乔延江办公室的大门永远为学生敞开,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是本校的还是校外的,只要是学生,都可以随时推开他的大门,与他展开畅快的人生对话、科研对话。
2015级的本科生黄丁洁自己去找乔老师说想要在本科期间对家乡草药“艾草”进行研究,他立刻领她进入研究生的课题组,手把手带领她进入中药科学研究的殿堂。2017级中医学院一位博士生,因不太适应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产生过各种消极想法,因为听过乔老师第一次讲座,自己找到乔老师诉说了自己的想法,在乔老师的办公桌前痛哭流涕,最后在乔老师的循循善诱下,理解了导师的苦心,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产生了兴趣,满怀热情的回归了课题组。如此的事例不胜枚举,现在中药学院的学生们碰到困难都爱去他那里说道说道,然后鼓足劲继续在学习和科研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中药学院的本科生自发组成了一个“中医药科学思维研学”学术团体,该团体由学院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为主体组成,团队由学生自我管理,人员通常为50人。他得知此事后,带领着教学研究小组,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年级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定期无私地对团队的同学进行多方位的研讨和指导,他说“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学术鉴赏与评判能力”。
因材施教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药学”重点学科的带头人,他勇于开拓创新,率先提出了“中药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了完善的中药卓越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体系,创新了中药卓越人才教育教学模式,创建了服务于中药卓越人才的培养生态,培养了一批“传承有基础,创新有能力,服务有特色”的中药卓越人才,为中药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乔延江教授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药学召集人、全国高等中药教育研究会理事会创会理事长,分别主持完成了中药学一级学科项下九个二级学科的论证与划分,主持完成了国家中药学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制定了中药学科博士和硕士培养标准;领导完成了国家首个中药学专业学位示范点的建设和培养方案制定;参与了国家中药学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为全国中药学学科发展、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他始终强调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坚持本科生和研究生作讲座,亲自指导学生做科研,带领的本科生发表多篇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7.78分,培养研究生130余名,留学生1名。其中获博士学位40人,硕士学位77名,指导博士后4名,国内访问学者4名,培养的学生有5人次获得“万人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等称号,有9人获得年度十大优秀博士毕业生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有6名奔赴西部地区工作。
作为一名“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乔延江教授用实际行动影响了一批批中药学院的学子们和教师们,为培养学生们的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树立了榜样,为中药学高等教育的教师们传递了正能量。
他凭着一颗对党、对祖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践行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教师勇于奉献、育人为本,为国储才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我国中药事业培养了一批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的人才,为广大人民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感
谢
恩
师
敬爱的老师,您的谆谆教诲如春风,似瑞雨,永铭我心!
小编推荐
文字提供 | 校工会
技术 | 朱雪莹
大家一起为乔教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