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子熟时栀子香

植物图鉴 植物图鉴 2022-10-25
俗话说,梅子熟时栀子香。确实如此,在江南一带,栀子盛花期与梅雨季节高度重合。此时上山寻花,总是要在闷热、浓重的湿气中穿行。这个时节开花的东西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爬得久了又没有什么新发现的话,很容易搞得人燥热心烦。但如果此时有一缕栀子香飘来,那真的能让人瞬间神清气爽,登山的疲惫也一扫而空。


花香总是先来一步,然后循香而去,才能在路边灌丛里找到那么几朵栀子花。野外生长的栀子花一般为单瓣儿,造型颇像一个大风车。其花瓣(花冠裂片)数目在5~8枚不等,每两枚花瓣(花冠裂片)之间都有一条花丝,而位于花朵中央的自然就是雌蕊花柱了。


其花雪白,但只有新开放的栀子花能称得上洁白无瑕。可能是太香了的缘故,栀子花非常招小虫,蜂拥而至的小虫很快就会把花瓣祸害的坑坑洼洼。它的花瓣也确实比较娇嫩,要是突然出个大太阳,阳光透过露水都会灼伤花瓣。


栀子花最吸引我的还是香味,但也有人认为栀子花香过了头。《花经》、《花疏》两部古代园艺著作均认为栀子品格不高。《花疏》中写道:“重瓣者花大而白,差可观,香气殊不雅。”

有人嫌弃它,自然也有人为它抱不平。汪曾祺有一段特别有意思也特别暴躁的文字,他笔下的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可不是么,天地间的生灵,如果说它们的生命有目的,那也一定不是取悦人类吧。


虽然被部分园艺家嫌弃。但在古时,栀子其实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植物。那时人们栽植栀子主要不是观花闻香,而是取果实染色。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载:“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这里的、茜分别是栀子和茜草,均为染料,栀子染黄,茜草染红。如果谁家里种植千亩栀茜,其地位与千户侯相当。

↑重瓣栀子极少结果,这个是“白蟾”

↑这个是雀舌栀子,叶片狭窄,植株矮小


栀子用来染色的部位是果实。久居城市的人可能从没见过栀子结果,这是因为城市中种植的多为重瓣栀子,大的是“白蟾”,小的一般是“雀舌栀子”。重瓣花相比单瓣朵多出来的那些花瓣,大都是由花蕊变化而来。而缺少了花蕊,自然就无法结果。


栀子结果在每年的秋冬季,果实橙红色,椭球形,表面有六棱,顶端还有6枚宿存的花萼,外型颇具识别度。新鲜果实较软,一剥开就汁液四溅,染得满手黄色。这果实鸟儿特别喜欢吃,野外遇见的栀子果十有八九都被啄了个大洞。

↑被鸟啄了的栀子

网上有流传一种说法,说栀子果实形状似古时的酒器“卮”,故名。这倒也不空穴来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也是这么写的:“卮,酒器也。栀子象之,故名。”

白玉夔凤纹卮 ,图自故宫博物院 (dpm.org.cn)

然而,卮的外型(圆筒形器身,直壁,深腹,有环形鋬耳或半环耳,有些有盖,有些底部有三足)有些像我们今天使用的带把手水杯,无论如何都难以与栀子的花、果形态联系起来,李时珍的解释或有误。而据《植物名释札记》,栀子之名可能是由“鲜支”变化而来。“鲜支”为黄色之意,说的是栀子果实黄色。

时至今日,染色已经不是栀子的主要功能,园林园艺家们也大大方方的将栀子栽进了花园和城市绿化中。因花期与毕业季同步,栀子花还被赋予了“毕业纪念“的含义。

想必在未来,人们对栀子的看法还将不断改变。但栀子就是那个栀子,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



相关文章
栀子丨千亩卮茜千户侯
栀子 | 何日君再来
 
作者:蒋某人
图片:蒋某人
本作品采用 (CC BY-NC-ND 4.0)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转载请务必保留以上声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