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衡水到北大,我被查出强迫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看天下实验室 Author Monica


在衡水,学校的时间规划非常严格,容不得一秒钟的差错。高强度的控制之下,带来了学生成绩的突飞猛进,也留下了一些永远不会消失的烙印。


今天这篇文章,是一位曾经的“衡水学生”的自述。考上北大以后,她也成了学校大肆宣传中的一个例子。但伤痛只有自己才清楚,她被诊断出了强迫症。


很多人说:

“虽然高压,但这让她考上了北大”

“她都上北大了,将来她会有更好的发展”

“北大会带给她更开阔的眼界,这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

... ...


但如果,她没有摆脱强迫症,没有健康的身心,那么那些看似美好的未来,对她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所希望的教育,到底是要追求一个个“成功”的结果,还是为了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人呢?


希望看完今天的文章,你也能在留言区聊聊你的看法。


本文转自“看天下实验室”,《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人的一生都在成长,一起去过有趣而丰盈的人生。


今年是我从衡水二中毕业的第五年,但“衡水学生”这个标签,并没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


每当我谈起自己曾就读于衡水,总会收获一片惊异的感叹。


在河北,有句话被许多学生和家长奉为圭臬:“进入衡水的高中,就等于一只脚踏入了清华北大的大门。”这话是有多年数据支撑的。我也因在衡水的锤炼,考入了北京大学。


今年高考、中考结束,又有不少人向我询问在衡水读书的情况,或准备考入,或准备复读。



这些年,我在成长,衡水的高中也在变化。“双减”政策实施一年了,有人说“衡水中学翻车”,“衡水模式落幕”,未来如何,我不清楚,但衡水“出厂”的人都知道,有些烙印,永不消逝。



戴着小黄帽,罚站10小时


去衡水二中学习,我是心甘情愿的。


从初三开始,我的脑海里经常产生一些莫名的想法:重复的旋律、跳跃的片段、对未来的幻想,不一而足。即使我非常想控制自己、把思绪从脑中赶走,它仍然时不时紧紧占据我的大脑,导致我很难保持专注。在学习上,我感到越来越吃力。


我父母认为,这是初三课程难度增加、而我所在县中的老师不能把知识讲透彻导致的。所以,中考结束后,我们一致决定把我送入衡水。


来到衡水二中后,我再也没有时间任由思绪纷飞了。因为,衡二对学生活动的精准控制,从5:30起床铃响起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每个学生,都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的时间节奏行事,有时哪怕只是一秒钟的误差——特别是起床、就寝、跑操到位这些事情——都可能被发现、继而被判定为“违纪”而受到惩罚。


违纪,对衡水二中的学生来说,应该是头等灾难,甚至比考得不好更令人崩溃。


考试考砸,属于私人问题。况且衡二的测验和考试频繁,平时作业都要涂卡答题,所以,几乎每天都有分数和排名摆在学生面前,即使有一两次失误,也有大量机会迎头赶上。


而违纪则是一个公共问题。全班同学都会知道你犯了错,也会知道你被施加了何种惩罚措施——主要包括罚站、叫家长、停课这几种。有时遇上“严打时期”,年级主任会在开早会时,当着全体学生的面,用话筒把违反纪律的同学的名字一个个念出来,他们所受的处罚也会比平时更重一些。



我曾因为在这样的时期违纪,而被罚失去听课的权利,我戴着象征耻辱的小黄帽,面对来来往往的同学,在教学楼的楼道里站了整整一天。我已经忘记自己做了什么被记为违纪,只记得在站了10个小时后,晚上躺在床上那一刻的放松感。


衡水对违纪的处罚,不仅仅是指一个学生做了不符合规定的事情,而是常常上升到“人品”的高度。高中时代,我很在乎老师、同学们的看法,所以非常害怕违纪,也总是装出在课堂上专心致志听讲的样子,尽管我的思绪已经发散到了很远的地方。


我并不想承认对旁人看法的在意,所以极力展现出自己不怕违纪、认为违纪不是什么大事的一面——那次被罚站一天后,我选择嬉皮笑脸地面对教导主任的训斥。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可能是害怕会被这种我其实并不认可、但却在我的生活中无孔不入的评价体系伤害。



“应试教育强势,素质教育无力”


这种深埋在内心的恐惧,在我高二的时候达到了巅峰。此时,我的注意力已经越来越难以集中。


我高二的班主任,是一位语文老师,他上课节奏极快、对学生也有很强的控制感。每次考前的语文复习课,他都会带我们复习古诗。在40分钟内,他会安排十余首古诗。他要求我们必须读题,一旦他说“下一题”,全班都会盯着最新展示的幻灯片、发出一阵杂乱的读题声。


20秒后,他会一边拍桌子示意我们安静,一边大声喊出要回答问题的同学的名字,而被点到的同学必须在站起来的那一刻立马给出答案。如果这道题是第一次讲,回答不出来的同学还有被原谅的可能;一旦出现讲过的题仍然无法立刻答出或答错的情况,就要接受罚站。


这样的上课节奏,对于无法集中精力的我,简直是种煎熬。我不仅不能在他要求的时间内对于题目做出判断,更无法记住讲过的所有内容。每次上语文课,我都战战兢兢,生怕被提问。


可能所有的老师都能从神情中判断一位学生是否在听课,但我仍然惊叹于我班主任的判断力。有一次,他仍然用ppt的方式给我们讲解成语选择题。一道题令我印象深刻,第一个选项是这样:在《魂断蓝桥》中,罗伊和马拉在前往教堂结婚的路上,才互相问了名字。一切貌似那么(),但却是那么合情合理。


当熟悉的读题声随着班主任的示意戛然而止时,我才刚刚读完这句话。那些无法控制的想法,几乎在一瞬间就充斥了我的大脑:《魂断蓝桥》?应该是我听说过的那部影片;罗伊和马拉(我甚至还不能一下把这两个名字很准确地念出来)的爱情,竟如此富有激情;和陌生人结婚,应该是很奇妙体验;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才让他们如此匆忙但坚定地决定携手一生……


此时,班主任缓缓地叫出了我的名字。我看了看投影板,又看了看他混杂愠色和鄙夷的脸。他的确看出了我在走神,而我也的确如他所料,回答不出问题。


对于我无法集中注意力这件事,班主任是知道的,而他将原因归咎于我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衡水二中的老师喜欢在晚自习期间找学生们谈话,很多次,他坐在走廊跟我谈话,风格多种多样,有温柔谅解、生气怒骂、理智分析、热情鼓励……但都带着一丝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仿佛我是一个亟待被拯救的犯了错误的人。


而我只能蹲在他面前,一边回应他的话、一边在北方冬季的寒夜中瑟瑟发抖。



我自己觉得,我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但事实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尽管我知道,我从未摆烂,一直在与自己的注意力作斗争,但在“实验班学生必须以清北为目标”的要求与氛围下,无能、软弱、矫情、没有自控力,这些无形的标签还是一遍遍被我贴在自己的脑门上,让我觉得羞耻和痛苦万分。


在一切为了高考、为了提分的目标下,学生完全不必思考自己的学业安排,学校会组织好一切。我们所有学习的内容,都会至少重复2遍。老师们会根据读卡的结果,把错误较多的题目记下来,定期让我们进行“错题重做”。在高考前的5月,我们有连续不断的15次考试,老师们会精心选择考题、并做到每套试卷都讲解到位。


我记得有段时间,衡二某校区的墙上会张贴关于学校的新闻,其中有句话的意思大致是这样:应试教育强势,素质教育无力。



挣脱单一标准


衡水二中每年都会在学生中间大肆宣传那些考上清北的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打磨中,我成了其中一员,考上了北大。


进入北大的第一年,衡水二中的校友之间还常常分享自己的高中生活。记得有一次,我在上一门社会学的课程,老师讲到了欧文·戈夫曼的“全控机构”,一位同在上课的学长给我发来微信:“衡水二中不就这样吗?”



和戈夫曼笔下全控机构的特点类似,衡水二中全员住校、拒绝任何走读生,有着严格的时间表和严密的规则,宿管、老师、学生会成员会在各自的情境下注视学生的行为以确保纪律的落实,并用提分、考入好大学这样的目标为学校所有的行为赋予正当性。


而在学习这些名词的同时,我也开始对一直困扰我的注意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北大给了我衡水二中永远无法给予我的自由生活,但我的问题并没有随着压力的纾解得到改善,相反,我开始对整洁和秩序有了更多行动上的要求:高中时代,我只能整理自己的卷子;现在,我可以整理一切。我一遍遍地安排自己的物件,让衣柜的衣服按照同一朝向挂好,不停地在二手群出售我认为无用的东西……


之前总向别人调侃我有“强迫症”,但在自己动手查询、真正了解这个疾病的相关信息后,我意识到,我的确出了问题。


我选择去就医。


在医院填完一个又一个问卷、做完一项又一项检查后,医生缓缓给出了结论:强迫症。


对于第一次吃药后的感受,我记忆犹新。在昏睡了将近12个小时后,睁开眼睛的一刹那,一个慢下来的世界在我面前徐徐展开。这种感受很奇妙,周围的一切都像放大了一般明朗:我能感受到路过自行车车铃的清脆,能直观地看到树叶下落时的缓慢和优美,能嗅到空气中淡若游丝的味道……



如果说,在得到正确治疗前,我的人生仿佛是一直在沙漠中追赶抢走我生命之源的强盗,一边与无法抑制的饥渴、疲惫、幻觉做斗争,一边苦苦尝试触摸那少得可怜的饮用水,那么在得到治疗后,我就像发现自己终于来到了一片绿洲。


比起得到有效治疗后获得的那种顿悟式的拯救,进入北大后,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的思想中悄然发生。


有一次,老师问我:“我发现你的选课方向非常分散,你为什么会选择这几门课?”我一时语塞,实在不好意思把“因为学长学姐告诉我,这门课给分非常好”这句话说出来。在无数次相像时刻的叠加后,我意识到,课程应该是个人知识的来源,是发现自我热爱和价值的窗口,而不仅仅是凑齐学分和谋求高分的任务。


类似的,我理解了内卷和躺平的逻辑,并惊讶于生活和衡水式中学在“成功”标准的单一程度上,竟达到了如此高度的一致;我能对“成功学”做出直觉的判断,并发现在衡水二中大部分时间得到的精神鼓励,不过是一碗鸡汤;原来,我能不仅仅以一种工具视角看待一道题,在贫瘠的阅读时间中感受一句充满情节张力的话,是一件挺好的事情——毕竟衡水会把一切教辅以外的所有课外书都没收,一旦发现有“闲书”,则按违纪处理。


在摆脱强迫症后,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个改变,就是那种久违的、全然沉浸于阅读中的快乐,又重新出现在了我的生活里。


初三那年,在强迫症的影响下,看书这种一直被我视为最佳消遣的行为,竟成了一件难事。那种对失去理解力和感受力的恐惧,是我选择衡水二中的重要原因——但没想到,在高中期间,我只读完了一本完整的课外书。


我想,如果我没有患上强迫症,我是不是就不会选择衡水二中、不会走入衡水模式?


我不知道。


现在只觉得,衡水、高中,这些都离我好远。日后,“分越高、越成功”这样的单一路径,可能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了。


直播预告

为了不让孩子的身高输在起跑线,家长们各出奇招,究竟哪些有用,哪些是误区呢?


果壳童学馆这次邀请到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刘兆祥,为大家答疑解惑,消除你对娃的身高发育焦虑!



*判断孩子身高是否正常的标准是什么?

*身高长得慢有哪些影响因素?干预措施有哪些?

*从营养、睡眠、运动三方面挖掘长高的秘密

*性早熟如何判断?儿童肥胖有什么影响?


今天(7月6日)中午11:00-12:30,来果壳童学馆直播间,提出你对娃“身高”的疑惑吧~


赶快预约,别错过



作者丨Monica

文章来源丨看天下实验室



 相关推荐 
✍️|作 者 招 募 &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