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国际学校现状解读:市场洼地,民办校生存空间受挑战!
文 | Leo
据新学说统计,截至2018年9月,中国大陆地区国际学校总数为821所,其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共121所,民办国际学校426所,公立学校国际部(班)274所。
新学说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国际学校行业研究,2016年,新学说开启“百校访问计划”,至今已实地访问全国近400所国际化学校。2019年3月18-22日,新学说访校团来到华中地区,走访了长沙、武汉地区的多所国际化学校。本文旨在为大家揭开华中地区(主要针对湖南、湖北,河南地区国际学校发展现状已解读过)国际学校发展现状的神秘面纱。
华中地区国际学校基本现状
此次新学说华中访校团走访的学校以长沙玮希国际学校、长沙中加学校、武汉经济开发区一中、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武汉六中国际部、武汉长江国际学校为主。整体上,华中地区国际学校数量在全国范围内占比较小。
数据来源:新学说国际学校在线四库全书
数据来源:新学说国际学校在线四库全书
学校数量
截至2019年4月,新学说在线四库全书统计显示,目前湖南省运营中的国际学校共有13所,湖北省运营中的国际学校共有34所(如有遗漏,欢迎补充),其中绝大多数学校位于省会城市。受经济、政策以及居民教育观念的影响,近几年,华中地区国际学校增速相对缓慢。
建校历史
从建校时间来看,华中地区的国际教育起步较晚。中国大陆最早的国际学校始于上世纪80年代,而华中地区最早的国际学校武汉外国语英中学校诞生于2000年,成立于2003年的武汉长江国际学校是华中地区国际学校的另一位“元老”。受政府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影响以及留学市场的刺激,2010年后,华中地区的国际学校才开始“大跨步”,数量快速增长,长沙玮希学校以及武汉六中国际部都是在2010年之后成立的。此外,部分70后父母对于中国应试教育的切身感受使得他们更渴望改变下一代的教育成长路径,于是开始逐渐关注国际化教育,这也间接促进了最近十年华中地区国际学校的生长。
学校性质
湖南省公办和民办性质国际学校各有6所,仅有1所长沙玮希国际学校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湖北省公办和民办性质国际学校的数量也持平,各有16所,另有2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武汉长江国际学校、武汉法国国际学校。从学校性质来看,公办民办国际学校数量旗鼓相当,这与华中地区国际教育资源多由政府引进有关;民办国际学校数量仅占半数,对比全国范围内民办国际学校占比较大的情况,这反映出华中地区国际学校市场有待社会力量进一步开发。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寥寥无几,这也从侧面说明华中地区外籍家庭数量相较于一线及部分沿海城市有比较大的差距。华中地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生存发展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例如,作为目前湖南省内唯一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外籍人士子女学校,长沙玮希国际学校由长沙经开区管委会负责建设,新加坡玮仕教育集团负责管理运营,政府和企业互助互利。
办学层次
从办学层次角度看,华中地区国际学校集中于高中阶段,像武汉六中国际部这类公立学校国际部或国际高中总数占比超70%,武汉长江国际学校、长沙玮希国际学校这类包含幼小初高学段的K12学校,湖南湖北两省总共只有8所。以“出口”为结果导向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华中地区,当地居民对国际教育的认识有待改善。
学生
在校生数量方面,华中地区的国际高中或公立学校国际部普遍在100-300人的区间,如武汉六中国际部有在校生200余人。K12一贯制学校学生数量维持在200—500人的范围内,如武汉长江国际学校有在校生近300人,长沙玮希国际学校有在校生400余人。个别新建学校或经营状况不佳的学校,学生数量在100人以下。相较于一线及沿海发达地区,虽然华中地区国际学校数量较少,但单体校学生数量并不少。
师资
师生比1:3到1:5不等,中教比例较高,如武汉六中国际部师生比为1:4。外籍教师人数相比于一线城市的国际学校,不占优势。这与华中地区的薪酬待遇吸引力与一线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当地市场上外籍教师数量偏少有关。一些学校也会建立相对规范化的教师培养机制,武汉长江国际学校作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ISC旗下成员之一,一直与集团内部其他成员校有着密切交流,包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为老师搭建不同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去选择与发展。
课程
据新学说国际学校在线数据库不完全统计,华中地区国际学校国际课程主要以A-Level、AP为主,少数学校同时采用IGCSE、美国核心课程、加拿大课程及校本课程。武汉六中国际部同时采用AP、A-Level以及IHS中美双文凭国际高中课程,IHS以国内高中教育为基础,结合国际高中核心课程,为中国学生顺利升入美英澳加等国的大学就读本科而“量身定做”的国际课程体系。华中地区目前只有两所学校主要采用IB课程体系,分别是长沙玮希国际学校和武汉外国语英中学校。该地区学校出口方向以美国英国为主,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辅,另有少数学生去往欧美及东亚其他国家。
学费
华中地区公办、民办和外籍三种类型国际化学校的学费区间分别是5万-8万/年,7万-10万/年和10万-15万/年。相较于其他地区,华中地区的国际学校学费相对较低。学费高低一方面代表课程成本高低,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代表家长和学生对课程的认可程度,同时与课程开设学校类型也有直接关系,开在公立学校国际部的课程学费相对较低。
华中地区国际学校面临的问题
新学说在走访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国际教育者的焦虑与无奈,从他们的反馈中,我们可以发现,华中地区的国际教育仍是一片洼地。
1.政策波动大,导向不明确。虽然国家已于16年年底修改《民促法》,却没有很好地被地方政府执行。由于监管缺失、学费高昂、被指不合理占用公共资源等因素,要求限制公办学校办国际班的声音这些年一直存在。每一次政策的变化,都会引发国际学校办学者的恐慌和焦虑。
2019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国际部”“国际课程班”“境外班”等名义招生。严格规范公办普通高中“国际部”(或“境外课程班”)招生行为,纳入统一招生管理,实行计划单列,录取分数应达到同批次学校录取要求,学生就读期间不得转入普通班级。可以说此《通知》又是对国际学校市场的有一次重拳出击,华中地区的部分国际学校也再一次迎来办学危机信号。
2.国际教育市场处于洼地,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尚未形成。走访过程中,新学说发现华中地区,特别是湖南省国际学校数量少,国际教育土壤贫瘠,难以在市场上集中产生向心力,很多家庭甚至对国际学校的概念一无所知。有校方人员告诉新学说:“我们很希望湖南的国际学校市场进一步打开,国际学校数量持续增加,这样才能加强国际教育资源的流动性和优化配置,并逐渐形成优良的国际教育氛围。”国际学校市场不够成熟、居民对国际教育认知程度低,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这对华中地区的国际教育办学者是很大的打击。
3.华中地区居民对国际教育认知程度较低。实际上,华中地区很多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不低,但方向多为课后补习或才艺培养。家长对于国际教育的认可度并不高,很多家长还停留在“孩子学习不好才送出国读书”的旧观念中,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公立学校、高考路线依旧是该地区学生家长的首选。例如,武汉地区有办学者向新学说透露,每年湖北省有出国留学意向的孩子可能还不足1000人,再分摊到每个学校,可以说情况并不乐观。
4.人才吸附能力相对薄弱,优秀师资招聘难。国际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但因华中地区处于内陆,与一线和沿海城市相比,无论在地理位置、城市建设还是人文环境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受制于投资成本低以及学费收入不高,华中地区国际学校对老师的薪酬福利吸引力不足,所以,招聘优秀的中教和外教是令当地很多学校头疼的问题。
5.品牌推广困难。过度重视学生出口,国际教育“洋高考”化在华中地区还普遍存在,有时候学校为了生存,不得不迎合市场需求,唯成绩论,却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华中地区很多学校也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引进了优秀课程体系,做出了好的国际教育项目,但是学生家长不买单,学校能怎么办呢?所以这些学校急需有一套完整的市场推广体系,将自己的品牌推广出去。
6.公立学校国际部(班)强势,民办学校生存空间受挑战。长久以来,湖南湖北作为高考大省,已经形成了浓厚的高考氛围。以湖南为例,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长郡中学、雅礼中学,这“四大名校”每年都会培养出许多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当地家庭要竭尽全力把孩子送入这些学校几乎已经成为共识,即便有意愿把孩子送出国,在选择学校时,家长们也自带“名校情结”,当地家长对于这些公立名校的认可度极高。
华中地区的公办和民办国际学校数量几乎持平,而且公办学校更受当地市场的青睐,一方面这与当地根深蒂固的“洋高考”思维有关,另一方面,家长们会考虑性价比,在不过度关注全人教育理念,确保可以把孩子送出国的前提下,家长们偏向费用较低的公立学校国际部(班)。
华中地区国际学校发展机遇
国际教育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华中地区,它仍处在不断摸索和有待完善的发展阶段。虽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但华中地区把握住发展机遇,依旧有翻身的可能性。
政策鼓励
2017年1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按照税法规定办理非营利性组织免税资格认定后,符合条件的收入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保障举办者合法权益,2016年11月7日前设立的民办学校,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终止时,举办者在2017年9月1日前的出资可纳入补偿或奖励范围,清偿后的剩余资产可按不高于经确认的出资额返还举办者,仍有结余的,可视情况给予举办者学校净资产(扣除国有资产、捐赠、土地房产增值部分)15%的奖励。
2019年1月2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布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从总体要求、加强党对民办学校的领导、实行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完善扶持政策措施、规范民办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等多方面对办学作了明确的细则要求,以此促进湖南地区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意见》提出放宽办学准入条件,社会力量投入教育,只要是不属于法律法规禁止进入以及不损害第三方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国家安全的领域,且符合当地教育发展的需求,具备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政府不得限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相关扶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虽然近年来,华中地区各省政府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要求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管,但其中内容也涉及到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帮助民办教育发展扫清障碍。对于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政府也持开放态度,这为民办国际化学校在华中地区的落地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经济发展潜力大
湖北地处中原核心区域,属荆楚之要地,它有着得天独厚地理优势。近年来,武汉市政府大力发展经济,增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已引来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争相进驻,目前已有近8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武汉,外籍工作人员子女的增多为当地外籍学校的招生营造了空间。湖南则是我国的经济和人口大省,2017年长沙gdp破万亿,迈入新的历史台阶,在全国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此外,长沙常住人口不断增加,向千万人口迅速迈进。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华中地区的高净值人群也会逐步涌现,他们对于国际教育理念的诉求势必会为当地国际教育市场注入活力,而市场的活跃又将带动资本的注入。传统企业转型做教育,国外优质教育品牌先后落地华中地区的场景仍旧可以期待。
国际教育市场发展空间大
近年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国际学校市场日趋饱和,已处在巩固和整合阶段,虽还有新校开办,但增速放缓。国际教育资源逐渐向全国范围内二三线城市纵深发展,而华中地区,尤其是武汉和长沙,作为中原地区核心行政区域之一,将会是民办国际化学校入住新目标。华中地区的国际教育星星之火,如果可以借助资本和政策的东风,仍有机会迎来加速发展阶段,形成燎原之势。
总体来看,华中地区确实属于国际教育洼地,办学者面临着政策变动、国际教育观念滞后、民办学校生存空间遭受挤压等问题。华中地区国际教育的完善需要各方倾心注力,当政府不断完善鼓励和监督机制;当专注于教育本质的学校和机构百花齐放;当教育界人士不断将更好的理念付诸实践,当地国际教育的春天也就不远了。华中地区国际教育的成熟需要自由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
相关阅读
研究报告
建校管理
人才发展
行业活动
联系我们
座机:010-52468286
手机:15010927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