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荐】基于创意场域的旧城区文创产业区空间规划策略研究——以少城国际文创硅谷为例
关于创意场域的研究是对创意产业集聚的空间组织结构、内部动因的研究。本文认为创意场域可以理解为当相关创意企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时,网络的集聚辐射产生多向联系和交流“场”,这种“场”是能够激发创新、促进学习的产业集聚形态和创意要素表达的联动关系。
从产业集聚的特征角度分析,创意场域是内外产业网络与产业要素的有效融合,是本地与国际文化的融合、是消费场景与文化内涵的融合、是工作与生活的融合。从创意产业的特征和发展角度分析,创意场域由四个层次的网络构成,包括专业创意生产商,外部社会网络空间与本地劳动力市场交织的社会空间,也包括多元扩展的城市认知与活动环境,还有多样支持的社会组织团体、活动和政府的政策与服务机构。
根据付永萍等学者的研究,将创意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分为自发集聚、市场主导、政府主导和政产学研结合模式四种类型。根据对不同形成模式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案例研究,最为重要的功能要素包括具有核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专业的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源源不断的产业人才供给和具有活力的城市空间环境 5 个方面。(表 1)
表1 四类典型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功能要素分析
首先,需要根据创意产业的一般运行规律来分析以上重要功能要素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来说,创意产业包括“创意产生”、“创意产品化”、“创意产业化”三级产业发展递进层次。
图1 创意场域功能体系模式图
创意场域功能体系由创意企业、产业配套、活力空间、城市公共配套、政策环境 5 个层次构成。其中承担产品产出功能的文创企业是整个创意场域的核心热点,产业配套和活力空间共同支撑创意场域中的网络化功能。
其中,包括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在内的产业配套是直接作用于产业发展的核心网络功能,它是多个创意企业之间、创意企业与关联产业之间、创意企业与政策环境之间的联系纽带。活力空间是间接作用于产业发展的网络功能,它将产业发展环境和城市环境连接在一起,在更大的范围内促进创意产生。城市公共配套则为保障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城市环境,而政策环境则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无形推动力。
旧城区往往是建成年代较久、人口密集、空间利用相对低效、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之困的城市区域,但因其大多处于城市中心区域,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城市活力而易于萌发文化创意产业。一般来说,从创意产业发展的视角分析,其空间特征包括以下方面:可拆除新建的空间有限且分布分散。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大型企业往往需要独立用地进行发展,但受制于日益高涨的拆迁成本,在旧城地区(特别是旧城传统居住区)进行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变得更加困难。在实际操作中,可拆除新建用于产业发展的大型地块一般分布较为分散。
街巷空间中整合了多样城市功能。在以居住功能为主的旧城地区往往人口相对密集,因此也衍生出丰富的城市生活服务功能。这些服务功能大多集中于街巷底层空间发育,成为旧城地区独具生活魅力的典型空间。大量存量空间存在更新利用的潜力。由于建筑质量逐渐不符合时代需求、传统产业和功能外迁等因素,在旧城地区逐渐产生较多的可进行功能置换和更新的存量空间。如纽约 SOHO 的产业发展正是借由此种空间形成了初步的文创人才集聚。
3.2.1 创意企业
在空间规模需求方面,一般企业规模越大其所需的办公空间规模也越大。例如,苹果公司位于加州的全球总部采用园区形式建设,占地面积逾 70 公顷,总建筑面积超过 26 万平方米;腾讯位于深圳的总部采用独立占地的办公楼形式,占地面积约为 1.8 公顷,建筑面积约为 35 万平方米。在次能级的创意企业方面,阅文集团上海总部位于张江文创产业园内的一栋独立办公楼,总建筑面积约为10000 平方米。再次能级的创意企业往往选择创意产业园区中的小型办公楼,或大型办公楼宇中的一部分作为办公空间,其办公空间从数千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不等。
在空间环境需求方面,根据国内学者黄鹤对北京朝阳区文创企业空间分布特征的实证研究,文创企业在城市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的区域显著集聚,同时小型文创企业还会围绕产业链上的大型企业、大型文化消费市场、人才聚集地等空间形成簇群式分布,美国经济学家佛罗里达也认为,创意人群对良好的城市生活与便利的服务条件有更多的偏好,需要有更好的空间环境来吸引创意阶层 。
3.2.2 产业配套
辐射范围越广、能级越强的产业配套所需的空间规模也越大。如服务于中国西南区域的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占地面积约 7 公顷,总建筑面积 13 万平方米;而服务于文创园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则一般仅需要数几十至数百平方米的办公空间。
在分布方面,产业配套会围绕企业形成簇群式分布,而由政府、产业园区管理者所提供的多类配套则一般会集中于同一建筑空间内部。
3.2.3 活力空间
活力空间是城市公共功能的一部分,也是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伦敦西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整个区域的底层空间基本被城市公园、购物街区、艺术画廊、剧院等公共空间覆盖,与整个产业集聚区高度融合。
根据旧城区的空间环境特征和创意场域主要功能要素的空间需求,构建由“核心园区+文创街巷 城市环境”为基本构成的创意场域空间模式。(图 2)
图2 旧城区创意场域空间模式
3.3.1 核心园区
利用旧城区拆改或集中功能置换的楼宇园区作为创意企业的集聚地,包括大型企业的独立办公区、多个企业集中的办公园区等集聚形式。核心园区是当地创意产业创造产出的集中空间承载。
3.3.2 文创街巷
在核心园区周边的街巷空间中利用建筑底商、小型拆改地块等空间布置多类产业配套功能,形成如艺术博览、特色商业等类型的活力空间。同时可利用街角空间、小型公园绿地等进行提升改造,形成如小型运动场地、社交空间等类型的活力空间。
利用旧城区街巷空间承载创意场域功能要素中的网络化功能,一方面在功能上形成相关产业环节、与区域城市功能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在空间上也与周边产业园区形成空间联系。
3.3.3 城市环境
在配套设施方面,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对交通、通信、电力等市政配套进行针对性强化,另一方面需根据当地居民、产业从业者的生活需求完善生活类公共配套。
在区域形象和环境方面,则需要根据创意产业的特征进行优化,包括文化标识系统的建立、街道特色环境的营造、建筑立面的创意化设计等方面。
少城,又称满城,位于成都天府广场以西,西郊河以东,是“老成都、最成都”的代表,被誉为一座城池的人文印记。少城片区除一直延续的市井生活居住功能外,已开始陆续有了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明堂创意工作区等文创产业载体入驻,更不时有“NUART 艺术节”、“悦动青羊·悦音 FUN 巷巷音乐节”等影响力较大的文创节会活动在此举行。(图 3)
图3 成都市5个文创产业集聚区分布及产业发展重点示意图
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区起步区于 2017 年 7 月被列入成都的 66 个重要产业功能区当中,是成都市五个以文化创意为主导产业的功能区之一,同时也是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创意场域核心要素初步聚集,创意环境初步显现的老城核心区域。(图 4)
图4 成都少城国际文创硅谷的区位及范围示意图
根据上位规划及成都市文创产业全景图等专项研究,结合规划区的资源禀赋和现状产业基础,确定规划区重点发展文博艺术、影视传媒、音乐演艺三大产业方向,打造成都市文博艺术、影视、音乐特色产业发展标杆,形成以这三大产业为核心动力的文创产业功能区。
在明确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区起步区的产业空间布局通过结合创意场域模式的探索,形成符合区域特征、具有持续活力的“核心热点+网络功能+城市环境”的创意场域要素核心突出、网络融合的布局模式。
4.3.1 少城可利用空间的梳理
少城作为成都一环路以内的老城区,其产业载体的布局不能像新城区那样可以有成片、成规模空白园区或大规模的文创基地,可利用资源种类较多且相对零散,首先需要经过细致、系统的现状梳理,摸清片区的资源本底。通过细致梳理出的各类已有产业载体、可拆建空间、可置换楼宇及可提升街巷院落等空间,都可作为各类产业核心、产业网络功能及城市环境提升的基础条件。(图 5)
图5 各类可利用空间分布示意图(图左)、现状特色街道示意图(图右)
4.3.2 创意场域要素构成及总体布局
在创意场域布局模式原型基础上,结合产业专项规划对主导产业的环节选择及功能载体需求,依托少城现有可利用空间,形成以三大主导产业为产业热点核心、以活力街巷为网络串联、以背景城市环境为活力氛围的的布局模式。(表 2、图 6)
表2 模式构成及载体一览表
图6 基于创意场域的核心片区产业总体布局示意图
4.3.3 核心热点布局
针对文创核心热点产业的布局,主要结合三大主导产业的产业载体规模与形式需求,满足少城核心区现状已有的文创产业载体及可利用空间的分布,同时核心热点相对集聚,能有起到较好的网络与辐射带动作用。(表 3、图 7)
表3 核心热点的总体布局一览表
图7 核心热点布局示意图
4.3.4 网络功能的串联
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区起步区中网络功能主要为活力交流与消费街巷和各类展演交流空间。其中展演空间主要打造不同规模形式的展演空间场景,布局演艺场馆、演艺厅、戏台和街头口袋展演空间;交流展示空间主要为结合居住及园区内部院落的内部开敞空间和街道交流空间;创新消费空间为结合产业主题,形成的规模集聚的临街消费界面。(图 8、9)
图8 网络功能布局模式示意图
图9 主题活力街道布局示意图、活力展演空间布局示意图示意
4.3.5 城市环境的营造
城市环境则是依托网络功能骨架,形成对产业场域核心进行辅助的外围环境,主要为人才公寓、绿地开敞空间、交通与慢行、公共服务、市政配套五类凸显城市活力的环境氛围。(图 10、11)
图10 人才公寓、绿地及开敞空间的城市环境布局示意图
图11 交通与慢行、公共服务及市政专项配套的城市环境示意图
其中人才公寓的配套主要结合少城老旧城区现状可利用院落和部分办公楼宇的提升改造,形成创客校园、人才公寓及专家楼宇等人才配套载体;绿地开敞空间是结合少城旧城更新的空间挖潜,完善城市与滨河公园、提升与增补小游园微绿地,完善开敞空间体系;交通与慢性方面,结合可更新利用地块增加片区的地下停车空间,并以滨水、城区与社区等多层次的绿道网络提升慢行功能;公共服务方面则是在完善一般生活配套的基础上,结合文创产业发展强化文体服务设施及旅游配套设施;另外针对集聚区对现代网络技术支撑的迫切需求,布局高速光纤与数据信息发布与服务中心等网络设施,实现片区高品质网络全覆盖。
在构建了产业体系与空间模式的基础上,同时也要有机制、金融、企业、人才空间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方能实现产业功能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对于场域核心热点的企业发展方面,针对主导的影视、文博等主导产业制定相应的创业奖励、优惠等激励措施;在空间利用方面,鼓励通过有机更新的方式发展企业园区或办公场地;对于集聚区内企业通过有机更新方式建设企业园区或办公场地的,根据改造建筑面积进行专项补贴。对于场域网络的支持,在资本融合保障方面,针对文创企业无形资产比重大、回报周期长、担保能力差等特点,积极推动成立文创银行,为企业提供更多样的创新性金融服务。对于城市环境的人力资源支撑方面,放宽相关专业的青年人才落户条件,保障人才住房,提供租房补贴,放宽人才公寓入住条件,降低入住成本。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城市强盛的根基,成都正处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时期,在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国际文创硅谷集聚区的规划实践,结合创意场域理论,按照资源禀赋与功能定位相匹配、城市空间与产业布局相适应的原则,以产业为核心支撑城市功能,形成产、城、人共兴的城市形态。
接下来,我们将对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区的深化推进与实施进行跟踪研究,以期通过模式的深化运用与逐步调整,真正实现产业场景与城市空间、城市生活形成良好的互动融合,在延续老旧城区活力的同时,让文创产业能够真正根植于这片土地健康成长。
(注:本文基于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区总体规划》,除已标注图片,其余图片、表格数据均来自该项目。)
(详见《成都规划》2018年第3期)
【好文推荐】产业生态圈理念在产业功能区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为例
【好文推荐】新时期产业功能区规划编制的探索与创新——以成都市绿色智能汽车产业功能区规划为例
【好文推荐】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的特大型城市中央森林公园规划研究——以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例
(长按二维码识别就可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