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企业的演变:从组织到平台

风灵 风灵 2019-03-28


文  风灵

 

经济学家很早就意识到,企业与市场是两种相对立的协调生产的方式。如科斯在著名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所言:“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科斯认为,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利用市场的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企业以命令来代替价格,以一个契约来代替一系列契约,可以减少交易成本。

 

以命令代替价格,实际上就是以指挥者的行动决策代替企业内所有人的行动决策。科斯总结为“明显地,工厂是中央集权式组织。”米塞斯人的行为理论对此分析道:“控制的拘束与契约的拘束之不同,在于人们选择所决定的范围。一个人一经决定服从于控制性的制度,他就在这个制度的活动范围以内;在他服从的时期以内,成为指挥者的行为的小卒。在这个控制的社会团体内部,只有指挥者行为。”

 

科斯从交易成本角度,令人信服地论证了企业的性质。但是,如果企业在减少交易成本上较之市场具有优势,那么,为什么企业的规模又不能无限扩大,将所有的生产纳入其中,将整个国家变成一个大的企业,取消所有的交易,从而消除所有的交易成本呢?

 

科斯认为,以命令来指挥生产也会产生成本,随着企业规模增大,代理层级增多,这种内部成本也会增大,最后达到规模与效益的平衡。但这种解释并非完美,因为如果只是内部成本问题,企业强化执行效率和奖惩机制即可,比如,通过类似军事化的方法来大幅度降低内部成本。那么,我们将看到,市场上具有优势的企业是那种纪律森严的庞然巨物,但现实却绝非如此。

 

事实上,企业的问题不在于内部成本,而在于经济计算。如前所述,在企业中,只有指挥者才做出行动,而其他人都只是工具。不管企业多么庞大,这种指挥者归根结底都是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他们指挥生产,是利用自己所能收集掌握的知识判断得失利弊。然而,哈耶克指出,除了能够收集掌握的显性知识外,更有一类“默会知识”。这些知识是分散的,个性化的,主观的,因时因地而异,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甚至拥有这些知识的人自己也无法完全表达,只能在行为也就是选择中体现。但是,默会知识对于市场交易,对于人与人的合作却非常重要。企业的指挥者无法收集默会知识,其计算就会存在误差,比如,企业中很难人尽其用,在每一个具体行动中都让每一个人扬长避短。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如果只是以命令的方式指挥生产,这种误差就会越来越明显,决策错误的成本将抵消企业减少交易成本所带来的收益。

 

近年来,信息技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导致信息成本大幅下降。对于企业而言,这既可以降低内部管理成本,让企业成为更为紧密的组织;也可以降低外部交易成本,把命令式的生产改为契约式的外包,将企业变为促成交易的平台。我们看到,现在扩展最快、最富有活力的新兴企业显然更倾向于后一种。滴滴出行,美团外卖,51talk等公司,从本质上而言都是促成交易的平台,实时发布交易机会,然后由签约司机、送餐员和签约外教等自行选择缔约与否,并可选择交易对象和交易内容。当然,为了降低交易成本,都以格式化的电子合同进行。但是,这些公司与旗下提供服务的人员的关系,已明显不同于传统的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公司并不直接向他们发布生产命令,而是规范缔约主体资格和缔约内容,用规则取代了命令。虽然也有少量强制性的任务,但具体交易主要是由提供服务的个人决定。公司更类似于收取佣金的中介,而不是直接购买劳务的雇主。

 

这种新型的企业形态兴起未久,但发展迅猛。从广义上而言,天猫商城和淘宝集市也可归类其中。显然,其优势在于,由提供服务的个人分散决策,可充分利用其主观的个性化的知识,提高每一具体交易的计算准确性,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效率。

 

有人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有利于推行计划经济。但我们知道,在计划经济下,经济决策由最高计划当局做出,类似于一个巨型企业。所谓大数据,是个人通过行为选择所产生的各种信息。而计划经济的本质是取消个人的行为选择,个人不能自由选择,这些数据即随之消失,更罔论为计划者所用。因此,如上分析,与其说信息成本的降低有利于集中决策的计划经济,不如说更有利于分散行为的自由市场。


(不好意思,前段时间搬家,接着去日本旅游,上网不便,一直未能更新,让大家久等了!感谢关注的各位亲不离不弃~~)


相关文章:

消费者主权与产业政策

卡通版《通往奴役之路》

饺子的扩展秩序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消费者主权与产业政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