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母与孩子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在首届国际少年儿童文化交流年会上的演讲

曹专 生命教育网 2021-12-24

      2018年12月15日下午,由中国儿童中心对外交流中心主办的“拥抱新时代”首届国际少年儿童文化交流年会在中国儿童中心成功举办。各国驻华使馆特邀大使、参赞及其家人;有关部委领导、教育机构代表、非遗传承人,中国儿童中心领导、学员、家长、教师代表出席了此次年会。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曹专受邀在年会上发表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大家好:

      感谢中国儿童中心余冬云老师的邀请,让我有了这次演讲的机会;

      也感谢我的女儿上上的启发,让我有了这次演讲的内容。

      上个星期的一天,我对上上说:“我要带你去参加首届国际少年儿童文化交流年会,我有个十分钟的演讲,你认为我讲什么好呢?”她脱口而出:“讲世界儿童和平共处吧。”我心头一动,觉得和平共处这个主题很好,但世界儿童范围太大,于是联想到父母与孩子和平共处。因为前段时间我在全球明教育论坛上听一个孩子说:“现在的孩子每天和父母说话不会超过十句,孩子都被父母毁掉的!”我也听到过许多家长的抱怨:“现在的孩子太不听话了,真让人生气!”可以说,父母与孩子相爱相杀,不能和平共处的例子遍地都是,有的甚至还酿成了令人痛心的悲剧。不能和平共处的场景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一个硝烟弥漫的集中地,那就是写作业的房间,有人总结说:“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写作业时,鸡飞狗跳。”网上有一篇阅读量很高的漫画文章《一位母亲辅导作业神经分裂全记录》,让许多父母感同身受。

      由此可见,父母与孩子和平共处实在太重要了,它关系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生命质量啊!

      那么,父母与孩子怎样才能和平共处呢?为了获得这个全世界父母都想获得的答案,我上个星期连续请上上喝了好几次东西。我们边喝边聊天,有时还带着笔和本做记录。虽然她知道我请她喝东西是“有目的”的,但她还是很认真的说了许多心里话,小孩子基本上是不撒谎的。我问她最多的是,“要保持和平共处,你希望父母怎么做?”她说了好几条原则,有的还用例子和故事来说明,后来她还兴致勃勃地把这些进行排序,分为金牌原则、银牌原则、铜牌原则。我梳理后一看,这竟然和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国与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非常类似。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这五条原则。

      第一条:互相尊重

      上上把这条列为了金牌原则,排在了“不打人、不骂人”前面。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大人经常不站在小孩子的立场想问题。她举了一个例子,父母经常会扔掉孩子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在大人眼里没用,对于孩子来说却意义非凡。这对于我们的启示是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需要、感受和想法,如果这些需要、感受和想法总是遭到忽视、否定甚至是控制时,互相尊重就无从谈起,和平共处就不太可能。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散文诗《孩子》里有一段很好的话:“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父母是弓,孩子是箭,箭终究要射向远方,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的身旁。父母要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和成长的权利,不要包办代替,不要过度保护,用上上的话说就是不要瞎操心,孩子的成长和幸福都是“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去经历、去实现。互相尊重,是和平共处的首要原则。

      第二条:不打人,不骂人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打是亲,骂是爱;刀子嘴,豆腐心。”这其实是狡辩和借口。我们经常听到一首歌“好爸爸、坏爸爸,打起屁股啪啪啪”,这其实是无奈和自嘲。真正的爱里,没有暴力,只有亲昵;没有声色俱厉,只有和颜悦色。“打孩子、骂孩子”一定是会让孩子伤心的,一定是不利于父母与孩子和平共处的,我曾问上上最讨厌我的行为是什么,她说是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打过她的屁股,她现在想忘也忘不了,可见,打骂造成的伤痕是多么地难以褪色。

      第三条:不比较,不唠叨

      比较和唠叨是很多家长常见的行为,“隔壁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是令所有孩子头疼的一道魔咒。关于不比较,上上特意给我讲了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女士写的《表哥驾到》,大致意思是“主人公的妈妈念叨他表哥的各种好,而主人公又无意中听到表哥的妈妈念叨他的各种好,主人公和表哥真是难兄难弟,都被自己的妈妈比较而弄得灰头土脸没有信心”。关于不唠叨,上上给我讲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她说本来想去写作业了,听到大人一唠叨,就反而不愿意写了。这让我想起了《大话西游》里的悟空,他认为唐僧的唠叨就像苍蝇一样烦;也让我想起了马克吐温的一个故事,牧师的唠叨,让他背道而驰。

悟空:大家看到啦?他没事就长篇大论婆婆妈妈叽叽歪歪,就好象整天有一只苍蝇,嗡......对不起,不是一只,是一堆苍蝇围着你呀,嗡......嗡...嗡...飞到你的耳朵里面。救命啊!救命啊!(悟空倒地翻滚,异常痛苦。)

有一次,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很感人,就掏出自己所有的钱,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马克·吐温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募捐时,马克·吐温不仅不捐款,还从盘子里拿了两元钱。


      第四条:多表扬,多送礼物

      《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中提到:肯定的言词、投入的时间、用心的礼物、服务的行动和身体的接触是爱的实际表现,表扬和送礼物是拉近人与人距离的很好的办法,因为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认可和关心的需要。关于表扬,我跟大家分享一首我写的童诗《耳朵放哪了》:

      学会表扬,是生命中重要的功课。大家同意吗?

      我再给大家分享一段生命经历:我带女儿走天下。我曾经用40天的时间,带上上走了30个城市,第一次是从北京站出发走京沪线,第二次是从北京南站出发走齐鲁线,第三次是从北京西站出发走京广线,我们游历了许多地方,遇见了许多朋友,收获了许多快乐,我想这是到目前为止,我送给上上的最特别的礼物。

      点击阅读:我的生命实验:带女儿走天下

      第五条:不任性,不固执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国家需要改革开放,个人也是一样。改革,就是要改掉陋习和不足;开放,就是要学人优点和长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从而遇见更好的对方。有个《买碗》的小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任性和固执,实质上是固步自封,拒绝成长,这不仅招人讨厌,而且易起冲突,不利于和平共处。

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依次与其它碗轻轻碰击。碗与碗之间相碰时, 立即发出沉闷、浑浊的声响。 他失望地摇摇头,然后去试下一只碗…… 他几乎挑遍了店里所有的碗, 竟然没有一只满意的。就连老板捧出的自认为是店里碗中精品,也被他摇着头失望地放回去了。老板很是纳闷,问他老是拿手中的这只碗去碰别的碗是什么意思? 他得意地告诉老板,这是一位长者告诉他的挑碗的诀窍:当一只碗与另一只碗轻轻碰撞时, 发出清脆、悦耳声响的, 一定是只好碗。老板恍然大悟,拿起一只碗递给他,笑着说: “小伙子,你拿这只碗去试试,保管你能挑中自己心仪的碗。” 他半信半疑地依言行事。奇怪!他手里拿着的每一只碗, 都在轻轻地碰撞下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惊问其详。 老板笑着说: 道理很简单,你刚才拿来试碗的那只碗本身就是一只次品,你用它试碗那声音必然浑浊。你想得到一只好碗,首先要保证自己拿的那只也是只好碗…… 做更好的自己, 才能碰见更好的对方!


      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父母与孩子和平共处的五条原则》:“互相尊重;不打人,不骂人;不比较,不唠叨;多表扬,多送礼物;不任性,不固执。”这对于父母与孩子都适用哦,不信,你们就试试看。

      最后,我给大家朗诵一首香港中文大学学生戴畅写的诗: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生命匆匆,我们都要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和平共处,我们一起为人生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曹专简介

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生命教育网主编、《生命教育系列读本》主编、《生命教育》教材副主编。微信号:15911015618。更多演讲和文章点请以下链接阅读:

1.曹专:在《中国少年儿童安全自护能力调查报告》发布会上的发言

2.生命教育的关键词——在第四届全球青少年未来领袖论坛上的演讲

3.曹专:我在新德育G20高峰论坛上的十分钟演讲

4.曹专:在“全国课改名校即墨28中高效课堂暨和谐德育现场会”上的发言

5.曹专:在重庆市江北中学集团化办学阶段性成果展示暨第七届生命教育展示周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

6.曹专:生命教育在校园的有效落实——简评十堰市东风教育分局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7.曹专:教育做不到的,时间能做到

8.培育完整的人:生命教育的七个理念(上)

9.培育完整的人:生命教育的七个理念(下)

10.曹专自撰联:总怀琴心剑胆,何惧牛鬼蛇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