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业超级大瓜及背后的资本博弈
封面图为艺术家Fernando Botero2003年的作品
不好意思,这篇可能是我有史以来“马赛克”最多的文章,因为相关的人和品牌正在走劳动仲裁,而且品牌又过于强大,只能各种隐藏信息。
年初的时候,也许关注我微博的读者看过我的一条信息,大致意思是知道了一个时尚业的超级大瓜,太想写了,但怕吃官司,只能憋着。
其实当事人从一开始就允许我写,我也问清楚了前前后后,但是后来我们合计了一下,还是匿名比较好,以防万一,毕竟他最主要的诉求是要回设计款项,并且已经在走法律程序,问题不大。拖着没写就是觉得纯粹爆个料,还得各种匿名挺无聊的,咱又不是娱乐圈。
为何又写了呢?
今天,一位朋友给我发了一条知乎的链接,报道某品牌(跟瓜无关的品牌)的稿子,问我这个品牌怎么样。报道上写的如何如何好,我简单分析了一下,品牌非常强大,结合社会需求和它自身的产业布局,也确实不错,但是能否达到那样的高度我打个疑问号。为啥呢?因为突然被媒体关注的时间点很微妙,更像是想走资本运作,提前炒火吸引资本的关注,之后好卖个好价钱。当然,这只是非常个人化的分析,没有证据,我也跟朋友强调了这一点。
之所以如此阴谋论,就是因为前面提到的超级大瓜,以及所涉及的资本博弈。
我先说瓜本身,然后再说资本的部分。
朋友小天(匿名)曾经给一个非常非常非常知名的集团A旗下品牌B做设计,但是不属于品牌设计师,相当于外包了所有服装和配件的设计。他与品牌在前三季合作正常,付款也正常,到第四季和第五季就一直不给钱,两个季度加起来钱不少,因为当时遇到了疫情,又涉及国内外的工作沟通,所以很多事情没有及时反馈,这也是造成他为什么第四季做完没拿到钱但还是做了第五季的原因之一。好在签了合同,其中有一条“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取消”。
但是,品牌B单方面毁约了,理由是集团A内部调整。品牌提出用一个“打包价”支付欠下的两季费用,如果小天不同意,那就一分钱也不给。
是不是觉得这也太没道理了,为什么敢?
表层的原因:品牌B背后的集团A太有名了,比较强势,它可能觉得设计师一般不敢真的跟它斗,而且好多设计师也可能怕麻烦,如果走法律渠道,即便赢也要拖很久,还不如爽快的接受对方开的价码。但小天显然不是这样的心态,他气得不行,就是要讨回公道,哪怕耗再久,再就是他不缺钱,活比较多,等得起,他也相信自己能拿回钱,毕竟有合同。
可能你们觉得这算什么大瓜,不就是经济纠纷嘛。
可我第一次听到时,嘴巴张老大,真没夸张,因为涉及的集团实在太有名,更重要的是,从外界报道来看,品牌B太高级,完全不是会干这事的这种。
因为小天给品牌B也干了两年,非常深入的那种合作,设计、打样,甚至与工厂对接全部是他在做,所以对品牌的情况很了解,运营情况也了解。我从他这里知道的B的状况,与B在媒体报道的情况,以及B产品的高级调性差别太大了,就是你完全不会想到,一个这样的品牌内部管理能混乱成这样。
为什么会这么乱呢?
这就涉及一个堪比电视剧的剧情,以下部分你就当看小说梗概,我不对真实性负责。
又得加新的化名。。。
才华横溢的设计师X与顶级集团A达成合作,创立了品牌B,X只会做设计,但是不会搞管理,后来邀请了Y来负责品牌的整体运营,由于该公司涉及几个国家办公,所以主脑们并不常见面,Y大部分时间在公司所在国家。小天是公司外部合作的设计师,X与Y有时候会给小天提不同要求,但因为大家又常常不在一个国家,沟通不一定那么及时,加之X比较随性,对很多事情没有太在意。小天与公司的合作出现问题,首先是因为X,但是Y加了把火,具体怎么操作的就懒得写了,总之,Y没有好好解决这件事情的意思,反而搞得更加混乱,Y也知道如果他没有处理好这个事情,小天会起诉,如果捅到总部A集团,挺不好看。
为什么Y在这个事情上不作为,反而悄咪咪添把火?
我听到这的时候,觉得Y的做法很奇怪。
小天最后才发现,他被人当枪使,原来Y就想让这个事情捅到总部,让总部认为创始人X不行,希望总部踢掉X,自己取而代之,或者加大自己在品牌的权力。不要觉得这很奇怪,国外创始人离开的例子很多,因为大多都有投资,创始人不一定是大股东。Y搞的小动作也不止是小天,还有其他,能搞得起来跟X能力不行也确实有关系。
好了,这是瓜的部分。
下面说资本的部分,也正是为什么我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前面说了,这个瓜之所以在我看来很大,是因为品牌的形像过于好,一提到,业内人士大多仰视或者赞叹,报道也比较正面。
品牌方拖着钱不给,很大一个原因是确实没钱,销量真的不行,这只有品牌内部才知道。最有意思的是,就在乱得不行拖着不给钱的时候,品牌方接受媒体采访的报道,还在说销量上涨,增加开店数量。
为什么这么说?不说谎不行吗?可以不接受采访呀。
当然不行。集团A清楚自己投资的品牌B销量不行,每年的账还是要看的,连本都难收回来,更别说赚钱,那怎么办?
卖掉。
之所以有那样的报道就是为了之后出手方便,果然,一段时间后我就看到了接盘侠出现了,很高调,好多媒体都报道了。
不要担心,除了小天是中国人,其他基本是国外资本,这把没坑到我们。
多么熟悉的配方啊。本文开头我之所以对那个品牌阴谋论,就是因为大致看了下相关报道,有点那个意思,但我不能确定。
这几年发现过好几次这样的事情,突然一个品牌崛起、爆红,然后就是走资本,或者股东套现。可能有人会觉得,那人家火了有人投资不是很正常吗?我确实认识不止一个品牌、设计师本身很行,然后打算走资本的正面例子,这是正常,但本身不行,为了资本运作而联合媒体炒火就不正常。
有些看起来热闹得要命的品牌或者平台,其实不太行,就是因为不行了,才拼命搞火,想融资,或者第一轮进来的人想找接盘侠。
感觉自己这几年看得还算准,可能因为做过很久传统媒体的原因,稍稍有点新闻敏感性吧,包括媒体写文,有没有夹带私货多数时候能分辨出来。
是假好,还是真好,一直觉得就是看最最基础的东西,产品如何,老板是不是用心做产品还是用心搞事情,分析市场需求与品牌是否匹配,市场有多大容量,以品牌的能力能吃下多少。
很多时候,看产品和老板就足够说明问题,而不是单纯看报道。还有,品牌被报道的时机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发声肯定有原因,正常的扩大知名度报道、事件性报道问题不大,但如果是财经类媒体突然像发现了新商机一样挖掘某个品牌的故事,就要留意时机和行文了(不绝对啊)。
还是居伊·德波厉害呀,人家在60年代就看透了商家与媒体合谋的景观社会。
推送前给小天预览了这篇文章,他说官司还没结束,拖了一年了,品牌B一直利用各种规则搞事情延期开庭。品牌B的现状也挺有意思,新进来的大股东不是吃素的,基本上全盘操控,虽然因为那位就会搞人搞事不太行的Y,还是出了一些乌龙,但外人不太看出来。我感觉如果大股东一直这么强势,能力够的话,对于品牌可能是好事,搞不好最后真的做上去了。就希望小天赶紧拿回钱吧。
留言若有猜测文中写了谁一律不放出来,也不回复,请见谅。就当我写的小说,谢谢。
近期推送
《被一个定制耳钉的小程序搞疯了》还能看到一枚超级厉害的民国戒指
《Dior爆发史》我怎么写得这么好。。。
《谁是下一个中国时尚业巨头?》近期最喜欢的一篇分析
《鸿星尔克能否接住这汹涌而至的“野性消费”,而一跃成NO.1?》
《清代第一“潮牌”主理人有多牛》非常小众的宝藏艺术家
《Dior 新秀算抄袭吗?》设计分析
《这是什么神仙中国风!》超爱的艺术家专访
《抖音没发现,手里有制霸未来时尚业的秘方》立稿为证,这个未来会不会来
《恭喜你,走到时尚业的临界点》时尚行业的分析与预测
《Balenciaga的审丑与审美》是根据我在中国丝绸博物馆讲座内容修改的稿件
《奢侈品为什么要跟穷人做朋友?》奢侈品行业分析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在公号回复商务合作查看相关明细
是本人,不接受反驳
文刀米,媒体人、策展人、设计师,曾获中国时尚大奖年度最佳时装评论员。
自我包装完毕。
其实就是一个喜欢写稿、设计、画画、沉迷于自己厨艺无法自拔的吃货,在避免社交方面也有很强的功力。
微信公号:文刀米
微博:文刀米呀
联系:mina516@163.com
另有一堆同步更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