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投资运营:病种选择的四个维度
医疗投资运营:病种选择的四个维度
(文/看病通,微信公众号:kanbingtong)
【插播:掌柜已建“看病宝典”公众号交流群,群友有医疗健康投资人、临床资深专家、知名医疗媒体人以及医健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有意入群者(限医疗健康领域),请后台发送消息,留下“微信号+姓名+机构”,掌柜火速审核、拉你入伙!】
~正文始~
近日,掌柜和一位资深同行多次交流,核心主题是,当下医疗服务市场中,究竟还有哪些病种可作为未来投资运营的主打产品?他认为,周围血管病专科(含下肢静脉曲张、脉管病、糖尿病足等)可作为很多民营综合医院(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快速转型盈利的切入点,掌柜并不完全认同。你们知道的,掌柜最喜欢有分歧有争论的话题。站在投资和运营角度,病种选择究竟要思考哪些维度呢?这与站在医生角度不同,至少选择空间更大、实现路径更多(参见《干货 | 医生创业:病种筛选逻辑和路径》)。
一、市场维度
市场,显然是最该优先考虑的维度,主要是市场容量,具体包括市场的宽度、长度和高度。好在国内人口基数庞大,大多数病种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市场宽度除了考虑本地现有市场,还要考量跨地域市场,至少这个病种不是特定区域性疾病;市场长度,主要考量病种的延伸度和扩展度,如糖尿病足可延伸到内分泌和疮面修复等细分领域,还要考量患病人群其它多发病;更重要的是市场高度(市场成长度),即病种未来具备多高的增长空间。病种的市场宽度、长度和高度具有互动交叉性,只有综合考量,才能清晰地看到其市场总容量。
二、疗效维度
业内人都知道,在人类已知的具体疾病中,大致分三类:能治好、治不好和不治也好。治不好的病种,这属于基础科研前沿范畴和神棍骗子主打病种;不治也好的病种,则大多属于交智商税病种,主要是假药、保健品和伪宗教疗法的天然主场;能治好的病种,包括临床治愈和症状改善,即通过现代或传统的医疗技术手段实现确切疗效的病种,这种手段应该是可重复验证且有科学理论依据支撑的。疗效维度除了能解决科学合理性和商业伦理性问题,还能解决市场和运营问题。没有确切疗效的病种,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骗得了部分人骗不了所有人。在愈加透明的信息时代,无口碑传播属性、“打一枪换一地”的病种,势必无多少生存空间。
三、经济维度
投资和运营,至少主要目的之一是营利。经济维度主要考量的是,要么具有均次价值性(单价较高),要么具有重复消费性(复诊率高),要么具有集约效率性(时间短、周转快、效率高)。总之,病种要具有经济性。当然,这三种属性不是完全独立的,既可以交叉,又可以集合,只是各自侧重点不同罢了。如果能集合这三种属性的病种,自然再好不过了,如皮肤美容、注射微整形就具备这种特征。
这里,有一点要特别提醒,经济维度和支付模式紧密相关。如果是自费病种,均次价值性、重复消费性和集约效率性都要考虑。如果是医保病种,就要视情况而定了。当前,超级医保局正在推广试行DRGs付费制度。在药品耗材等费用被强力压低价格前提下,理应重点考虑集约效率性,选择符合医保控费趋势且高发病率的病种,从而实现病种的经济性。
四、策略维度
策略维度,是既被重视又易片面的思考维度,主要包括自身维度、对手维度和目标维度。自身维度,即对自己的基础、资源和能力做一个客观分析和评估。说白了,有些病种别人能做,自己未必能做。对手维度,主要看竞争激烈程度和对手多少强弱。目标维度就相对复杂一些,要根据投资运营具体目的,策略性地选择病种,还要考虑特定时期的随机应变。
当然,目标维度也和自身维度、对手维度紧密相关,这属于经典管理学范畴,可用SWOT模型辅助决策。当前特定的投资环境下,“活下去”无疑是首要目标,病种选择的短期目标优先级要高于中长期目标,做精做细要好过做大做强,要踏实地靠自己业务生存,而不是靠做梦画饼输血活命。
最后,回到掌柜和同行观点不完全一致的现实案例上来,为啥掌柜并不完全认同他的病种选择呢?
该同行前年投资运营了一家综合医院,开业运营两年,目前仍未收支平衡。该院虽在直辖市,但地处边远郊区,医院用房为工业厂房改造,房租便宜,已有医保。目前,医院定位以老年病为特色。显然,老年病不是某个单一病种,老年(病)医院也不是专科医院更不是专病医院,而是综合医院。但无论是专科还是综合,都需要有个具体病种做投资运营切入点。
同行之所以选择脉管病、糖尿病足和下肢静脉曲张,主要因为这些病种市场够大、疗效确切、目标群体相对集中、消费单价较高(如张强医生集团,下肢静脉曲张单腿2.8万元)、竞争对手少且竞争程度低(相对热门病种而言,属于典型偏门),住院还可走医保。
掌柜认为,从市场、疗效和经济三个维度,周围血管病专科诸多病种确实都符合。在策略维度中,其自身维度和对手维度也都没问题,唯一有争议的可能是目标维度。他的短期目标是尽快扭转亏损局面,中长期目标是形成可复制的成功模式,收购或托管运营不佳的综合医院(备选标的据说就有八家)。
从目标维度上看,周围血管病专科诸多病种可能不是他的最佳选择。一是目标群体多为中老年人,其网络信息获取主要靠子女转达,信息传递通道存在滞后性(网络推广能力为该同行核心竞争力之一);二是这些病种中,除了老烂腿、严重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曲张夏秋季影响美观(爱穿裙子的年轻女性尤其在意)等,多数属于慢病且大多无明显不适症状,普遍就诊意愿并不强更不迫切。显然,这些病种属性不太契合快速扭亏为盈的短期目标。对于其它运营不佳急需转型突破的综合医院而言,同样如此。
掌柜认为,疼痛科病种(如颈肩腰腿痛)可能比周围血管病专科病种更适合,不仅以上四个思考维度都契合,还具有更长远的发展性。不过,同行在周围血管病专科研究颇多,但对疼痛科尚未深入了解。在掌柜提出异议后,他以四川一家据说月收入已达六七百万的周围血管病专科医院作为其观点佐证。掌柜觉得,这和医生创业类似(参见《独家 | “做自己最擅长的”或是医生创业最大误区》),也可能属于“手握锤子、放眼望去、尽是钉子”的思维误区。每个人做选择,都在和“沉没成本”作斗争,往往忽略了“机会成本”,从而可能失去更好的机会收益。即便四川那家专科医院真的很成功,还应深入了解人家是怎么起来的,究竟用了多长时间?倘若是经过多年积累才获得成功,就未必适合急需短期扭亏为盈的转型医院。
掌柜观点,仅供参考。客观讲,同行选择周围血管病专科作为切入点,并没多大问题,只是未必最优选择,疼痛专科病种至少是个备选项。病种选择,从投资和运营角度,我们要学会多维度综合思考,尤其要避免受专长和经验等沉没成本拖累而限制了选择空间。其实,人一辈子都在“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中做出抉择。投资、创业如此,人生更是如此。能不受“沉没成本”束缚的人,往往能笑到最后。
顺便啰嗦下,目前业内已有不少以老年人为目标群体的医院。然而,总体而言,大多把老年(病)医院当成康复医院或护理院甚至养老院做。这种投资和运营思维,显然有点Low。老年病医院完全可按照综合医院的思路来运营,围绕老年人目标群体,其实很多热门专科和偏门专病均可植入。
如眼科有老年性白内障和糖网病,外科有下肢静脉曲张和骨伤,中医科有脉管病和糖尿病足,内科有“三高”专病,还有口腔科、疼痛科等诸多病种。除了妇产科、儿科和医疗美容科外,综合医院常设诊疗科目中,基本上都有可切入的老年病具体病种。更重要的是,这些病种中有不少自身就具备疾病相关性,如糖尿病在内科、外科、眼科、疼痛科和中医科均有交叉,在均次费用、床位周转、医保自费等方面也有诸多互补。
~本文终~
媒体若需转载,可留言申请“开白”。文首作者署名“看病通”,来源:“看病宝典”微信公众号(ID:kanbingtong)。
热文导读:
有料有干货、有趣有态度!我就是掌柜:双子座直男、本科双学位、经济学硕士、资深医疗人、从业十余年、投资兼管理、工作亦生活、跨界也快乐。
欢迎转发留言、好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