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本科生活,从院士的千字邮件开始......
编者按:听院士和知名科学家讲课是什么样的感受?在国际一流平台做科研是什么样的体验?聆听名家大咖讲座、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有什么样的收获?国科大自2014年招收本科生以来,依托科教融合办学优势,致力于培养一批追求科学梦想、献身科学事业、励志科技报国的“强国一代”。本期,让我们一起聆听国科大2020届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危欣的科研成长故事。
我每个学期的成绩,李老师亲自过目,并指导出可进步的空间。严谨之至,我也不敢懈怠。仔细思来,李老师的严谨细微,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我学习和生活的“标尺”。
大一暑期时,我参与了国科大的科研实践。考虑到早晚高峰,李老师为我申请了中关村相应住宿,并把我托付给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助理张珍老师。此后,张老师一直关注我的动态,“无论何时,都可以找我谈心。”张老师的话,暖意流淌心间。
李家春院士课题组暑研汇报前
国科大的课堂十分有趣。其中,物理学院郑阳恒老师的原子物理课,更是让我难忘。他讲课逻辑清晰、生动形象。或许因为如此,我被粒子物理深深吸引住了。大二时,我成功申请加入到郑老师的课题组,做深入了解和学习。
在国科大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如果冬天你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看到一个骑着电动车、戴着帽子的赶路人,大概率是郑阳恒老师。”虽然郑老师事务繁忙,但他坚持给本科生开组会。
记忆最深的是,大四时,为了更好地开拓视野,我准备申请出国留学。在准备申请材料时,我发现推荐信不够,心急如焚。后来,我硬着头皮走进了郑老师办公室,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需要推荐信。”
郑老师看我满头大汗,安慰着说,“你这个成绩有什么好担心的,别着急,我给你写推荐信。”此话一出,如定海神针,我整个人杵在那里喜极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想,我能顺利申请到斯坦福大学全奖直博,郑老师的鼓励和推荐功不可没。
我收到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全奖博士offer
大三时,我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并加入该校物理系Feng Wang教授的课题组,参与相关研究。组里的伯克利博士Emma C. Regan师姐和王丹青师姐手把手教我做实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了无数次实验失败,我们终于光学测量到了TMD超晶格中的莫特绝缘态。就这样,我有了第一篇Nature,虽不是前三作,但辛勤付出和教授的认可,让我此次访学,收获颇丰。
伯克利博士EmmaC. Regan师姐(右一)和王丹青师姐(左二)
访学归来后的大四,我加入物理学院周武老师的课题组,参与电镜实验。在一年前的物理专业讲座里,我认识了周老师。因为访学,一年之后我们才真正开始这段师生缘分。
受疫情影响,由于无法实地做实验,我与周老师商量后,毕业论文改成理论计算。当我提交毕业论文初稿时,周老师细心批注出了40多个错误。每一个都精确到句,甚至措辞、标点,大国工匠,如是而已。
周武老师(彭潇珂 摄)
2020年,我如期本科毕业。考虑国际疫情形势,我决定延期一年入学斯坦福大学。得益于国科大科教融合优势,我们可以选择进入相关培养单位继续做科研。因此,我申请加入了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张广宇老师的课题组。
本以为这一年自己很难融入,但每次去研究所,除了张老师的关心,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时东霞老师和杨威老师也经常热情问我近况,打消我的顾虑。
张广宇老师(左二)
除了这五位老师,国科大还有许许多多关心我们的老师。
国科大招生办冉盈志老师,一直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动态;本科部潘林敏老师对学生也关爱有加;访学办张金辉老师随时了解学生去向;物理学院陈梦梦老师年轻积极蓬勃;物理学院张海龙老师虽然喜欢“抬杠”,但工作上一直尽责尽心。
如今,我即将踏上斯坦福大学深造的旅程,攻读凝聚态物理方向博士学位。回首国科大本科生涯,惊心动魄又平淡朴实,在良师益友的帮助下,在国科大提供的广阔平台支持下,我们不断披荆斩棘、自由探索、拓宽眼界。
难寻少年时,总有少年来。
最后,我想用《驯龙高手》片尾小嗝嗝与无牙仔分开时的《Together From Afar》作别:“You and I we’ll say all of our goodbyes,when will I see you again.”
国科大2016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合影
阅读推荐: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文字/危欣
图片/危欣提供
美编/何邦彦
责编/李文毅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