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 大师眼 ] 那些战俘的照片,除了残酷,也有感动

摄诗 摄影与诗歌 2022-03-28

“最好的照片通过细微差别来区分自己……一种微小的关系——要么和谐,要么不和谐——创造了一张照片。“


——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

[ 大师眼 ] 光怪陆离世界里的影像先驱



恩斯特·哈斯,1921年出生于奥地利



恩斯特·哈斯是上世纪顶级黑白摄影大师之一,却获封“色彩魔术师”,一举颠覆传统摄影。他是老一辈摄影家中将彩色摄影推向一个高峰的大师,他的作品改变了很多人对彩色摄影的观念和创作。哈斯曾被美国《大众摄影》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有创作思想的10位顶级摄影大师之一。

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注:文字部分摘选自网络采编 | 摄诗


一辆开往维也纳南部火车站的火车带来了一群特殊的旅客。
他们是从东欧被释放回国的奥地利战俘。


此时,站台挤满了人群,他们都是等候归来战俘的家属。


满怀着重逢的喜悦与期待,这样珍贵的瞬间被镜头记录了下来。



那是1947年,他们都是熬过二战的英雄,摄影师则是一名年仅27岁的奥地利小伙子,他给这组照片取名为《归来的战俘》。



这组照片被大名鼎鼎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相中,“伯乐”邀请他的“千里马”到巴黎加入新成立的马格南图片社。

这个寂寂无名的年轻摄影师名叫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


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1921-1986)

对于立志以摄影为生的哈斯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开端。


哈斯的爸爸奥地利政府中的一位高级官员,业余爱好是摄影;母亲酷爱艺术,“业余爱好”是培养哈斯的艺术细胞。

他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看到了一张摄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玻璃底片,父亲常常在自家的小暗房里冲洗照片。

这是小哈斯对父亲的记忆,也就是这段记忆,促使哈斯走上了摄影的道路。


1951年·最后的聚合渡船 埃利斯岛

玻璃底片像是父亲留下的教导,指引着哈斯成长的道路。后来,当哥哥问他将来靠什么为生时,连一台像样的相机都没有的哈斯脱口而出:“照相机”。



为了得到一台相机,哈斯用分到的一块20磅重的黄油从黑市上换来了平生拥有的第一部相机--Rolleiflex(禄来双反)。要知道刚在二战中战败的奥地利,奇缺的粮油可比钱值钱。


一块黄油换来的禄来双反是他早期的创作工具,他用它拍摄黑白照片,后期又转用徕卡,并将徕卡持续用了一辈子。

哈斯的黑白摄影并不局限于某个题材,从人到自然,从欧洲到美国到亚洲,人与国家与地理,凡是他认为值得的画面都可以成为摄影题材。


1956年·摄于巴厘岛
 
这是哈斯为爱因斯坦拍摄的肖像,1951年摄于新泽西,这张把爱因斯坦工作状态表现出来的作品在当时造成了轰动。



哈斯喜欢抓拍人物,让人物在黑白之间动起来。这样的拍摄手法在胶片时代考验的不仅是金钱,更考验敲击快门的时机。

1952年·John Huston

1978年·Herbert Von Karajan 摄于萨尔斯堡

当他把人物与国家地理结合起来创作时,一个国家的人文随即跃然照片之中。

光影下安睡的埃及男孩,战争废墟中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与步履蹒跚的老妪如出一辙,伦敦的绅士、意大利的牧师、西班牙的斗牛……你能透过人物了解这个国家的风物。

1954年·埃及男孩

二战时期的维也纳

1951年·摄于伦敦

1953年·牧师 摄于意大利

1960年·摄于内华达州

1950年·摄于西班牙

1952年·希腊

哈斯这样表现美国:一边是定居的城市纽约,一边只是路过的新墨西哥州。

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新墨西哥州破败且空旷,新奇又陈旧。



20世纪的纽约,拥挤且繁华,哈斯用常见的街头和平凡的人物作为题材,表现一个处处迸发着生机的时尚大都市。

1950年·摄于纽约

1958年·摄于纽约

195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游行 摄于纽约

1962年·George Balanchine 摄于纽约

1968年·芭蕾舞者 摄于纽约


1969年·Helen Frankenthaler 摄于纽约


他还拍摄了不少国家地理风光黑白作品,大多数风光作品使用10英寸负片拍摄。

他的摄影世界形成一道似有若无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从个人展览到大型展览,从报纸到杂志,足以为他的摄影成就加冕。


1952年·人行道 摄于纽约


1966年·摄于纽约


哈斯的一生,是黑白摄影承继与彩色摄影开创的结合。

他用纪实的手法拍摄黑白作品,把所见的黑暗与光明作为取景素材,冲洗出一张张人前人后的黑白摄影。



他又以大量实验性的手法创作出形形色色的彩色照片,大胆的把玩光影艺术,在光怪陆离的影像世界里做一个先驱。


加入马格南社三年后,30岁的哈斯到美国纽约定居。

他在纽约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彩色摄影师,作品发表《生活》杂志上,这也是最早刊登纽约这座城市有关彩色摄影随笔的杂志。



对哈斯来说,这无疑是一份最完美的工作,他在靠“照相机”为生。

20世纪50年代,黑白摄影仍然占据摄影界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彩色摄影只是一个次要的媒介。

但在拍摄过程中,哈斯发现在彩色中他能最好地捕捉到城市的神韵和日益发展的刺激。



哈斯最著名的作品,是他1953年在《生活》杂志上刊登的《一个神奇城市的面貌》。

这组彩色照片,运用幻影和抽象的手法,把纽约这座国际城市表现得色彩缤纷、光怪陆离。



《生活》杂志的主编为这组作品配了一段热情洋溢的按语:

纽约吸引着人们,同时也向艺术家提出挑战,因为纽约城已被大量的不同艺术表现方法所描绘,但新的探索者总是在寻找更新的奇迹出现。



两个月来,恩斯特·哈斯每天都在研究纽约城人和空幻景色:人来人往中彩色构成的图案、微微晃动着的反光。



哈斯把各种真实变成了非真实,在无生命的东西中注入了生命。

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这座城市,试图将自己从过去的旧习惯中解脱出来,拍摄能使观众感受到美妙的第四度空间的画面。

哈斯将摄影的艺术与其他艺术进行通感对比:

“这种美妙不是存在于一瞬之中,而是存在于许多动态的变化之间。

在听音乐时,你绝不会只去欣赏其中的某一个音符,而是欣赏一首乐曲,一段旋律。

在舞蹈中,也不能仅仅欣赏某一瞬间的动作,而是欣赏在时间和空间里不断变化的舞姿。”



他继续从事彩色摄影,辗转各国用色彩捕捉城市与风景,威尼斯城、德国、喜马拉雅山以及所有令他着迷的美国风情都在激发他的摄影欲望。



怀着对摄影的爱与彩色的期待,他这段时期的作品以其轻松柔和的色调,或深沉强烈的阴影来表现情绪,试图去调动色彩与光源以配合他对彩色摄影的思考。


 
50年代初期,哈斯开始逐渐摆脱纪实的手法,并且花费了许多时间,为书籍和图片杂志拍摄彩色摄影小品。



在拍摄过程中哈斯遇到了困难,他使用的慢速柯达克罗姆彩色反转片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成片并不理想。

偶然间他发现通过轻摇或移动相机,人为有意识地使动体虚化,能表现富有动感的运动场面。



他开始将这种技术运用到日常拍摄中。


斗牛,力量与狂热的碰撞。



赛马,速度与激情交织。


还有各种体育运动的照片。



哈斯以斑驳的光影重新营造了一个充满动感和力量的世界。



到了60年代,哈斯主要从事艺术摄影创作,他开始从单幅摄影和组照摄影转向"视听摄影"领域。

用成组的幻灯片图像经过编辑之后再用多台幻灯机投映,在投映过程中可以使作品渐入、渐出、叠加,产生多幅图像的渐变转换效果,除了变幻的影像外他还额外加上音乐和解说。

听起来像是幻灯片式的电影,而这就是他将摄影艺术扩展后的天才创作。

这一时期,哈斯比较著名的"视听摄影"作品有《花展》和《创造》等。


或许是花的盛开带着浓烈的生命气息,或许是花开的姿态过于妖娆多变,符合哈斯的摄影审美,晚年的哈斯对花情有独钟。

他拍花,拍花的细节,永不凋零。



哈斯是名副其实的"色彩魔术师"。

他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还有一双敢于将色彩当做调料的手,那些色彩丰富的照片在以黑白摄影为尊的摄影界闯出一片天。



哈斯不断提高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力,探讨彩色照片的审美形式,直到彩色摄影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先后不断进入亚洲各个国家,柬埔寨、不丹、巴厘岛、日本等地拍摄,他给不同的国家定制不同的“专属色彩”,真实的反应着国之特色。



自从哈斯来到纽约后,热衷于举办各种展览,有简单的个人展,有在亚洲馆和摄影国际中心举办的展览。

其中最特殊的要属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他是第一个在此举办彩色作品展览的摄影家。



1962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了哈斯的摄影作品。

时任摄影部主任的约翰·萨考夫斯基这样点评哈斯及其作品:“彩色摄影里的色彩,通常好似一种不相干的装饰隔板挡在了观者和图片所要表达的真实之间。

恩斯特·哈斯解决了这种矛盾,他使色彩本身的感觉成为他创作世界的主题。

没有一个摄影师能更充分地表达如此纯粹的、物理上的观看乐趣了。”


美国摄影界先驱斯泰肯评价哈斯:这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不被伦理和教条所束缚,他挣脱而出,找到了摄影中无与伦比的美。



哈斯的作品充满了真实与幻想,表达着丰富的情感,同时又从不同的视觉空间捕捉到了异常精准的表现力。


恩斯特·哈斯被美国《大众摄影》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有创作思想的10位顶级摄影大师之一。

1986年,他得到了“哈苏摄影奖”(Hasselblad Award),这是对他为摄影艺术贡献了重大成就的肯定。

同年,他在纽约死于中风,享年65岁。



恩斯特·哈斯为上世纪中叶的摄影艺术带来了更多自由的气息,创作自由是艺术的追逐形式。

时至今日,我们仍在艺术自由的道路上前行,虽千万人吾往矣。



本期编辑|大师眼编辑组


【摄影与诗歌】采编、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注明出处






摄诗文艺书店今日好书推荐

预订(60天发货)GIRL 女孩 奥山由之摄影集

ISBN:9784904635643、出版社:日販IPS
尺寸:29.4 x 23.2 x 1.6 cm
语言:日语、页数:120、装帧:平装
作者:奥山由之
出版日期:2019-09-01

颜色、声音、气味、温度。
平静和焦躁。干,悲伤。光影
心里浮游心情的动摇。
一直持续,缓慢的忧郁。

回忆起来却看不见的记忆记录。
确实,是这样的感觉。



摄影与诗歌文艺书店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直接进店

浏览观看查找


想阅读,享时光






推荐阅读


[ 大师眼 ] 那时,照片已经无能为力

[ 大师眼 ] 我用谎言反映真相

[ 大师眼 ] 尤金 · 史密斯镜头下的日本水俣病事件

[ 大师眼 ] “ 永远是七岁” 的摄影大师

[ 大师眼 ] 充满浪漫而怀旧气息的文艺经典摄影

[ 大师眼 ] 捕捉女性另类美,震撼感像一场梦

[ 大师眼 ] 裸露身躯,亦或裸露灵魂

[ 大师眼 ] 摄影史经典人体摄影(精华版)

[ 大师眼 ] 令人难忘的人道主义摄影大师

[ 大师眼 ] 如果你看到的只是情色,那是多么地肤浅


[ 大师眼 ] 摄影大师玩自拍和你有什么不同?

[ 大师眼 ] 被布列松称为老师的大师

[ 大师眼 ] 被称为魔力诗人摄影大师

[ 大师眼 ]  一个反希特勒的达达主义犹太摄影大师

[ 大师眼 ] 我为什么迷恋你的手

[ 大师眼 ] 摄影大师镜头下脑洞大开的视觉趣味

[ 大师眼 ] 120幅有关孩子的经典摄影

[ 大师眼 ] 肖像摄影的经典大师


[ 大师眼 ] 同性恋摄影大师的人像和人体

[ 大师眼 ] 马丁 · 芒卡西:动感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启蒙老师

[ 大师眼 ] 大师镜头下的梦中情人和大V

[ 大师眼 ] 10位摄影大师的自拍故事

[ 大师眼 ] 摄影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東松照明

[ 大师眼 ] 正方形的乡愁 ‖ 阮义忠

[ 大师眼 ] 谁说幻觉就不是摄影的一种真相

[ 大师眼 ] 他是独臂摄影师,也是布拉格诗人


[ 大师眼 ] 赫伯特 · 李斯特眼里的意大利

[ 大师眼 ] 一代大师罗钦科,他至死也没看过自己的摄影展

[ 大师眼 ] 她被逐出马格南,列入红色恐怖名单。她究竟拍了什么?

[ 大师眼 ] 世界的另一端 ‖ 索尔·莱特

[ 大师眼 ] 是否每个男人的内心都有一位洛丽塔

[ 大师眼 ] 百年前混迹于美国红灯区的"侏儒"影师


[ 大师眼 ] 用照片给你讲述诗意 ‖ 山本昌男

[ 大师眼 ] 玛格南从来不只有男摄影师

[ 大师眼 ] 用有温度的镜头,唤起人类与自然原初的精神连接

[ 大师眼 ] 她不仅是阿勃丝的老师,更是20世纪的摄影传奇

[ 大师眼 ] 11位殿堂级女摄影大师





摄影诗歌 文艺是你内心的生活态度



摄影 · 诗歌 · 艺术 · 电影 · 音乐 | 微信·zzw-1028

编辑组




点击阅读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