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在东北四平,遭遇了网大“黑帮”|文娱地理

2017-01-03 齐朋利 三声


在1990年代的《古惑仔》系列香港电影和2003年的电视剧《征服》之后,生活在这座英雄城的青年男孩们,就一直难以在影视剧中再遇到类似的“英雄”。


作者 | 齐朋利


四年前的夏天,四平市人民剧场的二人转演员张浩跟人打赌,他要拍一部一个月点击量过30万的片子,最终,这部名为《四平青年》的网络视频播放了近千万次。

 

《四平青年》所衍生的网络大电影系列(以下简称“网大”),成为互联网娱乐内容的头部。在爱奇艺发布的截止2016年11月的网大总票房榜单上,2016年11月7日上线的《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战古惑仔》获得9580982.50元的分成金额,名列榜首;2015年8月20日上线的《二龙湖浩哥之狂暴之路》,分成金额为2202511.50元,名列第七;2016年1月18日上线的《四平青年3偷天换日》,分成金额为1737212.50元,名列第十。


浩哥大战古惑仔


“融合了昆丁、盖里·奇、周星驰特色,充满了捣鼓精神,”作家王小山也是四平人,他说《四平青年》“给很多大导演一个亿都拍不出来”。

 

这些热闹的内容和数据,不仅捧红了二龙湖浩哥、蓝百万等角色,也为大众展示了四平这座英雄城的另一种面貌。换句话说,如果你想知道网络大电影到底改变了什么,那么你必须要来四平看看。

 

四平市位于吉林省,临近辽宁和内蒙古,战略地位突出。解放战争时期,“四战四平”的历史经历使其获得了“英雄城”的美誉。除此之外,市区人口60多万的四平,也是东北二人转文化的发源地,正是从四平出发,二人转扩散到整个东北,最终经赵本山等人的传播,走向全国。

 

虽然四平的二人转剧场如今只剩人民剧场一家,但是生意却相当不错——我们到达四平正好是在2016年的平安夜,即刻感觉到人民剧场的二人转远远红过附近影院里的贺岁档大片。

 

二人转的存在使得东北的演出文化异常发达,不断产生能歌善舞、热于表现的本地艺人。在东北经济下滑的当下,以直播、网大为代表的互联网娱乐内容为这些人提供了新的输出方式,某种与生俱来的幽默、张扬和自然,似乎更适合互联网传播。


四平青年传媒


《四平青年》的诞生看似偶然实则代表了一种趋势。张浩本人也想不到,二龙湖浩哥这样一个不着调同时又有点幽默和仗义的“小混混”形象会受到这么广泛的欢迎。一系列联动效应随之发生,在人民剧场基础上成立的四平青年传媒向影视公司转型,四平市也将《四平青年》视为当地的文化名片。

 

成名后的张浩走在四平街上时常常被人尊敬地喊一声“浩哥”,但他一点没架子——在过去的半年里,人民剧场门口有个乞丐每天晚上等张浩,什么时候看见张浩出来什么时候收工,张浩每天开自己车送他回去。


真实的四平青年


剧场演出


1987年出生的张浩,个头不高、肤色较深。二龙湖是四平东部的一个水库,也是他的家乡。

 

初二那年,张浩因为不喜欢英语退学,父亲本想让儿子去开出租车,但在张浩奶奶的坚持下,张浩去伊通学了二人转。在二人转学校里,老师教的是那种很传统的二人转,“动不动就哭”,这让张浩“瞅着那玩意就烦”。

 

照理说,二人转演员需要扎实的基本功,除了唱、说、做、舞,还要练习翻跟头、转手绢等绝活,整套学下来需要两三年时间。但是,仅仅9个月之后,张浩和搭档旧离开学校来到锦州。

 

“我挂着二人转演员的幌子,其实我不会唱二人转。”张浩说。在锦州的二人转剧院,他从基础的配戏演员开始做起,即等候在舞台角落里,随时配合主演演出。

 

在张浩的回忆里,锦州二人转剧院主演们好像并不喜欢自己,“很多演员演出喜欢装,我是台上台下一个样,所以每次我上台之后观众都不看主演了。”锦州的时光只有半年,张浩又转向北京演出,那段住在北京回龙观的日子也不如意,让他感觉“心里边老躁了,就跟老急眼似的”。2004年,他再次离开北京前往承德。

 

在承德演完第一天,剧院老板就不客气地表达了对张浩的不满。像之前那些地方一样,张浩觉得自己在承德依然难以久留,表演变得更加随意。第七天,他顶替另一位演员上台配戏——给吹萨克斯的主演递话筒。结果,张浩先是没留神被演员挤下台,而后又不小心把话筒掉到萨克斯里,真实的窘境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哄堂大笑。

 

突发情况拯救了张浩。从配戏到压轴的承德6年,那是他演出生涯的第一个高光时刻。“有些演员不希望观众影响他们,但我演出的时候就希望观众不太平,底下喊一嗓子我就能跟你演一场戏。”而这种所谓的“本色出演”日后也成为张浩执导《四平青年》时对演员的最重要要求。

 

2007年,二人转演出市场,乃至整个东北戏剧文化都处于快速上升期。从小喜欢二人转的李剑峰与四平文化局合作联营,承包了四平市人民剧场办二人转演出,剧场经理李平和二人转演员李野等人都是剧场最早的员工。

 

就在同一年,提倡“绿色二人转”多时的赵本山,率领旗下演出团队前往北美,这是东北二人转首次在国外进行巡演;《乡村爱情》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而这位东北文化名人所创立的“刘老根大舞台”,在巅峰时一度在沈阳、北京、天津、哈尔滨、长春、泰安等城市开设多家连锁剧场。

 

这样的繁荣让早年四处漂泊的东北民间艺人有了机会重新返回东北,回到家乡的二人转剧场中表演。张浩和另外一位通过《四平青年》成名的蓝波就在其中。


剧场演出


蓝波同样是土生土长的的四平人,还有着一份音乐教师的工作。但是相比教书,蓝波更喜欢酒吧和迪厅,不仅自己经营过迪厅生意,还在全国十几个省的酒吧和夜场里唱过歌。2008年,蓝波回到四平,开始人民剧场里担任主持人和演出总监。

 

到了2010年春节,张浩已经在承德感觉不到太多的新意,经中间的朋友介绍,离家8年的他回到四平,在人民剧场演出至今。



制造《四平青年》


四平青年之偷天换日


四平市人民剧场位于四平市铁西区,是一座能容纳800人的双层剧场。李平告诉我们,演员们通常在下午6点到达剧场,从晚上7点开始一直演出到10点,而除了除夕当晚外,整个剧场全年无休。

 

由于每天都要演出,来看演出的大部分又都是四平本地人,这就需要张浩、蓝波等演员经常看一些时事新闻、搞笑视频和段子,不断为演出增加新的内容。

 

2012年夏天,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疯传一些搞笑视频,但张浩却对这些内容不以为然。有人起哄,“有本事你拍一个”,这让东北爷们张浩第二天就拿了剧场拍婚礼的DV组织了蓝波、李平等人开拍。

 

在蓝波的回忆中,前几天大家积极性还比较高,但之后没人愿意来了,“演出完有时还要开会聚餐,下班已经快12点了,第二天早上八点排,中午能把人凑齐那都算快的。”

 

实际上,对于要拍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张浩、李平等人都没有清楚的概念。经常发生的情况是,这一场拍完不知道下一场拍什么,就这样断断续续拍了一个月。

 

在戏里,张浩变身二龙湖浩哥,蓝波则成为富豪蓝百万,浩哥进城寻仇遇到了漂亮姑娘,最终卷入了黑帮斗争。而这部片子灵感和样板来自于张浩看过的《古惑仔》,也结合了自身某些经历和平日里积攒的段子。

 

在经过两个月剪辑后,张浩在网吧将《四平青年》上传到视频网站,却引发了一场小小的热潮,其中叫好者和批评者皆有。

 

王小山如此评价《四平青年》:“融合了昆丁、盖里·奇、周星驰特色,充满了捣鼓精神,给很多大导演一个亿都拍不出来。”但是,批评者认为戏里的犯罪内容会对青少年带来不好的影响,四平市文化局甚至认为这部影片影响了四平形象,一度要求辞退演员删除视频。

 

同为四平人的王小山曾在四平文化局工作,为此亲自出面向文化局领导表达了自己对影片的理解。随后,四平文化局转变态度,允许人民剧场拍片子,但要控制某些内容。王小山也告诉这些四平青年们,“你们想要把这事儿做大,就一定要电影化。”

 

2013年,四平青年文化传媒公司成立,专门拍网络电影和广告,办公室就设置在人民剧场二楼。

 

2014年秋天,《四平青年2二龙湖浩哥之风云再起》在爱奇艺播出,从此二龙湖浩哥、蓝百万和李老八成为《四平青年》系列的铁三角。

 

不过,第二部反响不如前作,张浩反思道,“这一部笑点挺多的,但是剪片时因为人多剪谁都不对。”这一部虽然有剧本,但很多东西依然是张浩临场发挥的,“我的剧本上只有干什么为什么,具体包袱只有到现场我才知道。” 


“这是浩哥的车”


还是在2014年,张浩紧接着拍了《二龙湖浩哥之今生是兄弟》,他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剧情但苦于没钱,内容的完成度不高。

 

当时的张浩等人可能还不知道所谓的“风口”理论,他们还在一种原始的创作冲动中四处尝试。实际上,就在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二人转文化在2014年冬天开始进入某种停滞期时,另外一种娱乐方式已经开始出现,并在随后两年内成为横冲直撞的潮流。

 

2014年,爱奇艺开始首先提出“网络大电影”概念,并为其内容生产者提供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由于网大处于视频网站的自制、会员、付费、广告等多项关键条线上,很快成为继网剧之后新爆发的品类。

 

2015-2016年,各大视频网站迅速跟进,推出和加码相应政策,资本在短时间涌入网大领域,不仅制造了网大数量的激素爆炸,还造就了少数内容生产者的造富神话。

 

就在那个时候,很多从事互联网影视内容制作和宣发的公司,争相来到这座东北城市,寻求合作的办法,四平青年传媒的发展速度也开始大大加快。从2015年8月的《二龙湖浩哥之狂暴之路》开始,《二龙湖浩哥》和《四平青年》分为两个系列进行。

 

2016年1月和11月,《四平青年3之偷天换日》和《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战古惑仔》分别上线。拍摄取景地的增多以及李修贤、卢惠光等明星的加入,让《四平青年》系列上了更高的台阶。

 

不过,电影里那种接地气的、小人物对抗大力量的主题依然得以保留。张浩说二龙湖浩哥“和我很像,哪儿都像,就是一个风趣、爱打抱不平的小人物”。

 

又导又演让张浩在片场有时候会觉得“脑袋是懵的”,毕竟之后的网大拍摄迥异于二人转,又不同于之前的随意之作,于是合作方为张浩配备了执行导演和摄像团队。

 

但是,这样的操作办法又会让那种“大导演一个亿都拍不出来”的气质难以延续。“我更愿意当演员但我不导没人能整明白,我们心里想什么,什么时候甩包袱,没人知道。

 

例如,在拍《浩哥大战古惑仔》时,张浩因腰伤不得不将一场在饭店的戏份交给陈伟强执导,“我设想人要多点,现场不说话,要从李修贤的眼镜里把卢惠光反射出来,结果这块现在没气势。”

 

四平青年传媒也正设计着更大的蓝图,除了即将上映的《二龙湖浩哥之江湖学院》,《四平青年》的网剧、院线电影,以及蓝百万的独立电影也都提上了日程。

 

成名之后,四平更多普通民众都认识了张浩等人。找上门来的商演也多起来。2016年,张浩接了几十个商演,代言了一款鞋垫和本地一款名为宏宝莱的饮料。蓝波开始在各地演出,以及代言了一款面膜。

 

仗义、勇敢和幽默的“浩哥”成为当地许多年轻人的偶像。毕竟,在1990年代的《古惑仔》系列香港电影和2003年的电视剧《征服》之后,生活在这座英雄城的青年男孩们就一直难以在影视剧中再遇到类似的“英雄”。

 

在拍摄《二龙湖浩哥之狂暴之路》时,张浩的车无意挡住了在拉练路途中的坦克,面对要求挪车、肩上背枪的士兵,看车的小弟硬气回答,“这是浩哥的车”。


四平代言人


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战古惑仔


《浩哥大战古惑仔》上线前,合作方新片场举办了两场首映,一场在北京,另一场设在四平市人民剧场。

 

在这场首映礼上,四平市宣传部的各位领导纷纷出席以示支持。2016年9月,四平宣传部副部长董明源还为张浩写了一首名叫《我地家在四平》的歌曲,希望借助张浩的影响力,能够向外宣传四平。

 

12月24日晚是平安夜,四平气温达到了零下16度,这让我们这些从北京赶来的人感到十足的寒气。但是从晚上6点开始,四平人就已经踏着积雪涌到四平人民剧场。一个小时后无论是30元的低价票还是100元高价票都被抢购一空,8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

 

开场是10人的舞蹈秀,随后是唱歌、模仿秀、小品。动次打次的电音贯穿演出始终,在演员熟练而持续的开涮和刺激下,现场观众几乎每隔三五分钟就要鼓掌欢呼一次。

 

演出无疑是最好的宣传平台,除了宣传即将上映的新作品,压轴出场的张浩还直接拿着一叠自己所代言的鞋垫当道具。


浩哥代言鞋垫


根据李平的介绍,如今的二人转更偏综艺化,早在前几年四平人民剧场就请过成奎安、苑琼丹等人来演出。除了四平人民剧场,四平青年传媒在牡丹江和白城还拥有两家剧场并与十余家剧场达成合作,四平青年传媒旗下30余名艺人都将前往合作剧场演出。

 

马驰曾担任过《欢乐喜剧人》小沈阳团队的编剧,如今也加入到四平青年传媒负责编剧。现在的四平青年传媒还设立了音乐制作部门,《四平青年》系列的第三部和第四部里的音乐都是由自己制作。

 

李平告诉我们,四平青年传媒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成为一个落地的影视公司,“首先有剧场供艺人演出,之后有网剧、院线,然后艺人经纪这块有商演有代言,之后还会有衍生产品。

 

马驰认为《四平青年》系列的走红是出发较早赶上了网大的风潮。而事实上,具有猎奇性质的东北农村戏、骨子里的黑色幽默,以及荒诞情节下内含的英雄追求,是很多观众喜欢这个系列的重要原因。而这正是张浩们生活和性格的展示。

 

“其实东北喜剧、小品年年都很火,很多东北人自带幽默感。《乡村爱情》那么火就是因为大家对东北农村不了解。我身边从小就有浩哥这样的人,大哥带小弟就是很仗义的那种人。”新片场的总制片人张军和我们谈道。

 

剧场观众


目前,新片场与四平青年传媒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前者不仅负责提供资金、宣发、明星资源,还会在内容方面提供剧本架构。2016年12月28日,新片场CEO尹兴良在向全体员工发布的内部信中,宣布拆分业务线成立独立子公司“新片场影业”,并且表示《四平青年》院线版完成立项备案,最快可以在2017年底实现上映。

 

实际上,互联网内容的边界正在不断受到挑战。2016年后半年开始,网大政策出现收紧,同样需要上报审查,而诸如《心理罪》等网剧已经被要求下架。张军并不担心此类的影响,“我们都会自播自审,《四平青年》系列很少有粗口内容,归根到底这是一部东北喜剧,像第四部里化解帮派争端就是一个正能量的事。”

 

“投资不够时间也短,《浩哥大战古惑仔》多拍5天,感觉还会不一样。”张浩现在还有更多的想法,“我希望多点钱把质量做上去,能达到这个目标,我可以一分钱不要。”

 

张浩说自己手里还有一个很好的剧本,但需要遇到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人才能去做。

 

2016年平安夜当天,在整个演出开始之前,张浩穿着一件并不厚的黑色羽绒服,站在四平市人民剧场二楼的办公室里。这是他回到家乡的第七个冬天,他早已习惯了这里的一切。他时而需要低头回复微信,这是一部玫瑰金颜色的iPhone SE——他现在喜欢看快手的内容,就像他常常呆在二龙湖的摩托车出租点,听来来往往的人闲谈一样。

 

我们问他,有没有想过自己会变成今天这样,张浩摇了摇头,“没想过,我也不知道现在我是啥样。”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关键词 更多精彩文章


宋城演艺 | 逃离夏天岛 | 博纳 | 杨伟东的“马拉松” | 王菲天价票 | 鑫科材料与黄百鸣 | 短视频与竖屏 | 中日合拍动漫 | 索尼手上的I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