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衡复建筑|从西式复古到现代装饰,了解中国第一代设计师范文照

魅力衡复 魅力衡复 2022-07-04


“衡复建筑”是“魅力衡复”推出的原创专栏,请随“衡小复”一同寻访衡复历史文化风内的老房子与其背后丰厚的故事。通过读建筑、讲故事、说人物、谈历史的方式,让我们走近衡复、爱上衡复。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马路的延伸,马路的名片,则是由那千姿百态的建筑所点缀。我们以衡复风貌区内31条风貌道路为锚底,深入阅读每个附丽于风貌道路上的历史建筑与人文故事,讲述绿荫遮蔽下的物载变迁与人文情怀。



集雅公寓位于衡山路311-331号,原名会斯乐公寓、乔治公寓(Georgia  Apartments),总占地面积4213.35㎡,中间主楼建筑面积6542㎡。建于1942年,由著名的中国第一代设计师范文照开设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吴仁安营造厂施工。2005年被公布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平面呈“T”形,中间突出。衡山路321号是中部高7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两翼高4层,两侧对称逐步跌落,中部垂直白色水泥装饰带与黄色外墙面形成鲜明对比,呈现西方现代装饰艺术风格,整体造型简洁大方,此种艺术风格在20世纪40年代流行于上海。



建筑整体属现代派公寓,局部带有西方装饰艺术风格。当时设计的房型是专供简单家庭和单身者独居的住户,类似今天的酒店式公寓。


集雅公寓的标准层图纸


公寓中间单元为七层,东西尽头单元为四层,各有专门出入口。中间单元除设门厅及电梯厅外,设两个四室户和六个一室半户。公寓设备齐全但精简,每户平面采用套间和凹室布置形式,厨房和卫生间都不大,突出起居室活动空间。每户均设阳台,卧室均设壁橱,但是不设佣人房和杂间。



20世纪80年代房屋大修时,沿街立面被改为土黄色马赛克贴面。



大楼沿衡山路建造,有311、321、331号三个出入口,其余底层开商铺。东侧4层楼朝南底层有一排平房附屋。底层为商店,二楼以上为公寓住宅,每户都有阳台。建筑平面根据不规则地形设计成T字形,恰好留出进出口车道,在东南角还设置了露天停车场。


集雅公寓内景


建筑曾名会斯乐公寓、乔治公寓。“乔治”、“集雅”是英文Georgia的不同音译,也有译为乔治亚的,在西方通常用作女子名或地名。解放后一度称东风大楼,后改今名。现为民居。




中国第一代设计师范文照


左:中国第一代设计师范文照 (1893~1979年)

右:美琪大戏院手绘图,1941,范文照家属供图


集雅公寓的设计师范文照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建筑师。他于1917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土木工程系,1921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士学位。留美期间接触了大量古典建筑,特别学习了巴黎美院的学院派设计方法,注重柱式、比例、尺度、韵律、对称等设计语言。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海登楼绘图教室


当时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堪称中国近代第一批设计师、建筑师的摇篮。在上世纪20年代,同期有20余位中国学生在此求学,最终有约18人学成归国,均成长为一代建筑界俊杰。



这一批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中国学生中,有梁思成、林徽因、杨廷宝、童寯、范文照、赵深、陈植等著名设计师和建筑师……他们设计的建筑作品,至今也不过时。


中国留学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左二:林徽因;右一:陈植)


范文照学成归国后,在上海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受宾大建筑系专业训练的影响,范文照在其早期设计中探索了一条参照西方古典比例形式,并将其运用到中国风格建筑上的现代性实验道路。


中国建筑师学会全体会员合影

第二排左一:范文照;第二排左三:陈植


1927年,范文照自行开设私人事务所,同年10月,范文照与庄俊、吕彦直、张光圻、巫振英等发起组织中国建筑师学会。


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  李锦沛、范文照、赵深设计,1929


1930年范文照设计的南京大戏院(今上海音乐厅)


范文照早期作品亦为“全然复古”,并喜欢以折衷主义的思路在西式建筑中融入中国传统建筑的局部。他在上海的设计作品有南京大戏院(今上海音乐厅)、北京大戏院(丽都大戏院)、美琪大戏院、沪光大戏院、八仙桥青年会大楼(今上海锦江青年会宾馆)、协发公寓、集雅公寓、交通大学执信西斋等。作为第一位在上海造欧式建筑的华人,范文照对上海近代建筑中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集雅公寓,范文照设计,1942


集雅公寓是范文照继1941年完成美琪大戏院设计后的第一个项目。他的早期作品多为西方复古式样,在考察了欧洲各个国家后受到西方现代装饰艺术派影响,1933年开始转向积极提倡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作品转向装饰艺术风格,赞成“首先科学化而后美化”,集雅公寓便是这一时期他的代表作之一。




保存城市记忆、挖掘城市文脉,是我们这一辈上海人与父辈的维系所在。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人文遗产正在消失。老马路中蕴藏的那些歆动世人的逸闻往事,少有人在摹想中投以一瞥。然而,这些故事的断简残片,信手掇拾便是一段沉甸甸的信史。关于衡复风貌区的更多故事,欢迎前来复兴西路62号衡复风貌馆探寻。

文字来源《传承—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地名志》、《梧桐树后的老房子》、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图片来源:徐汇区文旅局及部分网络图片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楼耸九层,辟闾千间,巍立衡山路上的西湖公寓


国际礼拜,协和万邦,上海最大的哥特式基督教堂


跨越百年的上海美童公学


毕卡第公寓,从衡山路感受法兰西风情


复兴西路193号,双坡红瓦屋顶下的英国乡村花园别墅


久历沧桑的卫乐公寓,艺坛宿将的汇聚地


麦琪公寓,从独具特色的扇形大阳台俯瞰复兴西路


美传亚洲,衣被天下,武康路2号的百年丝织传奇


揭秘武康路40弄1号的惊心动魄


武康路40弄4号的医者仁心


成败虚掷,武康路67号与陈立夫的百年沉潜一生


红瓦陡坡,说不尽武康路99号九十载烟云往事


开卷婆娑,委身成泥,镌刻在武康路113号温暖的印记里


武康路115号,山墙卷涡的仿生建筑“大象屋”


品味武康路117号里银行家的风雨人生


武康路210号罗密欧阳台下的随想


探访武康路212号民族制造业先驱严裕棠旧居


武康路240号开普敦公寓与它背影后的设计思潮


武康路374-376号,历史与商业的交汇于武康庭


隐藏在武康路390号的中意交往


武康路393号,昔日革命元勋身陨地,今朝漫游衡复歇脚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