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原来有这么多版本……
【转发就送 珍贵古籍】
点击关注“金口娱言”,转发本篇文章,截屏发给“金口娱言”,留下电子邮箱,即可得到珍贵善本古籍彩色影印件一份(电子版)。每人限得一份,书目随机挑选。
备选书目包括:《史记》《四库全书》《資治通鑑》《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新刻解注和韵千家诗选》《王摩诘诗集》《孟子集註》《战国策》《御定全唐诗录》《春秋左传》《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等共数百种。
近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诗火爆朋友圈。大家纷纷在找这两句诗的出处,也很快找到了,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墨梅》。
不过问题来了,大家找到的《墨梅》诗句有明显不同:有的是“我家”,有的是“吾家”;有的是“池头树”,有的是“池边树”;有的是“朵朵花开”,有的是“个个花开”;有的“好颜色”,有的是“颜色好”;“流清气”与“留清气”……四句诗中几乎每一句都有不同的版本。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哪个版本才是权威的?对此,金口娱言进行了调查。
《墨梅》有多种版本
果然,金口娱言通过网络搜索发现,王冕的《墨梅》有多种版本流传:
版本1: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004年及以前语文教材)
版本2: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版本3: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沪教版一年级年级语文上册)
版本4: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版本5: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版本6: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
仔细对比可以发现,各种版本的主要差别在于“我家”与“吾家”、“池头树”与“池边树”、“个个”与“朵朵”、“好颜色”与“颜色好”、“流”与“留”等字。
其实,古诗存在多种版本并不罕见。
我们熟知的李白《静夜思》就有两个版本:清朝版本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宋朝版本是“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于谦的《石灰吟》同样也是两个版本:“千锤万击出深山”和“千锤万凿出深山”;王昌龄《出塞》也是:“但使卢城飞将在”与“但使龙城飞将在”。
为何会有多种版本?因为这些古诗年代久远,历经刻印流传,难免出现误差。同时,后人为了便于传诵,进行改字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那么,对于王冕的《墨梅》一诗,究竟哪种版本是最准确、最权威的?
原诗其实是这样的
事实上,《墨梅》是一首王冕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画作为《墨梅图》,纸本,墨笔,纵31.9cm,横50.9cm。
值得庆幸的是,王冕的《墨梅图》至今还在,就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冕《墨梅图》
画面中一枝梅花横出,枝干秀挺,花朵疏朗。以淡墨点染花瓣,再以浓墨勾点萼蕊,墨色清润,高情逸趣溢于笔端。画上有王冕的自题:“吾家洗研池頭樹,箇箇華開澹墨痕。不要人誇好颜色,只流清氣满乾坤。王冕元章為良佐作。”诗末钤“元章”、“文王子孙”印,另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及鉴藏印。
诗中“頭、樹、箇、華、開、誇、氣”为繁体字,简化后诗句为:吾家洗研池头树,个个华开澹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图》局部
“研”—“砚”,假借字,《后汉书·班超传》:“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华(华)”—“花”,异体字,《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澹”—“淡”,假借字,杜甫《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塞城朝烟澹”。
这样看来,为了方便小学生阅读,或便于在民间流传,也可将“研、华、澹”三字改为“砚、花、淡”,并不会改变古诗的原意。
这里比较有争议的还有两处,一是“好颜色”与“颜色好”,一是“流”与“留”。
我们先说字。“流”与“留”并非假借字,意思完全不同,不可通假。留,尚存也,亡而未尽之意。《石灰吟》中“要留清白在人间”之“留”字,承上句“粉身碎骨”而言。《墨梅图》上,其花灼灼,并未零落成泥,故下句不可用“留”字。流,溢也,气盈而动谓之流。故云“流清气”以“满乾坤”。此一“流”字,墨香与花气共扑面,意境全出。
“好颜色”与“颜色好”,在意思上没有多大差别,只是语法构成不同,并不影响诗意。如果一定要在意思加以甄别,就没有多大意义了。这里来谈一谈诗律。
原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好像是出律了,因为这句的格律本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必须平声,而“好颜色”是“仄平仄”,看起来不合律。如果改成“颜色好”,就正好是“平仄仄”,不但读起来气息通畅,而且诗意并无多大变化,所以有些版本在流传时就改成了“不要人夸颜色好”。
那么是不是王冕的诗真的出律了呢?
对于古代的文人来说,是不太可能犯这种底级错误的。王冕的原句并未出律,而是用了“拗救”。此句第五字用了仄声字,称为“拗”,第六字就必须用平声字来救,否则就“犯孤平”了。所以“好颜色”并未出律。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句,也属这种情况。
编者回应:把握诗意即可,无需过细论证
金口娱言进一步调查获知,早在数年前,已有教师发现了苏教版中王冕《墨梅》诗存在多种版本的情况,曾向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咨询。
身为全国特级教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的张庆这样回复教师:
本学期开学,有的老师拿到新版第九册语文教科书后,发现《墨梅》一诗的文字,与过去的版本有所不同:“朵朵花开”改成了“个个花开”;“颜色好”改成“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中的“留”改成“流”。不少老师对此感到困惑,认为:花应该“朵朵”才对,怎么可以“个个花开”呢?“只留清气满乾坤”很好理解,为什么要改“留”为“流”呢?令人不可思议。新版教科书《墨梅》一诗的文字为何跟过去不同?应该怎样给孩子们讲?我想就此作点说明。
王冕为朋友良佐画了一幅《墨梅图》,《墨梅》是题在画上的一首诗。这首诗在其流传的过程中,由于经过多次抄写、翻刻,几个版本文字上出现了差异,即所谓“版本异文”。作为教材应选哪个版本呢?不用说应该选最权威的。值得庆幸的是,王冕《墨梅图》的真迹仍然存世。图上的题画诗是王冕自己的笔迹,应认为是最权威的版本,所以我们的教材选择了这个版本。
作为梅花的量词应当是“朵”,怎么可以用“个”呢? “个”,古代写作“箇”。《说文》:“箇,竹枚也,从竹,固声。”竹枚是古人用于计算的工具,是许多长条形的竹片儿。后引申为物量词。最初只是用于计算竹子的单位,如《史记·货殖列传》:“竹竿万个”。唐代以后,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如“两箇黄鹂鸣翠柳”,是用于计算鸟类。《金史·食货志五》:“温柑八千箇,橘子七千箇”,是用于计算水果,在这首诗中,则是用于计算花朵。那时的语言习惯就是如此,怎么可以以今律古呢。改成“只流清气满乾坤”,是不是就“不可思议”了呢?不然。这儿的“流”是流溢的意思,是说梅花可贵的清气流溢人间。我们今天不是还常常说“百花竞艳,芳香流溢”吗?细细玩味,在这首诗里,似乎“流”要比“留”更富有表现力。“留”字太实,“流”比较灵动,能激发读者的想像,意谓梅花的清香高雅之气随风流播,充溢人间。
小学阶段学习一点古诗,只要让学生“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就行了,无需引经据典地进行过细的论证。
(本文部分参考了网上资料)
有趣公号推荐 欢迎扫码关注
【金口娱言传媒 只为常识传播】
点击查看金口娱言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