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说说运河民俗那些事儿——徐官屯路灯老会
“文旅通州”微信公众号每周五连载大运河文化带·通州故事丛书《说说运河民俗那些事儿》。
喜爱通州文化的朋友们,一定要持续关注哟~
徐官屯路灯老会
徐官屯村路灯老会兴起于明朝中期,这也是该村创立的时期,已有300年历史,名扬北京地区。路灯老会本是高跷会,只不过是各处的高跷表演民间组织名称不同而已。此村之所以创造路灯老会,是因为该村自古以来就靠近北京与天津之间的大道,大道上车水马龙,穿梭不已。来往的大车多置有马灯,多由羊角加工制作,也称“羊角灯”,可用作提灯、挂灯、风灯,用以照街照路。这应该是徐官屯村创建路灯老会的渊源。
(资料图)
那些长期租种徐家官员赐地的穷苦农民,或为徐姓官员扛长活的贫困农民,为了解脱受剥削压迫的精神痛苦,或为贫苦农民之间互相联络感情,创建了路灯老会。路灯老会以高跷表演形式,结合当地民间歌谣、谚语、传说、方言土语,配以民间流传的曲牌或小调唱腔,编成词曲,边唱边表演,形成自己独特的花会表演形式,是民间舞蹈与戏曲完美的结合。它表现了穷困农民乐观自信的精神和不怕艰难困苦的坚强意志,以及农民之间的情意与情趣。
(资料图)
路灯老会自创建至今,多代传承,表演娴熟,既纯朴又风趣。表演者共16人,其中有12种角色,诸如俊锣、俊鼓、丑锣、丑鼓各二人,而渔翁、渔婆、樵夫、公子、小二哥、药包、老座子、托托等各一个。行头与化妆各异,动作与词曲相别,独唱、对唱与合唱因剧情而纷呈有秩,独舞、对舞、合舞因内容而穿插无隙,生动活泼有趣。
该会整个表演具有民舞与演唱相结合、撂地与舞台表演相结合、朴实语言与优美唱腔相结合的艺术特色,是历史悠久、人民喜爱的通州地方群众文化。由于“文革”期间搁浅,村民于2002年将面临失传的路灯老会恢复。徐官屯村路灯老会被列为通州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下期预告
里二泗小车会
更多精彩视频
欢迎关注文旅通州视频号~
—END—
往期推荐
关注公众号分享更多文章
觉得不错请给点个“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