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莽先生在另一个世界也会幸福的
2017年10月6日22时30分,翻译家、画家高莽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高莽先生90岁生日时画了自画像
高莽先生1926年10月生于哈尔滨,1943年开始进行俄苏文学翻译。
先后翻译并出版苏联话剧《保尔·柯察金》,以及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阿赫玛托娃、马雅可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等俄苏文学家的作品。
曾获得俄罗斯友谊勋章、乌克兰功勋勋章以及普希金奖、高尔基奖、奥斯特洛夫斯基奖等多种奖章。2011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高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高莽先生用文字将苏俄文学与中国读者连接起来。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在任期间,曾亲自为他颁发了俄罗斯友谊勋章,俄国作家协会也邀请他成为名誉会员,在近代俄罗斯文学翻译史上,高莽先生的工作是无法被遗忘的。
很多与高莽先生交往密切的后辈,回忆起高老,都会用可爱、可亲来形容他,“有大学问而又没有架子”。因高莽先生与妻子都属虎,他戏称自己的家为“老虎洞”,晚辈去“老虎洞”探望他,总会看到高莽先生“高高翘起嘴角,露出一个热情的牙膏广告式的微笑”。书斋里除了书,还有高莽先生的画作。这位可爱的先生喜欢画画,他用画笔记录下他与作家们的友谊,这些画作也是文学的档案室、历史的备忘录。
莫斯科普希金故居售卖的明信片,
最上面一张是高莽先生的画作
画中高莽先生想象着普希金来到了他向往的中国
2006年高莽先生的《我画俄罗斯》出版,今天我们再次翻开这本书,进入高莽先生笔下的俄罗斯文学世界,以纪念高莽先生。
“如果本人与这个勤劳可爱的人的画像有十分之一的相象,那么责任在于我们的迷人的天才的小高。”
这是1956年,苏联作家波列沃依在自己画像背面的题词。半个世纪过去了,画像作者“小高”已经变成了“高老”,却还是那么的“迷人”、“天才”加“勤劳可爱”。他,当然就是著名的翻译家、画家高莽先生。
我是在高莽先生的新书《我画俄罗斯》中读到这段题词的。这本书收录了高老为苏俄作家、汉学家或友好人士画的像,有国画、油画,有素描、速写,被画者有名垂青史的,也有今天已默默无闻的,远至19世纪,近至2006年,简直就是一次文学史大扫描。最难得的是,高老与多数画中人都有交往,作家们也纷纷在画上题词签名。一幅幅画,一篇篇朴素的文字,是高老生命中的纪念,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学史、中俄交往史上难以记载的生动瞬间和珍贵故事。
高莽先生的画作 契诃夫墓速写
高莽先生的画作 阿赫玛托娃墓速写
高老喜欢画画,想必当年他走到哪都带着速写本,1954年在莫斯科买的小油画箱也派了大用场。除了托尔斯泰、叶塞宁这等已作古的大师可以依据照片,估计也没什么人正襟危坐当他的模特。书中的许多速写,诞生在旅途中、会议上,甚至做口译的过程中,有的还画在点心盒子的内皮上。他随随便便,被画的人题词也随随便便,庄谐并用,花样百出,看得我好几次差点笑出声。
还有那些富有性格的小故事。我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留过好些眼泪,却不知道它的作者瓦西里耶夫1987年来过中国。高老陪他游长城,说大家都知道他这篇小说,并建议他随便问问游人。作家不好意思,直到吃饭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问起了一位女服务员。惊闻小说作者就在眼前,服务员动情地开讲,滔滔不绝,高老简直来不及翻译,而瓦西里耶夫虽然半个字也听不懂,热泪已在镜片后面滚滚而下。作家在高老的画像上题词:“请相信,我可不是那么严肃的人!”
高老是座大宝库,因为才华、性格、经历,还因为勤奋,一本又一本新书,记录了他这些年来不间断的创作。巴金百岁寿诞那年,他画了一幅长五米、高两米的大画:《巴金和他的老师们》。77岁的老人,趴在狭小居室的地上,画了快三个月。他的画,除了人物造型准确,还特别注重依据作家的文本,传达其创作历程和心理特质,这是热爱和理解文学的人才会有的思路。而画中洋溢的那种天真、明亮、朴实的气质,仿佛是他内心世界的镜子——高老是我见过的最单纯、最美好的知识分子,真的可以用“可爱”来形容。
2009年,帅气的高老在画展上
高莽译著:
《保尔·柯察金》(剧本),邦达连科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编,哈尔滨市兆麟书店,1948
《团队之子》,[苏]卡达耶夫著,东北新华书店,1949
《粘土与瓷器》,[苏]葛里古里斯著,东北新华书店,1950
《家》,[苏]波波夫著,东北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宣传部,1950
《龚查尔短篇小说集》,星火社,1951
《星星之火》,[苏]达吉阿尼著,时代出版社,1952
《胜利者》,[苏]齐尔科夫著,与亚夫等人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太阳出来了》,[苏]乌尔贡著,时代出版社,1954
《领袖的少年时代》,[苏]纳胡里茨什维里,时代出版社,1954
《丝绣花巾》,[苏]卡哈尔著,北京戏剧出版社,1954
《翅膀》,[苏]考内楚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臭虫》,[俄]马雅可夫斯基著,收入《马雅可夫斯基文集》第四卷,1958
《澡堂》,[俄]马雅可夫斯基著,收入《马雅可夫斯基文集》第四卷,1958
《亲骨肉》,[苏]阿菲诺根诺夫著,与高一清合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
《唐克诗选》,[苏]唐克著,与戈宝权合译,作家出版社,1958
《卡杰丽娜》,[苏]舍甫琴柯著,收入叙事长诗集《少女的声音》,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
《永不掉队》,[苏]冈察尔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苏联当代诗选》,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
《插到革命背上的十二把刀子》,阿威尔岑科著,收入《马列文论研究》第七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O》,[苏]沃兹涅先斯基著,《世界文学》1987
《被盗走的幸福》,[乌克兰]弗兰科著,收入《岔路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爱》,[俄]阿赫马托娃,外国文学出版社,1991
《人与事》,[俄]帕斯捷尔纳克自述,上海译文出版社
《旗手》,[苏]冈察尔著,收入《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苏联卷》重庆出版社,1992
《西班牙人》,[俄]莱蒙托夫著,收入《莱蒙托夫全集》第四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莱蒙托夫书信》,收入《莱蒙托夫全集》第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锌皮娃娃兵》,[俄] S.A.阿列克谢耶维奇著,九州出版社
《中国的呼吸》,[乌克兰]斯吉尔达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阿佩莱斯线条》,[俄]帕斯捷尔纳克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四季旋律》,[乌克兰]斯吉尔达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安魂曲》,[俄]阿赫马托娃著,北方文艺出版社
今天微信中推送的部分书影,来自《高莽书影录》。
2016年,在高莽先生九十岁这一年,由张期鹏编著的《高莽书影录》出版,全书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按年代顺序逐篇介评高莽的代表作,包括著作、画册、译作、编著与合译作品等。作者基于对每部作品的深入了解,简明扼要地概括全书的主要内容,并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尤为可贵的是,其中所介绍的每本书,都配有原书的封面和详细的出版信息,是弥足珍贵的资料,很多书特别是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出版物,如今已不易见到,那些朴素而雅致的书封,犹如对装帧艺术的一次亲切的回望。全书挖掘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宝贵资料,简述了高莽的生平、选收了大家写高莽的文章以及高莽著述简目和高莽研究资料简目。
今年2月10日,普希金辞世180周年,我们推送了高莽先生的文章《普希金纪念场所巡礼》,点击蓝色文字便可抵达。
愿高莽先生在另一个世界同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