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张达球:《汉英非宾格性题元关系与句法实现对比研究》
2024 | 新书推荐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汉英非宾格性题元关系与句法实现
对比研究
ISBN:978-7-5446-7422-5
作者:张达球 著
出版时间:2024-05
定价:70.00元
限时优惠:49.00元
(点击图片可进入小程序购书)
本书简介
INTRODUCTION
本书在生成语法的框架下,对比英语相关结构,探讨了汉语中不同类型动词的题元关系、对应的非宾格结构表征形式及其句法实现机制。作者立足字本位观,尝试将字本位观与词汇—句法理论和分布形态理论相结合,对汉语中纷繁复杂的非宾格性结构表征形式进行归类,全面评述已有的解释和分析,并归纳了非宾格性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共性和差异性,以期为句法一语义界面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此外,本书指出了有关非宾格性研究文献中存在的概念混淆现象,梳理、甄别了“非宾格”“作格”“施格”三个概念,主张把文献中普遍称为“作格”的概念表述为“施格”,以适应语言类型学上的分类。
作者简介
AUTHOR
张达球,上海交通大学博士、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MTI教育中心主任;历任上海财经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主任兼外语自主学习中心主任、爱沙尼亚塔林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现代语言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中西文明比较研究,发表EI、SSCI/A&HCI、CSSCI 等重要期刊论文30余篇,出版译著、专著3部,主编教材和工具书5部。
前 言
2009 年,笔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出版了英文著作《英汉非宾格性对比研究》,在生成语法框架内对英汉非宾格结构表达进行了对比研究。该著主要聚焦英汉语中非及物动词的不同句法表征,对非及物动词的非宾格和非作格两个次类进行了甄别分析,试图在句法配置上对动词的非宾格性进行生成解释。鉴于汉语与英语在结构生成上的较大差异,该著提出了汉语动词在形态—句法界面的重要生成路径,并试图在这一界面对汉语多元复合词的词汇—句法表征进行分析阐释。该著还初步讨论了VV/AO/VA复合词的构词机理,尝试在词汇—句法框架下进行理论解释。对汉语复合词,如谓语动词“出汗”,谓语形容词“红脸”,复合名词“高山”“流水”“喷泉”“裸体”“舞女”等,该著初步认定为具有非宾格性复合词特征,并提出这些复合词在汉语构词形态上都同样经历了词汇—句法的合并生成过程;但当时因时间所限,且对理论框架、语料分类的掌握不够充分,未能展开分析。
有鉴于此,笔者近年来对这类复合词在形态—句法界面做了持续的跟踪研究,试图探寻汉语这类复合词表现出突出的形态—句法特征的根本动因。2014年本研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支持,本著正是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总结性成果。
本著成书过程中参考了同领域学者的研究,但又与其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前后相关研究都肇始于非宾格假设,但对非宾格假设提出后四十多年以来的文献梳理发现,汉语研究中对非宾格和非作格研究在概念上出现了混同现象。因而,本著对这一概念背景进行了增补,主张在语言类型学上采用的施格、通格概念和句法上的作格、非宾格概念应加以严格区分,以免概念不清。第二,本著在探寻汉语词汇—句法本质特性时,明确提出要从汉语字本位观出发,才能从根本上发现汉语与英语的形态句法差异。第三,鉴于汉语词本位观存在突出的跨词类问题,字本位观与分布形态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本著吸收了学界关于分布形态理论的分析模型,就汉语复合构词的离合特性进行词汇—句法与句子一句法的对比分析,对显性非宾格结构和动补小句结构的题元关系及其句法实现机制进行阐释。第四,本著尝试把汉语中常见的受事主语结构、被动主语结构和中动结构等表征为类似非宾格性的结构,纳入类非宾格性句法中进行对照考察,对此类似是而非的结构表征也提出了拙见。
虽然汉语与印欧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但在生成语言学框架内,不能因人类语言的词汇—句法结构在形态上存在差异而否定普遍语法的存在。本著正是在这一框架内为探寻汉语语言秘密所做的尝试。汉语基于字本位的书写形态,形成了复合构词这种特殊形态结构,进而使得复合词、短语结构和句子结构之间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以往的研究大多基于词本位观而对字本位观重视不足。然而,字本位思想在构词上又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模型,因此本著尝试把字本位观与分布形态理论结合起来,对汉语词汇—句法在形态—句法界面进行跨语言、跨界面探讨。
总之,本著在前著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考察了汉语非宾格性在词汇一句法层面的结构机理,认同汉语在语言类型上表现出明显的分裂施格性特征,因而属于典型的混合句法类型,这一突出特征通过词汇—句法和句子—句法二元化的结构方式实现。尽管如此,仍有诸多问题尚未得到满意的解释,还有待学界共同努力。本著不足之处,也静候方家批评斧正。
目
录
CONTENTS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非宾格性研究四十年回顾
2.1 非宾格假设的理论发展
2.2 非宾格性的习得、加工与认知神经研究
2.3 非宾格性研究的遗留问题及研究新领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宾格性概念问题及其类型学意义
3.1 几个概念问题
3.2 概念混淆之源
3.3 非宾格性与施格性的异同
3.4 施格性的句法证据
3.5 非宾格动词的句法—语义性质
3.6 汉语的非宾格性研究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显性非宾格结构句法
4.1 非宾格性存现结构和领主属宾结构的界定
4.2 非宾格性存现结构的句法—语义关系
4.3 领主属宾结构的非宾格性
4.4 存现结构和领主属宾结构的非宾格性统一解释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动结式小句的非宾格性
5.1 动结式结构定义
5.2 直接宾语限制(DOR)条件
5.3 动结式结构的非宾格性
5.4 动结式复合动词的参数理论解释
5.5 “把”字结构的非宾格性
5.6 非宾格性动结式小句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类非宾格结构句法
6.1 受事主语句的结构表征类型
6.2 被动结构与非宾格性
6.3 中动结构的非宾格性问题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形态—句法与非宾格性
7.1 汉语形态与词类问题
7.2 汉语非宾格动词的语义特征
7.3 词汇—句法与句子—句法理论
7.4 汉语非宾格性离合词的词汇—句法
7.5 非宾格性复合词的句子—句法
7.6 分布形态理论与汉语词汇化
7.7 非宾格性VNTH/EXP复合动词的语义选择
7.8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 结
8.1 对研究问题的回答
8.2 本著的主要观点、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此处省略三级标题,详见纸书)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of China),简称国家社科基金,于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始终关注外语学科的发展,关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动态,出版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外语学科类项目成果,汇聚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丛书。详情链接请见:
近年来我们与Routledge签约出版了哪些学术图书的英文版?
思飞学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
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运作)
策划/ 学术部新媒体小组、孙静
编辑/ 杨洋
初审/ 杨洋
复审/ 孙静
终审/ 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