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好生态环保故事(九)丨如何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专家、记者这样说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2023-01-06



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系列专题论坛之一——首届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论坛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环境保护》杂志以“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 谱写生态文明美丽画卷”进行专题报道。那么,如何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今日,看专家、记者怎么说。



> 李颖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

副秘书长,媒商智库负责人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只讲“事”,比如既成的事实、丰富的数据、取得的成就等。但除此以外,我们还要讲“故”,要讲背景、讲过程、讲事件进展中生动的情节。有前因、有后果,要呈现来自中国生态环保的完整的、丰富的叙事。




什么样算好?好的标准有很多,基础的有两点。一是适合。国际舆论场,对很多人来说,实际上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充满挑战的舆论场。议题以及传播的规律、规则都与国内有较大不同。因而,在讲之前,我们需要提前熟悉、提前了解,从而做出正确的议题选择和传播策略。二是有效。5G时代,是画面主导的时代。一幅图可以化繁为简,但一幅图的信息能够为人所接受,实际上需要长期的、大量的文字信息的铺垫与积累。我们能够选择的传播工具、传播平台非常丰富,越是这样,越要强调效果端评测。好,是适合彼此,是真正的信息到达。









> 杨宇军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

研究院院长


新闻发布是传播环保故事的重要平台,为环保好声音提供了“扩音器”。环保故事又是新闻发布的重要支撑,是新闻发布备受关注的“流量密码”。如何通过新闻发布讲好生态环保故事?除了要把握真实、权威、科学、准确的原则之外,还可以适当运用三个小技巧:一是在议题设置上,要巧妙“蹭热点”;二是在话语表达上,要讲好“大白话”;三是在传播形式上,要增强“画面感”。




讲好“大白话”就是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在解读环境政策、科普环保知识的过程中,要增加深入浅出的表达,减少晦涩难懂的表述,尤其要注意卸下“文件式”的语言“枷锁”,避免“板着脸”的说教。









> 黄河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与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故事相比,生态环保故事有着很特别的优势:其一,生态环保故事上承天理、下接人情,更容易跨越文化、制度、意识形态的隔阂,被人们积极认知、广泛认同;其二,生态环保故事是中国生态观、文明观、人权观、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的良好载体,所谓一语化千虑、一事胜万言,故事讲好了,我们国家的形象也就立起来了;其三,生态环保故事基本涵盖了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方方面面,可挖掘的故事资源非常丰富,通过讲好生态环保故事建立起中国特色生态保护的话语体系,也可成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一个样板。




一般而言,好的故事首先都有一个大大的“人”字。我们必须要让中国的生态环保故事带有人的温度、人的智慧、人的光芒。


好的故事也需要有悬念、有冲突、有矛盾,既能让人代入其中,又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与思考,比如策略性地使用一些经典的故事情节,像打败怪物、白手起家、不懈追寻和涅槃重生等。


好的故事还应输出核心价值,创造言说者与倾听者之间情感共振、思想同频、观念一致的合意空间。只有拥有这样的合意空间,更多的对话才能成为可能,更多的共识才有希望达成。


而中国生态故事的核心价值,应当非常明确,那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吴滨  辽宁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保护好生态环境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参与和支持。媒体科普生态环保理念、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对于提升民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媒体在宣传报道中要强化信息公开,敢于曝光问题。生态环保队伍的人员是有限的,但是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人参与监督,结合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发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及时劝阻和处置,让污染无处遁形。这让人人都成为生态家园的守护者。




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是媒体人的责任,也是媒体人的荣幸。中国生态环保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始终是一股明澈的清流。它带着祖先的田园梦,天人合一的理念不断融入当代多元而丰富的生态图景,促使我们不断努力共建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 郄建荣  《法治日报》原记者


从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到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2008年的环境保护部再到2018年的生态环境部,每隔10年国家就对生态环境部门进行一次职能强化。30多年间,生态环境部门成功实现四级跳跃背后彰显的是国家要治理环境污染、要不断满足公众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动的是真格,而不是停留在喊口号上。作为一个媒体记者,我不仅见证了这一过程,更幸运的是,有机会用笔记录下了其中的一个个关键时刻:从1993年淮河污染防治蚌埠现场会到1999年太湖“零点”行动;从1993年启动的中华环保世纪行到2004年国务院再次召开淮河水污染防治现场会;从2017年原环保部组织的史上最大规模大气污染防治督查到第一轮、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 刘毅 《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

生态采访室主编、高级记者

对于党报人而言,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须守住的“硬杠杠”。具体到生态环保领域宣传报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是我们要牢牢守住的“定盘星”。




生态环保领域报道专业性强、政策性强,同时鲜活生动的故事越来越多。为进一步提高宣传报道的质量和水平,就要努力成为知识面广博、问题研究深透、身子沉得下去的“T字型”记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把报道做精、做专、做深。








> 高敬 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

中心经济采访室记者


我很荣幸见证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历程,看到河北、北京从“雾霾压城”到蓝天常在的巨大变化。见证、记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绿色发展故事。




不论文字还是视频,都只是传递信息的方式。我们要用公众更容易接触到、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传递信息,来达到想要的传播效果。在今后的报道中,一方面要增强融媒体的本领,另一方面也要继续锤炼讲好故事的能力。通过讲好一个个生态环保小故事,生动展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









> 张艺  《中国青年报》记者


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新媒体、全员媒体、全校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无论是海报条漫还是沉浸互动,这些可视化的呈现既是现实的一个立体记录样本,又是历史的真实全面存档。这些打通了传统采编和技术之间的融合创新尝试,也符合中央对媒体的主流要求。









> 侯黎强 《中国日报》记者


国际传播看似是外宣单位的事,实则是每个人的事。如果没有充分融入国际语境的话语体系,外宣就会面临挑战,出现大量“自说自话”的情况。在这方面,生态环境部有着天然的优势,很多环境问题涉及内政、外交。我们的很多干部、专家踏实地站立在中国的土地上,了解中国国情,又兼具广阔的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充分了解内外两个话语体系的逻辑,可以在革新对外生态环境话语体系,乃至整个中国外宣话语体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 林方舟 《南方周末》记者


环境新闻的“减法”。2009年《南方周末》绿色新闻部的发刊词提到,关切每个人赖以生存的水、空气等,因为它们是一切崇高价值的基础。水、大气是最基本的环境要素,也是环保的重点,但关于水和大气的报道,已变得越来越少。这两个领域报道的减少,也意味着,随着我们多年来持续的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越来越常见了,关于雾霾、水污染等能引起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少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大气和水的报道角度就已经消失了,而是在拓展方向。




环境新闻的“加法”。我们部门有了两个领域在这几年占据了大量版面,就是“双碳”和生物多样性。这些新兴的领域,一方面可能是环境新闻中最重要且潜力最大的领域,另一方面,它们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环境新闻,因为它们与更多学科交叉,共同织成了未来环境新闻的报道网络。在报道的主体和形式上,也已经形成了新的网络。









> 姜雪颖  海报新闻记者


在很多情况下,生态环境关注的问题是普通人的生活中不太能够接触到的问题。如果拿来通稿,罗列专业词汇,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有些晦涩难懂。因此选好故事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恰当的时机,从众多素材中选择公众关注度高的故事,才能让宣传效果事半功倍。




生态环境类新闻不仅局限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专业领域,还涉及经济、社会、法律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这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稿件的分寸要精确拿捏把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以问题为导向,作为环境记者,也要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回应并推动老百姓关切的问题解决。对这类稿件更要充分拿捏分寸,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咨询求教各方专家意见,提出切合实际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事情的本质,切中要害,讲出有深度、有建设性的环保故事。











相关链接

讲好生态环保故事(一)丨用“好故事”照亮中国生态环境之美


讲好生态环保故事(二)丨让中国生态环保故事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远


讲好生态环保故事(三)丨辽宁:用心用情用力讲述中国生态环保故事


讲好生态环保故事(四)丨山东:向世界讲述一个美丽中国


讲好生态环保故事(五)丨云南:讲好生态环保故事 尽展七彩云南之美


讲好生态环保故事(六)丨以新闻发布的“高新好”讲好江西生态的“古红绿”


讲好生态环保故事(七)丨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用新闻发布讲好生态环保故事


讲好生态环保故事(八)丨四川:优化新闻发布工作 持续提升“讲故事”能力



▼ 一键订阅《环境保护》杂志


近期要闻

欢迎订阅2022年《环境保护》杂志


新刊驾到|本期亮点:专题报道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对话杜祥琬院士;“无废城市”建设与碳减排协同


讲好生态环保故事(八)丨四川:优化新闻发布工作 持续提升“讲故事”能力


院士说 | 《环境保护》对话杜祥琬院士:碳中和背景下的绿色低碳转型与能源安全保障并行不悖

▼ 点击留言、收藏、分享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