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5周年丨亘喜生物曹卫:BioBAY的服务精神与专业能力让我印象深刻

BioBAY BioBAY 2022-12-14


当前,细胞与基因治疗是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也是BioBAY最为关注的招商方向之一。2018年4月,亘喜生物在BioBAY注册成立,成为园内首批入驻的细胞治疗企业之一。
在入驻BioBAY的四年里,亘喜生物(以下简称“亘喜“)依托公司自主研发的三大平台/技术模块,开发了GC012F、GC019F、GC027、GC502以及GC007g等多款候选产品,全面涵盖自体、即用型同种异体以及供者来源同种异体CAR-T疗法当前,公司的临床开发项目进展顺利,多组亮眼数据在今年的AACR、ASCO和EHA等国际学术大会上颇受关注。通过差异化创新,亘喜生物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行业面临的现实挑战。此外,亘喜已累计完成了4轮融资,融资总额超20亿元人民币,深受明星投资机构青睐。在2021年1月,公司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了园内第一家在美股上市的细胞基因疗法公司。
恰逢BioBAY十五周年之际,我们有幸邀约到亘喜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曹卫博士,与他一起聊聊亘喜生物与BioBAY的那些年,那些事儿。


Q:您在2017年创立亘喜生物时是基于怎样的出发点?当时国内的创新药行业正处于哪个发展阶段?细胞和基因治疗这一领域的创投和创业环境又是如何?


曹卫:2017年我创立亘喜生物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推动的成果。从国内环境来说,2015年中国开启药政改革,正式拉开了国内生物医药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序幕。这次改革很快取得了积极成效,也虹吸了大批海归科研人才回国创业,尤其是一些在国际大药企和高等研究院所从事了多年科研和产品开发经验的人才。到了2016年前后,资本市场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关注持续升温,开始不断加大投入。2017年后,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对“创新药”推出了一系列比较明确的支持政策。因此综合政策环境、资本市场和人才红利来说,当时选择创业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兼备。
当然,创立亘喜,踏上一条前沿的赛道也和当时国际上的行业发展分不开。当时,以美国为主的生物医药出现了一条新分支 —— 细胞与基因治疗。2017年8月30日,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CAR-T疗法tisagenlecleucel上市(商品名:Kymriah),用于治疗难治或至少接受二线方案治疗后复发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这是全球首个获得批准的CAR-T疗法,宣告了细胞免疫疗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当时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哪怕是创新药企业的主要研发方向还是以小分子和抗体药物为主,细胞与基因疗法还处于萌芽状态(占比只有3%),有非常大的成长潜力和价值空间。就是这样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选定了一条值得探索的赛道,在17年5月22日注册成立亘喜生物。

Q:自创立以来,亘喜生物为什么一直坚持自主研发,源头创新,并实现差异化布局?


曹卫:源头创新、自主研发是深刻在亘喜生物基因中的理念。“引进权益”模式固然在一定程度上高效省力,但是我们认为这不是一条可以让新药研发企业“源远流长”的发展上策。何况,细胞基因治疗行业的技术急需革新,新生企业的生存之道也必须是通过开创性的技术革新来攻克行业的瓶颈。不管是海外率先上市的CAR-T产品,还是去年国内上市的CAR-T产品,我们都能看到一个共同的问题 —— 价格高昂,背后的原因是传统自体CAR-T细胞疗法“个性化治疗”所导致的制备过程漫长且复杂。这些都造成CAR-T疗法远不能在各国家/市场中广泛惠及适合治疗的患者。所以我的初心就是希望能开发更高效且老百姓支付得起的CAR-T产品。
目前,亘喜开创的专有技术平台,都是为了通过差异化创新切实解决上述行业面临的现实挑战,比如:可实现“次日生产完成”的自体CAR-T细胞疗法平台:FasTCAR平台技术,能大幅提高细胞生产效率,从而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并大幅减少患者等待治疗的时间,减少使用桥接治疗,尽最大可能降低晚期癌症患者的医学风险;同时,生产的CAR-T细胞表型更年轻、健康状态更好,能提供更好的疗效。

结合创新双靶向CAR设计的“即用型”同种异体CAR-T细胞疗法平台:TruUCAR平台技术,通过差异化设计,驱动靶向肿瘤抗原的CAR结构杀伤肿瘤细胞,而靶向CD7的CAR结构则用来抑制患者的T细胞和NK细胞对于异体CAR-T细胞造成的HvG排斥反应。目的是达到从健康供者获得细胞制备大批量的即用型细胞产品,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对于癌症患者的可及性。

另外,我们还有一项有望针对性攻克实体瘤的SMART CARTTM技术模块,能进一步增强CAR-T细胞的功能,以克服肿瘤微环境(TME),并通过扭转抑制性TME分子受体的表达和信号传导机制,以增强CAR-T细胞扩增和持久性,并减少CAR-T细胞耗竭。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平台/技术都是由亘喜自己的科学家自主研发的。

图丨  亘喜生物上海研发中心

Q:2021年被称之为大细胞基因疗法的商业化元年,包括今年传奇生物的CAR-T产品也在美国获批上市。您觉得2022年对整个行业、对亘喜来说是怎样的一年?


曹卫:正如我们此前公布的业绩报告里分享的那样,2022年对亘喜而言将是进展连连、快速前行的一年,非常值得期待。(相关阅读:亘喜生物: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企业最新进展及业绩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在AACR年会上公布了TruUCAR-T GC502针对B-ALL的早期临床结果,数据喜人;在最近ASCO和EHA的年会上,我们又一口气公布了两款核心产品的三项临床更新数据,包括:GC502更长的随访数据、GC012F(CD19-BCMA双靶点CAR)针对B-NHL的首次人体试验数据,并以口头报告汇报了GC012F针对RRMM的长期随访数据。(相关阅读:亘喜生物:3项临床数据亮相国际学术舞台

今年下半年,我们也计划分别向美国和中国监管机构递交GC012F针对RRMM的IND申请;还有一款供者来源异基因疗法GC007g即将进入注册性II期试验阶段;在实体瘤方面,我们的第二代候选产品也将陆续进入临床阶段。另外,在美国我们也循序渐进地推动着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申报工作,加州圣迭戈市的创新研发中心在一季度正式启用。最后,我们还在全球积极寻求高质量的合作伙伴,通过优势互补,来最大化创新成果。

Q:亘喜生物为什么选择将全球总部和国内产业化基地设在BioBAY?落户BioBAY,最终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曹卫:当时,我们正在为公司的产业化基地和国际研发中心选址,也对全国多地进行了考察。在一位投资人的引荐下,我们对BioBAY有了深入的了解,并带着一张细致的问题清单前往苏州,BioBAY的管理团队给了我们非常满意的解答。

令我印象深刻地是,BioBAY团队非常专业,对于企业所需所想,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都能妥善应对,即使在美国我们也没有遇到过如此管理细致的平台。在后面的接触中,尤其是目前我们在规划国际中心的GMP生产基地,我们更是被他们的服务精神和专业性所打动。在服务上,BioBAY对我们整个GMP生产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都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在专业度方面,现任的BioBAY管理层团队对行业细分领域了解非常深入,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不输业内人士。比如说现在火热的mRNA技术、递送系统等,以及细胞与基因治疗的产业布局,细分赛道的进展及人才背景等,如此细致的调研,我觉得是难能可贵的。

图丨亘喜生物苏州GMP产业化基地


Q:您如何看待BioBAY15年的发展?    

曹卫:我觉得一家企业、一座园区的发展和个人成长历程是类似的。当我们回顾每一个成功案例时,不能简单的归结于“运气好”,而忽略背后的高瞻远瞩和为此做出的充足准备,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与其说BioBAY目前的成功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不如说是先行者们“引领了一股好风潮”。

在2007年前后,能推动BioBAY的规划及建设的团队是极具胆识与眼光的,值得敬佩。另外,虽然当前国内不断兴起的生物医药园区在硬件条件上已经难分伯仲,但BioBAY园区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工作开展的专、精、细且持之以恒,不光是抛出一些支持性的政策,更会对企业的方方面面进行关注,陪伴企业一同成长。

如今,历经15年发展,BioBAY对于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布局孵化已驾轻就熟,这也是一个医药园区不断走向成熟的表现。当你在一块区域内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好,构建的产业链愈发齐全,那么一定会把更多出众的早期项目吸引过来,形成一个正循环。当然,创新产业集群的形成也离不开苏州为留住人才所做的努力。生活、工作的环境需要以人为本,苏州在人才政策、人才公寓等一些利好政策方面也为企业吸引、保留更多优秀人才解决了后顾之忧。



Q:BioBAY的愿景是打造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生态圈,不断推动产、学、研、医间更好的互动与合作。目前,亘喜生物在对外合作/孵化创新/进一步加深与BioBAY的合作等方面有无更多构想?

曹卫:对于一家生物医药研发型企业而言,首要任务就是专注于自身领域,扎扎实实去做创新,把自主研发成果最终推向市场,从而真正地为去帮助患者。当然,我们也热衷于探讨新技术,积极关注行业的发展方向,博采众长。

“孵化创新”是个时髦的词汇,不过还是需要企业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作为一种早期战略性投资进行补充,而且要与自身的产品管线/技术路线形成很好的协同才更为合理;同时,也要为早期孵化的项目提供技术、运作、以及产业的支持,提高其成功率。

未来,我们也会进一步加深与BioBAY园区的合作,保障目前的GMP生产基地高效运行,也希望未来能在这里进一步建设更具规模的亘喜生物国际研发及产业化中心;同时我们也会积极保持与BioBAY整个生态圈中各家企业间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推动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多方面都能逐步走到世界的前沿。

推荐阅读

官宣!首届BioAnniversary生物产业大会9月起航,邀您一起探索未知

研发动态丨信达生物达伯坦(佩米替尼)首张处方落地,开启胆管癌精准治疗时代

研发动态丨唯久生物GPCR拮抗剂完成美国1期临床首次人体给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