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发现奖】不完整的——吴雨航个展

三影堂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2023-11-29

展览


EXHIBITION

2023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发现奖】


集美·阿尔勒发现奖的设立,旨在于发掘和向国际舞台推广华人影像创作者。今年,4位策展人受邀提名共8位华人摄影师入围并举办个展。大奖得主将被授予10万元人民币(税前)奖金,并获邀于下一届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举办个展,传播中国摄影新声。本年度“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参展艺术家有:由策展人陈旻提名的艺术家李丹(展览《采风:风的若干采样》)和艺术家刘广隶(展览《退入地下世界》);由策展人傅尔得提名的艺术家拉黑(展览《寺背》)和艺术家吴美琪(展览《礼物》);由策展人何博提名的艺术家吴雨航(展览《不完整的》)和艺术家张兰坡(展览《许多谜,在粘滞处,在空旷处》);由策展人姚斯青提名的艺术家btr(展览《A.I.R.》)和艺术家余果(展览《地形叠层》)。


不完整的


艺术家:吴雨航

策展人:何博


第九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展期:2023.12.15-2024.01.21(周一闭馆)

地点:集美艺术馆-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商务运营中心12号楼


联合主办: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厦门市天下集美文广传媒有限公司

特别协办:法国阿尔勒摄影节、超媒体

首席合作伙伴:香奈儿

指导单位: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厦门市集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鸣谢: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文化

首席影像伙伴:vivo

影像合作伙伴:FUJIFILM

协办:厦门市杏林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影像创作支持合作伙伴:Leica

合作伙伴一颗种子家政人员关爱基金会、NOA HOTEL XIAMEN、法国之光葡萄酒集团有限公司、PERMAJET、AT CAFE、林秉记

独家社区内容合作平台:小红书

机构合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摄影专业、DECK摄影画廊、鹭潮·鼓浪屿美院、福州桂湖美术馆、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关于展览

EXHIBITION

吴雨航,《不完整的#No.1,2018-2023年。艺术微喷,60cm x 45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吴雨航,《不完整的#No.2》,2018-2023年。艺术微喷, 50cm x 50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会痛吗?底片和相纸。


吴雨航的创作一直很有耐心。延续几年不断打磨的几个小项目最终构成此次展览。他总是真诚地从自己的境遇出发,把情感、回忆和反思融入(或者说压缩、压抑?)到绚丽又平静的图像里。之后继续一言不发。


吴雨航制造的图像留给观众的呼吸空间并不逼仄,但观看时的窒息感依然难以抹除——形成这种窒息感的不仅是作者可能的、关于“被压制”的个人历史,也许还有他为重新实现自由呼吸而尝试的种种进程——在相对美好的结局到来之前的、充满痛感和阶段性治愈的(再)接触和剥离。这些进程及其转化而成的视觉“作品”像是包裹着伤痛的新一层的壳,似乎引导我等观众将自己代入了壳中被封存的伤痛,似乎我们与伤痛们的窒息感同身受,似乎我们需要自己来刺破或者再次剥开这层壳,给伤痛以呼吸的余地。这是否意味着观众有可能站到了吴雨航的对面,踏过被其正在治愈的他自己,去窥探位于源头的伤痛并试图将其释放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观众如此这般地刺破、剥开,图像会痛吗?


不妄测吴雨航面对这一“风险”的心态,回到(再)接触和剥离两种动作本身。它们当然可以对应象征层面,适用于许多讨论创伤和疗愈的创作,关联起宾语“记忆”“伤痛”“后遗症”等;而之于吴雨航的作品,它们亦即字面意义。


吴雨航,《不完整的#No.12》,2018-2023年。艺术微喷,35cm x 30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吴雨航,《不完整的#No.3》, 2018-2023年。艺术微喷,90cm x 105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从《不完整的》的作品阐述里,我们摸到艺术创作的一种思路:在新的客体(材料)上再现过往经验中涉及的逻辑、方法或者材料。此处,吴雨航对切肤之感的转移或者说复制,可以被解释成两次被动行为:过往用于治疗自己的草药汁液,被敷在即将被毁坏或移去的感光材料的药膜上。在生活中温和、不具攻击性(是否可等同于“被动”?)的吴雨航在这种创作过程中,将底片和相纸视为了自己的替代吗?而与之相关的移去和敷上,是否意味着吴雨航进行了包含两种阶段的、转换性的角色扮演?——他既披上制造伤痛的旧因的影子,由变成了后来的相助者或拯救者。


替换、移植,此为手术。修复,此为希冀和结果。那么遗忘呢?也许不会遗忘吧。因为新的皮肤一直提醒着我们“改变”的存在——那些需要不断被吴雨航向他自己提起,在创作中(被)复刻、继而(被)改变的过往。


如此这般一次次的“复刻”过往,如此这般地异于常态地制造图像,其间,负片和相纸会痛吗?


如果我们将作为标准化工业产品的底片和相纸及其生成的常规图像视为“完整的”,那么吴雨航在治愈自我的同时对它们的“异化”,的确在视觉层面为外来的观众提供了感知(而非理解)“不完整”的入口。不过,这些不完整同样(可以)是美丽的,它们吸引观众的目光,它们的异质感并未将观众推走——稍具观看艺术经验的人不会认为这些图像有多么不可接受。相反,它们通常首先作为“美的抽象物”被欣赏。那么,当它们被挂在商业空间和温馨的私人居所的墙面时,观看者、收藏者会想起吴雨航游移的手和感光材料被揭开而游移的皮肤吗?他们会意识到,且多大程度去处理自己与这些感光材料的伤痕的关系呢?——这些美好的伤痕,这些丧失了“本应有”的、“常规”功能和形态之后的伤痕。或者,反过来想:吴雨航同时制造和修复着的伤痕,在走向受众的哪个节点,会真正地消隐呢?


吴雨航,《不完整的#No.5》, 2018-2023年。艺术微喷,90cm x 105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吴雨航,《不完整的#No.16》,2018-2023。艺术微喷,50cm x 5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我不希望吴雨航也在这些作品里最终消隐,被绚烂的图像“作品”吞噬。因由吴雨航实施的过程,我们才能看得到结果。这些结果的重要意义恰在它们能倒回过程,让我们不得不去注意到(曾有的)过程。即便此处的过程永远不可见,但其特殊在于与“正常”相机成像过程的不可见(被广泛默认的、便捷的、不用思考的不可见)不同,它是略显悲壮的,甚至可以说因无处放置而不得不被掩盖的不可见。


相较于统一标准的感光材料,作品、生活、个人历史的“不完整”才是常态。吴雨航的作品让我们意识到导致不完整的不可见,承认不完整;意识到我们可以探索作品里的诸多细节,承认不懂这些细节;意识到我们被满是伤痕的新生图像吸引,承认我们被其背后类似这般的吴雨航吸引,也承认被吸引之后的距离感。


“离乡人出走的时刻,其分身则归野丛林。还乡人将大自然作为母体进行溯寻,在荒野大地中感知生命归属。最终,他们(还乡人与归野分身)短暂相遇,继续漂流。”吴雨航说。


在吴雨航的作品面前,在流动的吴雨航面前,我始终感觉得到距离。在吴雨航种植的丛林里,我感觉得到被压制已久的呼吸。但那始终不是我的呼吸,是我难以与之共情的呼吸。所以我始终站在、坐在它们和他的对面,略显恭敬。


 文/何博


艺术家

ARTIST

吴 雨航 

Wu Yuhang


1994年出生于重庆江津,2020年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他的创作通常从感光媒材出发,一方面通过感性的肉身潜能对底片进行操纵和干预,在其微妙的化学反应及变质过程中延展摄影的本体性语言;另一方面,尝试用这一“创伤过程”中出现的幻觉图像对心灵进行抚慰与疗愈,在其抽象的碎裂形态中探寻艺术的精神性力量。他曾入围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2023),获中国美术学院第三届两岸艺术院校联展“杰出奖”(2021),PIP中国青年摄影师推广计划“鲲鹏奖”(2021),“罗中立奖学金”(2020),“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奖(2018)等奖项。他的文章、访谈及作品曾发表于《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人民摄影报》《当代美术家》《IDEAT理想家》等刊物。


策展人

CURATOR

何 博

He Bo


何博1989年出⽣于四川德阳,是一名基于摄影图像的艺术创作者、写作者、教育者和策展人。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创作及理论方向硕士,荷兰海牙皇家艺术学院(KABK)“摄影与社会”项目硕士(MAPS)。


何博的艺术实践涉及现成图像的再创作,图像和文本的叙事关系,战争、灾难和暴力背景下的沟通障碍,档案和记忆的虚构性,以及摄影在构建历史和权力运作过程中的功能及效果等方面。与他人的合作以及受众的参与,是何博实践重要的环节。目前,何博尝试处理2008年四川地震背景下记忆和后记忆的话题。


何博入选2023年“TOP20·2023”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入选2022年“瑞士Verzasca山谷驻留项目”,获荷兰LensCulture曝光奖评委选择奖(2020年),入选首届巴蜀青年摄影展(2020年)、荷兰Foam Talent Call(2018年)、第9届三影堂摄影奖(2017年)。获2023年第5届1839摄影奖优秀奖,2016年、2018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2018年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优秀展览奖。作品曾在阿姆斯特丹、海牙、纽约、伦敦、法兰克福、赫尔辛基、洛迦诺、伊斯兰堡、曼谷、清迈,以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中国多地展出。


何博曾策划“于风暴中心治愈我——摄影新节点,生于一九九〇”群展(联合策展人:高明昔,杭州仓美术馆,2022)和“摄影毕业季暨2019年度全国高校摄影优秀毕业作品年展”(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潍坊,2019),曾担任“TOP20·2017中国当代新锐摄影展”(杭州浙江美术馆,2017)和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展致敬展“被遗忘的影像记忆——袁毅平摄影展”(平遥,2014)的执行策展人。


个人网站: hebo.photography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2023集美·阿尔勒

 相关阅读 


🔗展览项目全揭晓 | 第九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展讯|2023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精选预展

🔗2023在地行动|小写的岛:地图之外的时空

🔗2023年度阿尔勒|维姆·文德斯《我朋友们的宝丽来》

🔗2023年度阿尔勒|姐妹情谊——北欧当代摄影群展

🔗2023年度阿尔勒|圣叶

🔗2023年度阿尔勒|2023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图书奖

🔗2023年度阿尔勒|加勒比之梦

🔗2023年度阿尔勒|珍奇屋档案

🔗2023年度阿尔勒|世界观

🔗2023发现奖|退入地下世界——刘广隶个展

🔗2023在地行动|《小写的岛:地图之外的时空》开幕

🔗2023发现奖|采风:风的若干采样——李丹

🔗2023摄影季特典|陈传兴作品展《色》

🔗2023发现奖|礼物——吴美琪个展

🔗2023中国律动|无问西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摄影教育作品展

🔗2023发现奖|寺背——拉黑个展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第九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第九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将于2023年12月15日至2024年1月21日在厦门举办!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于2015年联合发起,厦门市集美区委、区政府支持,三影堂和厦门市天下集美文广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集美·阿尔勒以开放和多元的态度引进海外优秀影像作品,同步最新鲜的国际视野;支持和鼓励华人影像艺术的创作、研究和策划,助力其进入公众视野,并在国际舞台发声。创立迄今,已展示了近300场来自中国、亚洲其他国家以及精选自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的摄影展览,呈现了超过600位全球艺术家作品,吸引了43万人次观展。


第九届集美·阿尔勒成立艺术委员会,成员是:法国阿尔勒摄影节总监克里斯托弗·维斯纳,摄影评论家顾铮,新加坡国际摄影节及DECK摄影画廊创始人李锦丽,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创办人荣荣及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执行馆长齐燕。“艺委会”接棒艺术总监,共同策划和召集本届集美·阿尔勒的32场展览,呈现来自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孟加拉国、柬埔寨以及中国大陆及港台等地百余位艺术家的作品。“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和“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会在开幕周期间宣布新一届的得主。自本届起,集美·阿尔勒设立“摄影手工书奖”,以鼓励和支持艺术家基于摄影书的创作。


今年,集美·阿尔勒的展览将于厦门市集美艺术馆、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以及厦门、福州的美术馆和艺术院校举办。集美艺术馆位于厦门市地标建筑之一的集美诚毅国际商务中心裙楼1-4层,将首次作为集美·阿尔勒主场馆向观众开放。


本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特别推出“群岛计划”,以“艺术并不孤单”为主题,以集美·阿尔勒主场馆为核心,辐射和联动多元文化、艺术和生活空间,邀请观众开启一场城市艺术漫步。12月15至17日的集美·阿尔勒开幕周期间,开幕典礼、专家见面会、讲座、工作坊、艺术家导览、表演、和游学等一系列活动与你相约温暖的厦门!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当代摄影艺术的民间机构,由中国当代著名的摄影艺术家荣荣和日本著名摄影艺术家映里夫妇于2007年6月共同创办。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展览、讲座、教育、图书出版、艺术家居住计划以及各种独立项目和活动,致力于构建中国当代摄影艺术领域最高水准的展示、推广与国际交流平台。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目前拥有南北两个空间:一个位于北京朝阳区草场地艺术村,另一个位于中国南方城市厦门的集美区杏林湾。除艺术展厅外,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还设有+3画廊、影像制作部、摄影图书馆、摄影教育部和摄影主题书店。




上海富士X-SPACE正在展出


三影堂厦门正在展出



三影堂厦门即将展出


三影堂北京正在展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