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rafft Angerer
柏林戏剧节线下放映又来啦!继今年6月的4场放映之后,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于9月的两个周末,在798空间内再度放映三部入围今年柏林戏剧节“最值得关注”剧作的录像(均配有中文字幕!):《奥尔良的姑娘》(导演:埃维林娜·马西尼亚克,出品:曼海姆国家剧院)、《伪君子或资本与意识形态》(导演:福尔克尔·勒施,出品:德累斯顿国家剧院)和《像恋人一样(美杜莎的回忆)》(导演:比那尔·卡拉布鲁特,出品:慕尼黑室内剧院)。我们很高兴与柏林艺术节合作,请到剧作的创作者现场连线,与观众进行交流。详情见下。(9月24日二维码已失效,详情见评论区)
柏林戏剧节戏剧影像交流
时间:9月17日、18日、24日地点: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放映语言:德语,中文字幕
映后谈语言:中文/中文同传,手语
需报名参加,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相关场次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一人一码,不接受代报名。报名开始时间:9月12日12时,截止时间:9月17日,12:00,二维码有效期:9月17日,12:55。先报先得。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一人一码,不接受代报名。报名开始时间:9月12日12时,截止时间:9月17日,12:00,二维码有效期:9月17日,15:55。先报先得。嘉宾:西万·本-伊沙(编剧),梅迪·莫拉普(戏剧构作)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一人一码,不接受代报名。报名开始时间:9月12日12时,截止时间:9月18日,12:00,二维码有效期:9月18日,13:55。先报先得。13:00
放映《奥尔良的姑娘》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一人一码,不接受代报名。报名开始时间:9月19日12时,截止时间:9月24日,12:00,二维码有效期:9月24日,12:55。先报先得。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一人一码,不接受代报名。报名开始时间:9月19日12时,截止时间:9月24日,12:00,二维码有效期:9月24日,15:10。先报先得。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一人一码,不接受代报名。报名开始时间:9月19日12时,截止时间:9月24日,12:00,二维码有效期:9月24日,18:55。先报先得。© Christian Kleiner / Nationaltheater Mannheim本剧由乔安娜·贝德纳茨克(Joanna Bednarczyk)改编自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的一部浪漫主义悲剧作品出品:曼海姆国家剧院(Nationaltheater Mannheim)导演:埃维林娜·马西尼亚克(Ewelina Marciniak)作为乔安娜(Johanna)和扮演乔安娜:导演埃维林娜·马西尼亚克和编剧乔安娜·贝德纳茨克深度剖析了席勒的经典作品,从而探寻这个具有历史和文学意义的神秘人物的方方面面。席勒这部于1801年首演的剧作《奥尔良的姑娘》讲述了农家少女圣女贞德(Jeanne d’Arc)的故事,她担负起了一项神圣使命:拯救被英国人侵略的、支离破碎的法国。不过,在这个传奇背后的乔安娜是什么人?剧作家乔安娜·贝德纳茨克在改编这部历史作品的过程中,反复从现代女性主义的视角追问这个问题。导演埃维林娜·马西尼亚克通过精巧地搭配使用舞蹈、声音视觉和音乐等表现手法,描述了乔安娜所走过的道路;并与演员们一起,将它演绎为一个走向解放的过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Christian Kleiner / Nationaltheater Mannheim
在弗里德里希·席勒创作的浪漫主义悲剧《奥尔良的姑娘》中, 乔安娜是谁?是追求解放者的榜样?还是狂热的宗教信徒?又或者,她是理想主义者头脑中的幻象?为了从陈词滥调的背后揭开这位女子的真实面目,剧作家乔安娜·贝德纳茨克和导演埃维林娜·马西尼亚克重新改写、并评述席勒的作品;她们也根据所以艺术的创作规则重新解构原作。同时,借助舞台上梦幻般的视频影像以再现战争的动荡、激昂的舞蹈编排,她们找到了强有力的戏剧表现手段,烘托出如同派对上那种令人兴奋忘形、心迷神醉的气氛。最后,圣女贞德以一种男性构建物、具有历史、宗教和文学意义的形象出现了。但是,作为对男性构建物的反驳,导演马西尼亚克让女性们和舞台上的女演员们发声,就这部戏剧的危险性和内涵交流看法:“一切都在改变,而你身上发生的变化也正改变着世界。”这部舞台剧正是凭借其激发创造的模糊性、但同时又充满激进性的本质,令人印象深刻地证明了上述结论。萨沙·哈尔格斯海梅尔(Sascha Hargesheimer)于1982年出生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2004年,他创办了法兰克福着陆桥(Landungsbrücken) 独立剧团,随后在阿姆图姆剧院 (TAT)和法兰克福话剧院担任助理。2006年至2008年,他在柏林马克西姆·高尔基剧院担任常任助理导演。从2008年起,他在柏林艺术大学学习场景写作,并作为自由职业者从事导演和作家工作。他执导的根据埃曼努埃尔·吉贝尔(Emmanuel Guibert)同名漫画改编的《阿兰的战争》首演后,于2011年应邀参加了埃尔朗根国际偶剧节。剧目《波兰是我的意大利》(Polen ist mein Italien)讲述了失落的科幻电影人贝拉·罗伯蒂(Bela Roberti)的故事,于2013年获得了慕尼黑德语戏剧促进奖。2014年,他随后的剧作《在萨尔茨》(In Salz)获得了奥斯纳布吕克戏剧家奖。2015年6月,《精疲力竭档案馆》(Archiv der Erschöpfung )在于柏林德意志剧院举行的作家戏剧节上进行了世界首演。2015/16年度,萨沙·哈吉格斯海梅尔参加了法兰克福剧院的剧作家工作室。2016年,剧作《欧洲荒野》》(Die Europäische Wildnis)在2016年鲁尔戏剧节(Ruhrfestspiele Recklinghausen)上首演,2017年,他受莱比锡话剧院委托,创作了《工作的编舞》(Choreographien der Arbeit)。▼
伪君子或资本与意识形态
Der Tartuffe oder Kapital und Ideologie© Sebastian Hopper / Staatsschauspiel Dresden由泽伦·沃伊玛(Soeren Voima)根据莫里哀(Molière)的《伪君子》(Le Tartuffe)、及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资本与意识形态》(Kapital und Ideologie)改编
出品:德累斯顿国家剧院(Staatsschauspiel Dresden)剧目简介
莫里哀笔下的骗子答丢夫(Tartuffe)如果生活在当代德国的转型时期,会是什么情形?泽伦·沃伊玛和福尔克尔·勒施将这部创作于17世纪的喜剧,搬到了二十世纪后期的时代环境里,并且以一栋合租公寓的变迁作为故事背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奥尔贡(Orgon)继承了一处破败不堪的房产,和他一起住在那里的是一群社会主义式的合租房客,没人交房租。在朋友答丢夫的建议下,奥尔贡开始改革这种住房模式,从此之后,他便重重地掉进了新自由主义的灾难深渊。作家泽伦·沃伊玛从莫里哀1664年创作的经典作品中提取了基础主题,然后将它用到对德国四十年来的政治、经济历史的分析中去。导演福尔克尔·勒施和他热爱表演事业的演出团队,带着热情和托马斯·皮凯蒂的理论,投身于“拥有”与“不占有”之间的鸿沟,最终以大师般的手笔打造出熠熠生辉的艺术作品。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Sebastian Hopper / Staatsschauspiel Dresden评审团推荐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事情开始发生变化,例如,一栋合租公寓里发生的事情就是一个具体的例证:从大大咧咧的 “我为什么要稀罕钱?”开始,演变成眼下的投机狂欢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这部剧作只是从莫里哀那里获取了最基本的启发,剩下来的完全是编剧的自由发挥;除了莫里哀的《伪君子》,泽伦·沃伊玛(他的别名是克里斯蒂安·谢尔纳(Christian Tschirner))还用富有节奏且尖锐的语言探讨了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资本与意识形态》中所分析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变迁。
答丢夫这个角色身上闪耀着最厚颜无耻的新自由主义光芒,他总是比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反应得更快一点,然后抢先一步采取行动。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尽管最后的结局是开放的,但似乎并不完全令人绝望。如果多一些公平分配,或者更讲求经济道德——假设这东西真的存在,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约尔格·博肖(Jörg Bochow)于1963年出生于布达佩斯。在柏林洪堡大学学习戏剧学,同时在法兰克福/奥德的克莱斯特剧院和柏林的卡鲁塞尔剧院执导自己的戏剧。1994年至2000年,他在柏林洪堡大学的戏剧研究/文化传播研究所担任研究助理,并于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5年,他在多伦多大学担任戏剧和比较文学助理教授,并于2004年成为该大学戏剧项目学院的执行主任。2005年至2013年,他在斯图加特国立剧院担任首席编剧和副艺术总监。2007年至2013年,他是ETC欧洲戏剧大会的董事会成员和副主席,以及巴登-符腾堡州艺术学院的戏剧学课程主任和讲师。他还在众多刊物上发表文章,多聚焦梅耶荷德的戏剧理论和1920年代的俄罗斯电影。2013/2014演出季起,约尔格·博肖博士出任汉堡德意志剧院的首席戏剧构作。自2017/2018演出季开始,他成为德累斯顿国家剧院的首席戏剧构作和副艺术总监。像恋人一样(美杜莎的回忆)
Like Lovers Do(Memoiren der Medusa)编剧:希文·本·伊沙伊(Sivan Ben Yishai)导演、编舞:比那尔·卡拉布鲁特(Pinar Karabulut)出品:慕尼黑室内剧院(Münchner Kammerspiele)希文·本·伊沙伊的剧本不适合神经脆弱的人,因为她用逼真却又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性暴力。导演比那尔·卡拉布鲁特则发现了一种卓有成效的、抽象化的表达方式,用以展现那些表面上看不到的恶行,并且也因此切断了父权主义的输氧管。五位闺蜜正围绕着她们的梦中情人编织着一个美好的未来。她们为这样的白马王子献上甜美如歌的赞词。等一下,这与性暴力、有毒的偶像形象,还有美杜莎这个神秘人物有什么关系?希文·本·伊沙伊通过诗意又有力的文字,在父权制的性别模式前放了一面镜子。而比那尔·卡拉布鲁特则通过她编排的快节奏舞蹈,使五位坚强有力的女演员的一举一动都成为一种叙事,她们用言语和动作、以几乎是令人痛苦的直接方式,完整地再现了本·伊沙伊的文字。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Krafft Angerer
评审团推荐语
希文·本·伊沙伊用黑色而诗意的“歌曲”来描写结构性性别歧视和性暴力,这一首首献词都是写给所有那些用话语和行为侮辱、伤害和杀戮他人的人们,而且,也是写给每位对此佯装视而不见者,此外,还有像雅典娜(Athene)那样的人,她因为美杜莎被波塞冬(Poseidon)强奸,而惩罚了这个受害者。所有这些恶行都没有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这里没有自拍相机伸进满是精液的阴道拍照;没有血淋淋的阉割行为;也没有个人受难的故事。比那尔·卡拉布鲁特舞台上的五位哀叹者全都是流性人(genderfluide Wesen)——在流行文化中,这类人群似乎一直承担着娱乐他人的义务。五位演员穿着外星人-超级英雄-朋克混搭风格的衣服,动作机械化、甚至像履行仪式一般;他们戴着的白金假发腾空飞起。不过,这样机智的场景设置绝不是小题大做。和文本一样,整场演出让人一直处于不舒服的状态中,尽管这是另一种不适:过于喧嚣,过于耀眼,直到最终到达以令人会意、目不暇接的各种方式进行赋权尝试的终章。
西万·本-伊沙伊(Sivan Ben-Yishai)在耶路撒冷长大,在特拉维夫学习场景写作和戏剧导演。起初,她作为戏剧导演,只是偶尔写作,但十年后,在距离她出生地3000公里的地方,她已成为了一个勤奋的写作者。在过去的八年中,她一直住在柏林,以英语写作,她的作品由玛伦·卡梅斯(Maren Kames)翻译成德语——几乎是她唯一合作的德语译者。她的剧作关于和平时期的战争、卡布奇诺和催泪瓦斯、女性的目光和穿着西装的男人——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自2020/2021戏剧季起,慕尼黑室内剧院与西万·本-伊沙伊展开了长期的合作。
梅迪·莫拉普(Mehdi Moradpour)是一名作家和波斯语、西班牙语翻译。他曾伊朗攻读过技术学科,2004年起在莱比锡和哈瓦那学习西班牙语研究、信息科学、社会学、美国研究和阿拉伯语研究,2014年起在格拉茨学习场景写作。同时,他在独立戏剧团体中担任各种职务,并为媒体撰写有关文化和戏剧的文章。他的文章获得过多个奖项,并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合作项目包括柏林德意志歌剧院、马克西姆·高尔基剧院、康斯坦茨剧院、维也纳剧院、维也纳文化艺术节(Wiener Festwochen)、格里普斯剧院(Grips Theater)和不来梅剧院。自2020/21演出季起,他以戏剧构作的身份,成为慕尼黑室内剧院艺术管理团队的一员。陈思安,作家、戏剧编导。出版有短篇小说集《体内火焰》《活食》《冒牌人生》《接下来,我问,你答》等。戏剧编剧作品《凡人之梦》《在荒野》《冒牌人生》等。戏剧导演作品《随黄公望游富春山》《吃火》等。吴琦,《单读》主编,播客《螺丝在拧紧》主播。与项飙合著谈话录《把自己作为方法》,译有《下一次将是烈火》。>> 2022柏林戏剧节 | 十大最受关注剧目
>> “柏林戏剧节”2022 @北京歌德学院 (第一部分)
>> 两年过去,戏剧圈真的要开始“面对现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