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123456
5
kN
6
朱令
7
@调研纪要
8
张靓颖
9
抖音
10
鱿鱼游戏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123456
5
kN
6
朱令
7
@调研纪要
8
张靓颖
9
抖音
10
鱿鱼游戏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鱿鱼游戏2》今天下午四点开播,网友无心上班了,导演悄悄剧透
人民日报征集“中美友好合作故事”,令人感奋
刘恺威近况曝光,父亲刘丹证实已分手,目前失业在家,没有资源
紧急通告!三高的“克星”终于被找到了!!不是吃素和控糖,而是多喝它....
话费充值活动来了:95元充值100元电话费!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女导演”,这是她无法忍受的概念
Original
罗米·柯尼希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2024-09-02
玛加蕾特·冯·特罗塔,一位屡屡斩获多重奖项的女性导演、演员兼编剧 | 图片(局部)© picture alliance/dpa/Karl-Josef Hildenbrand
丈夫如何看待她的工作,玛加蕾特·冯·特罗塔(Margarethe von Trotta)只能听凭这样那样的说法,才蜕变成了今天这位广受赞誉的女性导演、演员以及编剧,这位八十高龄依然没想过要停止创作的人。
🎬🎬🎬
“女导演”,这是她无法忍受的概念。如同她在接受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勋章时那样,一听就翻白眼。
不可否认,玛加蕾特·冯·特罗塔(Margarethe von Trotta)这位女性演员、导演以及编剧在她的电影作品中常常凸显强大的女性人物,从卢森堡(Rosa Luxemburg)、圣希尔德格
(Hildegard von Bingen,又被称为莱茵河的女先知,中世纪德国神学家、作曲家及作家。天主教圣人、教会圣师——译注)
到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然而这位电影人最希望阐明的,是人物的人生道路、人际关系、动机、时代历史,往往还有政治问题。
私域也是政治的,政治也影响私域
在她的电影中,私人生活与政治议题史无前例地交织在一起,冯·特罗塔的传记作者Thilo Wydra如是说。尤其在影片
《德国姊妹》(Die bleierne Zeit,1981)
中,尤为具象地呈现了克里斯蒂娜和古德龙这对恩斯林家亲姐妹的关系
(姐妹俩一个温顺,一个叛逆,一个是女性主义记者,一个是激进的恐怖分子——译注)
。凭借这部影片,冯·特罗塔在1981年成为了首个赢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女性。在罗莎·卢森堡的传记电影中,冯·特罗塔关注的不仅限于历史以及政治素材,首要关注的还是人物。
这位八十岁高龄的电影人已经导演过二十五部作品,最新的影片是关于奥地利女作家英格博格·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这个人物(
《英格博格·巴赫曼:沙漠之旅》,Ingeborg Bachmann – Reise in die Wüste
),该片在2023年度的柏林电影节上庆祝了全球首映。影片围绕着巴赫曼的文字与文学朗诵会展开,也不乏她与作家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的恋爱关系。
在男性主导的电影世界中胜出
电影道路对冯·特罗塔来说并不顺遂。她的第一位爱人,一位出版人,并不希望妻子当导演,当演员在他看来都已经够尴尬的了。她的第二位丈夫,当时已经广受认可的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虽然支持她的创作,却拒绝在海报上写上她的名字,虽然影片
《肉体的代价》(Die verlorene Ehre der Katharina Blum,1975)
是由两人共同指导完成的。电视台之所以委任她创作
《克里斯塔‧克拉格斯的第二次觉醒》(Das Zweite Erwachen der Christa Klages,1978)
,这部冯·特罗塔的独立首作,是因为在她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施隆多夫承诺一旦拍摄失败,他就会立即接手。
屡屡斩获多重奖项
这位从未接受过电影学院训练的电影人,如今已经屡屡斩获多重奖项。“我拍电影是为了活下去”,冯·特罗塔对传记作家Thilo Wydra如此坦言。这位作家认为,冯·特罗塔要是不拍电影,这对他来说着实难以想象。
《肉体的代价》| 图片(局部)© picture alliance/United Archives/IFTN
有些议题在几十年之后依然不失其迫切性:《肉体的代价》呈现了街头小报做法的毁灭性,并涉及了七十年代有关恐怖主义的社会探讨。在改编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öll)的文学名著过程中,冯·特罗塔与施隆多夫共同导演了这部电影作品。
《克里斯塔‧克拉格斯的第二次觉醒》| 图片(局部)© picture alliance/United Archives/kpa
冯·特罗塔的首作于1978年进入影院:在《克里斯塔‧克拉格斯的第二次觉醒》中,为了拯救幼儿园免于关门,幼儿园的女保育员抢劫了一家银行,并俘虏了银行里的女职员。然而突袭并没有成功。这是一部“有关七十年代中的正义与邪恶,社会规范与自我解放的探讨,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epd Film》电影杂志如此评论。影片围绕着两位女性展开:一位银行女劫匪,一位银行女雇员。
《德国姊妹》| 图片(局部)© picture alliance/United Archives/kpa Publicity
冯·特罗塔几年之后通过作品《德国姊妹》在国际影坛崭露头角:通过恩斯林姐妹的人生,冯·特罗塔呈现出了投身1968年运动的两位女性。一位是带有知识分子气息、积极从事新闻报道,一位则走上了武装反抗的道路。妹妹古德龙·恩斯林(Gudrun Ensslin)在1970年创建了左翼极端组织红军旅(Rote Armee Fraktion,简称RAF),该组织在德国杀害了三十余人。
《罗莎·卢森堡》| 图片(局部) © picture alliance/United Archives/kpa Publicity
关于罗莎·卢森堡生平的影片原本由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导演,鉴于他的早逝,由冯·特罗塔接棒:她要“立体地呈现这位女性”,冯·特罗塔在1986年说起这位1919年在柏林遭谋杀的革命先贤时如此表达。
《诺言》| 图片(局部)© picture alliance/United Archives/Publicity Still
东西德的分裂构成了冯·特罗塔的作品《诺言》(Das Versprechen,1994)中的历史背景:一对东德的恋人在逃往西德的路上走散了。他们的人生也因而踏上了迥异的方向:女人活在西德,男人在东德。两个人见不到彼此,直到柏林墙倒塌。
《汉娜·阿伦特》| 图片(局部)© WDR/Véronique Kolber
2013年,冯·特罗塔投身于又一部女性人物的电影作品:《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讲述了这位生前备受抨击的思想家兼女记者的故事。阿伦特观看并报道了纳粹党魁艾希曼的审判过程,由此得出的“平庸之恶”的论点引发了社会对于犹太大屠杀的炽热争论。在冯·特罗塔的电影中,审判艾希曼的真实影像为剧情片中的场景提供了补充。
《英格博格·巴赫曼:沙漠之旅》| 图片(局部)© Wolfgang Ennenbach
“对人而言,真理并非苛求”,在冯·特罗塔自编自导的《英格博格·巴赫曼:沙漠之旅》中,影片新闻稿里引用了巴赫曼的这句话。这句话可以理解成巴赫曼的人生信条,这位女作家不断通过作品朗诵会发起挑战。这部2023年进入影院的作品阐述了巴赫曼的人生,她的文字以及她与作家马克斯·弗里施之间的恋情。
原标题
:《玛加蕾特·冯·特罗塔:来到她身边的人物》
作者
:罗米·柯尼希(Romy König)是一位女性记者兼作家,关注领域包括健康、经
济与文化。
版权
:歌德学院以及罗米·柯尼希(Romy König)
🎬🎬🎬
延伸阅读
“我们在德国应该找到自己的叙事” | 银熊奖得主佩措尔德专访
德国电影,似乎依旧难以找到自己的立场
“最为另类”的一部爱情电影 | 德国电影展《AEIOU:爱之字母表》影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