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断疑生信 | 佛教学术研究的误区:削道之足,适术之履

如意心宝 2021-01-12
佛教学术研究的误区:        削道之足,适术之履

不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有获取精神升华和生命解脱的权利,从这一点看,佛教的确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之所以西方人在生命解脱的大事上表现欠佳,与其文化(尤其近现代学术观念)偏重于“术”而非“道”,有极大关系。


东方文化所崇尚的“道”,需要人奉献绝对的真诚和生命,是一种用心灵而非大脑皮层来默默感悟的超常境界。东方古代的智者认为,只要静心修“道”,就会出现超越平凡世间的可能,而“术”,则不过是为暂时的现实需求服务的低级手段。“道”神妙难测,但其力用会体现在得道者的品“德”上。以前有不少纳粹科学家,在专业上相当杰出,但他们对反人类暴行的积极参与,却表明相当缺“德”。究其原因,即在他们精通的只是“术”,而非改造身心趋于至善的“道”。放眼观之,西方科技成果和理性思辨基本都是“术”层面的东西,对于能为内在生命能量的挥洒提供有效平台的“道”,西方人实际是相当陌生的。技术和物质的虚假繁荣,只会于无形中将人的性灵逐渐严密包裹起来,最终令整个人类窒息而亡!没有证据说明,反传统的佛教学术研究者将生命智慧最高境界的“道”,矮化为“术”来对待,不是一种倒退。


在一个饱经沧桑的古老国度里,善良而朴实的国民容易对文字生起一种原始图腾,一见到象征高级精神活动的白纸黑字就开始慌神,无暇仔细端详。正是此种在近代加深了的坏习惯,使得中国人时常吃亏上当,也使得明治朝以来的日、中佛教学术研究者有了市场,甚而使得“著作等身”四个字竟然成了一项自在成立、不问正邪贤劣的独立荣誉!在貌似威严肃穆的学术殿堂前,人们更是早习惯了条件反射般毕恭毕敬,哪有心思去想,这堂里原是在用“术”来宰割“道”啊!


既然东方传统文化不少是属于“道”层面的精神世界,所以常常一开始就以相当神奇的高度出现,如道家、易学、中医等等,佛教更是登峰造极的生命智慧。正因如此,东方文化更注重的是传承,而不是发展。这与“术”层面上的知识、技巧需要后人不断地加以积累、刷新,有很大区别。人们常说西方文化有一个显著特点——发散性,就是由“术”的积累性、外向性所决定的。


发散并非一无是处,不管是财物还是文化的积累,都容易给人一种陶醉感。怕只怕在这条看似不断增长的发散性曲线上永远找不到终点,疲惫不堪的灵魂便只得孤零零地飘向幽冥之域了!


发散性文化,怎能够带来永恒的安宁幸福呢?尽管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不平凡人物,例如黑格尔说他“终结”了哲学,史蒂芬·霍金对理论物理的“终结”问题也津津乐道,但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如果硬要本着“术”的发散、积累特性,来对佛教指手划脚,就更加不知趣了。


由于泛进化论史观和必须不断发散、积累的“术”层面的思维定势一拍即合,“大乘非佛说”、“密乘非佛说”等谬论,才一个接一个粉墨登场。在这套刻板僵化的先入之见支配下,甚至遍知佛陀创建佛教,也被“考证”成了吸取《奥义书》、耆那教思想,成了对印度原始宗教的发散和积累!


只要是先前存在的,就一定需要把时间上的坐标优势,直接换算成进化史上的辈份优势吗?是否现在中医、易学、儒道等传统文化,比起古时候还要先进呢?答案是明摆着的。


如果无休止的发散和进化真可信,那么就像人从灵长目质变出来一样,以后是否亦有更高级生命从人中自然质变出来呢?如果承许人是生物自然进化的顶点,那么神秘的精神世界为何就不能有一个最圆满的境界,并在一开始就为大彻大悟的佛陀所亲证呢?


印度先前存在的外道思想中个别与佛法相近之处,只需将其视为佛教问世的缘起基础即可,不须大惊小怪。良以法不孤起,必仗缘生,正因为当时的印度人对业力、轮回等已摸索出一些初步知识,具备了一定接受能力,所以佛陀才应缘出世,慈悲接引,将胜妙佛法倾囊相授。如果不观待当时的社会基础,因缘没有际会,佛陀未必应世说法,即便说了也未必为世人接受。至于佛陀成道前从学于外道的经历,也是深含密意的示现。一方面表明佛陀走了一条普通的成长之路,让世人不过分惊异(就像《俱舍论》说佛陀示现胎生有多种密意一样);一方面佛陀“知非即舍”又表明外道法实不究竟,不能获得真实解脱,与佛陀所悟妙法相去甚远。如此甚深的密意,遍知佛陀现量照见如所尽所万法实相的无漏智慧,在缺乏宗教情怀的学术研究者眼中,在一种腐朽僵化的思维定势过滤下,竟然被削适成了凡夫心所熟悉的“术”的积累和进化,真可谓糊涂透顶!


 ———节选自《般若锋兮金刚焰·不容亵渎的尊严》

(标题为方便阅读而添加)




推荐阅读


断疑生信 | 精神修炼规则与物质世界法则

断疑生信 | “有限的人生”与“无限永恒”

断疑生信 | 以科学哲学的观点辨析佛教和外道

视频 | 龙多仁波切亲诵《圣八吉祥颂》,愿您满愿吉祥!




微博:怙主龙多上师网站:如意心宝微信:180 4809 4599邮箱: putixin@ryxb.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