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咨询结束后,咨询师真的会想来访吗? | 心理咨询中的“卷入”

张小兰 简单心理Uni 2023-10-07

本文字数2500+|阅读预计需要7min 


文 | 张小兰 「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21秋」在读学员


老师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跟我们说:“干咨询师这份工作需要有舍身饲虎的决心。”


敞开心胸、将自己投身在来访者那些混合、纠缠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伤与痛之中,用我们的皮肤与血肉去感受,让我们脸上的每一个表情、嘴里说的每一句话,传递给来访者这个信息:


“我感受到了你的感受。”


他们接收到了,相信了,我们的理解才有价值。


心理咨询师是一份需要积极卷入他人世界,并有能力全身而退的职业。


图/《扪心问诊》


并非每一位咨询师离开咨询室之后,都能顺利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有时候咨询结束了,来访者还在咨询师的脑中盘桓不去。咨询难度越高,对咨询师的扰动越大。好像来访者用ta独有的方式侵入了咨询师的个人空间,而咨询师无法脱身。


所以说,咨询师不仅会想来访者,很多时候他们是不想再想了,脑子里面还在想。


这让我想起某些仙侠小说的常见情节,说是修道之人要救死后依然飘荡在人间的孤魂,先要各种施法布阵念咒,好像要向天地神灵借点力量为己所用,毕竟孤魂不会乖乖受伏,留恋人间往往都是有执念在身。


道行过浅的修者容易被“蛊惑”,用心理学的说法就是“不小心被卷进去了”,都忘记自己本来要干什么的了。这时如果不能及时回头,搞不好会走火入魔,修为大减。当然,好的结局是守住自己,渡了他人。


影视剧可以将道士能否脱身简化为“道行”的深浅差别,小道士一头栽进去差点小命不保,而老道士举着桃木剑、“哈”的一声就解决了问题。可是道行是什么东西?功力是什么?拍电视剧的不搞科学研究,也不负责回答问题。


但心理咨询不是玄学,这个问题我们得搞清楚,还得说清楚。


图/《扪心问诊》


“积极卷入”不只是一个专业干预动作,还是一种态度


回到心理咨询,要说清楚怎么脱身,也就是怎么出来的问题,我觉得得往前倒,先回答怎么进去(怎么主动卷入)的问题。


“积极卷入”,要说清楚这四个字,得先说和它相对的概念——“被动卷入”,这个感觉我想每一位新手咨询师都体会过,可能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因为最开始很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卷进去了,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面前一片狼藉,你都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来访者的。这时候咨询师先得稳住自己,不被来访者带跑。


针对学员热线实践,进行督导的时候,我记忆中老师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让我们觉察自己的反移情,先将自己的感受梳理清楚,将我们自己的东西还给自己,让来访者逐渐清晰,然后我们才能去看来访者带来了什么故事,去理解他们发生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


当咨询师可以在来访者万千的情绪洪流中稳住自己的时候,才是咨询师发挥功能的时候,也是咨询师可以准备“卷入”的时候。


咨询师的卷入是一个专业动作,就好像一个跳水运动员准备跳水一样,运动员完全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跳水就只是跳水。


我精准地调动自己身体的每一块肌肉,看到水面的某个目标落水点,即使在空中做动作,哪怕发生了失误,我也无时无刻不在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身体状态,保证自己既最大限度地完成任务,同时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


所以咨询师准备卷入的时候,一定是他们对当前的咨询进程有自己的评估和判断,也知道自己即将发起的一言一行可能对对方有什么影响,并且对之后发生的一切有相应的预期。


在实际的咨询工作中,卷入可能是一句话或一连串的话,一个富有意味的表情或身体动作,每位咨询师擅长与习惯的方式不一样,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在此时用一种含有丰富情感的、让来访者接受的方式进入ta的世界。


图/《扪心问诊》


“积极”两个字强调的是像跳水运动员一样的带着觉知、控制、情感、目标、预期的主动行为,咨询师就是带着这样的复杂目的发起了一系列专业动作。


当积极卷入成功发生之后,来访者能够感受到咨询师与自己在一起,这种共在感会非常复杂,也许回过头来他们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他们一定是欣喜的,某种长久的孤独感会得到缓解。


咨询师也能够体会到自己终于进入了来访者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被打破,深切的感动久久不散。


“全身而退”需要自我照料的能力


咨询师不能久留,时间到了,我们就得离开,回到自己的世界,让来访者独享他们自己的世界。


大部分卷入过深、离不开的咨询师,是被来访者勾起了自己的人生议题。


当他们进入来访者的世界时,自然而然需要体会那些本来存于来访者世界的情感,一旦里面有让咨询师熟悉的情感味道,就好像打开了某个秘密开关,咨询师本人的情感世界也被打开了,妖魔鬼怪都出来了,和来访者的部分缠绕在一起。


一瞬间天昏地暗,咨询师不得不一边自我觉察,悬置自己的感受与判断,一边努力地共情来访的遭遇,事情就会变得举步维艰。


当然,这还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因为咨询师至少还知道自己在经历什么,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糟糕的是就这么彻底卷进去,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甚至不知觉间对来访者造成伤害。


图/《扪心问诊》


咨询师也是人,是人就会有这样那样的议题,这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如何从中解脱呢?


找朋辈、个督帮忙当然是个法子,但是如果过于依赖外界的力量,咨询师相应的这个部分就会成为软肋。这就是为什么咨询师都会很早开始自己的个人分析的原因,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软肋少一点,这样在咨询进行过程中,被卷入的可能性小一点,咨询的困难也会少一点。


咨询结束后,如果还发现自己持续卷入在咨询的状态中,咨询师可以做的事情就很多了,这非常考察咨询师对自己生活的经营能力,尤其是看ta生活中有没有一片让自己完全不受打扰的空间,能让自己休息与娱乐。


这可以是一个物理空间,比如一个角落、一块垫子;也可以是一个精神空间,比如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自己总是舒服自在的圈子。


图/Unsplash


心理咨询本质上讲是一份使用自己、影响他人的工作。咨询师这个人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媒介——试问,一个自己都没有能力把日子过好的咨询师,要如何帮助来访者过好他们的日子呢?


编辑:Aurora
责编:Alwaysfifi

点击名片,约ta咨询


崩溃、焦虑、自我怀疑……从“想放弃”到“我是心理咨询师”

“你潜意识中期待被人发现,受到应有的惩罚” | 《心理心里有个谜》Fifi个案分析

内心强大的6个表现

你不知道的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时代 | 王浩威老师解读弗洛伊德


👇戳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