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华报业转型缩影:20年老体育记者钻进了“钱眼”

赵治国 传媒大观察 2018-06-30

本专栏由凡闻科技—新闻大数据服务商特邀关注。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2·19”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公布后,媒体融合转型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未来的媒体形态和媒体格局将发生哪些变化?已经转型的传统媒体又在进行怎样的探索?为了更好地促进业界交流与学习,观媒(传媒大观察)自媒体推出“对话掌门人”专栏,选择部分融合转型颇有建树的传媒集团、新媒体,专访高层负责人,畅谈媒体融合与创新发展。


第八期专栏,观媒带你走进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讲述他们的转型故事。


大媒体转型,关键是队伍转型

——对话新华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周跃敏


赵治国/观媒主笔




南京河西,万里长江在这里转了一个弯。


一家在中国最早诞生的党报,以三幢高低不同的现代地标性建筑,跻身河西CBD核心区,继续书写延续了78年的传媒辉煌。


从1938年1月11日创刊时的武汉旧址到现在的南京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历史上的5次搬迁,都伴随着传媒事业的壮大与进步。


现在,13万平方米的新华报业传媒广场内,一个国内一流的“中央信息厨房”全面投入运行,新华报业开启了“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的全媒体新时代。这个历经战火淬炼的传统媒体,正在融合发展上迈出新的步伐。


1

一位老体育记者的华丽转型



2014年6月,1966年出生的赵海在自己的本命年面临着一个职业上的艰难抉择。在扬子晚报干了20多年的体育记者,他或者留下,或者转岗。而新的岗位是他完全陌生的新媒体部。


当年48岁的赵海经历了扬子晚报最辉煌的年代,多年体育记者的职业生涯,也让他的经历变得单一。但鲜为人知的是,赵海在业余时间长期关注财经和证券投资领域,并且有实操经历。转岗到新媒体部后,赵海在感受到报业寒冬的同时,也萌生了把爱好“变现”的想法。


赵海决定创办一个微信公众号,主笔仅他自己一人,写作领域就是金融投资,包括每天的股市分析和前瞻、理财保险、买房买金等。这个名叫“钱眼”的微信公众号得到了扬子晚报的支持,而昵称为“海哥”的赵海不负众望,专业独到的分析文章很快得到了用户的欢迎。


更重要的是,“钱眼”创办不久,正好赶上当时的沪深股市一路走高的上升行情,全民炒股热情高涨。到2015年6月15日股灾时,创办一年的“钱眼”已经收获了30多万的粉丝。


两年后的今天,“钱眼”的粉丝数已近100万,头条文章平均阅读都是10万+。影响力扩大的同时,“钱眼”的商业化之路也走得相当顺畅。


当初单打独斗的赵海,如今则成立了自己的小团队,这个团队仅有三个人,但年广告收入500万元,几乎每一天都有商业推广。


今年50岁的赵海,头衔也从当年的体育记者,成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媒体融合创新实验区(简称“融创区”)项目规划中心副总监。成立于2015年7月的融创区,则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媒体融合转型的主阵地。


赵海个人的成功转型,在新华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周跃敏看来,恰恰揭示了媒体融合转型的核心意义。


周跃敏说,媒体转型,关键是人的转型、队伍转型。他对集团现有员工状况有一个“三个1/3”的基本判断。即:1/3的人对新媒体很有感觉,类似于原住民,以80后、90后为主;1/3的人经过学习和适应,能逐步甚至很快实现转型;还有1/3的人,年龄偏大,转型难度也较大。


在周跃敏看来,传统媒体的转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在传统媒体之外再办一个新媒体,而是要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融合上真下功夫、下真功夫。具体说,就是利用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渠道优势,加快新媒体建设;反过来,用新媒体的建设来倒逼、带动传统媒体转型。所以,周跃敏说,他更看重的是人的转型,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使前两个1/3的人加快转型。“如果经过两三年努力,我的队伍中有六七成人成功实现转型,那是最有价值的,这比单纯办一个客户端意义更为深远。当然,比另起炉灶新招两三百名新媒体记者,人力成本也会节省许多”。


为了实现这个设想,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去年7月成立了媒体融合创新实验区,除了打造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视觉江苏网,运营新华报业网和微博微信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倒逼像赵海这样的传统媒体人加快转型,这对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一个两次获省委书记推荐的客户端



6月30日,中央对江苏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进行了调整。李强同志任江苏省委委员、常委、书记;罗志军同志不再担任江苏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当天的江苏领导干部大会召开后,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第一时间推送了这次主要负责同志调整的消息。时隔一天,《李强在淮安调研防汛工作:打有准备之战 确保全省安全度汛》、《李强赶赴阜宁看望慰问受灾群众:让我们一起重建美好家园》等开始滚动播报,另一篇题为《罗志军:21年踏遍江苏山山水水》的特稿也刷爆江苏人的朋友圈。


这是上线才半年多的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最擅长的时政报道。那篇特稿中的主人公在任江苏省委书记期间,曾两次在省委全会这样的正式场合公开推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李强就任江苏省委书记后,不但要求重要新闻交汇点要首发,而且亲自下载了交汇点,天天看。一个新闻客户端受到两任省委书记的重视和关照,令许多兄弟党报的同行羡慕不已。


2015年11月17日正式上线的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在题为《大江东去汇蓝海 》的发刊词里,对自己的名字作了这样的解释:“我们叫她这个名字,不仅是因为她的诞生地江苏,处于国家宏伟战略‘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上,更因为我们希望每一个微小或宏大的理想,都能快些到达和现实的交汇点。我们也相信,这一个个交汇点,会在时光的洪流中拔节生长,汇聚成中国梦绚美的拼图。”这或许从一个侧面可以解释,省委主要领导为什么这么看重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了。


如果说交汇点客户端仅仅是一个寄托梦想的拼图,那么它背后的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融创实验区,则是谋划梦想、实现梦想的舞台。


今年58岁的周跃敏是一位有着30多年新闻生涯的老报人。他坦言,办报方面自己是行家里手,但在新媒体面前,他只能做一个小学生。近年来媒体生态发生的深刻变化,让他更坚定了这样的判断——媒体融合乃大势所趋,顺者昌,逆者亡,不进就是退。认准的方向和目标,阻力再大,困难再多,也要坚定不移往前推。阻力来自何方?困难又有哪些?周跃敏说,最难的是观念的转变。传统媒体人固有的思维和习惯,与融合转型格格不入。“在我们内部一度也有不同的想法,但党委会讨论形成决策后,全集团的员工都被卷进了融合的大潮,想得通的、想不通的,都要这样做”。


新华报业在媒体融合上分三步走。第一步,取消集团各媒体摄影部,成立集团视觉传媒中心,整合全集团的新闻摄影资源,建立统一的发稿用稿平台,视觉江苏网同时上线。


第二步,去年7月31日,集团正式成立媒体融合创新实验区。这是一个推进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强有力的支撑体系,其功能定位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媒体融合的平台,二是产品打造的平台,三是员工创业的平台,四是数据开发的平台。按照既着眼当前又兼顾未来的原则,融创实验区目前设立了七个中心,即中央编辑中心、数字媒介中心、视觉传媒中心、项目规划中心、市场推广中心、技术研发中心、行政协调中心。


第三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倾力打造的战略级产品“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上线半年多来,用户数以平均每天逾2万的速度上升,截至目前,装机用户数已超过500万,其中注册用户数占31%。


周跃敏如此解释“三步走”战略:传统媒体转型,最普遍的做法就是简单地相加,比如说改革前,中国江苏网与新华日报的关系,彼此相对独立,平时往来不多,还停留在“你是你、我是我”的初级阶段。要实现真正的相融,必须首先从组织架构上进行重建。融创实验区就是这样的一个顶层设计。


改革之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由一名新华日报副总编出任融创实验区总裁,新华报业旗下的交汇点、新华报业网、视觉江苏网、新华日报官微官博都进入融创实验区。


融创实验区成立后,对集团内部的采编流程进行了再造,依托中央信息厨房,建立集团统一的内容平台。集团各媒体记者同时也是交汇点记者、中江网记者,初步做到采写的稿件都进入这个平台。集团各媒体编辑部从平台抓取稿件后进行二次加工、深度开发。考虑到各媒体定位不同,可以通过定制、专供等形式满足各媒体的个性需求。目前,交汇点客户端不但与集团各纸媒打通,还与中国江苏网打通,实现了技术平台互通互融、产品内容互惠共享、人才技术有效整合。


同时,为保证交汇点客户端原创稿件的数量和质量,建立新闻原创内容的供稿体系,集团专门制定了有关考核办法,要求集团各媒体记者第一时间向客户端提交原创稿件。客户端各类稿件和栏目的考核评分,将评判权交给用户,以点击量、转发数、评论数等作为考评的硬性指标;对客户端分包栏目及子客户端的整体考评,则以用户数、日活率等硬性指标作为主要依据。同时,配备专门人员,完善监督机制,对所有稿件的导向、格调进行严格审核,实行一票否决。


交汇点客户端的发展态势,如同全国同类客户端一样,正在成为当地移动端的主流媒体。


6月23日14点30分左右,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射阳两县遭遇强龙卷风和冰雹双重灾害。第一个发出这条快讯的正是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灾害发生不久,交汇点编辑就在江苏省气象台官方微博上监控到了这一信息,随即调集集团新闻采访资源,核实后于当日16:38发布第一条新闻快讯。随后交汇点对灾情讯息进行滚动发布,72小时内发稿240条,其中集团报网记者的原创稿件占到了三分之一。


推动传统媒体融合转型,周跃敏的体会是,“起步阶段必须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对媒体融合有清醒的认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集整合集团资源,统一思想,强力推动”。


3

一份报纸的向死而生



7月18日,全新改版转型的《江南时报》华丽出街。当天头版刊登的题为《拥“报”财经,悦读“江南”》改版发刊词称:“今天,2016年7月18日,《江南时报》正式改版,成为新华报业传媒矩阵中一份财经类专业报纸。”


之前的江南时报是一份都市生活类报纸,在南京的报业市场上,多年来一直与扬子晚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现代快报等同城厮杀。2011年1月江南时报并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后,曾历经数次改版,力争体现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但与同门兄弟扬子晚报、南京晨报比,在定位上仍然比较接近,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


这一次,正如江南时报自己所言,“在深陷‘寒冬’之际,本报毅然选择‘换一种身姿’前行,顺应新闻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迎来一次华丽蝶变。”


在周跃敏的规划里,江南时报的转型改版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推进融合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周跃敏说,“我们并不指望一个新闻客户端、一个网站就能拯救整个报业集团或整个纸媒行业”。新媒体是方向,但纸媒与新媒体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还会共存,媒体融合的真谛是实现从相加到相融,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真正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融合不是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而是促进整个传媒业的转型。这才是发展的方向。


因此,报纸要主动求变。尤其在报业形势日趋严竣的今天,对报纸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势在必然。据周跃敏介绍,扬子晚报、南京晨报和江南时报去年都是盈利的,可以说现在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最佳“窗口期”。江南时报的盘子相对较小,主动转型、及时转型,由一张综合性的都市生活类报纸变身为财经专业媒体,一方面定位更加精准,另一方面也缓解了传统媒体人力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时将部分人员调整充实至融创实验区,又解决了新媒体人手不足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这样的改革,周跃敏认为核心还是促进人的转型,进而带动实现传统媒体的转型。他举例说,新华日报记者如果不给交汇点这样的新媒体供稿,他的文风就还是党报体,严肃有余而鲜活不够;给新媒体写多了,反过来会促进报纸文风的转变。


针对传统媒体转型有风险的担心,这位老报人说,与其等死,不如找死。等死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而找死的结果有两个,不是死,就是生。向死而生,是我们的愿望,更是我们的追求。只要找准新的发展方向,运行机制改革到位,纸媒转型,依然前景可期。


往期回顾


【第一期】对话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管洪:上游新闻的6000万元融资,一分钱也不补贴给报纸


【第二期】对话东方网总裁、总编辑徐世平:错过了很多风口,但东方网一直没有错过徐世平


【第三期】对话新浪微博CEO王高飞: 坚决不做内容的微博原来是这样


【第四期】对话江西日报社长王晖:一家盈利5900万元的报业集团,掌门人爱说“棒棒哒”


【第五期】对话ZAKER创始人兼CEO李森和 : ZAKER迈过了四个坑,突破了传统媒体体制壁垒


【第六期】对话第一财经CEO兼总编辑周健工:最早说“主编之死”的他,现在回到“内容的故乡”


【第七期】对话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蒋祖烜一家掌门人兼任新媒体中心总编的报业集团,找到了信心和勇气


观媒(传媒大观察)自媒体欢迎更多的媒体能与我们联系,推广交流各自的创新点与融合路径。联系电话:187-1025-2615。


版权声明:传媒大观察公众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时请保留作者、来源。

对话掌门人专栏由凡闻科技特邀关注


杭州凡闻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领先的新闻资讯大数据服务商

* 基于全网数据结构化数据清洗服务

* 基于内容自定义栏目数据推送服务

* 基于编辑角度挖掘的媒体关注热点

* 基于读者搜索热度挖掘的热点汇聚

* 基于时间轴全生命周期的事件追踪

* 基于语义分析判断的转载分析统计

* 基于人名和主题的领导活动报道集

* 基于GPS地理位置匹配的周边新闻

提供精准数据  打造资讯未来





观媒(传媒大观察)成立于2011年2月15日

是受到主管部门、媒体总编等关注的"媒中媒"

投稿、爆料、合作、加入观媒村

请联络微信id:guanmediacom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