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陈朝华:不能靠自身能力生存下去的都是耍流氓
编者按:6月29日,以“新时代,主流再出发”为主题的第四届观媒峰会在重庆开幕,来自全国的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省级党报集团高层、主流都市报和新闻网站总编辑、新媒体领袖、学界专家、企业家等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下媒体深度融合新格局,主流媒体如何转型再出发。本届峰会由观媒、观媒研究院主办,华龙网联合主办,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提供学术支持。
在“特别对话·又一年”环节,360公司副总裁、北京时间联席总裁陈朝华对过去一年北京时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分享了个人经验,以下是观媒君整理的陈朝华发言全文:
今年观媒组织媒体的操盘手写了一些新年寄语,主题是2018年是传统媒体重获生机之年,是内容回归之年,是大家深挖本地资源,做好政务服务,并从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一年。我觉得现在很多活得比较好的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纸质媒体,政务媒体这块都做得不错。
去年1月11号我来北京时间这边接手操盘,之前是一个差不多有800人的团队,号称要做视频版的今日头条。我到位两三个月之后觉得没机会,首先北京时间是国企属性的,主管部门与股东之间的期待和愿景是有矛盾的。
北京市要打造一个新型主流媒体,如何把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做大?有一点可能是你的用户产品能够做出差异化,当时我觉得我们在这块的决心不够大,但很多产品可能还有点机会。北京时间有App,我们是北京电视台的官网,北京电视台建报之后,新媒体唯一出口又在我们这儿,官网也在我们这儿。同时又想去做智能分发,希望依靠北京电视台版权内容去交换一部分的优质资源。我们很早也尝试做自媒体平台,北京时间最高峰的时候注册的时间号也有不少,但真正优质的内容创业者不一定会来,自媒体中长尾来的比较多。
2015年开始筹备视频版今日头条,2016年上线,2017年5月份之后,我们有些原始的思考定位是不变的,从去年5月8号开始,我们把新闻类的短视频生产分发全网推广作为一个主要抓手。如果说去年有什么亮点的话,就是在梨视频不能做新闻短视频之后我们崛起比较快,当时,北京时间的视频和上海电视台的看看视频是做得比较不错的。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有1000多人,既在做看看新闻,又在生产传统卫视频道的新闻资讯,也包括本地资讯,所以他们基本上有全国电视系统的新闻资源。我们虽然有北京电视台的背景,但不是360直接跟北京电视台合作,而是跟北京电视台原有的新媒体中心合作,过去一年很多的精力投入到协调股东之间的关系,二股东跟大股东怎样在网络端把这些资讯互联网化,怎么把品牌价值和渠道方面的传播优势整合好。
北京市相关领导挺重视北京时间这个平台,北京时间因为有360流量的注入和用户的支持,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在外界看来可能我们机制创新走得挺远,实际上,传统媒体的一些思维跟360代表的互联网思维如何进行更好的融合还是一个问题。我们内部也有很多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去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融合其实不是真正的市场化,还需要从顶层设计上,从领导角度考虑如何把一些资源做新的配置。
今年上半年已经过去,我们希望下半年能够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北京市也很着急,不管是在浙江还是上海,已经有很多转型比较成功的样板,无论是影响力、内容出品,还是机制方面都走得比较靠前。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北京时间不要亏钱,但有领导跟我讲对北京的媒体从来不提盈利,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导向正确、内容安全。所以去年一年,我在协调很多关系。可以讲的就是两点,一个是在短视频这块,我们算探出了一条小路,全网播放量大概100亿左右。另一个就是北京时间盈利了,2016年这个项目亏了1.4亿,2017年差不多有1000万的利润。从800个人砍到500人再砍到150,还有一个内容团队从300多人砍到现在只剩下200多人,人力成本节约了,产品本身也在考量新的方向。
短视频在未来两三年内,在快手、抖音之外,是否还会有一些平台级的短视频应用出来,这个还不好说。随着传统媒体重获生机,内容创业者的天花板今年应该到了,现在想做内容创业,多是以短视频的形式去介入,我觉得短视频的时代已经到来。
传统媒体现在都只是一个IP,所有的媒体都是融媒体,我们有体制上的优势,牌照上的优势,但如何去整合资源?过去一个好的编辑胜过千军万马,现在一个好的主流媒体运营人员,把自媒体里面有价值、自身面临各种挤压,生存空间很窄的这部分人,变成你在各个领域里的合作伙伴,把自己变成操作平台,做一些其他方面的合作,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
很多传统媒体一转型,标准就是“两微一端”要作为自己的平台。所有领导都在说,一个是要在别人的平台上,别的高速公路上开自己的车,另一个是要有自己的路,有自己的平台才能够掌握话语权。包括从商业的角度,有了平台之后,我自己才能做各种广告应用。
但是现在传统媒体真正做的怎么样,日活月活有多少,是否能撑得起商业化用户?这些都要打问号。变现价值应该有,但是操作起来比较难。你如果只是打造自己所谓的平台,就有点太异想天开了。有平台功能不见得就是平台,你有平台功能但用户非常少,你的平台有什么价值?我认为我们既要做好自己的平台,但还得承认超级平台的存在。
怎么样跟超级平台共生?这是操盘手要考虑的一点。可能在过去,竞争考虑的是和全网竞争,明明自己的短处摆在那里,还要拼命追赶一些商业网站或者新媒体。现在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先扎根本地做好服务。如果要总结的话,我想了三点,我们的能力和传播优势就是体制、资源和钱。
现在很多传统媒体提供政务服务,这块的收入占比很多。做得比较好的传统媒体比如现在的深圳《晶报》,深圳几乎所有的政务新媒体,都是他们在运营。另外一块就是内容优势,还是要保持自身的运营能力和优质内容。二线城市的传统媒体有很强的运营能力,我们如何能够让自己变成一个相对超级平台小一点的平台,但我也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平台,至少超级平台在某个领域里面,缺了我是不行的。另外还有产品创新,自身的产品怎么样做好,还有深耕本地的能力,怎么样向目标用户要粘性,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是主流媒体的基础。这部分是自媒体做不了的,是商业化的媒体做不了的,我们就应该去做。
北京时间接下来的转型就是深根本地。北京每个区都有一个融媒体中心,我们还是有一些传统媒体的基因的,至少在影像呈现这块优势比较突出,再加上互联网思维。北京时间这一年,也获得主管部门比较多的认可,一些主流报道也点名要北京时间去完成。
我们之前的内容确实跟传统主流媒体做得不一样,跟商业网站做得也不一样,这也是我们在新的态势下能够有优势的地方。这些优势如何在做好服务的同时,给我带来价值变现,这都是我所要考虑的。不能靠自身能力生存下去的都是耍流氓,所有不能变现的都是耍流氓。我们去年能变现是因为360给我们带来了流量,能够带来多少收入绝对是我们团队要考虑的,我相信,在这轮强力的整治下,主流媒体的竞争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更多阅读:
澎湃新闻李嵘:媒体发展要着眼整体着眼未来而不是斤斤计较投入产出
本公号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朋友圈微信群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