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偶像养成综艺报告:元年之后的折翼之殇
2018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的强势崛起成就了“偶像元年”,一批偶像选秀综艺也随之涌现,然而,今年的偶像养成节目却难以重现去年的盛景,诸多诟病、同质现象、政策夹击,偶像养成的热潮迅速降温。
被各大平台寄予厚望偶像养成节目为何突然哑火?今年的偶像养成节目出现了哪些新特点?未来这一品类的内容又将如何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传媒一线推出《2019偶像养成综艺系列报告》。本篇是系列报告的第一篇,我们在这篇报告中集中梳理了今年偶像养成节目的新特点,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偶像养成内容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图景。
2019偶像养成综艺报告:元年之后的折翼之殇
2018年,《创造101》的播放量达到51.4亿,《偶像练习生》达到36.3亿,今年表现最好的《创造营2019》也仅有35.5亿,与《偶像练习生》基本持平,《以团之名》甚至只有3034万。
话题热度也是如此,相比《偶像练习生》高达55万的弹幕数,《青春有你》仅有7万,都不及去年的五分之一。去年总决赛以1.8亿的票数收官,共14位选手进入微博超话排行榜top50,其中蔡徐坤第一,朱正延和陈立农为前五名。而《青春有你》9位出道位成员总票数不及蔡徐坤一人,C位出道的李汶翰,超话排名直至决赛开播期间依然是30开外,前50中只有《青你》选手仅占了两位。
《创造营2019》决战之夜,断层出道的周震南决赛票数3700万以上,但与去年蔡徐坤4700万以上的票数仍然相差千万级别。由此可见,整体热度降低、未能大范围出圈,是今年偶像养成节目面临的尴尬处境。
01同质化加剧,市场反馈不如预期
今年“优爱腾”三家巨头纷纷加入了偶像养成节目的战场,无论是导师配置、后期制作还是舞台设计都体现出S级节目应有的规模,但是效果却和投入不成正比。相比《快乐女声》《超级女声》等老牌选秀节目,10余年也才举办六届,偶像选秀节目在短短两年内已经上线了5档。
“100余个练习生+导师评分+观众投票”的“101模式”的确让观众有些审美疲劳,即使《以团之名》采用了团赛的形式,依旧没有超脱偶像选秀的大套路。更为致命的是,今年的三档节目都是男团选拔,《以团之名》和《青春有你》更是基本同期播出,这种硬碰硬的直接厮杀没有赢家,《创造营2019》反倒是渔翁得利略胜一筹。但即使如此,《创造营2019》的热度也大不如前。
02政策收紧,偶像养成高歌正能量
去年,饭圈的投票乱象和巨额集资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做好暑假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制作传播正能量鲜明的青少年节目,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坚决遏止节目过度娱乐化和宣扬拜金享乐、急功近利等错误倾向,尤其指明各部门需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接连两道“限娱令”,让今年的偶像选秀节目如履薄冰,因此三档节目在主题、理念还有细节呈现上都进行了调整,显得更加积极阳光正能量。
案例分析:偶像养成的平凡之路
01题材:男团选秀道路拥堵,僧多粥少难出惊喜
相较于去年两家分立两个季度,分涉男团和女团,即使类型相同也井水不犯河水,今年三家共同争夺男团市场,同质化的问题让战况更加惨烈。且不论模式的同质,在去年ninepercent余热仍未散去的偶像市场,挤下三个男团,最终的结果就是注意力的蛋糕越分越小。
另一方面,依据百度指数的人群画像分析,男团节目和女团节目的受众层不同,相比之下,男团节目的受众中男女比例差距更大,在国民覆盖度上不如女团节目,这或许也是今年男团养成“出圈难”的原因之一。
从《偶像练习生》脱胎的《青春有你》无疑影响最大,虽然有ninepercent为《青春有你》造势,但脱离了《偶像练习生》热度的《青你》就数据全部低迷。决赛当天,连弹幕都被ninepercent屠版,不是庆祝新团出道,更多是高喊“ninepercent一周年快乐”。《以团之名》出道的新风暴和BlackAce男团,在节目结束后更是几乎销声匿迹,被粉丝戏称“比出道即巅峰更为惨烈的是出道即失业”。
02主题:理念升级各出奇招,迎合监管夹缝求生
1. 定位变更,主打青春励志的新价值
受政策影响,今年的偶像养成节目纷纷加码励志感和正能量,一句之差,体现出新的节目定位和价值取向。
比如《创造2019》从去年的“女团竞演生存节目”,变为“青年团训节目”,相比去年强调弱肉强食式“生存”,鼓励着选手“逆风翻盘”,今年“赤子之心,乘风破浪”的口号,更加注重内化的成长。《青春有你》不仅节目名字面目全非,还从一档“偶像竞演养成类真人秀”变为“新青年励志综艺”,《以团之名》更自称是“艺术研修教育类节目”。
这种倾向在节目主题曲中也可以明显感受到,《偶像练习生》的主题曲《EiEi》从“I’m on your want”到“你整个世界被我占据”,恰似一段向粉丝“展现自我魅力的深情告白”,沿用了原版“一切交由观众决定”的概念,体现出偶像的劣势地位和讨好粉丝的姿态;而《创造营2019》的主题曲《喊出我的名字》,则重点呈现了“勇”“梦”“冲”等关键词,更像一篇“为青春梦想努力的励志宣言”。从“深情告白”到“励志宣言”,从被动的“pick me”到主动的“move it”,正是节目有意融入更为主流认同的成功路径与价值选择。
2. 形态变化,强化团队精神的新概念
深层的价值观变化还体现在对团队精神的强调,不论是导师的点评还是赛制的形式,“团体成长”的母题都凸显出来。比如主打团赛的《以团之名》,团队的每个成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弱化C位的争夺,以集体凝聚力体现节目的责任感。《创造营2019》则在内容设置、班主任职责、视觉呈和传播语境等全方位强化“团训”概念,宿舍内密密麻麻的大通铺、统一的制服与行囊、迪丽热巴“教官式”的指令,都是一种集体氛围的符号。
这种军事化管理正是训练团队意识的适配情境,也意味着对学员的筛选包含着更高层次的标准,从外在形体、内在审美、精神面貌、演艺实力甚至人格等进行全面的重塑。
3. 按规呈现,塑造积极正面的新形象
针对饭圈的乱象以及影响青少年的问题,各个节目都尽力去规避,并通过其他方式塑造节目的正面形象。
《创造营2019》中,置景的墙上出现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等正能量口号,连赛制海报上注明了“理智追创,拒绝集资”四个大字,而在节目播出期间,观众每点10万赞,平台就会向扶贫基金捐献10元。《青春有你》则基本将男艺人的耳钉都P掉,将“练习生”的说法调整为“训练生”,在剪辑上也弱化了部分戏剧冲突,虽然牺牲了话题度,但也减少了争议带来的消极影响。
除此之外,节目组还也安排了系列公益活动,比如“青春有好书”计划,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合作的“百万森林”计划,以及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的“百美村宿”项目,通过“偶像+公益”的跨界组合,传递青年榜样的力量。
03选手:各家急分一杯羹,有“回锅肉”却无“蔡徐坤”
1. “再就业”为节目吸睛
选手的“再就业”是国内众多偶像选秀节目的常见现象,今年也是如此。《创造营2019》出道的11位团员中,周震南和翟潇闻分别为《明日之子》第一季、第二季的选手,焉栩嘉、夏之光和赵磊也是2015年就出道的“X玖少年团”的成员,头部效应显著。节目开播前周震南的微博粉丝已达445万,“至上励合”的成员马雪阳为258万,这些炙手可热的“回锅肉”为节目带来了充足的话题和流量。
尽管如此,老选手过多也挤压了新选手的生存空间,同时降低观众的新鲜感,在“素人推新”和“旧人翻新”之间,需要找到适当的平衡点。
2. 揠苗助长,新人质量下滑
“偶像元年”让偶像产业成为了新的香饽饽,各家都迫不及待想分一杯羹。不少新的偶像公司成立,其中不乏华策集团、新丽传媒、耀客传媒、索尼音乐娱乐、海蝶音乐等等“名门”,AIF、坤音、麦锐等偶像厂牌都获得了千万级别的A轮融资,而华策、慈文、新丽等老牌影视公司也纷纷招募练习生进驻偶像产业,甚至去年王菊走红后,esee英模这样的模特公司也送来选手参与节目。今年217家经纪公司为爱奇艺《青春有你》输送了上万名训练生,最终节目选用的训练生还是100个人,公司却达到了47家,对比去年多出了16家,可见偶像产业的受瞩目程度。
然而,一名练习生从稚嫩到成熟要经过至少18个月的前期培训,当前的偶像市场显然不能供给300名练习生的节目需求,这必然会导致选手质量下降。去年《偶像练习生》中像董岩磊这样只练习了20多天的练习生只是极少数,今年却再创新低仅达十几天,练习时长在半年以内的更是大有人在。这些“速成型”练习生直接影响了节目的质量,寄希望于在节目中“刷脸”,靠运气赚取流量,但终将难以借此成为新的“蔡徐坤”。
04产业:过于依赖平台造星,节目矩阵助推产业发展
在韩国,偶像选秀节目是成熟的造星产业链的另一种补充,为无法顺利出道的练习生提供特别的渠道,以解决偶像产业产能过剩而市场狭小的问题。而目前国内的偶像产业的造星能力仍旧孱弱,因此在国内而言,偶像养成节目对于偶像产业的意义更为重大,自然也对这种造星模式产生了较高的依赖性。
但是,平台的造星能力依旧有限,单纯依靠节目曝光的造星模式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即使是去年走红的蔡徐坤,也是通过“二次曝光”才显像的,曾与他同是SWIN成员的苟晨浩宇、赵品霖和田书臣如法炮制,参加了《以团之名》中出道,却也未能复制蔡徐坤式的成功。
对于平台而言,仅依靠单个节目的短期播出也非长久之计,唯有站在产业整体布局的高度,打通偶像产业的各个环节,让节目与产业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才不会让“偶像养成”之风如过眼云烟。这意味着平台需要匹配更多的资源,加强对艺人的后续开发,并打造“偶像系”的节目矩阵。
比如爱奇艺在去年尝试的打歌节目《中国音乐公告牌》意义非同小可,不仅给予了“唱跳型”偶像持续性的曝光舞台,而且建立了面向全娱乐产业的内容矩阵,但目前实力派的唱跳型偶像仍旧匮乏,节目效果并不理想。与之相反,优酷的《以团之名》则更偏重影视方向,节目与国漫IP《头条都是他》联动,出道的团体将会加入到《头条都是他》的网剧拍摄中。节目之后,优酷许诺了多个重量级资源:10部影视剧主演、7部热门综艺节目嘉宾、5部整团参与的综艺节目,但实际运营情况如何,仍需留待后续检验。
总体来看,偶像养成类节目仍将继续正能量的趋势,短期内难以突破节目框架实现深度创新。较为直接的方法是提升选手质量,或像《produce 48》一样扩大选手的范围。另一方面,完善节目矩阵,加强偶像后续开发,也是偶像养成节目不可忽视的环节。
-End-
长按二维码
加入传媒人专属交流群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单位+职位
往期精彩推荐:
直击传媒热点 解读行业趋势
一线传媒人都在关注的公众号